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學習會|村裡實現了無紙化辦公,看「博士書記「的「數字鄉村

2020-12-22 大眾日報

□谷建文

趙軍是東營市電子政務和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副主任,2019年,趙軍報名鄉村振興服務隊,成為市派駐利津縣北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綜合協調組組長、前崔村第一書記。

對於趙軍的選擇,有很多朋友不理解,甚至說,你一個博士,去村裡能幹啥?

用腳步丈量民情

上任第一天,烈日當頭,趙軍的第一個活是在環村路上完成的,他走完整個村,汗流浹背。「與想像中不同,趙博士不僅沒有書生氣,還很接地氣。」前崔村文書殷彩軍說道。

在走訪中,趙軍發現,基層網格員的工作尤其繁重,基本都是時間緊、任務多、要求高。尤其每周的日常巡查工作,不僅要入戶照相,還要分類歸檔,既耗費時間,又浪費人力物力。

如何將社會「治理」變「智理」呢?帶著這一問題,自 2019年7月以來,趙軍便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奔波。他無數次往返於東營軟體園和前崔村,短短半年間,趙軍博士的私家車跑了2萬多公裡。或許是趙軍的堅持與真誠感動了大家,好幾家企業表示願意為前崔村無償提供技術服務。

如今,在眾多軟體技術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前崔村級地理信息系統、智能圖像採集設備投入使用,「數字北宋」管理終端、「三治融合」鄉村治理積分管理系統均已上線......網格員通過手機端就可對每家每戶進行基礎性資料取證和上傳,黨支部書記也可通過手機端及時審核查看,全程實現了無紙化、移動化辦公。

尤其是「三治融合」鄉村治理積分管理系統,將基層治理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將「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增強了群眾的主人翁意識。

「以往,村內人居環境整治,村裡幹、大家看,乾淨一時、過後就亂。現在大家搶著幹」前崔村文書殷彩軍說道。

用科技踐行初心

如果說「數字前崔」是趙軍作為第一書記的職責所在,那麼「數字北宋」乃至「數字鄉村」則是他的夢想。

一年來,趙軍圍繞基層實際需求,以北宋鎮為試點,制定了《數字北宋建設實施方案》,設計建設了數字北宋大數據平臺、農業智慧化服務平臺、村情村貌地理信息平臺、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平臺、智慧養老服務試點等20多個平臺系統,致力打造「數字北宋」,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的翅膀。

「農業智慧化服務平臺採集了全鎮設施農業大棚類型、數量、品種、產量和負責人等信息,可以實現北宋鎮設施農業數位化、可視化管理;地理信息平臺能將所有土地資源總結歸納,為下一步產業調整做好準備……」說起各種平臺,趙軍如數家珍,情緒高漲。

目前,北宋鎮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平臺、政務公開信息平臺已上線使用,高家村、宮家社區、大蓋社區、前林村等政務服務試點已全面鋪開,「數字北宋」63項服務事項實現就近辦、馬上辦,有效提升了鄉村群眾的科技獲得感。

以真心排解民憂

村裡85歲高齡的郭速英老人,老人的幾個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時與88歲的老伴住在一起,兩位老人的健康著實牽掛著孩子們的心。

趙軍在駐村幫扶中發現,前崔村7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就有16戶。這些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工作,平時生活缺少照料。他想到既然老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是否可以給他們配備智能手環。說幹就幹,趙軍主動聯繫了當地民政部門,意外的是民政部門十分支持並表示可以全額支付,目前,已發出智能手環40餘個。

現在,每天用智能手環給孩子打個電話、報個平安,已成為郭素英老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我出門孩子們再也不用擔心了,一按(鍵)孩子們就知道了,還能說話,實在太好了」老人高興地向記者展示她的智能手環。

趙軍說:「下一步,我們計劃和醫療機構合作,想把老人這段時間的身體健康情況出一個醫療報告,讓孩子知道老人情況,如果需要可以到醫療機構進行專業諮詢。」

在鄉鎮層面推進數位化,不僅在東營,在全國都實屬罕見。在這個艱難的發展歷程中,他遇到了什麼困難、突破了哪些難關,趙軍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更多感觸是,只有在基層,才能真正了解群眾需求。趙軍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說句實在話,我之前參與設計過很多系統、平臺,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有時覺得簡直完美,但到了基層後,我開始反思,什麼樣的平臺才是對村民真正有用的,什麼樣的設計才更人性化,怎麼樣讓應用更快推廣服務基層,我開始站在村民角度思考問題,我覺得我現在正在做的事,非常有意義,這就夠了。」

