說起迪士尼公司,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米老鼠和唐老鴨這兩個經典的卡通形象。沒錯,迪士尼創始之初,就是以一隻米老鼠的形象開始業務活動的。後來,迪士尼逐漸擴大,又創造了白雪公主、冰雪奇緣等。實際上,這兩年特別火的漫威系列,如鋼鐵俠、雷神、復仇者聯盟等等,都是迪士尼公司打造的。
迪士尼公司歷經90年的發展,從一家小公司成長為跨國巨鱷,世界500強企業,它的第六任CEO羅伯特·艾格功不可沒。
羅伯特·艾格於2005年成為迪士尼公司的掌舵者。上任之初,前任遺留的管理問題以及行業本身的頹唐之勢,讓迪士尼公司每況愈下。公司原有格局和IP,已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如何在不改變迪士尼的經營策略的情況下,將迪士尼公司帶出困境,發揚光大呢?
羅伯特·艾格經過慎重思考、全盤布局,決定批量打造超級IP。他獨具慧眼,發掘創意公司和創意人才,通過兼併、收購等手法,將皮克斯、漫威、盧卡斯等影業收至麾下。挽救迪士尼於水火之中,在羅伯特·艾格不斷的擴張之下,迪士尼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他卸任時,迪士尼公司已成為價值萬億的娛樂帝國。
迪士尼公司涉獵廣泛,涵蓋娛樂、遊戲、主題樂園等眾多的產業。上海的迪士尼樂園,便是由羅伯特·艾格一手創辦起來的。迪士尼公司在羅伯特·艾格15年的運作下,市值從480億美元飆升至2300億美元,增長近六倍。
這些榮譽和業績,也使得羅伯特·艾格一躍成為世界500強CEO中的佼佼者。給他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也帶來很多經驗。羅伯特·艾格將他的經驗和經歷寫成一本書《一生的旅程》。
他說:「這些經驗和教訓塑造了我的職業生涯,而我也希望它們能為你的職業生涯帶來啟發。45年的職業生涯——尤其是過去15年的經歷讓我逐漸認識到,我的理念不只對我有用,也能對其他人有所助益。」
01 所謂成長,便是從零開始不斷學習
羅伯特·艾格生於紐約長島,母親是家庭主婦,父親是一個頻繁更換工作並且有躁狂症的人。因為家境普通,他從小就知道動手賺錢的重要性;因為父親的喜怒無常,他也極為懂得察言觀色,懂得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家庭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益處,也沒有給他的事業提供更多的幫助。羅伯特·艾格的智力和普通大眾沒有任何區別,同樣,也沒有超於常人的能力。他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靠叔父引薦,才有機會在ABC電視臺面試,成為公司最底層的一名小職員。
工作之初,羅伯特·艾格遭遇了上司打壓,便跳槽到體育部門。這是羅伯特·艾格職業生涯中的唯一一次「跳槽」。羅伯特·艾格在ABC的體育部門,認識了對他工作非常有助益的領導——魯尼。
魯尼是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創新者,對細節極為重視。常常因為攝影機偏差或有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就會讓整臺節目重新來過。他的信條很簡單「為了更好,不惜一切」。
在魯尼手下工作,成長很快。因為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夠達到上司的期望,同時,也不希望工作被否定,從頭來過。魯尼又是個極無耐心的領導,一旦他對員工表示不滿意,很可能會用極其刻薄的語言對人進行攻擊。
所以,每個員工都小心翼翼地做事,力求在做出成績和避免失敗中尋找平衡點。
有一次,羅伯特·艾格沒能及時的取得一項賽事的直播權。魯尼十分生氣,在開會時,大聲質問圍坐桌旁的高管團隊,想要知道是誰的工作失誤。坐在圈外的羅伯特·艾格舉起手來,勇敢的承認了錯誤。
這件事情,讓魯尼十分驚愕。從來沒有人敢在他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羅伯特·艾格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從那時起,魯尼對他開始重視。
羅伯特·艾格在這次事件中取得了一條經驗「就是明白了在犯錯時敢於承擔責任的重要性」。
人不可能不犯錯,認識錯誤,並且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才能更好的改正錯誤,取得進步。
當然,在魯尼這種領導手下工作,壓力也很大。羅伯特·艾格曾經差點離職,但最終,他還是接受了魯尼的工作作風和方式。魯尼對於工作完美的追求成了羅伯特·艾格的動力,一直鼓舞著他前進。
02 每一次選擇都是重生再造的機會
羅伯特·艾格34歲升任ABC體育部副總裁,公司便被賣給規模比ABC小很多的大都會公司。
大都會公司和ABC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大都會的管理者湯姆和丹對金錢錙銖必較,是能夠敏銳覺察風向的精明商人。他們一接手ABC,便將之前員工們習以為常的優厚待遇一一剔除。這大大的引起了員工的不適。
