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做了一期講蘇美爾文明的視頻,提到蘇美爾王表。說到王表,其實我國也有一份。就是盤古王表。記述了從盤古到大禹時代的歷史年表。相傳是上古帝禹所寫的。說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約西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鄉西陵氏人民曾經作出過的巨大犧牲和貢獻。約西元前2045年。大禹親自來到盤古王的誕生之地天垣盤埡村。在盤母石旁立下一方經他多年考證的王表龜碑。記下了從盤古到大禹四千多年間中華帝王的更代情況。這就是後人所稱的盤古王表。但是因為並沒有相當的證據證明此碑是大禹所立。後人預測的刻碑時間約在兩晉到唐宋之間。
到了清朝末期。四川天垣區一位叫何拔儒的秀才。他對大禹立盤古王表的傳說深信不疑。一九零六年通過實地對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遺址的考察。終於破譯了盤古王表。還補上了夏朝大禹之後的各朝代君王。同時代的清朝最後歐一位舉人。浙江學者鍾毓龍所著的《上古神話演義》。公布的堯年王表也與此有很多相似。
現從天垣流傳的盤古王表能整理出:
原始社會
1,盤古2,天皇 3,地皇4,人皇
5,五龍紀6,攝提紀 7,合雒紀8,敘命紀
母系氏族時代
1,巨靈氏 2,句疆氏3,譙明氏 4,涿光氏5,鉤陳氏 6,黃神氏7,巨神氏 8,犁靈氏9,大隗氏 10,鬼隗氏11,掩茲氏 12,泰逢氏13,冉相氏 14,蓋盈氏15,大敦氏 16,雲陽氏17,巫常氏 18,泰壹氏19,空桑氏 20,神民氏21,倚帝氏 22,次民氏
母系氏族社會
1,辰放氏(4代) 2,蜀山氏(6代) 3,虺傀氏(6代) 4,兒遽氏5,希韋氏(4代) 6,有巢氏(8代) 7,燧人氏(4代) 8,庸成氏(8代)
三皇時代
三皇時代
1,渾沌氏(7代) 2,葛天氏(4代) 3,女媧氏4,伏羲氏5,赫胥氏6,東戶氏(17代) 7,皇覃氏(7代) 8,啟統氏(3代) 9,吉夷氏(4代)
父系氏族時代
1,倉帝史皇氏 2,柏皇氏(20代) 3,中皇氏(4代) 4,大庭氏(5代) 5,慄陸氏(5代) 6,崑崙氏7,西陵氏(5代)
五帝時代
1,軒轅氏(3代) 2,祝湧氏(2代) 3,昊英氏(9代) 4,古皇有巢氏(7代) 5,朱襄氏(3代) 6,陰康氏(3代) 7,無懷氏(6代) 8,神農氏(8代)
1,黃帝有熊氏2,顓頊 3,帝嚳4,堯 5,舜
夏朝時代
九,夏朝時期,約西元前2070-1600年:
1、禹,2、啟,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9、芒,10、洩,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發,17、癸
盤古王表記錄了從公元前八千年多的原始社會到公元前1600年的一段上古歷史。
不過按照現在考古學的標準定義,文明三要素。是青銅器,文字和城邦。所以僅有一些文字記載是不能被定義為文明的。因為這個限制。所以我國有很多考古發掘,歷史更悠久的都不能被定義為文明。比如廣東英德市牛欄洞出土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經檢測是一萬年前的。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出土的栽培稻殼也是一萬年前。人類一萬年前已經開始發展農業了。按理說農業發展需要懂得順應天時。並且防範自然災害。但按文明三要素的標準。這算不得是文明。像7000-9000年前的賈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還有稻殼痕跡。
7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群。雖然多達2000多個。輻射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裡。人口估算約有幾十到上百萬人。但這隻被算做史前部落。仰韶文化遺址群裡還發現了半枚蠶繭。但是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不是用來製造絲織物。是拿來食用的。我國是目前最早發現玉器和絲綢的國家。絲綢之路的起源。但是這些都不能被定義為文明。
我們一直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其實這個說法直到二零一九年才被國際學界認可。在這之前國際認為的古中國文明是3600年。直到浙江良渚古城去年7月6日申遺成功。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終於證明了我們歷時五千年的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