(作者單位:利津縣委組織部)

徵稿啟事!大眾日報客戶端「幹部學習會」邀您講述「我的駐村故事」##_FORMAT_GT_####_FORMAT_GT_##

相關焦點

  • 機關事業單位現在已經完全電子化,為什麼不能實現無紙化辦公?
    機關事業單位正在以最大努力往無紙化辦公靠近,但不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無紙化。有幾個原因: 第三,領導需要。
  • 真正實現無紙化辦公,華為MatePad Pro手寫筆體驗
    步入資訊時代以來,紙和筆這兩個最基礎的生產力工具正在被滑鼠和鍵盤所替代,筆記本電腦越做越薄,甚至在產品形態上已經與平板電腦交叉趨同,倘若你的工作對性能不敏感,那麼平板電腦與鍵盤保護套的組合也可以基本滿足你無紙化的辦公需求。
  • 良田高拍儀 無紙化辦公的首選
    高清高速、1秒掃描、便攜低碳、無紙化等特質已然成為了人們對高拍儀的首要印象,高拍儀作為一種智能物聯網產品正在各行各業迅速普及。良田高拍儀以專業與高端著稱,在高拍儀應用領域贏得得眾多用戶的青睞!良田高拍儀的特點:■無紙化辦公:1秒掃描,1秒上傳,1秒識別,1秒轉換,0耗材(0硒鼓0紙張0墨盒),0輻射;能進行拍照、錄像、複印、網絡無紙傳真等操作■高速高清:1秒掃描,像素可達1800萬■便攜性:摺疊設計,輕巧靈活
  • 290萬幹部下鄉扶貧,「像談戀愛一樣治理鄉村」
    現在大家思維變了,會跟我說,以前的生活是不太行哦。」楊波說。相比海嘎,涼山熱口阿覺村的情況仍然艱難。王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村兩委幹部最高學歷是小學畢業,唯一識字的村文書今年嫁人後和老公外出務工了。「沒有駐村工作隊,村裡工作基本開展不了。」
  • 村裡來了養蝦博士
    烹飪上鍋的小龍蝦古市鎮黨委書記朱慧接受記者採訪談道,「下一步,古市鎮會打造稻蝦交易中心,從育苗、養殖、培訓到交易,形成了一個完整產業鏈,通過交易平臺的建立,以及餐飲、商場的發展,最終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 書記談「三化」建設——四股橋鄉黨委書記 張結髮
    專欄第四期,一起來看看四股橋鄉黨委書記張結髮是如何認識「三化」建設的。從嚴堅持「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基本制度,抓實黨員日常教育管理。要求村幹部在一樓黨群服務中心集中辦公,實行村幹部坐班制度,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二是緊扣隊伍抓素質。我鄉著重抓實抓緊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
  • 幹部學習會·我的駐村故事|「山水石嵐」的綠水青山怎麼變成金山
    走遍村裡的溝溝坎坎,請來水利技術人員,到縣鎮協調資金,我與村幹部積極奔走,在上級黨委和第一書記工作組的支持幫助下,爭取到水利移民資金和扶貧資金,修繕加固了村內塘壩1處,新建攔河壩6座。新建小水庫。這些塘壩蓄起雨水,村民接起軟管就能把水抽到地裡,旱澇保收,群眾收入也有了保障。
  • 天瑪TEANMA無紙化會議系統助力政府單位
    在此過程中,無紙化會議系統為建設數字政...   隨著國家「新基建」工程推進,城市自上而下逐漸步入信息化高級形態,政府在信息化、數位化過程中起著帶頭示範作用。在此過程中,無紙化會議系統為建設數字政府做出重要貢獻,它減少了政府會議流程中的冗餘環節,有效提升了各單位部門之間的協作效率。
  • 青墩村:青年幹部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
    「青年幹部要多墩墩苗,我們這個村恰巧就叫『青墩村』,真是來對了地方!」1983年出生的李章程是全國政協機關派駐安徽省舒城縣開發區青墩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儘管駐村只有一年多時間,早已把自己視作「青墩人」。
  • 無紙化的暑假閱讀與作業書寫體驗
    土豪的無紙化:iPad pro+apple pencil+Goodnotes 5 對於已經購買了iPad「生產力」套件的小夥伴來說,iPad pro + apple pencil + Goodnotes5的組合是無紙化作業的最佳選擇!
  • 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第一書記」——市司法局派駐善南街道七裡堡...
    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第一書記」——市司法局派駐善南街道七裡堡居第一書記孫琳 2020-09-28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枝一葉總關情丨習水縣桑木鎮土河村第一書記於渭渭
    我是貴州遵義市委辦公室的一名普通幹部,現任駐習水縣桑木鎮土河村第一書記。在村幹部的引導下,眾人饒有興致的參觀了「村辦公樓」,其實就是比較陳舊的二層平房,一樓有間大會議室也是吃飯的地方,二樓有幾間辦公室包括駐村第一書記的寢室,辦公設施和生活條件都比較簡陋。
