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年《哈利波特》,你知道伏地魔名字背後的故事嗎?

2021-01-08 Geear集者

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最經典的魔法系列,《哈利波特》多年來都是人們一直拜讀的對象,看過的人總是打從心底裡佩服作者 J.K. Rowling 能憑一人之力,打造出這樣完整的魔法世界。故事中每一個角色都深入民心,除了 3 位主角外,整個系列最大的奸角 Lord Voldemort 伏地魔也是其中一個最多人希望深入了解的角色。但看過小說、電影這麼多次的你又知道伏地魔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有看過《哈利波特》系列的人相信無一不知道伏地魔一直追求的就是權力和永生,他一直以不同方法去讓自己長生不老,繼而得到權力去統治整個世界。伏地魔對永生有著一種執念,讓他想盡一切方法,甚至把自己的靈魂分裂並藏於不同的地方,為的就是達至永生。抓著這一點,J.K. Rolwling 就給了他這個最貼切的名字 — Voldemort。其實 Voldemort 這個字是來自法文,「vol」有著飛行和偷(voleur)的意思,「de」則是英文中的「of」,而「mort」的意思是死亡,三個字加起來就是解說「逃離死亡的人」或「偷走死亡的人」,正是伏地魔一生的代名詞。

至於伏地魔的原名 Tom Marvolo Riddle 湯姆瑞鬥其實也藏著滿滿的故事。「Tom」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名字,代表了他於成為伏地魔前的平凡,然而 Marvolo 這個字則是結合了英文 Marvellous(奇妙)和拉丁文 volo(渴望 / 快速行動),也就是說明他後來因為渴望而迅速成為一個可怕的人物。同時 Marvolo 也是莎士比亞著作《Twelfth Night 第十二夜》中一個角色,這個角色的金句正是「Some are born great, some achieve greatness, and some have greatness thrust upon them」,這句話也於《哈利波特》中出現過,說明了湯姆瑞鬥絕非一個普通人物。單是角色的名字已經能看到 J.K. Rowling 的心思有多細密!,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伏地魔」是個法語名,這個名字背後還有更深的意義
    哈粉們都知道,J. K. 羅琳在給她筆下的這些人物起名時,可不是翻開《百家姓》,從中隨便挑了一個。幾乎《哈利波特》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根據他/她的性格或是人生重大事件,「量身定做」的一個名字。例如,哈利的姨媽佩妮(Petunia),她的名字就是「矮牽牛」的意思,花語「憤怒與嫉妒」。而作為這一系列中的大boss,伏地魔(Voldemort)這個名字,羅琳自然更是要「深思熟慮」了。看過《哈利波特與密室》的小夥伴們一定記得,在密室中,小湯姆·裡德爾通過對自己名字的字母重組,告訴哈利,他就是伏地魔。
  • 《哈利波特》的名字有這麼多內在的含義,你真的看懂了麼?
    哈利波特中的每個人的名字都不是隨手瞎取的,而是有含義的。今天就讓我們來揭秘一下!《哈利波特》的名字有這麼多內在的含義,你真的看懂了麼?這個名字在日耳曼中還表示統治的意思,果然哈利最後帶領眾人戰勝了伏地魔!《哈利波特》的名字有這麼多內在的含義,你真的看懂了麼?
  • 《哈利波特》中伏地魔、鄧布利多、赫敏,這些名字背後有啥含義?
    #哈利波特#》中的各個人物深深地刻在了讀者(影迷)的心中,那麼他們的名字都有什麼含義?1、伏地魔(Voldemort):伏地魔的名字的來歷是作者親自在書中表述的(《哈利波特和密室》中),他的名字「TOM MARVOLO RIDDLE」(湯姆·馬沃羅·裡德爾)通過字母位置的變化可以變為「I AM LORD VOLDEMORT」(我是伏地魔大人)
  • 《哈利波特》:通過這8件事,讓你更了解伏地魔背後的故事
    #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你對他了解多少呢?他為什麼那麼懼怕鄧布利多……等等或許,資深的哈粉們都能對答如流,不過,應該還有很多剛入《哈利·波特》圈的新朋友不知道吧。今天,咱們就來為新來的哈粉們補補課喲。1、伏地魔死時多少歲?
