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打臉」這個詞,意思是某人自信滿滿地說出某件事,斷定某事的結局,然而到最後,卻出現了和他預測完全相反,或差距非常大的結果,這時候大家就會說道:「真是打臉了。」
這不,某監獄的領導就說過:「沒人能從我們這裡逃跑。」結果在短短6年裡,該監獄就發生了174次越獄事件,316人參與,32人成功逃脫,真是大大的打臉。今兒我們要說的,便是發生在這裡的逃獄事件,一群精英戰俘,竟然用木頭、床單和小米粥,打造了一架飛機逃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位於德國薩克森州的科爾迪茨城堡被納粹德軍改造成了一座戰俘營,並且是最高級別的戰俘營,配備了高牆(27米)、鐵窗、鐵絲網、警衛塔、警犬和足足200多名守衛,24小時輪流值班。與此同時,城堡本身還位於陡峭的山坡上,3面被河水環繞,1面是懸崖,插翅難逃。這也無怪乎監獄領導會說出那句自信滿滿的話。
但難,不代表不可能,畢竟這所監獄裡,關押的都是各國的軍官,他們個個擁有過人的本事,並且每個人都不願屈服,每天都在想方設法越獄,這不,一支越獄團隊甚至打造出了「飛機」。
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支「精英越獄隊伍」:其中包括一個劍橋大學畢業的工程師、一個英國皇家工兵少校、一個英國飛行軍官和幾個飛行員,人人皆是精英。經過他們的一番合計,決定製造一架滑翔機,助他們成功越獄。
一群囚犯想在監獄裡造飛機,簡直是異想天開,但事實上,他們真的做到了,並且只花了不到半年的時間。
首先,是解決場地問題,工程師和飛行員們負責找場地,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城堡中的一個廢棄閣樓,工程師想辦法砌了一面假牆,把閣樓完美隱藏起來,還在假牆旁邊打造了一個「瞭望臺」,方便他們查看外面的情況(在打造飛機的半年裡,愣是沒有一個德軍懷疑過「假牆」)。
接著,是搜集材料,團隊裡的成員們在各自的房間裡,偷偷割下床板、切下地板木,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湊齊了幾百個小材料,可以拼湊成滑翔機的「肋骨」,翼梁則由長條的地板木構成,至於機翼,則是大家的床單縫製而成,控制線也是到處拆的舊電線,一切準備完畢後,再用煮沸小米粥,代替膠水把材料緊緊粘在一起。
最終,一架長6米,重109公斤,翼展9.75米的雙座高翼滑翔機就這樣被打造出來了,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這群人被發現後,德軍在他們房間裡找到了一本名叫《如何設計飛機》的書,沒錯,他們就是跟著書上學,一步一步做出了飛機,對了,書還是他們從監獄圖書館裡借的。
一切就緒,只欠東風,這個東風便是讓滑翔機成功衝出去的動力。原本這群人是計劃著,在監獄的屋頂,弄一條木板搭的「跑道」,然後利用滑輪組,一頭勾住飛機,另一頭懸掛一個裝滿混凝土的沉重浴缸。再等到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隔斷繩子,利用浴缸快速下墜的動力,帶動飛機起飛,迎著風的話,飛個六七十米不是問題,這樣他們就能逃出生天了!
但「可惜」的是,飛機剛打造好,1945年戰爭就結束了,戰俘們全都重獲自由,這項計劃自然就不用實施了,確實有些「遺憾」。不過後來這個故事又被大家翻了出來,津津樂道,於是當年「精英越獄隊伍」中英國皇家工兵少校威爾的侄子休站了出來,作為劍橋工程師,他準備還原一下叔叔的計劃。
休聯合其他幾位工程師,按照當年的資料儘可能地還原了叔叔他們打造的滑翔機,並做好了「木板跑道」、滑輪組和浴缸等等,待到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休等人正式開始了模擬飛行。
最後的結果令人十分欣喜,只見順風而行的滑翔機,輕輕鬆鬆飛出城堡,飛越河面,飛出100多米,最後安全落在河對岸的荒地,這就意味著,「精英越獄隊伍」打造出來的滑翔機,完全可以帶他們逃生!實驗小組的所有人都激動落淚。
後來這支影片越傳越廣,不少遊戲公司還把這個橋段做了場景還原,製作出了從科爾迪茨城堡逃生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