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戰爭已進入最後階段。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後,2月1日,聶榮臻隨平津前線司令部進入了北平,此後主要是負責整編和改造起義部隊,整頓平津地區的社會秩序,為中央進駐北平作準備。很快,他與北平市長葉劍英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
此時,總參謀長由周恩來兼任。
9月,葉劍英調往廣東任職,中央又任命聶榮臻接任他的北平市長和軍管會主任之職。這樣,聶榮臻一時之間身兼六職:副總參謀長、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北平市市長、北平市軍管會主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員。
起初,聶榮臻的主要工作還是北平市。
不久,總參謀長周恩來因為要籌備中央人民政府,精力都集中到那邊,軍隊的事情難以顧及,於是不得不將總參謀部和軍隊的工作交給唯一的副總參謀長聶榮臻。
中央軍委與黨中央住在一起,都在中南海。
這時軍隊的領導機關,還是戰爭年代延續下來的。聶榮臻後來說:
「總參謀部實際上還是毛主席由陝北帶來的那個小而精幹的班子,人數很少,總共只有20多人,主要是作戰部,由李濤同志負責。」
聶榮臻的辦公室設在中南海的春藕齋——這是一間大廳。中間用木板隔開,一分為二,一頭是聶榮臻的辦公室,另一頭就是總參謀部的作戰室。一切都很簡陋。蘇聯顧問團來了後,團長問聶榮臻:
「你們這個總司令部怎麼這樣呀?這也沒有,那也沒有。」
聶榮臻回答:「我們還在打仗,部隊很分散,物質條件仍然很困難,還沒來得及調整充實,只能因陋就簡吧。」
正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聶榮臻帶著總參謀部,上下的工作效率卻很高——全國部隊的許多重大軍事決策和戰役,都是在總參謀部的協調和指揮下進行。
10月,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重新任命其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即中央軍委)的領導成員,徐向前被任命為解放軍總參謀長,聶榮臻為副總參謀長。可是,由於徐向前有病,一直在青島療養,因此,總參謀部的工作,一開始就由聶榮臻代管。
1950年初,為了方便工作,黨中央乾脆做出決定:由聶榮臻代理總參謀長。
這就是聶榮臻擔任代理總參謀長的前後過程。有趣的是,聶榮臻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雖然兩次擔任副總參謀長,還代理過總參謀長,最終卻沒有擔任總參謀長。4年後,他直接成為了軍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