  • 《哈利波特》:「怕死的」伏地魔,死後會變成幽靈回霍格沃茨嗎?
    看過《哈利波特》的朋友都知道,霍格沃茨不僅是一所巫師學校,還是眾多幽靈的家。雖然,不能絕對的是,只有霍格沃茨才有幽靈出沒,但至少,大多數幽靈都願意「住」在這裡?不過,按照傳統的故事設定,幽靈一般會出現在他們最後死的地方,或是他們埋葬的地方。
  • 為什麼伏地魔不知道哈利波特是個魂器?
    伏地魔創造了六個魂器,哈利波特是第七個,但是他為什麼不知道他最大的敵人也是一個魂器呢?伏地魔創造了六個魂器,哈利波特是第七個,但是他為什麼不知道他最大的敵人也是一個魂器呢?在追求永生的過程中,伏地魔創造了魂器,但他不知道他無意中創造了第七個:哈利波特。1997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向讀者介紹了魔法世界,這是七本系列小說中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哈利·波特的故事,因是唯一一位兩次在阿瓦達索命咒下依然存活的人,被稱為「大難不死的男孩」(The boy who lived),因為他在小時候就躲過了最黑暗巫師伏地魔的攻擊。
  • 《哈利波特》:食死徒們是否知道伏地魔的混血身份?
    哈迷們都知道,《哈利波特》中的反派食死徒,是一群純血統的狂熱支持者,而且他們絕大多數都出身於「古老而高貴」的純血統家族(28聖族),只有極少數的巫師,例如斯內普,並非是純血統出身。但諷刺的是,食死徒們所追隨的主人伏地魔,他自己本身就不是純血巫師。
  • 哈利波特冷知識:為何巫師們不敢直呼伏地魔名字?西遊記中這樣說
    伏地魔是系列魔幻小說《哈利波特》中的反派大boss,在作品中伏地魔是有史以來最邪惡的黑巫師,絕大部分的巫師都不敢直呼他的名字。巧合的是,類似不能提某個人物姓名的情況,在我國古代的神魔小說《西遊記》中也有相似的情節設定。這裡,靈衝霄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伏地魔的名字與《西遊記》中相似之處的詳細情況。
  • 《哈利波特》劇情反轉,你看過嗎
    就是哈利三人是應該專注在摧毀伏地魔的魂器,還是應該去加深對神話中的死亡聖器的了解。雖然他們最終決定了要摧毀魂器,但死亡聖器還是無法避免地發揮了作用。在最後哈利稀裡糊塗地就擁有了這三件死亡聖器。故事關鍵時刻把我們弄得應接不暇。以至於我們沒有餘力來仔細思考哈利得到老魔杖這件事背後的邏輯。
  • 《哈利波特與密室》伏地魔名字的由來以及魂器的製作(上)
    ,於是伏地魔的母親梅洛普就愛上了他,身為巫師的梅洛普用MQ劑讓老湯姆愛上了自己,羅恩就曾在《哈利波特》第六部中了MQ劑,這種Y劑會使人迷失心智使人迷戀對方,一年後梅洛普懷了小伏地魔不想再過虛假的日子,於是便停止使用MQ劑,老湯姆醒來就果斷拋棄了她娘倆。
  • 哈利波特人物特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代-屬於伏地魔的時代(上)
    湯姆裡德爾,這個名字對於喜歡《哈利波特》的小夥伴來說自然熟悉不過。小魚將他親切地稱為伏地魔變醜前的名字。湯姆裡德爾的一生很耐人尋味。為了自己的野心他不顧一切,在斯萊特林迎來了變相的「成功」。由於小魚每次更新內容只能在深夜,一晚上看了這麼多伏地魔的照片……小魚都睡不著覺了……求夥伴們保護小魚!那麼湯姆裡德爾的一生又是如何的呢?快來跟愛冒險de魚一探究竟吧。伏地魔,原名為湯姆·馬沃羅·裡德爾,是J·K·羅琳的魔幻小說《哈利·波特》中的大反派,在各類壞人排行榜中都能發現他的名字。他非常討厭麻瓜,但作為一個血統本不純正的巫師,他還是食死徒的領袖。
  • 《哈利波特》:原來劇中人物的名字都有如此多的深意,你知道嗎?
