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學祖元在修禪法上給日本留下了巨大的影響。據楊曾文的研究:祖元在向門人傳授禪法時,經常結合自己的修行經歷反覆叮嚀,如同老婦人那樣親切教人,因而其禪法被稱為「老婆禪」。他說人人都有佛性,要人在「日用」中覺悟自己的「本心」。他強調參禪求道無須離開日常生活,「坐禪無用心處,眾人日用具足圓滿與如來一般」。
當時禪宗界盛行抄看公案語錄和「看話禪」。他結合自己自幼以來的坐禪經驗,勸日僧不要一味地迷信公案,在有的時候要主動放下公案,中止參究話頭,使心意自由放開,然後坐禪,「參取自己」,達到覺悟。祖元的法系在古代禪宗24派中稱「佛光派」。近代以後日本臨濟宗的14派中,圓覺寺派奉祖元為祖師。祖元的法系是日本鎌倉末期和室町時期最有影響的禪派之一。他的弟子中有名的禪僧有高峰顯日、一翁院豪、無象靜照等。顯日有弟子20多人,其中著名的有在室町時期五山禪林中起領導作用的夢窗疏石。無學祖元留有《佛光國師語錄》十卷。
綜上所述,在日本鎌倉幕府的初創階段,於南宋鼎盛的南禪宗給予了日本新興的武士政權以極大的精神支持,使鎌倉幕府在新開墾的文化沙漠上,建立了以禪學為中心的思想文化體系,使新生的武士統治集團獲得了自信,使武士道有了深度的宗教背景。東渡僧蘭溪道隆、無學祖元成為鎌倉幕府的最高首領——日本的實權者北條時賴、北條時宗的禪師,為南宋的宗教、建築、文藝、工藝等在日本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建長寺、圓覺寺仍香火不斷,參拜者絡繹不絕。
位於鎌倉市中心東北部的建長寺創建於公元1253年,如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建長寺是鎌倉五山之首,其建築曾是日本最早最完整的禪寺建築,為日本諸多禪院的模本。建長寺歷史上幾經火災、戰亂的損毀,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重建是在日本安永4年(1775)。2005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整修,是為鎌倉最著名的禪林法窟。建長寺開山蘭溪道隆曾嗣法臨濟宗松源派的無明惠性禪師,在修行中與在華遊學的日僧、京都湧泉寺來迎院院主月翁智鏡成為知己。經月翁智鏡介紹得知日本的情況,33歲的蘭溪道隆決定東渡。1246年,他攜弟子義翁紹仁乘商船至博多,後投奔月翁智鏡所在的京都湧泉寺來迎院。
鑑於京都舊佛教勢力頑固,在月翁智鏡的建議下,蘭溪道隆投奔新興武士政權的所在地——鎌倉。果然,當時的鎌倉幕府的掌權人、尚只有22歲的北條時賴正準備在穩定江山之後建立新的宗教文化體系,大修禪苑。1253年,北條時賴在鎌倉巨福山創建建長興國禪寺,聘40歲的蘭溪道隆為開山。兩位俊傑的果敢的宗教革命行為引來了日本舊佛教勢力的打壓,在1263年,37歲的北條時賴英年早逝後,蘭溪道隆失去庇護,曾兩度被流放。1278年,蘭溪道隆留下「用翳晴術 三十餘年 打翻筋鬥 地轉天旋」的遺偈,於建長寺圓寂,終年66歲,敕諡大覺禪師。
如今,在建長寺,中國文化的遺蹟隨處可見。建長寺的整體布局仿中國徑山萬壽寺,由蘭溪道隆親自設計。總門、山門、佛殿、法堂等主要建築物基本呈一縱線,但因地形影響中軸線略有彎曲,僧房、庫房、浴室等附屬性建築排列左右。佛殿的鏡板天井繪有兩條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佛殿的地板全部用青石方磚斜向鋪就。佛殿的本尊為地藏菩薩木雕坐像,高約5米,具有典型的14、15世紀的中國風格。佛殿的一端供奉有高約1米的中國宋代雕佛師陳和卿的作品千手觀音像。建長寺收藏有蘭溪道隆親筆題贊的《大覺禪師像》(日本國寶),其肖像畫呈南宋風格,線條清晰細膩,突顯出大覺禪師英偉的個性。建長寺還收藏有《大覺禪師墨跡》(日本國寶),其內容為蘭溪道隆為了嚴格推廣宋式禪風所定的法語規則。如「若在爐邊或僧堂內談話罰油一斤」,「早晨兩點至六點必須坐禪」,「早四點二十以後洗臉的話罰油一斤」等等。其筆法傳自南宋書法家張即之的楷書,謹直端正。寺寶中還有來自中國的青瓷貼花牡丹大花瓶,為元代龍泉窯的精品。
最值得記述的是建寺當初,1255年所鑄的建長寺大鐘。鍾高208釐米,口部直徑124.3釐米。其簡素雄渾的龍頭,自然的上帶飛雲,優雅的下帶唐草紋,富有立體感的蓮花紋撞座,遒勁的銘文都使之成為梵鍾傑作。在銘文的最後,寫有「建長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本寺大檀那相模守平朝臣時賴謹勸千人同成大器,建長寺住持宋沙門道隆謹題」之字樣。此鍾現被列為日本國寶。直到今天,日本人民仍不忘這位遠渡重洋、弘大佛法的禪師的功德。每到蘭溪道隆大師的冥日,也就是每年8月的23、24日兩天,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典,以紀念蘭溪道隆。寺中的僧人把蘭溪道隆的雕像抬上轎子,繞著寺內緩緩行進,前來觀禮的信眾不計其數。但事實上,蘭溪道隆大師圓寂之日應為農曆的7月24日。但在日本明治維新,統一曆法的過程中,為方便起見,就直接將日期延後了一個月,變成今天的樣子。
建長寺的庭院,是蘭溪道隆當年親自設計建造的,想必法師也曾面對著這裡的庭院,靜靜地沉入在禪的寧靜之中吧。如今,禪宗在建長寺已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甚至不少韓國的佛教信徒都來這裡求道。建長寺最盛時旗下有49院,今天仍有十數院圍繞在周圍。蘭溪道隆的貢獻還不止如此,據寺中的僧人說,他還發明了一種類似於中國豆腐腦的湯,現在在各個寺院也還十分流行。蘭溪道隆遠渡重洋,促進文化傳播的精神,更給後世的人們樹立了典範。
位於鎌倉北部的圓覺寺以無學祖元為開山,以北條時宗為開基,建於1282年,全名為「瑞鹿山圓覺興聖禪寺」。「瑞鹿山」三字緣自釋迦初轉法輪處為鹿野苑;「興聖」二字緣自中國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圓覺寺初建時仿照徑山寺以中軸貫穿、左右排列的布局,建有山門、佛殿、法堂、僧堂、庫院、東司、浴室等禪寺典型的七大伽藍,後增建方丈舍利殿、藏經樓、御影堂、華嚴塔等。經數次水災地震後的重建,今仍為擁有諸多莊嚴伽藍和16塔院的一大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