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文
趙軍是東營市電子政務和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副主任,2019年,趙軍報名鄉村振興服務隊,成為市派駐利津縣北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綜合協調組組長、前崔村第一書記。
對於趙軍的選擇,有很多朋友不理解,甚至說,你一個博士,去村裡能幹啥?
用腳步丈量民情
上任第一天,烈日當頭,趙軍的第一個活是在環村路上完成的,他走完整個村,汗流浹背。「與想像中不同,趙博士不僅沒有書生氣,還很接地氣。」前崔村文書殷彩軍說道。
在走訪中,趙軍發現,基層網格員的工作尤其繁重,基本都是時間緊、任務多、要求高。尤其每周的日常巡查工作,不僅要入戶照相,還要分類歸檔,既耗費時間,又浪費人力物力。
如何將社會「治理」變「智理」呢?帶著這一問題,自 2019年7月以來,趙軍便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奔波。他無數次往返於東營軟體園和前崔村,短短半年間,趙軍博士的私家車跑了2萬多公裡。或許是趙軍的堅持與真誠感動了大家,好幾家企業表示願意為前崔村無償提供技術服務。
如今,在眾多軟體技術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前崔村級地理信息系統、智能圖像採集設備投入使用,「數字北宋」管理終端、「三治融合」鄉村治理積分管理系統均已上線......網格員通過手機端就可對每家每戶進行基礎性資料取證和上傳,黨支部書記也可通過手機端及時審核查看,全程實現了無紙化、移動化辦公。
尤其是「三治融合」鄉村治理積分管理系統,將基層治理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將「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增強了群眾的主人翁意識。
「以往,村內人居環境整治,村裡幹、大家看,乾淨一時、過後就亂。現在大家搶著幹」前崔村文書殷彩軍說道。
用科技踐行初心
如果說「數字前崔」是趙軍作為第一書記的職責所在,那麼「數字北宋」乃至「數字鄉村」則是他的夢想。
一年來,趙軍圍繞基層實際需求,以北宋鎮為試點,制定了《數字北宋建設實施方案》,設計建設了數字北宋大數據平臺、農業智慧化服務平臺、村情村貌地理信息平臺、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平臺、智慧養老服務試點等20多個平臺系統,致力打造「數字北宋」,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的翅膀。
「農業智慧化服務平臺採集了全鎮設施農業大棚類型、數量、品種、產量和負責人等信息,可以實現北宋鎮設施農業數位化、可視化管理;地理信息平臺能將所有土地資源總結歸納,為下一步產業調整做好準備……」說起各種平臺,趙軍如數家珍,情緒高漲。
目前,北宋鎮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平臺、政務公開信息平臺已上線使用,高家村、宮家社區、大蓋社區、前林村等政務服務試點已全面鋪開,「數字北宋」63項服務事項實現就近辦、馬上辦,有效提升了鄉村群眾的科技獲得感。
以真心排解民憂
村裡85歲高齡的郭速英老人,老人的幾個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時與88歲的老伴住在一起,兩位老人的健康著實牽掛著孩子們的心。
趙軍在駐村幫扶中發現,前崔村7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就有16戶。這些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工作,平時生活缺少照料。他想到既然老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是否可以給他們配備智能手環。說幹就幹,趙軍主動聯繫了當地民政部門,意外的是民政部門十分支持並表示可以全額支付,目前,已發出智能手環40餘個。
現在,每天用智能手環給孩子打個電話、報個平安,已成為郭素英老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我出門孩子們再也不用擔心了,一按(鍵)孩子們就知道了,還能說話,實在太好了」老人高興地向記者展示她的智能手環。
趙軍說:「下一步,我們計劃和醫療機構合作,想把老人這段時間的身體健康情況出一個醫療報告,讓孩子知道老人情況,如果需要可以到醫療機構進行專業諮詢。」
在鄉鎮層面推進數位化,不僅在東營,在全國都實屬罕見。在這個艱難的發展歷程中,他遇到了什麼困難、突破了哪些難關,趙軍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更多感觸是,只有在基層,才能真正了解群眾需求。趙軍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說句實在話,我之前參與設計過很多系統、平臺,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有時覺得簡直完美,但到了基層後,我開始反思,什麼樣的平臺才是對村民真正有用的,什麼樣的設計才更人性化,怎麼樣讓應用更快推廣服務基層,我開始站在村民角度思考問題,我覺得我現在正在做的事,非常有意義,這就夠了。」
(作者單位:利津縣委組織部)
徵稿啟事!大眾日報客戶端「幹部學習會」邀您講述「我的駐村故事」##_FORMAT_GT_####_FORMAT_G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