湯姆和丹的公司策略也非常簡單,就是控制成本,去中心化。也就是說,他們不認為每個決策都需要他們兩人或者分析師們來制定。而是招募、提撥喜歡思考、正直、努力肯幹的人,將其放到關鍵崗位,然後給予員工完成任務所需的支持和自主權。
這种放權的管理行為,讓員工可以極大發揮各自所長,擔起應付的責任。而湯姆和丹的專注經營,也讓高管們第一時間了解到他們面對選擇的優先選項。
羅伯特·艾格差點不適應公司管理而辭職,沒想到大都會的老闆,湯姆和丹親自出面想留下艾格。經過深思熟慮和各方權衡之後,他還是留了下來。多年以後,艾格為接受了湯姆和丹的邀請而感到慶幸,甚至認為,那是在他職業生涯中作出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在湯姆和丹的領導下,羅伯特·艾格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不斷的學習、實踐、精進,緊緊地抓住了圍繞在他身邊的每一個機會。快四十歲的時候,羅伯特·艾格表現出色,做了大都會的總裁。
03 成功不是屬於有天賦者,也屬於有意願成功的人
1995年,華特迪士尼併購了大都會,迪士尼和大都會的管理又極不相同。
迪士尼當時的CEO是麥可,他對羅伯特·艾格並不是十分信任。而且,迪士尼公司管理權集中,很多職能部門並不能做決策。兩個總裁本來是平級,但麥可堅決在兩人之間安插了一個崗位,這樣,艾格就低了麥可兩級。
羅伯特·艾格已經在職場上浸淫許多年,經過了幾任不同風格的領導。行事日趨圓融,他仍然一如既往的認真工作,絲毫沒有因為被人低看而受到影響。
麥可在兩人中間安插的二把手,給他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當一二把手的關係出現的問題,整個公司也不可能繼續良好運轉下去。這時,艾格沒有落井下石,反而設身處地的為麥可著想,幫助他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把手的位置,羅伯特·艾格不可能不想得到。但在特定的時期,適時收斂野心,對他更好。
他說「把手中的工作做好;有耐心;尋找能夠有所貢獻的機會,並從中實現拓展和成長;利用你的態度、活力和專注,讓自己成為一個上司在機遇出現時覺得必須將之交付於你的人。」
2001年,娛樂行業發生著天翻地覆地變化。緊跟著,「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為迪士尼製造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娛樂旅遊業處於頹勢之中,雪上加霜的是麥可的管理出現問題。時任二把手的羅伯特·艾格卻無力阻止麥可的一意孤行。
麥可管理迪士尼期間,和賈伯斯關係緊張,又和華特·迪士尼的侄子劍撥弩張。這一系列不良的人際關係,直接把他送上的職業生涯的終點。
羅伯特·艾格經過長達半年的考察和等待期,取得董事會的信任,坐上迪士尼CEO的位置。拉開了他批量打造超級IP的序幕,為他成為全球超級IP之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4 敢想敢說敢做,勇於付出行動,才能造就輝煌的人生
剛登上CEO的位置,羅伯特·艾格並不被人看好。他一上任,首先就是整理內部秩序,縫合與華特·迪士尼侄子之間的關係。削弱、分散權力過度集中的部門。
其次,他主動修復與賈伯斯的關係。羅伯特·艾格對迪士尼的現狀了如指掌,如果僅憑現有的經營思路,想要在市場保持一定的熱度和排位。必須得引進新鮮的血液,賈伯斯的皮克斯公司便進入他的視線。
羅伯特·艾格做了常人無法相信的舉動,那就是收購皮克斯。當時,賈伯斯並未打算出售公司。經過羅伯特·艾格不停的做功課,幾輪談判下來,賈伯斯居然同意的艾格的要求。其實,最能打動賈伯斯的,是艾格承諾不改變皮克斯的工作風格,讓其保持獨立性和自由創作的權利。
羅伯特·艾格的舉動,看似冒險,但仔細研究,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迪士尼要依靠新的IP來獲得市場,小公司要依靠迪士尼來獲得更大的發展。所以,處在當時的環境,合併或買入,是最明智、簡單的舉動。
接下來,羅伯特·艾格又大手筆的購進漫威系列和盧卡斯影業、二十一世紀福克斯等行業翹楚。儲備了獨具創意風格的一批高質量人才,和幾千個IP資料庫,使迪士尼很快的成長為全球的娛樂業巨頭。
15年職業生涯,打造眾多超級大IP,讓迪士尼的市值翻了幾。羅伯特·艾格也因此被《時代》雜誌評為2019年度商業人物,好萊塢年度最具影響力百人榜單榜首,全球最佳CEO。
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羅伯特.艾格的成功,是以不停跳槽為階梯,一步步走上職業巔峰的。直到讀了書之後才發現,從一開我認為的方向就是錯的。他非但沒有跳往其它公司,反而是一家企業做到底。只不過,他經歷了三次併購、收購了很多公司。這對普通職場人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歷和管理經驗。
成功沒有捷徑,成功的道路也並不擁擠。
如果,他早早的放棄,甘願做一個普通人,那麼我們極有可能再也看不到影響著很多人的漫威、星球大戰等作品。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和自己鬥爭的過程,要不斷的克服惰性,調整思想,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