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夏文明-盤古王表

2020-12-15 綺事錄

上面做了一期講蘇美爾文明的視頻,提到蘇美爾王表。說到王表,其實我國也有一份。就是盤古王表。記述了從盤古到大禹時代的歷史年表。相傳是上古帝禹所寫的。說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約西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鄉西陵氏人民曾經作出過的巨大犧牲和貢獻。約西元前2045年。大禹親自來到盤古王的誕生之地天垣盤埡村。在盤母石旁立下一方經他多年考證的王表龜碑。記下了從盤古到大禹四千多年間中華帝王的更代情況。這就是後人所稱的盤古王表。但是因為並沒有相當的證據證明此碑是大禹所立。後人預測的刻碑時間約在兩晉到唐宋之間。

到了清朝末期。四川天垣區一位叫何拔儒的秀才。他對大禹立盤古王表的傳說深信不疑。一九零六年通過實地對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遺址的考察。終於破譯了盤古王表。還補上了夏朝大禹之後的各朝代君王。同時代的清朝最後歐一位舉人。浙江學者鍾毓龍所著的《上古神話演義》。公布的堯年王表也與此有很多相似。

現從天垣流傳的盤古王表能整理出:

原始社會

1,盤古2,天皇 3,地皇4,人皇

5,五龍紀6,攝提紀 7,合雒紀8,敘命紀

母系氏族時代

1,巨靈氏 2,句疆氏3,譙明氏 4,涿光氏5,鉤陳氏 6,黃神氏7,巨神氏 8,犁靈氏9,大隗氏 10,鬼隗氏11,掩茲氏 12,泰逢氏13,冉相氏 14,蓋盈氏15,大敦氏 16,雲陽氏17,巫常氏 18,泰壹氏19,空桑氏 20,神民氏21,倚帝氏 22,次民氏

母系氏族社會

1,辰放氏(4代) 2,蜀山氏(6代) 3,虺傀氏(6代) 4,兒遽氏5,希韋氏(4代) 6,有巢氏(8代) 7,燧人氏(4代) 8,庸成氏(8代)

三皇時代

三皇時代

1,渾沌氏(7代) 2,葛天氏(4代) 3,女媧氏4,伏羲氏5,赫胥氏6,東戶氏(17代) 7,皇覃氏(7代) 8,啟統氏(3代) 9,吉夷氏(4代)

父系氏族時代

1,倉帝史皇氏 2,柏皇氏(20代) 3,中皇氏(4代) 4,大庭氏(5代) 5,慄陸氏(5代) 6,崑崙氏7,西陵氏(5代)

五帝時代

1,軒轅氏(3代) 2,祝湧氏(2代) 3,昊英氏(9代) 4,古皇有巢氏(7代) 5,朱襄氏(3代) 6,陰康氏(3代) 7,無懷氏(6代) 8,神農氏(8代)

1,黃帝有熊氏2,顓頊 3,帝嚳4,堯 5,舜

夏朝時代

九,夏朝時期,約西元前2070-1600年:

1、禹,2、啟,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9、芒,10、洩,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發,17、癸

盤古王表記錄了從公元前八千年多的原始社會到公元前1600年的一段上古歷史。

不過按照現在考古學的標準定義,文明三要素。是青銅器,文字和城邦。所以僅有一些文字記載是不能被定義為文明的。因為這個限制。所以我國有很多考古發掘,歷史更悠久的都不能被定義為文明。比如廣東英德市牛欄洞出土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經檢測是一萬年前的。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出土的栽培稻殼也是一萬年前。人類一萬年前已經開始發展農業了。按理說農業發展需要懂得順應天時。並且防範自然災害。但按文明三要素的標準。這算不得是文明。像7000-9000年前的賈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還有稻殼痕跡。

7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群。雖然多達2000多個。輻射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裡。人口估算約有幾十到上百萬人。但這隻被算做史前部落。仰韶文化遺址群裡還發現了半枚蠶繭。但是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不是用來製造絲織物。是拿來食用的。我國是目前最早發現玉器和絲綢的國家。絲綢之路的起源。但是這些都不能被定義為文明。

我們一直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其實這個說法直到二零一九年才被國際學界認可。在這之前國際認為的古中國文明是3600年。直到浙江良渚古城去年7月6日申遺成功。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終於證明了我們歷時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相關焦點

