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鼎盛的南禪宗,給予了日本新興的武士政權,極大的精神支持

2020-12-06 蟬說大事

無學祖元在修禪法上給日本留下了巨大的影響。據楊曾文的研究:祖元在向門人傳授禪法時,經常結合自己的修行經歷反覆叮嚀,如同老婦人那樣親切教人,因而其禪法被稱為「老婆禪」。他說人人都有佛性,要人在「日用」中覺悟自己的「本心」。他強調參禪求道無須離開日常生活,「坐禪無用心處,眾人日用具足圓滿與如來一般」。

當時禪宗界盛行抄看公案語錄和「看話禪」。他結合自己自幼以來的坐禪經驗,勸日僧不要一味地迷信公案,在有的時候要主動放下公案,中止參究話頭,使心意自由放開,然後坐禪,「參取自己」,達到覺悟。祖元的法系在古代禪宗24派中稱「佛光派」。近代以後日本臨濟宗的14派中,圓覺寺派奉祖元為祖師。祖元的法系是日本鎌倉末期和室町時期最有影響的禪派之一。他的弟子中有名的禪僧有高峰顯日、一翁院豪、無象靜照等。顯日有弟子20多人,其中著名的有在室町時期五山禪林中起領導作用的夢窗疏石。無學祖元留有《佛光國師語錄》十卷。

綜上所述,在日本鎌倉幕府的初創階段,於南宋鼎盛的南禪宗給予了日本新興的武士政權以極大的精神支持,使鎌倉幕府在新開墾的文化沙漠上,建立了以禪學為中心的思想文化體系,使新生的武士統治集團獲得了自信,使武士道有了深度的宗教背景。東渡僧蘭溪道隆、無學祖元成為鎌倉幕府的最高首領——日本的實權者北條時賴、北條時宗的禪師,為南宋的宗教、建築、文藝、工藝等在日本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建長寺、圓覺寺仍香火不斷,參拜者絡繹不絕。

位於鎌倉市中心東北部的建長寺創建於公元1253年,如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建長寺是鎌倉五山之首,其建築曾是日本最早最完整的禪寺建築,為日本諸多禪院的模本。建長寺歷史上幾經火災、戰亂的損毀,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重建是在日本安永4年(1775)。2005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整修,是為鎌倉最著名的禪林法窟。建長寺開山蘭溪道隆曾嗣法臨濟宗松源派的無明惠性禪師,在修行中與在華遊學的日僧、京都湧泉寺來迎院院主月翁智鏡成為知己。經月翁智鏡介紹得知日本的情況,33歲的蘭溪道隆決定東渡。1246年,他攜弟子義翁紹仁乘商船至博多,後投奔月翁智鏡所在的京都湧泉寺來迎院。

鑑於京都舊佛教勢力頑固,在月翁智鏡的建議下,蘭溪道隆投奔新興武士政權的所在地——鎌倉。果然,當時的鎌倉幕府的掌權人、尚只有22歲的北條時賴正準備在穩定江山之後建立新的宗教文化體系,大修禪苑。1253年,北條時賴在鎌倉巨福山創建建長興國禪寺,聘40歲的蘭溪道隆為開山。兩位俊傑的果敢的宗教革命行為引來了日本舊佛教勢力的打壓,在1263年,37歲的北條時賴英年早逝後,蘭溪道隆失去庇護,曾兩度被流放。1278年,蘭溪道隆留下「用翳晴術 三十餘年 打翻筋鬥 地轉天旋」的遺偈,於建長寺圓寂,終年66歲,敕諡大覺禪師。

如今,在建長寺,中國文化的遺蹟隨處可見。建長寺的整體布局仿中國徑山萬壽寺,由蘭溪道隆親自設計。總門、山門、佛殿、法堂等主要建築物基本呈一縱線,但因地形影響中軸線略有彎曲,僧房、庫房、浴室等附屬性建築排列左右。佛殿的鏡板天井繪有兩條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佛殿的地板全部用青石方磚斜向鋪就。佛殿的本尊為地藏菩薩木雕坐像,高約5米,具有典型的14、15世紀的中國風格。佛殿的一端供奉有高約1米的中國宋代雕佛師陳和卿的作品千手觀音像。建長寺收藏有蘭溪道隆親筆題贊的《大覺禪師像》(日本國寶),其肖像畫呈南宋風格,線條清晰細膩,突顯出大覺禪師英偉的個性。建長寺還收藏有《大覺禪師墨跡》(日本國寶),其內容為蘭溪道隆為了嚴格推廣宋式禪風所定的法語規則。如「若在爐邊或僧堂內談話罰油一斤」,「早晨兩點至六點必須坐禪」,「早四點二十以後洗臉的話罰油一斤」等等。其筆法傳自南宋書法家張即之的楷書,謹直端正。寺寶中還有來自中國的青瓷貼花牡丹大花瓶,為元代龍泉窯的精品。

