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最後的對決!美艦為珍珠港復仇,日本慘敗主力幾乎全軍覆沒

2020-12-16 排頭文化館

1944年10月20日持續至10月26日,在太平洋戰場上爆發了堪稱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雷伊泰灣海戰,這次是最後一次航母對決,日本的航母力量在這次海戰中被徹底摧毀。

而25日凌晨的蘇裡高海峽夜戰是雷伊泰灣海戰的一部分。這也是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的戰列艦之間的對決,是來自美國珍珠港的復仇!日軍的參戰艦隊是力量十分薄弱的一支艦隊,包括戰列艦「扶桑」「山城」、重巡洋艦「最上」、驅逐艦「滿朝」「朝雲」「山雲」「時雨」。

扶桑級是日本最早的弩級戰列艦,服役時間超過30年,最大航速僅有24.7節。就算有門356mm主炮,火力也很弱,裝甲帶上的天生設計缺陷和緩慢的航速令其顯得十分雞肋。最上號被改裝為航空巡洋艦,僅保有了6門203mm火炮。

美軍參戰的有六艘戰列艦,賓夕法尼亞號、加利福尼亞號、田納西號、密西西比號以及「BIG7」西維吉尼亞號和馬裡蘭號,由奧登多夫指揮,雖然是1923年的型號,比日軍多了四艘。同時還擁有巡洋艦八艘(什羅普郡號、博伊西號、菲尼克斯號、哥倫比亞號、丹佛號、明尼阿波利斯號、波特蘭號和路易斯維爾號)以及29艘驅逐艦。戰鬥從一開始便勝負已定。

24日日軍的志摩艦隊於黎明從哥倫灣出發,由蘇祿海南下,與西村艦隊在棉蘭老海會師,由於南路艦隊和中路艦隊嚴守無線電靜默,西村無法與慄田和志摩協調他們的步驟。24日傍晚,他們經過棉蘭老海向雷伊泰灣挺進。

西村艦隊領頭,志摩艦隊在後,相距約60海裡。他們剛剛開過帕納翁中島,就闖進了美國第七艦隊為他們設置的圈套。29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已經嚴陣以待。志摩艦隊還在蘇祿海航行時,美軍第5航空隊的偵察機就發現了它,後又跟蹤發現了西村艦隊。

24日3點09分,第54驅除艦中隊第二部分也發射了魚雷,前導驅逐艦山雲號首先中雷,隨即發生大爆炸沉沒,朝雲號前主炮下方中彈,艦艏折斷,航速下降至12節,山城號前後命中2枚魚雷,中後部主炮無法工作,但仍堅持前進。

3點45分,落後的扶桑號中部燃料艙和3、4號主炮塔彈藥艙發生大爆炸,艦體斷裂,艦首部分於4點20被擊沉,艦尾部分在1個多小時後也沉沒。戰後誰也不知道扶桑號上發生了什麼,因為全艦無一倖免,陣亡人數在1400~1600之間。

3點50分,經過20多分鐘的激烈炮戰,西村中將以下除10人被美軍救起外,其他均隨艦葬身魚腹。最上號也中彈多處,其中防空指揮所被直接命中,艦長,副長,航海長等幾乎所有的高級軍官全部被炸死,只好由炮術長荒井大尉代理指揮。時雨號驅逐艦也有5處受創。

在混戰中,美也有1艘驅逐艦——「格蘭特」號稀裡糊塗的中了12發炮彈而沉沒。除此之外,美艦無一傷亡。

傑西·奧爾登多夫少將的六艘戰列艦、莊嚴地排成戰列線,佔據了教科書般的T字橫頭,向日艦揚起炮口。八艘巡洋艦、29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已經嚴陣以待。志摩艦隊還在蘇祿海航行時,美軍第5航空隊的偵察機就發現了它,後又跟蹤發現了西村艦隊。

24日凌晨3點,美軍第54驅逐艦中隊第一部分3艘驅逐艦在7000~8000米距離上向西村艦隊發起魚雷攻擊,共射出27枚魚雷,1枚魚雷擊中扶桑號中部,扶桑號即刻落伍,隨之右迴轉後撤,8分鐘後全艦失去動力。

