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鎌倉時代徵夷大將軍!

2021-01-20 柔軟的照妖鏡

徵夷大將軍在日本歷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實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將軍」一詞指軍階中的高級領導職。徵夷大將軍的衙門稱為幕府,故中文俗稱徵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在十一世紀早期,受將軍保護的大名控制了日本的內政事務。其中清和源氏和伊勢平氏為兩個最有勢力的家族,為了控制已經衰弱的京都朝廷,兩家爭鬥不斷。在1160到底部1185年間,伊勢平氏控制了局面。平清盛歿後,平氏最終在壇之浦之戰敗於源氏,政權瓦解。源賴朝消滅奧州藤原氏後,從京都貴族和中央政府中取得政權受冊封為徵夷大將軍。

在鎌倉建立了日本史上第一個以幕府將軍為首的封建武家政權鎌倉幕府,令自己取得實權之餘,亦令天皇在按照法律的情況下繼續保持一國之君的地位。在1192年源賴朝被天皇封為徵夷大將軍,他發展出的軍人政權被人稱之為幕府。源賴朝的妻子北條政子所屬的北條氏家族在源賴朝歿後取得政權。源賴朝的子嗣源賴家及源實朝相繼被殺後,源氏家族被滅。幕府將軍已成為傀儡,任由世襲執權一職的北條家族廢立,實權落在北條氏手上。

在1274到1281年,蒙古帝國三次進攻日本雖然皆以失敗告終,卻使幕府元氣大傷,最終衰亡。

在1333年,北條氏攝政的鎌倉幕府於東勝寺合戰後被推翻。皇室中的兩個家族,一為大覺寺統,另一是持明院統,相爭帝位。經鎌倉幕府的協調後,兩個家族決定以更替方式輪流即位,即二統迭立。惟在1331年,大覺寺統不滿此制,最後後醍醐天皇被流放。足利尊氏於大概1334至1336年間,為後醍醐天皇奪回帝位。

天皇對幕府發動的戰爭,使皇室大量用人,導致分地不足。此問題日益惡化,使足利尊氏後來倒戈,1336年推翻後醍醐天皇親政的「建武政權」,建立由室町幕府領導的新政權,進入室町時代。

1335年,足利尊氏利用前往東國平亂時機,在鎌倉反叛,1336年1月攻入京都,3月退出京都進軍九州。以後醍醐天皇為代表的朝廷派遣新田義貞前往平叛,兩軍與兵庫湊川決戰,新田義貞大敗,足利尊氏再次攻入京都,後醍醐天皇出逃,尊氏擁立光明天皇,並將後醍醐天皇監禁。 尊氏控制京都後,自任徵夷大將軍,室町幕府正式建立。同年12月,後醍醐天皇逃至吉野,宣布重開朝政。京都的光明天皇朝廷為北朝,吉野的後醍醐天皇朝廷為南朝,日本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1336年11月7日,室町幕府公布《建武式目》,標誌著足利幕府統治的建立。1350年2月,足利尊氏之弟足利直義背叛北朝朝廷投靠南朝,並與1351年1月率軍大敗幕府軍,2月尊氏與脂溢和好,但不久又因南北統一主張的不同再次反目。1353年2月,尊氏殺脂溢。1358年4月,尊氏歿,12月,足利義詮繼任第二代將軍。1367年11月,足利義滿就任第三代將軍,1392年,北朝統一南朝。南北朝時代結束。

1467年,幕府三管領中的細川勝元與四職中的山名宗全等守護大名的爭鬥。其範圍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戰火遍及其他日本國土,史稱「應仁之亂」。由於此一動亂,使日本進入將近一個世紀長的戰國時代,室町幕府將軍名存實亡。 1573年,織田信長流放最後一任將軍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正式滅亡,進入安土桃山時期。

