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內華達號戰列艦殘骸在珍珠港附近海域被發現

2020-12-17 新浪軍事

作者署名:小浪

據外媒《海軍時報》報導,在珍珠港的西南約70海裡,深度超過15400英尺或者3英裡的海域發現了內華達號戰列艦。

美國內華達號於1916年服役,它最後服役的地區在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它在日本聯合艦隊襲擊中經受10次炸彈爆炸和一次魚雷雷擊,幸運的是當天船員的快速反應導致船隻故意擱淺使其沒有下沉。

這艘戰列艦最終被修復,並繼續參加1944年諾曼第的作戰,當美國人進行兩棲登陸的時候,內華達號戰列艦的5英寸和14英寸的艦炮對德國人的對岸防禦工事進行炮擊。

內華達任務海事考古學家負責人詹姆斯·德爾加多博士表示,內華達號是一艘標誌性的艦船,它表明了美國人的堅韌和固執。

內華達號在魚雷,炸彈,炮彈和兩次原子彈爆炸中倖存下來,沉睡在海洋大博物館的黑暗中,以至於內華達號這艘戰艦讓人想起過去的事件,也讓美國人回憶起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保衛美國安全的人。

戰後美國的內華達號戰列艦在它壽命接近末期的時候被派遣到比基尼環礁做原子彈試驗的靶船,但在經歷了兩次原子彈爆炸試驗後倖存。

後來內華達號戰列艦被拖到珍珠港,直到1948年再次作為靶艦重啟。

包括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內的多艘戰艦向內華達號開火,但是內華達號依然沒有沉沒。

差不多五天之後,艦船終於下沉到水面以下,最後給予致命一擊的是一名美國飛行員投下的航空魚雷。

由於海軍沒有記錄其沉沒的確切坐標,因此很難找到這艘頑強的戰艦,這次是考古學家依靠水下無人機然後根據目擊者對沉船地點的描述,逐步縮小搜尋範圍才找到的。

在確定戰艦沉沒的位置之後,高清晰度的圖像被傳送給研究小組,這個小組再次使海軍歷史上難以沉沒的戰艦之一復活。

現任海軍歷史與遺產司令部主任的退役海軍少將塞繆爾·考克斯表示十分感謝謝海洋無限公司,並且提供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遺蹟。

