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史成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寒武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準受理的消息,打響了中國AI晶片企業走向二級市場的第一槍。
寒武紀是典型的獨角獸科創公司,誕生於中科院計算所,創始人陳天石是年僅35歲的「天才科學家」。成立短短4年,其最新估值已超過220億元,是中國AI晶片領域的龍頭企業。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三年營收暴增近3倍。但虧損同樣嚴重,虧損金額達3.8億元、4104萬元和11.79億元,累計約16億元。剔除包括股份激勵費用等在內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後,寒武紀淨利潤分別為-0.29億元、-1.71億元和-3.77億元,仍未盈利。
作為資金、技術需求雙密集的AI晶片公司,研發費用高企是寒武紀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招股書顯示,寒武紀在2017~2019年累計研發投入達8.13億元,相當於三年累計營收的1.43倍。
不過,AI晶片領域的競爭還在持續加劇,行業形勢瞬息萬變。與華為在終端AI晶片業務的合作式微後,寒武紀向「雲、邊、端」全面覆蓋,由原本手機終端IP授權業務收入為主轉向「雲邊端一體化」下的整體解決方案;客戶結構也從單一依賴手機廠商,向政府客戶、雲計算廠商等拓展。
另一方面,對於持續虧損的寒武紀而言,想要在AI晶片領域分一杯羹,挑戰華為、英偉達、高通等巨頭,抓住技術浪潮帶來的機會,上市融資已經迫在眉睫。
發力雲端、邊緣AI晶片,意欲何為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主營業務為各類雲伺服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慧核心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採用Fabless模式(無晶圓廠),並為客戶提供晶片產品與系統軟體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 IP、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
此前寒武紀的核心業務為終端設備AI晶片,華為是其重要客戶。從2016年起,寒武紀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片;華為推出的第一代AI處理器麒麟970,以及最新一代AI處理器麒麟980,都採用了寒武紀的晶片IP方案。
這兩款終端AI晶片的IP授權費用也曾是寒武紀的收入支柱。招股書顯示,2017和2018年,公司終端IP授權業務收入分別為771.227萬元、1.17億元,對主營收貢獻達到98.95%和99.69%。
寒武紀在AI晶片領域起步早,有先發優勢,在手機和晶片廠商還未具備自主研發能力時迅速填補了空白,但近年來包括華為、高通、聯發科等廠商已經逐漸具備自行設計AI加速器IP的能力,對寒武紀形成了取代之勢。
華為一直淡化AI處理器品牌,與ARM合作開發基於ARM Trillinum框架的AI技術。2019年6月,華為在nova5系列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全新人工智慧手機晶片麒麟810,首次採用華為自研達文西架構的手機AI晶片,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公司華為海思也迅速崛起為行業龍頭。根據市場研究和諮詢公司 Compass Intelligence 今年初發布的2019年全球AI晶片公司排行榜中,華為海思位列第12,寒武紀和地平線分別為第22和24位。
另外,知名晶片大廠也加緊了步伐,以高通為例,自2017年以來,其不斷加大在AI領域的投資,已接連推出四代基於驍龍平臺的AI晶片,覆蓋了安卓陣營大部分廠商,包括小米、OPPO、vivo、一加、三星等在內的多家手機廠商均選擇了驍龍系列AI晶片。
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2018年,寒武紀來自華為(公司A)的收入為1.14億元,佔比達到了97.63%;而到2019年,來自華為收入大幅下降至6265.8萬元,佔比僅14.38%,僅居第四。
公司A(華為)營收貢獻對比,來源:招股書
即便AI晶片公司能打入IP授權市場,也不能當作主業支撐公司運營,危機之下,寒武紀及時轉身。
2018年和2019年,寒武紀相繼發布雲端推理晶片思元100和思元270,目前成功部署在浪潮、聯想在內的多個廠商伺服器。2019年11月,隨著邊緣AI系列思元220晶片及加速卡的發布,寒武紀形成全面覆蓋雲端、邊緣端和終端場景的系列化智能晶片產品布局。
此次上市,寒武紀計劃募資28億元,主要用於四個方面:新一代雲端訓練晶片及系統項目約7億元,投資於新一代雲端推理晶片及系統項目約6億元,投資於新一代邊緣端AI晶片及系統項目約6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約9億元。
人工智慧的發展關鍵因素之一離不開雲計算能力的提升,雲端AI晶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由於雲端 AI 晶片相較於終端 AI 晶片具有更高的計算能力和更高的功耗,更大的物理佔用面積,因此也相對更加昂貴。
ABI Research 在2019年發布的《雲端 AI 晶片:市場前景和供應商定位》顯示,雲端 AI 推理和訓練所產生的 AI 晶片市場,預計將從 2019 年的 42 億美元增長到 2024年的100億美元。
但這也是一片競爭激烈的兇險市場。
此前,雲端 AI 市場一直由英偉達的 GPU 和英特爾的 CPU 主導。2019年,全球最大的手機晶片提供商高通推出了面向數據中心推理計算的雲端AI晶片Cloud AI 100,正式宣告進入雲端AI晶片市場。
不過,一名來自寒武紀的銷售人士對時代財經透露,目前雲端和邊緣AI晶片的市場需求「一般」,終端IP市場表現更好。