室町幕府滅亡後,織田信長繼續消滅了淺井氏、朝倉氏兩家,迫使伊勢國司北田具房將家督讓給信長次子織田信雄。他還平定了三好長慶、松永久秀等南近畿勢力。不久之後,織田信長在近江建城,作為織田政權的象徵。1575年,武田勝賴率軍攻擊三河長篠城,與織田、德川聯軍在三河設樂原展開交戰。由於織田一方使用了鐵炮等新式武器,造成武田家折損諸多重臣。長篠之戰使武田氏走向衰落,導致後者於1582年滅亡。 武田家衰亡後,信長以近畿為核心,向四周快速擴張。1582年,織田家家臣明智光秀在信長支援攻略西國中國地方的總大將羽柴秀吉的旅途中借住宿京都本能寺之夜突然叛變,信長和嫡長子織田信忠先後戰死。是為本能寺之變。 羽柴秀吉正在中國地方與毛利家作戰,在政變後5天之內急行軍約200公裡(史稱中國大返還),聯合織田家其他重臣擊敗明智光秀,是為山崎之戰,亦稱天王山之戰。在決定織田家繼承人的清洲會議上,秀吉支持信忠之子織田秀信繼位。日後,秀吉逐步擊敗反對他的其他織田家舊臣。最終,織田信長建立的基業,基本上被豐臣秀吉完全繼承。

1585年秀吉擔任關白一職,次年正式獲賜豐臣氏,並就任太政大臣,奠定豐臣政權。通過紀州、四國和九州徵伐,長宗我部氏、島津氏歸降。1590年在小田原之戰中消滅了後北條氏,並使東北大名降服,成為完成統一日本壯舉的第一人。

次年,豐臣秀吉將關白一職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閤,以世襲的方式宣示豐臣政權的穩定。政治上通過太閤檢地、兵農分離、惣無事令等政策,為之後江戶幕府的發展做了一定的鋪墊。1593年,秀吉獲得了次子豐臣秀賴。秀吉為了掃除秀賴繼位的障礙,於1595年以涉嫌謀反的罪名把秀次賜死,同時族滅了秀次一家老小。

1598年豐臣秀吉歿後,政權由秀賴繼承。秀賴在繼位時年僅6歲,無力控制家臣間的矛盾,加上在朝鮮之役期間便已經開始萌芽的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武功派與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文治派的對立表面化,使豐臣家臣團徹底分裂。同時,在朝鮮之役時沒有出兵,保存了大部分實力的德川家康對天下蠢蠢欲動,並無視秀吉生前禁令,開始與各地大名聯姻,使得豐臣政權急速陷入混亂。1599年,秀吉生前委託之監護人前田利家病重離世,間接使德川家康成為最有政治影響力的大名,也使家康基本上壟斷了對豐臣政權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對於家康專政極度不滿的其他家臣石田三成、上杉景勝、毛利輝元等人連同其他仍然盡忠於豐臣家的大名,於1600年發動了關原之戰與家康決戰。這場決定天下誰屬的戰役,結果以石田三成主導的西軍落敗,三成被処斬,各西軍大名領地被改易減封而結束。至此,日本國內反徳川的勢力幾近消滅,天下的主導權落入徳川家康手中。

