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武士階層700年政權,日本末代將軍退位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2020-12-22 國史拾遺

「將軍」,這個漢語詞在日語中的用法一般不太一樣,這不是普通名詞而是一個歷史術語,日語的「將軍」指的是「徵夷大將軍」,這原本是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曾經在日本列島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

但是,後來由於朝廷虛化,日本被武士集團統治,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徵夷大將軍,創立鎌倉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徵夷大將軍」之官位,從此開始,「將軍」就是日本實際上最高領導人的職位,一直到明治維新之後。

那麼,日本歷史上的末代將軍是一個什麼人呢?他後來的命運又怎麼樣?

日本歷史上最後一位將軍叫德川慶喜,他其實算是一個倒黴的「亡國之君」,他一直到1866年才當將軍,因為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死了,這個時候德川幕府已經算是危如累卵了,德川慶喜算是做了最後的努力,他當時只有一根稻草抓了,就是法國人,他幻想在法國公使羅什的建議和援助下,吸取歐式制度進行幕政改革,設想建立一個以德川氏為中心的統一權力結構。

但是,努力失敗了,1866年7月,法國新外相穆斯蒂出掌政府,不再支持法國公使羅叔亞聯結幕府的外交路線,反而與英國採取同一陣線,傾向組成解除幕府的公議政體;慶喜頓失外援,加上在1866年底,一直支持公武合體、反對倒幕的孝明天皇暴斃(因此有傳是倒幕派所為),更使慶喜維護幕府政權合法性的美夢幻滅。

維新志士要求幕府奉還大政,組成以天皇領導的大名公議政體,德川慶喜被迫舉行了大政奉還的儀式,將大政奉還予明治天皇,於是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令》,廢除幕府,但是德川這是苦肉計,他希望在新政體下保留實力,以便爭回主導權。所以倒幕派並不滿意,戰爭還是沒辦法避免,但是幕府軍大敗,被迫逃回了自己的根據地,日本300年政治經濟中心江戶。

最後,慶喜在開明幕府官員,海軍奉行勝海舟遊說下,同意投降。1868年5月3日,德川慶喜投降,江戶城無血開城,這是德川慶喜的巨大德政,因為300年繁榮之江戶城得以完璧。

對於這麼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呢?這但凡是有點腦子的政治家都知道該怎麼辦,畢竟以禮來降,哪能失封侯之位呢?於是他被改封自己老家靜岡,領70萬石地,接下來嘛,大家都懂,為了避免猜疑,最後不要亂動了,安心沉迷風月就好,當然,畢竟近代了,玩玩時髦玩意兒也好,所以他熱衷於投入攝影(當然,他技術不是很高,所以屢次向寫真雜誌上投稿,卻沒有被採用過,你說這日本的雜誌社也是,「大將軍」的面子也不給)、狩獵、民謠歌曲研究等生活興趣之中,明治政府對他的表現十分滿意。

1897年,他從靜岡回到東京居住。翌年他前往皇居(即前江戶城),首次覲見明治天皇,1902年被冊封為公爵,並勳一等旭日大勳章。1913年慶喜因肺炎而逝世,享年七十六歲。

其實德川慶喜並不是出自德川將軍的本家,他是來自於分家水戶德川家,當然,當了將軍之後,自然歸了德川將軍家了,不過他1902年根據明治天皇旨意,與宗家分家,創立德川慶喜家,但這個支脈已經絕嗣了。

不過德川將軍家還在,現任家主是德川恆孝,德川家畢竟是大家族,所以德川家也多出社會一些精英名流,德川恆孝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政經學部,在昭和三十八年(1963年)因外祖父兼養父德川家正逝世而繼承德川宗家,次年加入日本郵船,到平成十三年(2001年)出任日本郵船副社長,2003年,為了管理宗家留下的重要財產,設立財團法人德川紀念財團,2012年,成為靜岡商會最高顧問。

再說說德川慶喜,其實慶喜是一個有福之人,他是德川幕府中壽命最長的將軍,他喜歡吃薩摩藩出產的豬肉,熱愛生活。從歷史評價來說,德川慶喜是歷史的功臣,在執掌幕府的時候,其勵精圖治,致力於復興幕府的統治,做了最大的努力,終因大勢已去,無力對抗潮流而失敗。而面臨失敗時,其果斷讓出江戶城,不僅給自己留了一個好下場,也給日本避免了一次巨大的戰禍,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是一個歷史功臣。現代日本人對其評價極高,認為他的功績能和德川家康齊名。

