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我討厭外婆。
曾經,我是那麼討厭外婆,討厭外婆的嘮叨,甚至討厭外婆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可是如今,外婆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
外婆是典型的農家婦女,鬥大的字不認識一個。外婆十六歲那年,便由她的父母做主和我外公成親。因為沒有感情基礎,婚後的一些年裡他們經常吵架,直到有了我母親他們姐弟三個才好轉一點。那時我們家是全村出了名的困難戶,外婆為了一家生計,更是沒日沒夜的勞動。每天凌晨雄雞剛剛報曉就扛起鋤頭出門,傍晚夜幕降臨才回來。除了多掙一點工分以外,還要偷偷摸摸的打點魚呀野兔之類的,以改善生活,補貼家用。
二十多年後,母親她們姐弟三人相繼成家。當我們漸漸長大時,外婆也慢慢衰老了。
我讀小學時,爸媽出門打工去了,我就寄宿在外婆家裡。那時候無人管束的我野得像個男孩子似的,整天東跑西逛就是不認真學習。外婆對我苦口婆心的教導、無微不至的關懷自然令我又怕又恨,更覺慚愧難當。每天早晨我才起床,外婆早已將牙刷擠上了牙膏,洗臉水也已安置妥當。等我斯條慢理梳洗完畢,外婆又已經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上了桌子。臨上學時,外婆還要不厭其煩地叮囑:「路上小心些,上課要認真聽講,放學了早點回來。」每次她的話還沒說完,我已經抓起書包跑遠了。這時,外婆就搖搖頭,嘆幾口氣,一副惋惜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上中學後,爸媽用打工積攢的錢在家裡做了一點小生意,我也在學校住宿,見到外婆的時候自然就少了。不過每個周末回家,總會聽媽媽說外婆問我讀書的情況,要我好好讀書,別像她一樣做了一輩子的睜眼瞎。這時,我才隱隱感覺到:外婆在我的身上該是寄託了多少希望啊。
前幾天,媽媽忽然捎信來讓我向老師請假後去外婆家。我心裡陡然升起一點不祥的預感。當我匆匆地趕到時,外婆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走到外婆跟前,呆呆地望著那安詳的臉龐,眼淚不知不覺簌簌流了下來。在迷濛的淚光中,我似乎又看見了外婆給我做好飯菜、給我送來衣服,還在燈光下笑眯眯地看著我讀書寫字……
那一夜,在時有時無斷斷續續的抽泣聲中,我在外婆的靈前默默地坐了一夜。
人啊,為什麼總是在失去後才知道珍惜呢?在冥冥之中,我似乎又聽見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外婆,可是您在另一個世界的呼喚?
[名師點評]
考生娓娓敘說,文尾擺出兩問,其所蘊之思想感情,實在太多。
第一問質疑人「為什麼總是在失去後才知道珍惜呢」,其意如下:
一是外婆身世坎坷,「鬥大的字不認識一個」,而且是「全村出了名的困難戶」,二是「我」沒有理解外婆的關愛,外婆「苦口婆心的教導」總是「惋惜又無可奈何」,直到聽了媽媽的述說「我」才隱隱感覺到外婆在我的身上寄託的希望,引起心靈深處的漣漪。知道珍惜可惜為時已晚,怎不令人痛悔萬分。
第二問,「我」在冥冥之中似乎聽見的聲音可是外婆「在另一個世界的呼喚」,只因為睹物生情,似乎看見外婆做好飯菜我送來衣服,還笑眯眯地看我讀書寫字,而且「在外婆的靈前默默地坐了一夜」,悔之切情之深,不難窺見。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其切如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八真小八鬥大語文,漢語言文學碩士,一線語文老師,12年教學經驗。
歡迎點讚、留言、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