一小時之後,志摩艦隊步西村艦隊的後塵而至。該編隊1艘輕巡洋艦當即受重傷,隨之航行減速。但是,整個志摩艦隊還在繼續前行。4點25分,志摩的那智號和足柄號重巡洋艦以及八艘驅逐艦到達戰場。志摩認識到通過海峽是毫無希望的因此下令轉身撤退。

天亮後,志摩艦隊在撤退過程中,受到美軍艦載機的追擊,輕巡洋艦阿武隈號被擊沉。此時,萊特島上,大批的艦船正在繼續卸載,岸邊是堆積如山的物資。

蘇裡高海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發生在戰列艦之間的海戰,是海戰史上組織最成功的戰例之一。美軍以1艘魚雷艇為代價,獲得了擊沉2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傷1艘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的驕人戰績。

相關焦點

  • 珍珠港事件之前,戰列艦真的沒有表現機會嗎?
    眾所周知,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海軍派出的機動部隊主力為6艘艦隊航空母艦,先後派出兩個批次約370架艦載機,對珍珠港中的美國艦隊發動了大規模空襲,給美軍造成了重大殺傷,使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剛剛爆發時就面臨著非常不利的局面。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專門給對方「刷戰績」:日本戰列艦的四大「金剛」
    【話說軍世】在舊日本海軍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舊日本海軍的主力戰列艦數量是當時世界海軍前列,偷襲珍珠港以後,又服役了戰列艦歷史上的超級戰艦:大和號,可謂一時風光無兩,而在此之前,舊日本海軍還擁有四艘金剛級戰列艦,不過這些戰艦都在二戰時被美軍「刷戰績」了。
  • 日本四大「金剛」戰列艦:被打出了三個第一
    【話說軍世】在舊日本海軍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舊日本海軍的主力戰列艦數量是當時世界海軍前列,偷襲珍珠港以後,又服役了戰列艦歷史上的超級戰艦:大和號,可謂一時風光無兩,而在此之前,舊日本海軍還擁有四艘金剛級戰列艦,不過這些戰艦都在二戰時被美軍「刷戰績」了。
  •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建造歷程 命名很有深意 大和級戰列艦是以日本首都所在地的古國名命名,日本舊時首都為奈良屬於大和國。日本當時首都為東京屬於武藏國。預備首都松代屬於信濃國。
  • 日本聯合艦隊最後一艘從國外訂購的主力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到了1905年英國皇家海軍開始興建戰列巡洋艦,而師承英國皇家海軍的日本海軍也追隨其步伐,將六六艦隊中的裝甲巡洋艦改為戰列巡洋艦,並在1907年正式加入4艘戰列巡洋艦預算。由於日本方面缺乏建造主力艦的經驗,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首艦便向英國維克斯公司訂購,後續三艦由英方提供圖紙,日方自行修建。由此「金剛」號戰列巡洋艦成為日本海軍最後一艘從外國定製的主力艦。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由於華盛頓條約硬性規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總噸位之比為5:5:3:1.75:1.75;戰前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海軍的造艦計劃,就是對標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日本海軍由於在戰列艦數量以及噸位上遠遜於美海軍,於是採取「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來建造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話說軍世】二戰中,英法美日等國都擁有艦齡非常老的戰列艦,其中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以及日本金剛級戰列艦都是一戰前就開始建造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堪稱「爺爺」級戰艦。老當益壯:戰列艦對決慘敗的「爺爺」級戰艦還是在1942年,比睿號和霧島號的炮擊行動後,相比比睿號被小艦艇炮火「糊臉」,霧島號顯得敗的「光榮」一些,2天後,霧島號再次跑到瓜島準備炮擊機場,這一次碰到的是美國戰列艦編隊。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日德蘭大海戰:英德主力艦隊正面交鋒,無畏級戰列艦最後的輝煌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與德國為了爭奪制海權,於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兩國海軍主力艦隊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北海海域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德國公海艦隊艦隊共99艘戰艦(16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6艘前無畏艦,11艘輕巡洋艦,61艘雷擊艦)。而英國本土艦隊共151艘戰艦(28艘戰列艦,9艘戰列巡洋艦,8艘裝甲巡洋艦,26艘輕巡洋艦,78艘驅逐艦,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飛機母艦)。英國海軍在戰艦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然而雙方交戰的主力艦艇當屬性能最為先進、威力最為強大的無畏級戰列艦了。
