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嚴重不?
最近總有親戚朋友發來體檢結果,說肺上有結節,怎麼辦?
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體檢一般都做一個肺CT,不再像以前做一個胸部放射線片,所以肺部小的變化就能被發現,X片對於小於1釐米的結節難以發現,而現在肺部CT,2毫米以上的結節基本都能發現,所以檢出率就高了。
研究統計30%以上的人會有肺結節,但肺結節中確診肺癌的比例不到1%。
所以肺結節和肺癌不完全是一回事,那麼肺結節什麼呢?
肺結節,只是影像學上的一個描述性名詞,結節就是局限性的圓形、橢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狀的影,一般肺部直徑不超過3cm,邊界清楚的、影像學不透明的、直徑在3cm、周圍完全被含氣肺組織包繞的單發或多發的肺部結節,不伴肺不張、肺門腫大和胸腔積液。
那些直徑大於3cm的病灶定義為肺部腫物而非結節。在影像檢查中發現類圓形的直徑小於3cm的病灶通常描述為結節灶,當直徑小於1cm時常被描述為「小結節」,而直徑小於0.5cm時就被稱為微小或細小結節。
哪些原因能導致肺結節出現?
肺結節是肺部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的一個共同的影像學表現,正常的肺是肺泡和細支氣管組成的,是沒有結節的,所以出現結節就是不正常了,但是多數結節不需要處理,但有的結節卻需要重視。
1、肺部長期受吸菸、空氣汙染等影響所致的炭末沉著,這樣的結節一般問題不大。
2、良性的如炎症、炎性假瘤、結核、黴菌、亞段肺不張、出血等,其中炎症是最多見的原因,一般這些結節也要分清是怎麼來的,針對病因處置和用藥。
3、肺部良性腫瘤:如錯構瘤、硬化性血管瘤、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可發展為肺癌)、硬化性肺細胞瘤等,這些疾病導致的肺結節,有的需要觀察,有的需要處置了。
4、早期肺癌:多為腺癌,尤其是原位腺癌為多,如果是這樣結節是要儘早切除的。
5、肺部轉移瘤,如果是轉移來的,那麼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針對原發腫瘤和肺結節進行處理。
6、其它:如痰栓、畸形、肺動靜脈瘻等,這些原因導致的肺結節根據具體情況,對身體的影響程度做出相應的處置。
發現肺部結節怎麼辦?
CT在肺內病變中的診斷優勢非常明顯,低劑量CT篩查所產生的射線劑量很低,對人體的影響極低,肺結節基本都是通過這個檢查發現的。發現肺部結節,一般檢查報告結論部分都是這樣寫:「在肺的什麼部位有結節。」
一般患者諮詢我的時候,都是這樣,如果要進一步看,我都會讓患者把整個報告發給我,同時最好把CT片子清晰地拍一下發給我看。因為單純地看結論不好判斷肺結節的性質,而報告的上部具體描述部分會寫清肺結節的大小、多少、還有結節的形態和周邊情況,這些是診斷結節性質和原因的重要依據,同時看片子可以反覆推敲。
1、一般來說5毫米以下的微結節是很難確定性質的,每年複查一次,5至10毫米的小結節每三個月複查一次,隨訪三至五年。
2、若結節表現為純毛玻璃樣,且直徑不超過0.8cm,多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可定期CT複查,開始每三月複查一次CT,以後逐漸延長。
3、若結節較大,超過1cm,實性成分偏多,則建議手術探查,以胸腔鏡手術為佳。
4、若影像學考慮「肺部結節」為結核或炎症可能性大,可做試驗性治療,如抗炎抗結核治療,若病變縮小或消失,則進一步表明炎症或結核可能;
5、對影像學懷疑惡性,但患者不願手術或不能耐受手術者,可考慮行肺部穿刺活檢,明確病理以便下一步治療(如放化療)。肺穿刺活檢適用於肺外周的病灶;靠近中心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尤其是超聲導航下的支氣管鏡檢查進行活檢。
由於肺結節是影像學結果,不是疾病的確切診斷,只有病理才是診斷的金標準,所以同樣的都叫肺結節處理的方式並不相同,而多少小的肺結節特徵還不明顯,所以多數時候醫生基本建議定期複查。所以出現肺結節後,找專科醫生比如肺科、呼吸科、胸外科或者影像科有經驗的醫生看一下,如果讓定期複查,那麼也不要擔心。
如何隨訪和複查
一般查出肺結節後,基本可以分成良性結節、惡性結節與未定性結節。如果是良性基本就不用擔心了;如果是惡性的,醫生都會告訴你立即處理,比如做手術;如果還不能確定結節的性質,基本就需要複查和隨訪了。
未定性肺結節,複查的時間並不是機械性地定為3個月、6個月、一年等間隔,根據病變直徑或體積隨時間的變化等方法,觀察病變的變化規律,明晰病灶的自然進程,儘量保證患者在隨訪期的安全,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為每一個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隨訪方案。
所以在複查的時候都要把以前的CT片子帶上,並且把這一段時間出現的身體症狀和自我感受清晰個告訴醫生。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