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阿拉伯數字,也就是十進位數字計算系統,是經由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各國,乃至推廣到世界各地的。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通行於全世界,屬於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
為什麼古印度的數學那麼發達?
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大約成型於公元前5世紀。當然,這些數字的最初的書寫形式多種多樣,因為古印度的語言龐雜。就算是到了現在的印度,也還存在著成百上千種語言呢。
為什麼是古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呢?因為在古印度,數學和天文學比較發達。為什麼數學和天文學比較發達?因為,當時的印度的文化和商業比較發達。特別是,大規模商品交換的興起,促進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以及數學的發展(總要算帳和記帳吧)。
印度的種姓制度的本意之一,是代表職業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因為種姓有高低之別,相互不能接觸,所以,商品交換就必須依賴中介,這就催生了最初的商人群體(商人群體也是由許多類別的種姓集合而成)。
除了計算,數學還在天文學以及宗教和命理學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前身婆羅門教,強調虛無和生死輪迴。那麼,什麼是虛無呢?就是什麼也沒有,就是零。阿拉伯數字0的發明,是對全人類的重大貢獻。
中國古代也有零,但最初,不是阿拉伯數字0所表達的意思。一百零三,意思是一百加上另外的三,在這裡,零是另的意思。在古代中國,遇到「沒有」的情況,就只好空著,因為沒有表示0的符號。
阿拉伯數字是如何傳播到全世界的?
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基本釐清了。將阿拉伯數字傳入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功臣是,古印度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婆羅摩笈多。
婆羅摩笈多(Brahmagupta)出生於公元588年,他是當時印度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之一。他也是我們所知的第一位描述零和負數的數學家。
他用梵語寫了兩本有關數學和天文學的著作 。其中所用的數字符號,就是帶0的10個阿拉伯數字。
後來,婆羅摩笈多所在的印度土邦被阿拉伯人攻陷,他的這兩本著作也被帶到了當時屬於阿拉伯世界的中心的巴格達(現在的伊拉克首都)。
在巴格達的法庭之上,法庭御用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發現了這兩本書的價值,特別是認識了梵文中的阿拉伯數字。現在看來,這一無意中的發現,改變了整個世界。
又過了百年之後,古波斯數學家花拉子米(al-Khwarizmi)採用印度發明的阿拉伯數字體系,撰寫了他的多本重要的數學專著。從此以後,阿拉伯數字就流行開來了。
在歐洲和美洲,甚至在全世界,這一串數字,被普遍地稱為「阿拉伯數字」的原因在於,它們是由北非的阿拉伯語國家的商人,於公元10世紀前後引入歐洲的。
現存的記錄阿拉伯數字的最早版本的西方書籍是,出版於公元12世紀的,花拉子米用阿拉伯文撰寫的《關於印度數字的計算》的拉丁文譯本。
當然,更早的證據,體現在公元976年的維吉拉努斯撰寫的《食品法典》當中。另外,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 (Fibonacci),積極推進阿拉伯數字在西方世界的廣泛應用。
1202年,斐波那契在義大利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數學書籍《計算之書》,開章名義,第一段就是:
印度的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以及阿拉伯人叫做0的記號,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其實,0也是印度人發明的,只不過,比其他九個數字晚了幾百年。古代印度人,不僅發明了零,而且賦予了它「無」存在的意義。很明顯,這與古代印度宗教崇尚虛無的觀念有關。
讓我們再說回中國吧。公元718年,唐代天文學家,祖籍印度的瞿曇悉達,引進了印度的數字與零,但是,當時的中國的數學家覺得它們沒有用處,所以,並沒有採用。直到公元19世紀,中國和日本,才接受了從西方引進的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
俗話說,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可見,重視文化交流,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