  • 古華夏文明起源於哪?可能與蘇美爾文明都起源於同一個地外文明
    華夏文明已經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了。我國文明的輝煌為世人熟知與稱讚。其中古華夏文明中,最為出名的是在四川省廣漢市發現的三星堆遺址。三星堆文物的出土讓考古學家們顛覆了之前對華夏文明的想像。因為它可能與蘇美爾文明都起源於一個未知的高級文明。到底怎麼回事呢?
  • 盤古伏羲女媧上古神人造就華夏文明!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三個偉大的人物:盤古、女媧和伏羲。古人稱之為神靈,但都有一個特點:人臉、蛇身,但當時人的四肢也很健康,但只記錄為蛇身。唯一的可能是他們不是「當地人」。來自其他星球的外星人。如果外星人秘密幫助中國,可能就是他們! 盤古把天地分開,化為山水養人,被稱為萬物之祖。
  • 華夏遠古神話有什麼邏輯脈絡?弄懂了就明白華夏文明的誕生進程!
    如果我們將這些久遠的神話以其內在邏輯串聯起來,那麼我們就能從中發現一些神話故事背後所隱喻的一些東西,從而深入發掘出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關鍵點。今天我麼你就在梳理中華遠古神話的基礎上,為大家展示一下華夏文明的發展進程!
  •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九曲黃河美在三晉
    【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九曲黃河美在三晉 2020-12-23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好盤古死了,感謝盤古死了
    四個字,徹底說明了創世神在我們文明中的位置,不是他在文明的體系中不承載,而是他功遂身退,歸隱於天地大道之中,不居功自傲,而是連血肉都化為承載我們的山川江海。孔子說過一句話:「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神奇的苗族古歌,隱藏著苗人文明起源的秘密
    在記錄苗族傳說的苗族古歌中,也記錄了盤古創造天地的傳說。那麼苗族古歌中的盤古是否與一般人所知道的盤古一樣呢?值得一提的是,苗族古歌中的盤古不是苗語音譯的巧合。這個盤古就是指一般所說的那個盤古。苗族古歌道:盤古老人熱心腸,狠狠擎著天向上,用他的頭去頂著,伸著只手去撐起,日日夜夜都這樣,他撐著天多少年
  • 哈拉帕文明是一個需要引起重視的文明,我們的華夏與她有很大關聯
    現代哈拉帕城附近有一個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時期的防禦性城市遺址 。Harappa係指公元前第三至第二千紀印度河流域的城市 文明 ,有發達的社會經濟結構,還有以反映繁育動物為主的藝術形式。哈拉帕(Harappa)是 印度河流域 文明的中心,位於沙西瓦爾(Sahiwal,距拉哈爾約250公裡)西南35公裡處,也是印度河流域古文明遺址中發現最早的。
  • 蘇美爾王表:人類文明與外星人的關係證明
    蘇美王表,全稱蘇美爾古代列王表,上面記錄了蘇美爾王朝歷代國王的名字和在位時間,發現於美索不達米亞各地,使用蘇美爾語書寫,是人類目前發現的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大洪水之後的蘇美爾王表上的王在位時間在越來越精準,甚至與後來的古巴比倫王表、亞述王表精確的連接到一起,極其精準的記錄的古代文明的歷史。
  • 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國,在黃炎帝時期,對比其他三個文明什麼水平
    這就是炎黃部族大戰蚩尤部落的時候黃河流域華夏文明的發展情況,那麼在同一時期,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文明古國都在幹嘛呢?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國,在黃炎帝時期,對比其他三個文明什麼水平其他三大文明古國同一時期的發展狀況在闡述四大文明古國同一時期的發展水平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文明的判斷標準有三個:一是要有城市,意味著人口開始大量聚集,不再是原始部落;二是文字,沒有文字的文明很難想像,文明的思想文化積累也不可能留存和傳承
  • 開天十八聖,盤古之後,六皇八帝三王都有誰,三皇五帝又為何人?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古之聖人以天文定天道,以天道定天倫,以天倫定人倫,以人倫定人文。從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青陽氏、高陽氏、金天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到夏后氏,夏后氏即大禹,完成了華夏文明的奠基過程,所積累下來的成果稱為華夏文化。
  • 與羅馬帝國,古巴比倫對比分析,華夏文明為何沒有間斷?包容性