最值得記述的是建寺當初,1255年所鑄的建長寺大鐘。鍾高208釐米,口部直徑124.3釐米。其簡素雄渾的龍頭,自然的上帶飛雲,優雅的下帶唐草紋,富有立體感的蓮花紋撞座,遒勁的銘文都使之成為梵鍾傑作。在銘文的最後,寫有「建長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本寺大檀那相模守平朝臣時賴謹勸千人同成大器,建長寺住持宋沙門道隆謹題」之字樣。此鍾現被列為日本國寶。直到今天,日本人民仍不忘這位遠渡重洋、弘大佛法的禪師的功德。每到蘭溪道隆大師的冥日,也就是每年8月的23、24日兩天,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典,以紀念蘭溪道隆。寺中的僧人把蘭溪道隆的雕像抬上轎子,繞著寺內緩緩行進,前來觀禮的信眾不計其數。但事實上,蘭溪道隆大師圓寂之日應為農曆的7月24日。但在日本明治維新,統一曆法的過程中,為方便起見,就直接將日期延後了一個月,變成今天的樣子。

建長寺的庭院,是蘭溪道隆當年親自設計建造的,想必法師也曾面對著這裡的庭院,靜靜地沉入在禪的寧靜之中吧。如今,禪宗在建長寺已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甚至不少韓國的佛教信徒都來這裡求道。建長寺最盛時旗下有49院,今天仍有十數院圍繞在周圍。蘭溪道隆的貢獻還不止如此,據寺中的僧人說,他還發明了一種類似於中國豆腐腦的湯,現在在各個寺院也還十分流行。蘭溪道隆遠渡重洋,促進文化傳播的精神,更給後世的人們樹立了典範。