《海軍時報》稱,內華達號是一個精神象徵,象徵著美國的海軍傳統,內華達號的戰鬥精神證明了美國海軍在困難時期依然頑強,當情況看來已經到了最糟糕的地步的時候美國海軍依然不會放棄,這就是內華達號給美國海軍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珍珠港事件之前,戰列艦真的沒有表現機會嗎?
    從火力上來說,日軍戰列艦堪稱強大。從裝甲防護方面來說,日軍的扶桑級、伊勢級和長門級算是典型的戰列艦,其舷側主裝甲帶裝甲厚度達到305毫米,雖然和美軍的戰列艦相比顯得薄弱,但還算處於戰列艦的水平;金剛級戰列艦則不然,該級艦本是戰列巡洋艦,只是後來在現代化改裝之後被重新劃分為戰列艦,實際上該級艦的裝甲防護水平依然維持在英系戰列巡洋艦的水平,沒有多大改進,在和美軍戰列艦對射時劣勢無可置疑。
  • 從BB-31到BB-37,二戰中美軍早期戰列艦簡盤
    「猶他」號——開戰之初被擊沉的美軍戰列艦 「猶他」號戰列艦屬於美國海軍的「佛羅裡達」級戰列艦二號艦,該級艦的滿載排水量達到23000噸左右,10門305毫米艦炮沿艦身中軸線以前後各5門的方式布設在2座雙聯裝炮塔和三聯裝炮塔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猶他」號一直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列艦之一。
  • 美軍打撈「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 模型還原的宏大場面
    這是真正的「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打撈過程航拍照片,更加令人驚心動魄。製作大師通過模型表現的出這個宏偉的場面,還原度非常高。「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是「內華達」級二號艦。是美軍第一艘以俄克拉何馬州為名的軍艦,同時是美國首批超級無畏艦。
  • 史上最後一次戰列艦交火,老艦對老艦,山城號如何以一對六?
    起初,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預定建造4艘,但根據中途籤訂的華盛頓軍縮條約的規定,只允許保有一艘。不過,會議之後,原本預定成為廢艦的日本戰列艦"陸奧"號同意繼續保留,相對的,美軍可以復活預定成為廢艦的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中的兩艘。一艘是已經建成的二號艦"馬裡蘭"號,另一艘是四號艦"西維吉尼亞"號,廢除了正在建造的三號艦"華盛頓"號。
  • 美二戰被擊沉航母「大黃蜂」號殘骸被找到 曾發動杜立特空襲
    (觀察者網訊)此前發現過日本「比睿」號戰列艦殘骸的沉船搜索團隊「RV Petrel」,近日其科考船海燕號(Petrel)又發現了美軍二戰期間被日本擊沉的「大黃蜂」號航母(USS Hornet)。 據《大眾機械》雜誌(Popular Mechanics)2月12日消息,航母殘骸在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附近大約1萬7500英尺(約5334米)的深處被發現。
  • 1943年,美軍打撈珍珠港內沉沒的戰列艦,數十根拉繩才讓戰列艦回正
    由於日軍來得突然,珍珠港內的艦隊反應不過來,很多停放在港口的軍艦都遭受打擊,比如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因為體型龐大,它很不幸地成為日軍戰機照顧的首要目標,被至少5枚魚雷擊中,導致大量進水,快速沉沒在了港口內,當時有429名官兵因為來不及逃脫而隨艦喪生。
  • 【海戰歷史講堂】擊沉「霧島」號戰列艦
    在凌晨與美軍巡洋艦艦隊的混戰中,比睿遭重創後自沉,霧島撤回。  1942年11月15日,霧島返回瓜達爾卡納爾島炮擊亨德森機場,在與美軍艦隊交戰中,霧島號與日本其他軍艦集中火力射擊,取得重創美軍南達科他號戰列艦的戰果(霧島號兩枚主炮炮彈命中了南達科他號)。其後午夜時分由於霧島號打開探照燈照射南達科他號暴露了自己,在八千碼的距離上遭到美軍艦隊中未被發現的另一艘戰列艦華盛頓號的打擊。
  • 身經百戰的厭戰號戰列艦
    厭戰號在結束連串海試後被編入皇家海軍大洋艦隊屬下第二戰列艦分隊,她試射15英寸(381毫米)主炮時邱吉爾親自到場觀看,後者滿意於其優秀的火力與精確度。1915年底,厭戰號在福斯河由護航驅逐艦帶領下誤入輕型艦艇水道,擱淺造成外殼損傷。修理完畢後,厭戰號被編入大洋艦隊下專為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組建的第五戰列艦分隊。12月初,厭戰號在訓練期間再次與其姊妹艦巴勒姆號發生擦撞,造成一定的損傷。
  • 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為何美軍航母全部都不在港口?
    於是乎,大家想出了珍珠港事件這樣一個苦肉計。即美國事先已經發現了日本的偷襲舉動,但是選擇視而不見,讓日軍成功偷襲珍珠港,使其成為美國的恥辱,更讓美國民眾感受到戰爭的威脅,從而調動大家的參戰積極性。而事情的發展也確實如此,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民眾群情激憤,羅斯福成功得到國會授權,對日宣戰。美國的加入,使得戰爭勝利天平,開始向盟軍這一邊傾斜。
  • 二戰結束後日本長門號戰列艦挨了兩次原子彈
