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書法中的意境

2021-01-13 百家藝壇

書法藝術之美,美在點畫;美在結構;美在章法;美在意境。其中意境之美,是書法美學的核心,也是書法藝術所表現的精神最高境界。

書法的意境

書法中的意境之美包括: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書也。書法中的神要通過血骨筋肉來表現,是作者以其筆墨技巧,表達對自然界和生活現象的觀察、思考和感受。通過作品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性靈、意趣和情操,這就是書法意境美。意境之美是富於深刻內涵之美,是建築在書法法度基礎上的美。

意境美

南齊王僧虔巜筆意贊》雲:「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其中的「神採」就是書法的意境,是靠線條藝術語言去提煉。意境越高,越能彰顯美的魅力,越能體現書家深厚的功力。凡是造詣極高的書法家,其作品都具有鮮明個性和藝術風格,無不以意境、神韻為書道之最高目標。

禪文化與意境

寫字是技術,書法是藝術。只有技術和法度而乏意境,不能成為藝術,只能稱之為「寫字匠″。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書法的意境之美來自於萬物造化中養料,賦於書法藝術新生命,豐富書法藝術表現手法。

顏魯公《祭侄文稿》

書法意境之美體現、滲透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情感、個性與氣質。如書法家顏真卿一生為民,忠義大節,剛正不阿,其書法秀美、端莊、嚴謹、工整。顏真卿在悲痛萬分之時,寫下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其筆法圓轉,遊絲牽連,用筆幹練飛揚,氣勢雄強豪邁,如高空墜石,使人感到如當空霹靂,轟腦塞胸。又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情感起伏不定,一瀉千裡,使悲痛之情達到極點,其憤難抑,其情難訴,行文如泣如訴,仿佛失去了臂膀之痛楚,溢於言表,其意境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祭侄文稿》不愧於書法精品中的精品,將真摯情感融匯成心靈的奏鳴曲,是血與淚凝聚而成的不朽巨製。