集邦諮詢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徐韶甫對時代財經表示,2019年AI晶片的發展走向,大致上已經走出一條較為明確的道路,不像2017至2018年,比較偏重「摸索」。AI晶片在朝向提升性價比或是性能/功耗比的路線來發展。其對AI晶片自研的整體前景表示樂觀,「寒武紀日前所推出的思元220晶片與加速卡,可以處理INT4精度運算工作,可視為追上國際一線大廠的重要一步。「
億歐智庫研究院長由天宇也對時代財經分析,專用場景需求需要專用的解決方案,大部分AI初創公司做的還是特定領域的AI晶片,BAT起步做晶片,也都是解決特定問題。但小公司聚焦在特定領域的能力更強,更有利於逐漸積累優勢。
收入傾向ToG,拓展客戶存挑戰
寒武紀在2019年的營收結構和客戶類型均發生了顯著變化,從收入結構來看,終端IP授權業務急劇下降,而新拓展的「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迅速成為收入支柱,佔總營收比重達66.72%。
寒武紀主營業務比重,來源: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解釋,人工智慧發展催生了新興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建設潮,而對於有人工智慧計算能力的客戶來說,一部分客戶選擇單獨採購雲端智能晶片加速卡,並將其自行集成至現有建設完畢的計算集群中,但另一部分客戶希望晶片廠商能夠提供定製化的軟體整體解決方案,以配置和管理集群的軟硬體、提升運行效率。
對寒武紀營收貢獻達66.72%的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即為後者。據招股書介紹,寒武紀以自有的思元270和思元100晶片加速卡為核心,基於Cambricon Neuware基礎系統軟體平臺,為客戶提供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方案設計、系統集成及相關技術服務。
而該項業務的合作對象目前主要為政府部門和科研院所。招股書介紹,2019年,寒武紀主要與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西安灃東儀享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進行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合作。
據公開報導,2019年4月25日,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籤訂合作,共同實施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項目,由寒武紀公司研製的智能晶片提供基礎算力。
同時,珠海大橫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寒武紀成立合資公司(廣東琴智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智能計算中心項目的運營、推廣和維護,共同致力研發智慧城市行業AI解決方案,並依託平臺提供創新創業、教育科研、資訊分享、論壇大賽等服務。構建智能晶片的生態合作圈,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行業發展。
而根據招股書提供的信息顯示,寒武紀與珠海橫琴管委會達成的銷售合同金額總計為4.438億元,和2019年的全年營收幾乎相當。
寒武紀正在進行的部分銷售合同,來源:招股書
西安灃東儀享公司背後為西安灃東控股有限公司,後者由山西省西鹹區新區灃東新城管理委員會控股。2019年6月,儀享公司曾發布招標公告,招標內容為「協同創新港2號研發中試樓數據中心人工智慧計算平臺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智能硬體平臺、智能應用平臺和智能應用開發環境。
「還是要靠定製化軟體賺錢。」一名資深AI從業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硬體+系統+內容,才能讓用戶/客戶用起來。硬體+系統,啥也幹不了。」
但從毛利率來看,由於需要外購配套伺服器和及硬體設備,採購成本高,目前該項業務的毛利率為58.23%,遠不及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99.77%和雲端智能晶片78.23%的毛利率。(註:其他業務規模較小,毛利率不具有參考性)
寒武紀各業務毛利率情況,來源:招股書
而據觀研天下整理的數據,隨著中國數位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智慧政務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慧政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522億元。其中,軟體和服務是未來幾年主要增長的細分領域,而網絡設備和硬體隨著基礎設備的完善,增速將不斷減緩。
目前來看,客戶集中度高,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寒武紀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0.00%、99.95%和95.44%,客戶集中度較高。另外,2017年-2019年,寒武紀向前五名直接供應商合計採購的金額分別為1422.28萬元、20315.49萬元和36271.17萬元,佔同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2.64%、82.53%和66.49%,佔比相對較高。
在新客戶拓展方面稍顯弱勢,寒武紀如何持續商業化,以支撐其技術能力與業務發展,值得思考。或是感受到這一壓力,寒武紀加快了銷售招聘的腳步,2019年,其銷售人員職工薪酬從2018年的420萬增長至1044.77萬,同比增加148%。
「Intel今年52歲,AMD今年51歲,NVIDIA今年27歲。寒武紀只有4歲,和行業前輩比起來還只是個孩子。羅馬並非一天建成,前輩標杆也都是篳路藍縷走過來的,我們有遠大的志向,但長跑才剛剛開始。」對於與巨頭的競爭,陳天石近期接受採訪時如此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