    從地大物博、社會制度、文化傳承角度分析,與古羅馬帝國、古 巴比倫對比分析,關鍵是包容性熟悉歷史的人應該都十分清楚,中國的歷史進程是整個世界歷史進程發展當中唯一的一個沒有被間斷的,在發展當中,雖然經歷了許多的磨難,有很多的歷史階段發展的並不是那麼的完美和順利。
  • 盤古氏-上古神話人物
    盤古氏,中國古代傳說時期中開天闢地的神。盤古最早見於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曆紀》。其後,題為梁任昉撰的《述異記》稱盤古身體化為天地各物。《五運歷年紀》及《古小說鉤沈》輯的《玄中記》亦有類似記載。根據記載,天地原本渾沌得象一個雞蛋,盤古生在其中,過了一萬八千歲,然後天地開闢,陽清者(意指蛋清部分)形成了天,陰濁者(意指蛋黃部分)形成了地。隨著天的增高,地的增厚,盤古也一天天增加身體長度。
  • 女媧和盤古是蜥蜴人,龍是宇宙飛船?上古神話或是外星文明的寫照
    以前我們共享過一些聖人、聰明人,乃至立即來自於地外文明的信息,今日我們依然持續這一話題討論,共享一段稱得上「地球史上最牛震撼人心的採訪」。這一段採訪是在1998年開展的,那時候一位全名是彼得.艾克的美國記者採訪了身在南非的一位學識淵博的聰明人科瑞多.穆特瓦。
  • 古代三皇都有誰,與「三王」是否相同?為何這樣區分
    這期間是夏商周三朝,夏朝稱統治者為「後」,商周皆稱「王」,這中間就出現了「三王」的稱呼。因此這兩個稱呼在歷史上是指不同的人,之所以這些人有這樣的統稱,其原因是什麼?我們來梳理下「三皇」和「三王」都是哪些人。
  • 常說的「三皇」與「三王」有何不同?他們都是指那些人
    這期間是夏商周三朝,夏朝稱統治者為「後」,商周皆稱「王」,這中間就出現了「三王」的稱呼。因此這兩個稱呼在歷史上是指不同的人,之所以這些人有這樣的統稱,其原因是什麼?我們來梳理下「三皇」和「三王」都是哪些人。三皇相關圖片簡單來說,三皇為部落形成時期創造華夏基礎的始祖級人物,三王為奠基華夏文化文明的上古三朝開創者。《禮號諡記》載:「夏禹、殷湯、周武王是三王也」。
  • 古鄄擷珍之五:雷澤——華夏文明的源頭
    古鄄擷珍(五)雷 澤華夏文明的源頭雷澤是上古時期著名的大澤之一,其遺址在今鄄城縣引馬、閆什和彭樓鎮一帶。雷澤遺址和圍繞雷澤而生的華胥、伏羲、女媧的歷史故事,在中華民族文明探源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價值。據《辭源》解釋:雷澤,「一是古澤名,即雷夏,在今山東菏澤東北,已淤;一是古地名,乃古(郕)伯姬姓之國,漢置成陽縣,屬濟陰郡,治所在今山東鄄城縣境內,隋開皇十六年置雷澤縣,以縣北雷夏澤而名」。由此條注釋可看出:漢成陽縣和隋雷澤縣為同一地域,治所均在今鄄城境。雷澤在古雷澤縣北,亦在今鄄城境,這和許多史籍的記載是相符的、一致的。
  • 在盤古、伏羲、女媧、黃帝、炎帝、蚩尤和后羿之間有什麼關係?
    總之,女媧和伏羲是兄弟姐妹,也是夫妻,他們為人類的繁衍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們是創世神的同一年齡,大約前。  他創造了農耕文明,使先民改變了採血採野果捕魚狩獵的生活狀態,因此他們開始了創造社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綠色革命」。  尤其是炎帝帶領人民奮戰洪荒,艱苦奮鬥,勇於創新,他以厚德團結和睦,這是中華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源泉和典範。  炎帝在神農時代創造的原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與黃帝文化融為一體的炎黃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源頭。
  • 它是上古神獸之王,盤古的化身,女媧和伏羲強強聯手也無法封印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雞蛋」樣的星球,在這個星球裡孕育著一位大神--盤古。盤古在其內部逐漸成長,最終有一天,在這個混沌的世界裡,盤古手持盤古斧,完成了開天闢地的壯舉。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天地形成,但是沒有生命。經過漫長的歲月,盤古的身軀漸漸演化成四位古神,分別是女媧、伏羲、昊天和犼。
  • 三星堆橫空出世,神話被證實,山海經記載的到底是不是華夏文明?
    而如果真正讀進去了《山海經》,你就會發現書中的那些神話傳說,跟如今我們華夏文明的神話體系還是有一定的出入的,反而跟另外一個存在於西南地區的古文明以後很多共通之處,那個文明正是神秘的三星堆文明
  • 域外來客還是本土文明?「三星堆不是華夏文明」之商榷
    在網絡上,筆者不時會看到「三星堆不是華夏文明」的說法。具體來看,持有這些說法的人又可以分為兩種。其中一種說法稱三星堆文明是古埃及文明遷徙過來的,故不能稱華夏文明;另一種說法則稱三星堆是西南蠻夷文明,故也不能稱為華夏文明。筆者認為,這兩種看法都存在明顯的認識誤區。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華夏文明」的定義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