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向相關部門舉報和報案!公司實控人另一公司衝擊科創板
摘要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向相關部門舉報和報案!】日前,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券商中國)
日前,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
對此,華大基因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今年以來,華大基因股價接近翻倍,12月7日,華大基因兄弟公司華大智造向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若華大智造順利登陸科創板,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汪建將再添一家上市平臺。
華大基因火線闢謠
針對相關傳言,華大基因在其官方微博表示,據了解,「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這個機構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實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沒有回植!沒有妊娠! 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華大基因稱,雖然該微博已經自行刪除了相關造謠內容,但鑑於該內容利用網友的好奇心和認知盲點,以截屏方式在微信等平臺傳播,造謠內容極其惡劣,用心極其險惡,公共影響隱患重大,給公眾製造了恐慌,已涉及公共安全問題。我方已收集相關證據材料,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為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診斷和研究服務。公司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願景,以推動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和提高全球醫療健康水平為出發點,基於基因領域研究成果及生物技術在民生健康方面的應用,進行科研和產業布局,致力於加速科學創新,減少出生缺陷,加強腫瘤防控,抑制重大疾病對人類的危害,實現精準治癒感染,助力精準醫學。公司主要服務於國內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獨立實驗室、製藥公司等機構,以及國內外的各級醫院、體檢機構等醫療衛生機構、公司客戶和大眾客戶。
2017年公司上市之後,發行價為16.24元每股,因其「基因檢測」等概念,股價一度較發行價格上漲超過15倍。2018年開始,公司股價持續回調至60元左右。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再度大漲,截至12月8日報131.83元,年內漲幅高達92%。
兄弟公司申報科創板
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當前正處於一個關鍵階段。
12月7日晚間,上交所受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擬募資25.28億元。華大智造實際控制人為汪建,汪建目前持有A股上市公司華大基因32.99%股權,為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若華大智造順利登陸科創板,汪建將再添一家上市平臺。
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專注於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以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目前已形成基因測序儀業務和實驗室自動化業務兩大板塊,並圍繞全方位生命數位化布局了如遠程超聲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產品。其中,公司基因測序儀業務板塊的研發和生產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具備獨立自主研發能力並實現了臨床級測序儀的量產。
本次發行前,汪建通過智造控股、華瞻創投合計持有公司52.3%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汪建控制的華大基因則是華大智造的核心客戶。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以及2020年1-9月,華大智造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02億元、10.97億元、10.91億和17.40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0.47億元、1.08億元、-2.39億元和1.62億元。
從華大智造前五大客戶來看,「華大控股及其他受汪建控制的企業或組織」一直位居公司第一大客戶,2017年至2019年銷售金額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9.15%、92.38%、69.96%,其中華大基因佔比分別為37.14%、53.44%、55.92%。
華大智造在招股書中表示,報告期各期,也就是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以及2020年1-9月,公司對關聯方的營業收入為分別為7.97億元、10.41億元、7.84億元和4.03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37%、94.92%、71.89%和 23.19%。
華大智造表示,公司已加大外部客戶業務拓展,關聯交易佔比逐步降低,但報告期內公司仍與關聯方存在較大關聯交易。如果關聯方未來向公司採購金額顯著下降,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業績將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在大量關聯交易的同時,華大智造還存在大量的應收款。報告期內,公司收入規模整體呈增加趨勢,應收帳款金額較高。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7.99億元、5.39億元、5.59億元和6.11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62%、49.13%51.25%和35.14%,佔比相對較高。
華大智造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客戶包括行業內知名的基因測序服務商及科研院所等,商業信譽良好,且公司已按照謹慎性原則計提了壞帳準備,但若公司未來有大量應收帳款不能及時收回,將形成較大的壞帳損失,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報告期各期,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0.98 次、1.64 次、1.99 次及 2.97次,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但整體呈逐年上升趨勢。
華大智造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應收帳款餘額較高,如果公司應收帳款持續上升,當客戶出現財務狀況惡化或無法按期付款的情況,或公司獲取外部資金環境趨緊時,公司將面臨較大的運營資金壓力,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