    192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軍費已經佔到國家總預算1/4的情況下,提出未來要建設所謂的「八八艦隊」,即到1927年時,擁有八艘戰列艦、八艘戰列巡洋艦,而且艦齡要不滿八年。
  • 戰列艦最後的對決!美艦為珍珠港復仇,日本慘敗主力幾乎全軍覆沒
    這也是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的戰列艦之間的對決,是來自美國珍珠港的復仇!日軍的參戰艦隊是力量十分薄弱的一支艦隊,包括戰列艦「扶桑」「山城」、重巡洋艦「最上」、驅逐艦「滿朝」「朝雲」「山雲」「時雨」。扶桑級是日本最早的弩級戰列艦,服役時間超過30年,最大航速僅有24.7節。就算有門356mm主炮,火力也很弱,裝甲帶上的天生設計缺陷和緩慢的航速令其顯得十分雞肋。
  • 這艘戰艦是珍珠港事件罪魁,兩枚核彈才炸沉它,竟因此成美軍救星
    長門號戰列艦曾代表日本乃至亞洲最高造艦水平珍珠港事件作為美國海軍史上最慘重失敗,被美國視為國恥,那麼美國海軍為何會如此反常態對元兇之一如此感激呢?故事就要從上世紀20年代說起,當年新崛起的日本竭力發展強大艦隊抗衡美國,其典型代表之一就是長門級戰列艦。
  • 79年前美國吃了大虧,如今海邊舉辦紀念活動,戰列艦殘骸成紀念館
    79年前正值二戰膠著之際,日本毫無預兆的發動了珍珠港襲擊事件,致使美國海軍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變得無足輕重。如今美國在海邊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並將紀念館建在了亞利桑那號戰列艦殘骸上,以此「國恥」警示世人。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12月9日,第二艦隊航行到西貢東南海域。14:15,伊-65號潛艇報告發現英國艦隊,航向北北西,航速14節。這正是湯姆·菲利普斯上將率領的Z艦隊,編成為半年前剛和「俾斯麥」號交過手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四艘驅逐艦。
  • 二戰日本「金剛號戰列艦」日本少數一艘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1944年10月20日凌晨慄田中央艦隊,大和號、武藏號、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加上10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進入薩馬島海域,此時日軍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時美軍主力艦隊都去追小澤的航母艦隊了,雷伊泰灣附近,只有美軍一支,小型航母艦隊,在支援美軍登陸菲律賓戰役。
  • 偷襲珍珠港79周年系列主題(2):「艦爆の神様」與偷襲珍珠港中
    空襲過後的&uot;內華達&uot;號  很快他的揚名時刻到來:1942年3月,4月5日,南雲機動部隊進行印度洋作戰時,江草隆繁又帶領蒼龍號,赤城號,飛龍號航母的53架九九艦爆在錫蘭島海域攻擊英國皇家海軍
  • 偷襲珍珠港時日軍旗艦「赤城」號航母殘骸被發現
    (觀察者網訊) 繼舊日本海軍「加賀」號航母殘骸18日被發現之後,由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生前創辦的沉船搜索團隊「Nauticos」宣布,其科考船「海燕」號(Petrel)於20日又發現了二戰期間的日本航母「赤城」號。這是該團隊發現的第二艘中途島戰役中被擊沉的舊日本海軍航母。
  • 「密蘇裡」號戰列艦建造時代背景,及其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過程
    日軍在此戰中意識到自己的對手十分強大,便派出自己最強大的大和號戰列艦,帶領聯合艦隊剩餘戰艦全部出動,前往衝繩群島海域討伐密蘇裡號戰列艦帶領的快速航母特混艦隊。當時正在執行炮擊任務的密蘇裡號戰列艦收到此消息,便被調離衝繩群島戰場,準備截擊大和號戰列艦。但是大和號戰列艦走到半路便被美軍航母發現,美軍憑藉著數量優勢十分巨大的艦載機群,向大和號戰列艦投放魚雷與炸彈。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1938年5月,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 。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衣阿華級戰列艦重點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機功率,衣阿華級的動力裝置的主機功率是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艦船動力裝置,設計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1940年6月12日,密蘇裡號下單建設。
  • 日本二戰歷史唯一,一艘擊沉美軍航母的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 雷伊泰灣大海戰
    日軍總體作戰計劃如下, 小澤艦隊的航空母艦為誘餌,吸引美軍主力艦隊, 慄田 健男中將率領的第二艦隊包含,金剛號在內的,戰列艦編隊 ,暗度陳倉,襲擊敵人登陸艦隊,從而迫使美軍登陸菲律賓行動中失敗,而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