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紀的日本,通常以京都作為根據地,控制京畿、西國等地,而在遙遠的關東,則以鎌倉為根據地,控制著東國與奧羽的地盤。東日本與西日本自古以來離心力就非常重,整個日本的中世紀史,都沉浸在東國與西國的鬥爭之中。
自從武士登上舞臺以後,關東的鎌倉便成為了武士們心中的根據地,無論日本的統治重心在西國還是東國,關東的武士們都會以鎌倉為中心,保持著極強的獨立性。
鎌倉幕府與鎌倉
「治承·壽永內亂」期間,源賴朝在關東舉兵。當源氏的軍隊進入鎌倉以後,源賴朝並沒有選擇西進上洛,而是開始著手將鎌倉打造為自己的根據地。當時源賴朝建立的鎌倉政權,就是後來鎌倉幕府的雛形,已經具備了政所、侍所、問注所等武家統治機構。
與平家統治下的京都不同,源賴朝在鎌倉建立的政權是以「鎌倉殿」為中心的武家政權,他將麾下的武士編成「御家人」,對御家人封賞土地,在戰時召集御家人為鎌倉奉公,同時鎌倉也有權力審判御家人之間的土地訴訟等問題。
源賴朝並不承認被平家控制的朝廷,在建立鎌倉政權時他仍然是「朝敵」的身份。而在鞏固實力後,源賴朝拒絕使用朝廷的新年號,而是依舊使用「治承」作為年號,與京都對立。此時的關東與平家控制下的京畿、西國相比,儼然仿佛兩個國家與兩種制度。
源賴朝的鎌倉政權後來被朝廷承認,源賴朝也從後白河法皇的院廳處獲得了對東海道、東山道的地頭補任權,鎌倉政權的合法性得到朝廷的認可之後,成為朝廷麾下的東國政權。
鎌倉政權在之後相繼打敗了木曾義仲、平家、平泉藤原氏等家族,從一個東國的地方政權變成了全國性的政權,隨著源賴朝受封「徵夷大將軍」,鎌倉政權也正式定名為「鎌倉幕府」。
鎌倉幕府時期鎌倉政權與京都的朝廷並立,日本社會處於天皇、幕府將軍的二元統治之下。
南北朝的動亂
鎌倉幕府滅亡之後,日本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因為這場全國性的戰亂所致,許多原鎌倉幕府麾下的關東武士也開始轉戰四方。在這段時間內,日本的統治重心開始朝著西邊轉移。
南北朝時代前期,原鎌倉幕府的有力御家人足利尊氏有望成為武家政權的繼承人。作為曾經武家政權的所在地,鎌倉依舊是關東最核心的統治中心,連足利尊氏都一度駐留鎌倉,恢復鎌倉幕府的一些機構的運行。可是,為了控制在京都的天皇,足利尊氏不得不帶著麾下的關東武士西進,前往京畿作戰。
等到足利尊氏在京都建立第二個幕府室町幕府並頒布《建武式目》時,自關東而來的武士們希望能仿照先例將幕府設在鎌倉,但是足利尊氏為了控制京都,最後還是決定將幕府的所在地設在京都。
不過,足利尊氏事先安排自己的嫡子足利義詮出任「關東管領」入駐鎌倉,依舊沒有放棄鎌倉,讓其作為東國的統治中心。當時的史料中,認為足利尊氏、足利義詮父子將日本二分,足利尊氏統治的地域甚至被稱為「京都御分國」,自然,東國便是以鎌倉府為中心的另一個「分國」了。
由於處於長期的戰爭環境中,室町幕府不得不將一些權力下放,得到獨立權限的鎌倉府與關東管領也因為這些權力擁有越來越強的獨立性,東日本與西日本的分化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等到足利尊氏死後,鎌倉府正式確立了以「關東管領」鎌倉殿與「關東執事」上杉氏為統率的體制,在鎌倉建立起了新的東國政權。
室町時代的鎌倉府
鎌倉府的首腦被稱為「鎌倉殿」,在幕府內的正式職役名稱為「關東管領」,但是在第四代鎌倉殿足利滿兼時期,鎌倉殿開始自稱「關東公方」,與京都的「公方」(幕府將軍)分庭抗禮。
彼時的鎌倉府下轄關東八國與伊豆國、甲斐國,後來甚至連陸奧國、出羽國都一併成為了鎌倉府治下的領地。雖然室町幕府仍然保有「守護」的任免權,但是在任免歸屬鎌倉府管轄的分國守護時,室町幕府仍然需要與鎌倉府協商。
到了第六代將軍足利義教時期,鎌倉府的獨立性越來越強,第五代鎌倉殿足利持氏甚至像源賴朝那樣拒絕使用京都的新年號。足利義教為了討伐鎌倉府,不得不從天皇處要來旨意,指定足利持氏為朝敵後方才出兵。若是按照幕府的規定,鎌倉府不過是幕府下轄的一個機構而已,鎌倉殿仍舊是幕府將軍的家臣。幕府將軍討伐家臣,本就是天經地義,不需要朝廷的綸旨,足利義教此舉,足以見得當時鎌倉府的權勢之大連幕府都有些忌憚。
足利持氏關起門來在關東肅清反對派,想強化鎌倉府的獨立性,卻與站在幕府一方的上杉氏打了起來。在室町幕府的支持下,鎌倉府最終被上杉氏攻陷,足利持氏也被迫自盡而死,由足利義詮開始建立的室町時代的鎌倉政權開始崩壞。
鎌倉政權解體
鎌倉政權在戰國時代徹底成為歷史。
足利持氏死後,其子足利成氏一度獲得幕府的許可,返回鎌倉重建鎌倉政權,然而,鎌倉殿與上杉氏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享德三年(1454年),足利成氏暗殺了山內上杉氏的家督上杉憲忠,關東再一次分別以上杉氏和鎌倉殿為中心分裂。足利成氏被逐出鎌倉,不得不前往下總國的古河居住,自此關東公方便被稱為古河公方,在北關東眾的支持下與上杉氏交戰。
隨著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室町幕府對關東的影響越來越小,在上杉顯定出任山內上杉氏家督時,上杉顯定曾想與古河公方聯盟,重建鎌倉政權維護關東的秩序。可是,上杉顯定很快就在與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的交戰中戰死,這件事最終也不了了之了。
持續分裂狀態的關東,在戰國時代迎來了新的主人——以伊豆國韮山城發家的後北條氏。後北條氏戰勝上杉氏以後,取代了上杉氏的地位與古河公方為首的北關東眾對立。在控制了古河公方、將上杉氏驅逐出關東以後,後北條家想以小田原城為中心控制關東,重建一個像鎌倉府那樣的位於關東的獨立政權。
可惜的是,時不待我。鎌倉幕府時期、室町幕府時期,關東之所以能夠建立起擁有獨立性的鎌倉政權,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原因。後北條氏最終都沒有能夠完成建立關東政權的願望,就倒在了羽柴秀吉的「武家關白」政權之下。
儘管後來德川家康在關東重建了江戶幕府,但是江戶幕府與先前的幾個鎌倉政權不同,已經不再是具有一定獨立性的政權了,而是一個控制了整個日本的全國性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