在關原之戰的戰後處理結束後,徳川家康於1603年獲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並開設江戸幕府。至此豐臣政權對日本的管治正式結束,進入江戶時代。在開設江戶幕府後,日本各地本來臣從於豐臣家的大名紛紛轉向臣服於德川家,直到1614年,只剩下澱殿、豐臣秀賴母子沒有對幕府表示臣服。最終德川家康在同年冬天和1615年夏天發動了大阪冬夏兩役,使豐臣家徹底滅亡,奠定德川家兩百六十多年的基業直到1868年大政奉還結束。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徵夷大將軍只有源氏才可以擔任嗎?事實並非如此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徵夷大將軍只有源氏才可以擔任嗎?事實並非如此日本戰國時代,徵夷大將軍是武家領袖,統御全日本的武士,特別是隨著幕府的成立,徵夷大將軍的作用進一步體現,這也造成只有源氏才能擔任徵夷大將軍的說法出現。
  • 日本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徵夷大將軍為什麼是「漢室宗親」?
    對日本歷史有了解的朋友來說,「徵夷大將軍」肯定不是個陌生的名稱。從紹熙三年(1192年)源賴朝就任徵夷大將軍到慶應三年(1867年)「大政奉還」,徵夷大將軍基本是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這幾百年就是日本歷史的「幕府時代」。
  • 日本景點故事|徵夷大將軍參拜善光寺的故事,藏在一座橋裡?
    見過日本無數大大小小的寺院,無數寺內建築物的我,覺得這橋一定有來頭。調查一番,果然,好傢夥,它居然和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徵夷大將軍源賴朝,還有著很深的淵源呢。幕府,它本來是指軍隊中將領的帳篷,後來逐漸演變成日本的一種特殊的政治體制,也就是武士政權。
  • 既然與源氏無關,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本鬼在前文《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日本的徵夷大將軍嗎?》中提到,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不是因為源氏,而是有深層次的政治考慮。那麼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首先要說明的是,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原因在靠譜的史料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後人只能大概推測原因。
  • 織田信長為何拒絕受封徵夷大將軍、開設幕府?
    從1573年到1603年德川家康被冊封徵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之前,被稱為安土桃山時代,也即織田豐臣時期。其中,1573年--1582年,為織田信長時期。如果說在安土時代的早期,織田信長拒絕接受冊封徵夷大將軍而開設幕府,是因為敵對勢力還很強大。而到了1578年,上杉謙信死後,第三次信長包圍網再次崩壞,全日本再無能與織田信長相抗衡的力量了。
  • 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日本的徵夷大將軍嗎?
    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豐臣秀吉不是像之前的武士領袖那樣通過出任徵夷大將軍建立幕府,而是出任朝廷的首座關白。對豐臣秀吉不當徵夷大將軍的反常事情,流傳最廣的解釋是足利義昭拒絕收豐臣秀吉為養子,導致豐臣秀吉沒有獲得當徵夷大將軍必備的源氏出身。那麼足利義昭真的可以阻止豐臣秀吉當上徵夷大將軍嗎?
  • 豐臣秀吉為何放棄徵夷大將軍 而謀求關白呢?
    自1192年,源賴朝出任「徵夷大將軍」,而創立幕府體制後。「徵夷大將軍」便成「武家」的最高官職,而代替天皇實控天下。那麼作為武家出身的豐臣秀吉,為何要放棄「徵夷大將軍」的官職,而謀求「關白」呢?許多人都認為乃是豐臣秀吉的出身低,沒有源氏、平氏的血統。
  • 日本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為何叫「徵夷大將軍」?想和中國攀親戚
    小編閒來無事,順便看了家中的日本史,看著看著,突然想起了以前有個日本歷史學家很驕傲,很自豪的說,我們日本不像中國那樣改朝換代,你們中國的皇帝是風水輪流做,而我們日本是萬世一系。首先有一點就要說明,日本的萬世一系在理論上的確這樣,從第一代天皇神武到現在的明仁天皇,從歷史的表面來看,的確是一支單脈傳承到如今。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也的確覺得日本的歷史很不可思議,為什麼在日本就沒人造反,或者有掌權者廢天皇而自己代替呢?難道真的是素質高,或者忠誠?
  • 將軍、天皇二元政治的時代,日本武士建立幕府
    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進入了院政時代。這種方法看上去挺有效的,院政的確也打擊了攝關政治,但是武士的力量不就越來越強了嗎?這樣做不但沒有緩解朝廷內部的政治矛盾,反而把政治體制搞得更加的混亂,武士的勢力在不斷地增大,這也是日本進入武士時代的主要原因。
