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幾千年來的中國歷史,無數的文學作家層出不窮,而在他們的筆下,一部又一部的文學作品公之於眾。大凡文學創作,勢必會與作者生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因為文學創作的靈感是來自於現實生活之中的,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亦不能免俗。為了創作這部不朽的世界級經典,路遙幾乎以他的生命為代價,吃盡了人間苦楚。
一、家庭貧困,自幼便寄人籬下
一九四九年的冬天,路遙降生於陝西省榆林地區一戶貧困農民家庭,父母給他取名為"王衛國"。路遙出生時,他的家裡就已經相當貧窮的,可就是在這麼窮的家裡,人口卻是相當多。除了路遙的父母之外,狹窄的窯洞裡還擠著五個兒子和三個女兒。身高僅有一米五左右的父親就這麼用他那並不寬廣的脊背硬生生地挑起來沉重的家庭重擔。
就這麼過了幾年,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家庭的貧困越來越嚴重,無奈之下父親只能向親戚求助。七歲的王衛國就被"幸運的"挑中,他要被送到伯父家去過"好日子"了。
長大後的王衛國回憶起被送到伯父家那天,他說那是一個讓人倍感孤獨的早晨。看到父親悄悄離開的背影,他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洶湧而出,但他明白,自己不能回家,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王衛國覺得自己仿佛一瞬間長大了。
伯父家的日子雖然要好過一些,也只限於能有一些餘力供路遙上學,連買鉛筆的錢都難以掏出。貧窮的家境常常只能給路遙提供一下可以遮蔽身體的破舊衣裳,這也讓這個年幼的孩子常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原生家庭帶來的貧困為路遙的童年渡上了灰暗的底色,但也正式這段永生難忘的經歷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翔實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
知識的積累讓小王衛國開拓了視野,他意識到想要改變這種"食不果腹"的貧困生活,必須好好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苦心人天不負,刻苦的學習讓王衛國在考試中脫穎而出,他也因此獲得了繼續讀書的機會。為了供王衛國讀書,他的養母每天都會摸黑趕五十多裡的山路去遠處的鄉鎮乞討,只為不給他丟人。後來回憶起這段人生經歷,路遙還是會不禁落淚。
二、受盡痛苦的侵蝕,才能創造出生活的真實
讀過《平凡的世界》的人大都會被這本書的開頭所打動。小說一開始,孫少平在學校裡因為貧窮而受到的窘境就被刻畫的栩栩如生。從"破的只剩露出來的地方是完好的襪子"的穿著,到吃飯時為了省錢只吃最便宜的饃饃,連湯都不捨得喝,只用雪水就著的生活實景的描繪,一個深受貧窮困擾的知識青年的形象就這麼躍然紙上。而這種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並不是憑藉天馬行空的想像就能得來的,而是需要刻骨銘心的生活經驗才能做到。
命運在一定程度上總是公平的,他在把數不盡的貧窮困苦加諸於路遙身上的同時,也給了他翔實的生活經驗和第一手的農村生活素材,這為他日後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結
每一部作品都傾注了作家的心血,《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作家路遙以他的人生經歷為基礎,進行了嘔心瀝血的創作才得到的。
如今我們只能看著路遙的功績,緬懷他那「不平凡的人生」。但路遙的作品仍舊還在《平凡的世界》仍舊還在。這不管對我們,還是對已然逝去的路遙,都是最好的慰藉。
2019年,路遙被賦予了「最美奮鬥者」的稱號,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潘石屹讀了七遍《平凡的世界》潘石屹說,每一次人生低谷,覺得這個坎兒過不去了,我都要拿起來讀一遍,以至於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
2015年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給每位清華新生隨錄取通知書附贈了一本《平凡的世界》。邱勇在給清華新生的信中寫道:人生的奮鬥,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時代都是相似的。……希望你們在來到清華園之前,利用假期認真閱讀《平凡的世界》。
真正的好書無需太多,一本好書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不容錯過的經典。路遙與他的這本《平凡的世界》更給一切出身卑微的人帶來了勇氣與希望。路遙用他文字的力量,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誰,我們可以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