  • 世界上最大戰列艦怎麼沉沒的?滿載排水量比遼寧號都大
    世界上最大戰列艦沉沒之際,爆炸產生幾千米高蘑菇雲,一共造成2000多人死亡,爆炸衝擊波還順帶摧毀幾架美軍偵察機。當時是遭到10枚魚雷和20來枚炸彈命中傾覆並引發爆炸沉沒的,沉沒在北緯30度海域日本九州鹿兒島上,它就是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日本在一戰之前就建造了「扶桑」級無畏艦,一戰開始後又建造了「伊勢」級無畏艦、「長門」級戰列艦等多款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充分借鑑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將其滿載排水量設計為了3.2萬噸、4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大射擊仰角高達30度,適合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192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軍費已經佔國家總預算1/4的情況下,提出未來要建設所謂的"第八艦隊",即到1927年擁有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艦齡不到8年。長門浩"長門級"戰列艦首艦"長門"號是日本人勒緊褲腰帶下水的"八八艦隊"首艦。
  • 碧藍航線 重櫻 戰列艦 長門級一號艦 長門
    1920年華盛頓裁軍會議召開,對美、英、日、法、意五個主要海軍國家的戰艦噸位、火力和總噸位進行了限制。以英、美海軍的52.5萬噸為標準,英、美、日、法、意五國按照「10:10:6:3.5:3.5」的比例建造主力艦和巡洋艦。戰列艦噸位不得超過3.5萬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356毫米)。按照該標準,長門級戰列艦屬於被條約禁止的艦型。
  • 戰列艦發展史三:無畏艦時代!
    上一期為大家介紹了幾款前無畏艦,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鐵甲艦和前無畏艦的區別,這期就給大家講講無畏艦的一些相關知識。無畏艦雖然已經具備了現代戰列艦的基本特徵但跟後來「衣阿華」級戰列艦這樣的大傢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裡為了便於區分將其劃分為無畏艦和戰列艦兩個模塊來講。
  • 美軍內華達號戰列艦殘骸在珍珠港附近海域被發現
    作者署名:小浪據外媒《海軍時報》報導,在珍珠港的西南約70海裡,深度超過15400英尺或者3英裡的海域發現了內華達號戰列艦。美國內華達號於1916年服役,它最後服役的地區在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它在日本聯合艦隊襲擊中經受10次炸彈爆炸和一次魚雷雷擊,幸運的是當天船員的快速反應導致船隻故意擱淺使其沒有下沉。
  • 二戰結束後日本長門號戰列艦挨了兩次原子彈
    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把美國視為未來最大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以英國「無畏」級、「無敵」級為模仿對象,先後通過引進、仿製,連續推出「金剛」、「扶桑」、「伊勢」級戰列艦。
  • 用戰列艦炮擊美軍機場,日本這一行動險些得逞,只因一個失誤太大
    戰列艦作為人類從大航海時代起就開始制霸海疆的終極海戰兵器,在走過了300年漫長歷史長河,並經歷了一戰時期日德蘭海戰的巔峰對決後,進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經失去了昔日霸主的榮光。儘管戰列艦擁護論者站在塔蘭託和珍珠港的廢墟上還可以辯解"飛機能夠擊沉的都是停在港口裡的戰列艦"。但是,馬來亞海戰中"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的被擊沉則徹底終極了"巨艦大炮"時代。
  • 日本金剛級戰列艦覆滅記
    演習中,日方接到美軍的通知,要求參演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宙斯盾艦的2號艦霧島號,11月15日負責為參演的美軍航母華盛頓號護航。為何接到這樣一個通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軍官們心裡百味雜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重裝雷擊艦」北上號,日本海軍曾經的「殺手鐧」!可惜被美航母完爆
    日本是第一個將航空母艦用於大規模實戰的國家,珍珠港事件就是它以航母為主力成功實施的偷襲行動,這次事件也標誌著傳統「大炮巨艦」時代的結束。按道理來說能夠開創出這樣戰法的海軍應該會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但實際上從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來看,日本海軍在戰法和戰術上的創新只是偶有靈光,大部分時間都是相當的守舊,甚至是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