  • 古墳、飛鳥、戰國、江戶:日本古代的時代名稱都是怎麼來的?
    由於這個時代的日本統治階層特別喜歡修建大型墳墓,故而稱為「古墳時代」。飛鳥飛鳥時代的正式開始於聖德太子攝政的593年(開皇十三年),結束於710年(景雲元年),因日本當時的首都位於藤原京(飛鳥)而得名。對日本影響深遠的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都發生在飛鳥時代。
  • 淺談中世紀日本的鎌倉政權
    鎌倉政權在之後相繼打敗了木曾義仲、平家、平泉藤原氏等家族,從一個東國的地方政權變成了全國性的政權,隨著源賴朝受封「徵夷大將軍」,鎌倉政權也正式定名為「鎌倉幕府」。 鎌倉幕府時期鎌倉政權與京都的朝廷並立,日本社會處於天皇、幕府將軍的二元統治之下。
  • 鎌倉時代的文化,簡而言之就是刀光劍影,具體便為家徽和軍記物語
    引言:自日本平安時代之後,以武家政權為代表的鎌倉時代,逐漸拉開了歷史的序幕。眾所周知,鎌倉時代的開啟,也標誌著幕府時代的到來,即天皇大權旁落,朝政軍政大權皆由「徵夷大將軍」所掌管。所謂「幕府」,實際上就是徵夷大將軍辦公的場所,有別於皇宮。
  • 他大權在握,控制日本還恫嚇天皇,為何不纂位成為新天皇?
    摘要:他大權在握,控制日本還恫嚇天皇,為何不纂位成為新天皇?伴隨著藤原氏的衰弱,公家掌握日本的時代結束,武士作為新興的統治者,開始嘗試管理日本。隨著平氏崛起,武士時代正式到來。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後,接受天皇冊封,成為徵夷大將軍,之後再也沒有踏入京都。在幕府和後白河天皇發生衝突後,天皇下詔斥責源賴朝為逆賊,號召全日本武士討伐源賴朝。武士們站在源賴朝一邊,拒絕承認天皇旨意。源賴朝藉此恫嚇天皇,要求其將旨意撤回。源賴朝能夠擁有恫嚇天皇的力量,一部分來源於他掌握的武士。
  • 日本經歷了三代幕府政治,在明治天皇的努力下結束了封建幕府政治
    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一詞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徵時將軍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衛大將住所,轉指武士的首腦徵夷大將軍(簡稱將軍)府邸,以後又稱將軍為首的中央政權為幕府。幕府政治始於1192年鎌倉幕府建立,中有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戶幕府的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幕府政治結束。
  • 「蒙古來襲」雖沒能佔領日本,但卻打垮了鎌倉幕府
    文/徵夷大將軍源道義 日本光榮公司信長之野望、太閤立志傳系列遊戲的影響,很多國人對日本戰國的歷史頗為熟悉,而室町幕府上承鎌倉幕府,下啟戰國時代,了解室町幕府有助於加深的日本戰國的認識。
  • 鎌倉,江之島,你心中的灌籃高手
    1192年,徵夷大將軍源賴朝打敗了平氏,開創了鎌倉幕府。在800餘年間,鎌倉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武士文化和被武士廣泛接受的禪宗文化,建在鎌倉的寺廟和神社也相當多。這一切都讓鎌倉有著不遜於京都、奈良的深厚底蘊。從東京到鎌倉只需要1個多小時,一下火車,連時間都感覺慢了下來。
  • 日本鎌倉旅行攻略:來一趟歷史與古剎的秘境巡禮
    近來廣受到日本旅行的人們歡迎的鎌倉距離東京市中心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以濃厚的古都氛圍、四季怡然的自然風光、充滿活力的市町風情,深受尋幽訪古旅人的喜愛。來鎌倉可以有各種理由,而記者最喜歡的,便是探訪寺院與神社。
  • 一場盛大的宴會,但義教將軍不會料到,這次慶功宴卻要了他的性命
    百家原創作者:問萍觀歷史在中國的東北方向,一片浩瀚的海洋上漂浮著一系列島嶼,像一條漫捲的絲帶,這就是日本列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的古代史,在室町幕府興起於南北朝對立之際,導致中央權力薄弱,地方守護坐大。
  •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2️⃣足利尊氏,開創室町幕府; 上文說到,足利尊氏廢除後醍醐天皇,擁立「光明天皇」,建立起了「室町幕府」,為第一任「第一代徵夷大將軍」。他的兒子足利義詮,為「第二代徵夷大將軍」,而足利義詮就是本文主人公足利義滿的父親。
  • 來岡崎城探訪初代江戶幕府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
    無論是在文學創作、影視作品、電玩、動漫中,只要是以日本戰國歷史為背景的作品幾乎都會出現江戶幕府開創者──德川家康,大家一定對於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德川家康為江戶幕府的初代將軍,生於現在位於愛知縣的「岡崎市」,也因此岡崎城從江戶時代開始對日本人民來說就有非常重要且神聖的地位。而現代的「岡崎」有什麼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