相關焦點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武士如何生存?
    從1185年日本鎌倉幕府建立到1868年江戶時代結束,日本武士階層一直控制著國家的軍事、政治和平民文化。在這近700年的日本歷史中,武士掌控著日本幕府,頒布具有軍權特色的行為規範,並促進獨特藝術形式以紀念武士功勳、崇尚武士美德。
  • 日本末代武士消亡史
    日本自12世紀以來為徵夷而封授的大將軍形成了各地的幕府割據統治,造就了武家專權政治下的武士制度,武士們要對自己的幕府主效忠和服兵役,而幕府也給予武士一定的特權與地位。 幕府時代的武士,身為特權貴族階層,隨身佩帶兩把象徵身份地位的武士刀,可以在大街上橫著走,農、工、商階層必須低頭避讓,否則自認為「受辱」的武士就有權「格殺勿論」,揮刀砍人。
  • 日本承久之亂,武士政權的徹底鞏固,北條氏的崛起
    鎌倉幕府是日本幕府政治的開端,那這源賴朝一手打造的傑作。但直到1199年源賴朝去世時,幕府仍是一個複雜且微妙的組織。鎌倉幕府總部位於日本東部的鎌倉,這裡聚集著首次在政治力量上露出鋒芒的武士階層。在12世紀,武士給整個日本帶來了巨大影響,對於個人而言——像政府大臣、氏族首領、政治野心家等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 日本版騎士?日本的特殊階級 武士階層的崛起
    中大兄皇子實際開始掌握政權,中大兄皇子不久後登基為天智天皇(668年繼位)中臣鐮足也成為天智天皇的重臣。委以重任(669年),中臣鐮足死,天智天皇以其參與大化改革之功,賜姓藤原朝臣,是為日本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藤原氏之始。
  • 武士不滅,日本不昌:明治政府是如何消滅武士階層的?
    011192年,源賴朝取得「徵夷大將軍」的稱號,在鎌倉設立將軍幕府,即鎌倉幕府。為了打擊貴族豪強,鞏固統治,源賴朝將心腹家人(也稱武士)派往全國各地擔任守護、地頭,行使警察、徵稅和土地管理權,將權力逐漸滲透到基層,徹底掌握了地方權力。
  •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天皇提出將授予「徵夷大將軍」的稱號給任何替代自己討伐北本州的地方勢力(大和政權尚未統治的,由當地原住民蝦夷人控制的地方)。(鎌倉幕府武士竹崎季長於1293年繪製的《蒙古襲來繪詞》) 值得說明的是,從貴族中招募精銳部隊,幾乎是古典政權中的慣例,新羅的花郎、明朝軍隊中的「京營」、歐洲國家中的貴族軍官……都是如此,因為等級嚴格的社會中,軍事權必須由統治階級壟斷,統治者才能放心。
  • 19世紀日本末代武士珍貴舊照,身著甲冑目露兇光,亮點卻在身高上
    日本武士的產生是在平安時代(九世紀中期),一開始是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其基礎是宗族和主從關係。後來到了十世紀,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的叛亂,不得不藉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便進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認,成為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圖為19世紀日本末代武士珍貴舊照。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末代幕府將軍退位後,他們家族依舊繁榮
    他就跟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一樣,先臣服於豐臣家,隨後搶了人家的江山,建立了幕府政權。日本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據說他們的天皇延續了一千多年都沒有中斷過。不管是誰出來執政,天皇的權威都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的時候,天皇依舊還是日本的最高領導人。
  • 櫻與菊,日本古代的「皇室」與「武士」為何長期並存?
    這和日本的特殊國情有關,日本「大化改新」後進行了封建改革的確使得國家欣欣向榮,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行之有效,在軍隊改革上,日本就失敗了!正規封建政權的軍隊應該是什麼樣的呢?當然是由皇室控制的常備軍了,最初改革的設想也是這樣的。
  • 御恩與奉公,淺析幕府時期日本武士階級的維繫紐帶——主從關係
    日本武士日本歷史上首個幕府政權是源賴朝在1192年建立的鎌倉幕府,這一時期的主從關係其實是以血緣、家族關係為紐帶而結合的,又被稱為御家人制。但是在源賴朝死後權力被外戚北條氏所竊取,御家人制度不斷瓦解,1333年,後醍醐天皇聯合其他的武士貴族們推翻了鎌倉幕府。三年後,出身名門的足利尊氏將軍在京都建立起來了一個新的幕府政權,名為室町幕府。
  • 從1192年到1867年,日本幕府將軍的驚人崛起
    兩年後,退役的皇帝高羽(To-Tooba)叛亂反對鎌倉幕府(Kamakura Shogunate),以期為皇室奪回權力。這場被稱為「九州之戰」的戰事,並是沒有成功,皇帝無法從幕府手中奪取政權。事實上,戰爭的最大贏家是北條氏,他們加強了對幕府的控制。北條氏對幕府的控制是如此徹底,以至於他們甚至有權力選擇下一個幕府將軍。