意境深遠

書法意境之美是書法藝術的核心,體現了書法的博大精深,將神、氣、骨、肉、血熔為一爐,創造了全新的書法意境之美。

最後,謝謝大家美評!有不足之處,望各位大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相關焦點

  • 書法的「意境」到底是個啥?
    古人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書法意境美的研究的探索,書法的意境多用"洞達"、"茂密"、"深趣"、"縱橫"等詞彙來形容其深層次的內涵本質。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元常不草,而使轉縱橫。"表現書法意境美的必要性古人創造了文字,而文字的書寫又經過幾千的演變,使得書寫又變成了文化藝術,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於書法中 "意境美"作用的結果。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欣賞,就會有不同的感受結果,所以說它是千差萬別的意境,給人帶來的思考啟迪也是不同的。
  • 淺談書法中幾種常見的運筆方法
    #縱觀古人的一些書論,筆法是書法上專指書寫點、畫以及文字時運筆的方法。二、側鋒所謂側鋒,實則是點的引申用法,「側」字一詞來源於永字八法中的「側」,即「點」。書法界一直有爭論,有人說側鋒就是偏鋒,其實二者不是一回事,偏鋒也是筆法的一種,我們後面就會講到。為什麼古人稱「側」,而不叫「點」呢?
  • 在欣賞筆者三幅書法拙作的同時淺談毛筆字與書法藝術有何不同
    第一、二幅分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行路難·其一》詩中的最後兩句和《望天門山》詩、第三幅是現代大文豪魯迅先生的名言名句。目前許多朋友經常向筆者提到一個比較常見的話題,那就是搞不清楚毛筆字到底是不是書法,筆者今天就想針對這個問題粗淺地談談毛筆字與書法藝術到底有何不同。
  • 流雲流水中的真情,筆墨中的唯美主義:如何評價書法作品?
    我們應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一件書法作品?雖然這樣的標準很多,比如諸如寫作風格,諸如構圖,諸如風格氣質等,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他能否給欣賞者帶來美的的感覺,還是要看他能否用作品所呈現的情感或意境觸動欣賞者的心。
  • 書法培訓線上好嗎
    書法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其藝精湛,想把書法練好,絕非一日之功。因全國各地受疫情影響,許多學校停止上課,大部分同學都轉移到線上教學,所以線上培訓打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學習更具靈活與選擇性,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為書法線上培訓注入了新的活力,前景一片光明。
  • 意境、移情說和異質同構理論:究竟如何理解美學中的意境?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王國維先生在他的許多論著中對於意境進行了非常深入的闡述,這使得意境成為了中國美學史上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理論,此後便成為美學中非常重要的研究範疇。我們考察異性這一理論,首先也應該從王國維先生的理論入手,進行深入的研究。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意境這一詞呢?
  • 中書協書法大家楊再春,精品行書立軸書作欣賞,墨韻千秋真書法也
    關於楊再春老師的書法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做報導了,每一次的報導都能夠讓網友們流連忘返,很多網友表示對楊再春的書法喜愛的痴迷。順應網友的要求,我們再一次的整理楊再春老師的書法,分享給大家,希望您能喜歡。按照慣例,我們將楊再春老師的簡介留在文末做專題介紹。
  • 中書協徐利明狂秀草書,筆墨飛揚恣肆,卻被網友批評書法布局太次
    徐利明書法徐利明被稱為當代書壇中年書法家的領軍人物,中書協的理事,同時也是博士生導師,學歷頗高,尤其是在江蘇省書法界,徐利明的書法地位真的是巍巍然不可撼動。徐利明書法對於這樣的評價,網友們看完徐利明的草書作品後一片譁然。網友們以為中書協對徐利明的書法評價,只是行業內固有的評價方式。
  • 【名家視野】徐德倫書法:大手筆,大意境!
    自幼喜愛書法,尤其在退休後,全身心研習書法,曾參加 「中國書畫導報」、「國開大學書法學院」舉辦的書畫研修班學習,主修行、草書。結業時,曾以「書苑點睛獲真諦」為題之心得體會文章入選《中國書法精英的搖籃》紀實中。
  • 三十歲學習書法毛筆字晚嗎
    而且學書法沒有年齡界限。即使三十歲了學毛筆字,我覺得一點也不晚,正是人精神旺盛時期,是學習書法的最好時候。淺談書法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精神文明的需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書法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從小學習書法,因為少兒動手模仿能力強,不願意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從小學習書法
  • 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其藝術語言高度詩化,書卷氣甚濃,體現華滋、圓融、清遠、俊逸的意境。將篆籀的精勁、二王的妍逸、懷素的靈秀、松雪的瀟灑熔於一爐,縱橫揮斫,既圓轉活脫又剛勁矯健,既快速流轉又暗合法度。這是生命本體的物化,博大胸襟的折光,時代精神的禮讚!
  • 想學書法了,學硬筆買誰的字帖比較好
    對於初學者來說,買誰的書法字帖比較好呢?字帖是學習書法最好的老師,所以學習書法一定要選擇一本好的字帖。由於市場或書店出現各種粗製濫造的字帖太多,初學者選帖比較隨意,不知道該學誰的好。一本好的字帖對你練字是多麼的重要,影響深遠。
  • 書法「空白」的藝術
    並且一種顏色,在對比色的背景中才會更鮮明,「萬綠叢中紅一點」,那一點一定很鮮明;橙色的晚霞,在湛藍的天空才會更璀璨迷人,也是這個原因。黑白也正是一種對比色。這雖然是說繪畫中的空白,但書法中的空白與此同理,一幅書法作品沒有空白,就沒有生命力,就沒有情趣。比如,為了表現從容、安詳、平靜的情趣,書法家書寫時,不僅行與行之間距離拉大,留有「大空白」,而且字與字之間也留有「大空白」,那麼這種一實一虛的緩慢節奏,就給人一種神閒氣定的感覺。從'筆意'這一狹義的概念上來看'意',倒是有從技術上分析處理的必要。
  • 中國書法線條中「枯筆」、「飛白」的應用
    中國書法的審美,主要是筆法、章法、意境的欣賞,筆法的體現主要在漢字書寫的線條之中,中國書法的線條雖然只是用墨汁來書寫,但是依舊要有「濃、淡、幹、溼」等墨色的變化,現代有的人研習書法時說要善於應用「枯筆飛白」,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 書法的禪境是什麼境?
    中國書法藝術及書學理論,受到佛教禪宗思想的深刻影響。書法創作的靈感突發、創作中的空靜狀態,以及作品本身所展現出的意境等,都受到禪宗「頓悟」「空」「靜」等觀念的深刻影響。從大量傳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書法和佛義的關係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把寫字當作一項善業,與布施造寺相同,是一種宗教行為。
  • 黃玉海意境隨筆:意境中人
    黃玉海書扇面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氣之勢也。一條河流雖小,然歲月之交替,一滴水中可聚汪洋之勢,天地陰陽之力,亦演化於其中矣。文以載道,一文雖言簡,一字之力亦十分單薄,然感悟天地之勢,天地萬千氣象亦在其中也。夫天地之大化澄流,浩然之氣,浩蕩之勢,感悟之則天人感應,為文為賦,萬千氣象盡聚之眼底,呈顯氣象萬千也。
  • 剛健秀挺·神韻雅逸—品讀翟保雪的書法藝術
    中國書法歷經數千年的傳承發展,在中華文明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書法藝術注重表現字外的境界,更注重於表現內心世界,體現著書家的才情、功力、學問、修養。在當代書壇,翟保雪先生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對書法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的書法是久為人們所熟悉所喜愛的。
  • 原來,中國當代書法藝術家們,是這麼借鑑日本書風的!
    當代中國書法創作體系的構建經歷了兩個階段,對於從創作手法中汲取營養的第一階段,集中在書法創作中體現為創作觀念的時代性、創作形式的表現性、創作過程的實驗性,類比於日本少數字派、近代詩文派和前衛派的創作手法。這裡談到的創作特徵主要指第一階段當代書法對日本書風的借鑑而表現出的趨向於視覺形式上的轉變,包括字形的誇張變異和對水墨的大膽運用。
  • 勵志名言書法 句句經典有哲理 助你在職場中勇往直前
    智慧型書法字畫,可以增長智慧,讓你變得高瞻遠矚,於合作夥伴誠信共贏;儒雅型書法字畫,可以開闊你的胸襟,讓你厚德載物,海納百川。霸氣型書法字畫,可以增強你的洞察市場的能力;勵志型書法字畫,可以給人激勵,讓你朝氣蓬勃、幹勁十足;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好?
  • 書法中的「臨摹」(上)臨和摹的認識
    書法學習中,臨摹是所有書家基本上都繞不開的坎。或者說也是體會書之法度的唯一方法。「臨摹」一詞在宋代黃伯思《東觀餘論》中有具體敘述:「臨,謂以紙在古帖旁。觀其形勢而學之,若臨淵之臨,故謂之臨。這裡的填墨不是塗抹,而是用書法的行筆方式把輪廓儘量填滿。「雙鉤」這種方式可以讓習字者更快熟悉字帖、結構、筆畫變化。現代人為了讓學生更快掌握字形,把紅字直接印在練習紙上,讓學生練習,這種紙也叫「紅摹本」。如果說「摹寫」重視的是字形,「臨寫」則是重視意境。也就是前面黃伯思所說的「觀其形勢而學之」。這裡的形勢,可以理解為字形本身的勢,又可以理解為字本身傳達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