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近幾年,物業服務企業正在逐步從房地產開發產業鏈末端環節中獨立出來,轉變為有著豐富商業內涵的市場主力。眾多物業服務企業在2020年社區抗「疫」的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同時物管企業紛紛乘風破浪奔赴資本市場。截至12月17日,共有37家物業服務企業登陸港股、3家企業進入A股。
在此背景下,12月25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房地產資本峰會——乘風求變物業管理資本論壇」在京盛大開幕。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彩生活董事長潘軍,雅生活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李大龍,綠城服務集團行政總裁吳志華,正榮服務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黃亮,中信建投證券房地產兼建築行業首席分析師竺勁,奧園健康生活集團常務副總裁雷易群,鴻坤物業總經理吳國卿,萬物梁行北京區域總經理趙振興,睿信諮詢總裁、睿觀研究院院長郝炬,世茂服務控股執行董事兼總裁葉明傑,特斯聯副總裁謝超,鑫苑服務CFO黃波,新城悅服務集團首席戰略官兼董秘尤建峰等企業代表出席了此次論壇,圍繞物管企業在資本+科技賦能下走向何方等問題,為中國物管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趙子忠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對全國物管企業來說,今年是「天降大任」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物業成為疫情聯防聯控最關鍵的防線之一。一方面,優質物管企業除了完成小區日常物業服務外,還積極承擔了防疫部門、社區、街道、公安、住建部門委託的相關工作,為保障業主健康和生命安全,打贏疫情狙擊戰做出了重要貢獻;另一方面,疫情也重新定義了物業管理行業,即在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同時還要提供抗風險服務。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物管企業如何突破邊界,在基礎服務之外創造更多的增值服務也值得業界思考。
近來物業行業飛速發展,黃瑜認為,發展擴規模仍然是行業主旋律。「房地產行業白金十年還沒有過完,物業服務企業會迎來最好的黃金十年。」
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保守預計,2020年末我國物業行業在管面積將超過250億平方米,營業收入將超過6000億元。綜合估算,預計到2024年,全國物業管理行業營業收入約為9296.43億元。
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
李長江在現場表示,碧桂園要做國際領先新物業服務集團。碧桂園服務的核心業務第一是物業服務,含商業;第二是城市服務;第三是增值服務。「物業管理費產生的收益是有天花板的,但增值服務沒有天花板。如果物業服務是一個萬億級別市場,那麼增值服務市場將是10萬億級別的市場,這是利潤的新增長點。」
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
未來物管企業必須要升維。潘軍提出,怎麼升維?「第一,要真正意義上讓社區的居民融入進來;第二,要和黨建結合起來;第三,要和街道辦、居委會、社區工作站打通起來。最關鍵的是要和業委會形成互動。」
彩生活董事長潘軍
物管行業還處於高速、穩定增長期。李大龍認為,隨著行業進一步整合及房地產進入調整期,物管行業將進入整合和分化期,頭部企業將有機會享受A股市場所帶來的價值紅利。
雅生活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李大龍
物管行業正在處於高增長、高估值、高確定性、政策利好的優質賽道。吳志華表示,行業護城河包括三點,即品牌聲譽、準公共服務的屬性、資源整合的能力。但物管行業存在的三大短板也不可忽視,即缺乏為算法支撐的服務體系、缺乏人才、缺乏差異的服務。「物管行業目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綠城戰略調整要做的方程式是:(人本+科技)×生態平臺。」
綠城服務集團行政總裁吳志華
黃亮在現場總結出物業經理人的「六脈神劍」理論:懂行業、懂戰略、懂管理、懂經營、懂科技、懂資本。
正榮服務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黃亮
竺勁在「從資本市場看物業管理公司」的主題演講中稱,2020年以後,市場更加關注偏商業運營類的企業,給了他們很高的估值和更多的期待。
中信建投證券房地產兼建築行業首席分析師竺勁
此外,論壇還設有「『服務為王』時代來臨了嗎」「資本+科技賦能下,物管行業如何走」兩場圓桌對話,眾多物管龍頭企業在現場就「疫情後商業模式如何升級?」「物管行業未來市場空間」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圓桌論壇
值得一提的是,會議現場,《證券日報》社與中指研究院將聯合發布了《2020物管行業投資價值白皮書》,深度解讀物管行業現狀、未來以及在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2020物管行業投資價值白皮書》顯示,物業百強企業在管面積佔比繼續快速提高。2019年,百強企業管理項目數量均值為212個,同比增長10.42%,管理面積均值達4278.83萬平方米,同比增速15.08%。百強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至43.61%,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
《2020物管行業投資價值白皮書》發布
(編輯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