位於鎌倉北部的圓覺寺以無學祖元為開山,以北條時宗為開基,建於1282年,全名為「瑞鹿山圓覺興聖禪寺」。「瑞鹿山」三字緣自釋迦初轉法輪處為鹿野苑;「興聖」二字緣自中國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圓覺寺初建時仿照徑山寺以中軸貫穿、左右排列的布局,建有山門、佛殿、法堂、僧堂、庫院、東司、浴室等禪寺典型的七大伽藍,後增建方丈舍利殿、藏經樓、御影堂、華嚴塔等。經數次水災地震後的重建,今仍為擁有諸多莊嚴伽藍和16塔院的一大禪林。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究竟是什麼樣的?帶你看日本武士的詳細內容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發源於日本的鎌倉幕府,但是那個時候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並沒有發展成型。後來經過吸收來自中國的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逐步的發展成型。日本的武士道開始倡導忠義、廉恥、名譽。但是作為日本封建幕府時代的政治產物的武士道,統治階級附屬下的日本武士始終無法接觸到儒家和佛家的真諦,這個時候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對武士道進行了思想的補充。
  • 流傳甚遠的「武士道」精神風靡日本,武士是如何被教育出來的?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武士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教育在當時十分盛行。當時的武士教育也主要是以學校教育為主。當時有很多的教育機構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來向學生灌輸這種武士道的精神,還有很多的私塾進行武士的專科教育,當時這種武士學校的辦學數量可以稱為世界第一。
  • 御恩與奉公,淺析幕府時期日本武士階級的維繫紐帶——主從關係
    公元9世紀,日本產生了攝關政治,這種政治制度使得天皇的權力逐漸轉移到了藤原氏的手中,但是天皇顯然不會甘心,於是雙方開始了長時間的政治鬥爭。就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在律令時代確立的班田制逐漸崩潰,被新興的莊園制經濟所取代,建立在班田制基礎上的國家軍隊制度也被破壞了。
  • 淺談中世紀日本的鎌倉政權
    自從武士登上舞臺以後,關東的鎌倉便成為了武士們心中的根據地,無論日本的統治重心在西國還是東國,關東的武士們都會以鎌倉為中心,保持著極強的獨立性。 當時源賴朝建立的鎌倉政權,就是後來鎌倉幕府的雛形,已經具備了政所、侍所、問注所等武家統治機構。 與平家統治下的京都不同,源賴朝在鎌倉建立的政權是以「鎌倉殿」為中心的武家政權,他將麾下的武士編成「御家人」,對御家人封賞土地,在戰時召集御家人為鎌倉奉公,同時鎌倉也有權力審判御家人之間的土地訴訟等問題。
  • 世界史|日本武士刀是如何演變的?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冷兵器,作為一種鬥爭中的器械,具有極大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
  • 日本武士刀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又是如何演變而成的?
    冷兵器,作為一種鬥爭中的器械,具有極大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
  • 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冷兵器,作為一種鬥爭中的器械,具有極大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
  • 日本承久之亂,武士政權的徹底鞏固,北條氏的崛起
    鎌倉幕府是日本幕府政治的開端,那這源賴朝一手打造的傑作。但直到1199年源賴朝去世時,幕府仍是一個複雜且微妙的組織。鎌倉幕府總部位於日本東部的鎌倉,這裡聚集著首次在政治力量上露出鋒芒的武士階層。在12世紀,武士給整個日本帶來了巨大影響,對於個人而言——像政府大臣、氏族首領、政治野心家等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 日本武士享有特權,可以為所欲為?武士:還不如平民
    摘要:日本武士享有特權,可以為所欲為?武士:還不如平民日本進入武士政權時代後,開始持續數百年的武家統治時代,既然身為統治階級,不但享有特權,還可以為所欲為嗎?事實上並非如此,武士一直受到嚴格的控制,相比於平民百姓,武士受到更嚴格的管理,還不如平民!
  •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武士如何生存?
    從1185年日本鎌倉幕府建立到1868年江戶時代結束,日本武士階層一直控制著國家的軍事、政治和平民文化。在這近700年的日本歷史中,武士掌控著日本幕府,頒布具有軍權特色的行為規範,並促進獨特藝術形式以紀念武士功勳、崇尚武士美德。
  • 相撲這個運動,南宋就已經達到鼎盛,為何逐漸沒落,成為日本國粹
    一說到相撲這個運動,很多人直接就認為,這是日本的專屬運動。其實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有此項運動,一直到秦漢時期,所謂的「角牴」,就是相撲的雛形。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就開始使用「相撲」這個名稱。到了南宋時期,這個運動發展到鼎盛時期,尤其是在京城臨安,相撲就是盛行的技藝之一。從皇宮都百姓,都是一種很普及的表演活動。
  • 「尊王攘夷」:日本恢復天皇政權,推翻德川幕府之運動
    日本倒幕鬥爭與維新政權的建立,即推翻德川幕府,建立以天皇為首的明治政權,這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前期鬥爭,它為以後的改革開闢了道路。後者既是新興地主又是商人,有些人興辦手工工場和資本主義家庭手工業。他們在實行封建剝削方面與封建領主有一致性,但是他們的土地所有權和商人或資本家的地位沒有合法的保障,這促使他們要求改革。不過,豪農豪商還沒有成為近代的資產階級,他們還不能起來領導一場變革。
  • 日本武士刀是如何演變的?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冷兵器,作為一種鬥爭中的器械,具有極大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
  • 櫻與菊,日本古代的「皇室」與「武士」為何長期並存?
    當然也有,中國的詩歌中也不乏「濁酒一杯家萬裡」這類的佳句,不過,中國封建政權能力很強,能控制這些男人;但日本不同,日本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國土離散,日本全境山川極為複雜,少數平原被山川劃分的支離破碎,交通不便,核心板塊(早期通常是關西平原)實力有限,這極大限制了中央集權的程度。於是,日本的軍人是流亡不斷,朝廷也沒有能力進行控制。
  • 鬼滅之刃:鬼殺隊並非真正武士,武士精神自相矛盾,劇情充分展現
    ,秉承堅定信念,堅持武士精神與鬼王決鬥到最後一刻。並不是一切貫徹武士精神的武者都可以成為實質意義上的武士,武士這一詞代表著整個日本歷史變遷文化的特性,武士也是日本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特色。在嚴格意義上將鬼殺隊的所有成員包括九柱以內,除了霞柱和戰國時期的天之驕子繼國緣一,其他成員可以說是非實際意義上的武士。很多人可能會不解,或對武士產生一定的誤區,但實質了解武士階梯歷史的漫迷或許會非常清楚是怎樣一回事。
  •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北宋只統一了大半個中國,南宋更只佔據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但海上絲綢之路卻在宋朝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達到鼎盛狀態,超越了此前的秦漢隋唐,更將後來的明清甩在身後,至於元朝不過延續了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海上絲綢之路極大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和城市繁榮,因而被視為「黃金生命線」。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分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東海航線(又稱東海絲綢之路),南海航線主要通往東南亞、南亞、歐洲和非洲地區,東海航線主要通往朝鮮、日本等國。這兩條不同的航線雖早已之,但從來沒有像宋朝這樣繁盛。
  • 丟掉武士階層700年政權,日本末代將軍退位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但是,後來由於朝廷虛化,日本被武士集團統治,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徵夷大將軍,創立鎌倉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徵夷大將軍」之官位,從此開始,「將軍」就是日本實際上最高領導人的職位
  • 「花屬櫻花,人惟武士」,古代日本櫻花憑何與武士同行?
    日本近代思想家新渡戶稻造就在《武士道》一書中明確指出——櫻花是武士道的象徵。日本本土也有個廣泛流傳的說法:「花屬櫻花,人惟武士」,意為——櫻花為花中最美,武士為人中之最。日本大和民族便將櫻花與武士作為最崇高的精神寄託,發現了一系列「櫻花與武士」並存的內在聯繫,並在諸多領域中有所體現。
  • 西方人眼中的日本精神《最後的武士》
    「傳說中日本是由一把武士刀形成的,上古神明將珊瑚之刃插入大海,拔出來的時候散落下四滴完美的水滴,這些水滴便成為了日本列島。要我說,日本是由少數勇士所創造的,這些武士願意為了一個早被遺忘的理念犧牲一切:榮譽。」1876年,美國南北戰爭已結束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