  • 其實他只是傳統武士
    其實他只是傳統武士織田信長給人的感覺就是體制破壞者、纂奪天皇位之人,對於阻礙他前進的,一定要除之而後快,給人一種殘暴不堪的感覺。此外,兵農分離、樂市樂座的實行,讓後人感覺信長是位具有強烈革新意識的戰國大名,因此信長是一位打破傳統,力圖革新的強力人士。事實上,織田信長只是一位傳統的日本武士。
  • 日本武士的社會地位如何?權力雖最大,但地位只能排老3
    而深受中國文化薰陶的日本也不例外,社會分工基本遵循「士、農、工、商」的模式,圍繞天皇服務的貴族構建「公家」駕馭農工商以及兵(包括武士)。直到12世紀前後的保元之亂,那時日本執行二元的院府體制,由退位天皇稱上皇執掌的院府和天皇直轄的「公家」共同治理日本,但一山難容二虎,時任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就誰為主的問題大打出手了。
  • 淺談中世紀日本的鎌倉政權
    自從武士登上舞臺以後,關東的鎌倉便成為了武士們心中的根據地,無論日本的統治重心在西國還是東國,關東的武士們都會以鎌倉為中心,保持著極強的獨立性。 鎌倉政權在之後相繼打敗了木曾義仲、平家、平泉藤原氏等家族,從一個東國的地方政權變成了全國性的政權,隨著源賴朝受封「徵夷大將軍」,鎌倉政權也正式定名為「鎌倉幕府」。 鎌倉幕府時期鎌倉政權與京都的朝廷並立,日本社會處於天皇、幕府將軍的二元統治之下。
  • 日本武士享有特權,可以為所欲為?武士:還不如平民
    摘要:日本武士享有特權,可以為所欲為?武士:還不如平民日本進入武士政權時代後,開始持續數百年的武家統治時代,既然身為統治階級,不但享有特權,還可以為所欲為嗎?事實上並非如此,武士一直受到嚴格的控制,相比於平民百姓,武士受到更嚴格的管理,還不如平民!
  • 日本武士究竟是什麼樣的?帶你看日本武士的詳細內容
    隨著戰爭的到來,武士們不斷地被召集和調動參加各種各樣的戰鬥,武士集團的實力和精神意志也在實戰中得以磨練。頻繁的調動召集使得武士們開始出現了抱團的趨勢,他們開始簇擁一個具有領導能力的人(具有不錯的社會地位,高超的武藝和靈活的頭腦)。這樣一來武士就開始逐漸脫離地主的控制,以獨立的身份成為社會中的一個階層。最終社會上的武士集中到源氏和平氏兩大家族之下。
  • 日本武士也算半個貴族,為什麼他們還要不遺餘力地推翻德川幕府?
    武士是日本封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本應該以政權捍衛者的身份存在,但最終卻成為埋葬日本幕府制度的一大抔黃土,主要原因是幕府體制的弊端逐漸顯現、武士階層日益貧困、幕府無力對抗殖民入侵等。①嚴格的身份等級劃分,斬斷了下級武士上升的階梯,他們成為武裝倒幕的主力軍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年僅6歲的小兒子豐臣秀賴即位,作為五大老首席的德川家康代理國政。1603年,德川家康率兵打贏了關原合戰,他的政敵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被處死,自此德川家獨霸日本政壇,德川家康本人被封為徵夷大將軍。
  • 探秘:「男色之好」為何盛行於日本僧侶和武士階層
    將兩人分葬後,異象褪去,日夜有別。日本學者田中香涯認為,這裡所謂的「阿豆那比之罪」即同性戀之罪;中國學者馮瑋則指出,這段史料不僅說明同性戀在日本上古時代已然存在,而且還是一種會觸怒神靈的罪行。從「大逆不道」到「大行其道」同樣地,在日本的佛教僧侶階層中,同性戀最初亦被視為一種「大逆不道」的罪行。
  • 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四個歷代第一,創下德川將軍之最
    摘要: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四個歷代第一,創下德川將軍之最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權的最後一任統治者,都會被後世牢牢記住,檢討他的施政得失,最重要的就是失敗原因,為何造成了統治終結。而在近代日本,德川幕府的最後一任統治者德川慶喜,同樣被人研究,後人對他也是褒貶不一。不過他創下了四個歷任第一,堪稱德川將軍之最。繼任十五代將軍的德川慶喜,在歷任德川將軍中,擁有好幾個「歷代第一」的紀錄。首先,他擔任將軍的時間是十五人中最短的。他在慶應三年(公元1866年)十二月五日成為將軍,第二年十月十四日即大政奉還,將軍的寶座只坐了十個月。
  • 歐洲和日本產生騎士與武士階層,為何中國卻「養出」士大夫階層?
    士,在中國歷史上歷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群體和階層。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士就是奴隸制貴族中最接近底層的一環。從戰國起,士又作為基層的最高代表延續著國家對於整個社會的統治與管理。與之相似的,無論是隔絕海洋的日本還是萬裡之外的歐洲,也產生了類似於中國的士的階層,即歐洲中世紀以來出現的騎士和日本的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