  • 處處「無紙化」,網絡時代的打工人真的省事了嗎?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作者:彭寧鈴不知不覺,「無紙化」已深入到現代職場的各個角落,然而,當越來越多的工作場景搬到雲端線上,人們在體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遭遇到一些煩惱。各單位標準不一,紙與無紙混亂施行;網絡不穩、材料被毀;電子證據引發的各種糾紛……不少人困惑,無紙化辦公讓我們的工作處在「這邊省事、那邊費事」的尷尬狀態。
  • 【學習心得】駐村第一書記李邦建:做好鄉村振興引路人,建設安居...
    【學習心得】駐村第一書記李邦建:做好鄉村振興引路人,建設安居樂業新鄉村 2019-03-11 10:37 編者按:新時代的中國農村充滿希望,新時代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 一雙「慧眼」看鄉村——浙東古鎮數字「智治」話振興
    當下,在浙江,數位化改革正撬動鄉村各領域各方面改革,推動著鄉村產業振興與和諧發展。日前,中新網記者探訪浙東古鎮餘姚泗門,見證其數位化治理下煥然一新的鄉村風貌。  餘姚市委常委、泗門鎮黨委書記黃琪受訪時表示,泗門致力於探索全域整體智治模式,「我們試圖通過數字賦能,推進信息融合、高效聯動、集成指揮,由傳統治理的盲目性、無序性向現代治理的精準性、靶向性轉變。」
  • 鄉村振興中的僑界力量 ▏田坎上的「布衣書記」
    近年來,山東省僑聯積極引導和推動廣大海內外僑胞、僑商僑企和具有「僑」特色的村鎮把最美鄉愁轉化為回饋桑梓的最強動力,通過智資回歸、產業扶持、公益奉獻、嘉言懿行、宣傳推介等措施,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扶貧攻堅,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僑界獨特力量。
  • 《鄉村第一書記》同名電視劇生動展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本劇改編自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同名小說《鄉村第一書記》,由華瑞影業董事長陳立雄擔任出品人,副董事長強歌擔任總策劃,CEO張伯輝及華視瑞景CEO樊曉偉擔任總製片人。高希希執導,王雷、李小萌領銜主演。創作團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的創作初心,為觀眾展現了中央某機關下派的青年幹部,如何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狠抓黨建,用智慧和勇氣闖出一條創新的致富之路的故事。
  • 建黨100周年獻禮劇《鄉村第一書記》殺青
    由著名演員王雷、李小萌領銜主演,青年演員張京冬等出演的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大型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鄉村第一書記》已於2020年6月26日正式殺青。《鄉村第一書記》由華瑞影業、華視瑞景出品,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廣播電視局聯合監製,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中共淅川縣委宣傳部聯合出品。電視劇改編自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同名小說《鄉村第一書記》,由陳立雄、樊曉偉出品,強歌擔任總策劃,高希希導演,張伯輝和樊曉偉擔任總製片人。
  • 海南省瓊海市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推動幹部人才培養——讓美麗...
    封閉隔絕的背後是基層黨組織的軟弱渙散:沙美原來的老村支書任職多年,所用兩委幹部非親即友,村財務長期不公開。2013年村兩委換屆,村民推選致富能人、本村第一個大學生王挺亮當村委會主任。王挺亮雖很努力,也為村裡辦成了幾件大事,但老支書擔心王挺亮可能取代自己的位置便攔著他入黨,在2013年至2017年5年間,沙美村黨支部竟沒有發展一名新黨員。
  • 泰安市首家 新泰實現電子招投標項目無紙化運行
    首次用數字證書前來投標的山東金來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高豐玲感慨地說道:「以前參加招標,得大包小包準備紙質標書,搬上搬下不方便不說,印製標書費用也不少,現在好了,只要一個數字證書就行了,輕裝上陣來投標。」全面取消電子招投標項目紙質投標材料,是新泰市為進一步優化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