    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作者J.K.羅琳設計了許多個性鮮明,或善良或狡詐的人物,而每個人也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的名字。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共同來看一看《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人物名字的特別之處。但是很多哈迷們卻不知道她名字中的「西比爾」在希臘神話中女祭司的意思,在希臘神話中這個女祭司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是因為受了阿波羅的詛咒,讓原本真實的預言看似來就像虛假的謊言,致使很多人都不相信。而這剛好符合《哈利波特》中西比爾·特裡勞妮的人物形象。
  • 《哈利波特》:秋·張為何不能和哈利波特走到最後,你知道嗎?
    《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不僅有男主哈利波特成長的足跡,更有關於他青春期情感的描寫。,而關於他感情的走向也一直牽動著無數哈迷的心。《哈利波特》是陪伴許多和小編年齡相仿的孩子們成長起來的,故事中的哈利波特和我們一樣也近乎同時經歷著青春期。
  • 《哈利波特》:伏地魔的作死之路
    其實仔細看《火焰杯》裡發生的故事,可以發現伏地魔智商在復活之前還是挺在線的。而且縱觀伏地魔的一生,少年時期他就很冷靜,進入霍格沃茲更是表現得品學兼優,並且有超強的策劃能力,以及很擅長蠱惑人心。所以如果拋開哈利的主角光環,怎麼看伏地魔都贏定了。特別是鄧布利多死後,已經沒人能抗衡他的強大實力。可惜他還是輸了。
  • 《哈利波特》中最大反派伏地魔的出身
    伏地魔原名湯姆·裡德爾,伏地魔,是他給自己起的稱號。作為《哈利波特》中的頭號反派,伏地魔是一個自帶反派標籤的人物,J·K·羅琳這麼描寫是因為小編之前講過的《哈利波特》最早的定位是童話故事,童話的特點就是善惡分明,人物自帶標籤。
  • 【樂享生活】哈利波特系列電影10個不為人知的劇情巧思與細節!你有注意到嗎?
    尤其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3D版即將登陸國內院線的消息一出,立馬奔上了熱搜。不論你是不是哈利波特迷,相信你一定也看過哈利波特的電影,不過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看了這麼多年的熱鬧之後,大家都有看懂電影的門道嗎?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十個藏在哈利波特電影裡的小細節和小秘密,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呢?
  • 《哈利波特》:原來系列故事的主旨是「愛」,你造嗎?
    《哈利波特》可以暢銷全球長達二十年,八部電影也讓無數哈迷忍不住二刷、三刷,也許很多哈迷對這部著作的喜歡是源自系列故事中描繪的魔法世界,也許是覺得自己和故事中的主角共同成長,但小編認為這部著作最亮眼的地方更在於系列故事傳達給我們的關於「愛」的真諦!
  • 看了18年的哈利波特,這些魔杖的隱藏細節你知道嗎?
    哈利波特,一個響徹整個世界的名字,從JK羅琳推出《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說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短短十年時間裡,她完成哈利波特系列的七部小說,在世界掀起了一場哈利波特的閱讀熱。從書籍到電影,從人物到場景道具,哈利波特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而是羅琳非凡想像的體現。
  • 在《哈利波特》、伏地魔、鄧布利和赫敏中
    作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魔幻小說(電影)《#哈利波特#》,人物深深地銘刻在讀者(粉絲)的心中,那麼他們的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1、伏地魔(Voldemort):名字伏地魔的由來是作者自己在書(《哈利波特和密室》)中表達的,他的名字「TOM MARVOLO RIDDLE」(湯姆·mavoro·裡德爾)可以改成「I AM LORD VOLDEMORT」(我是成年人伏地魔)
  • 《哈利波特》:哈利詐死時,伏地魔為啥派納西莎去檢查?
    我們知道,當伏地魔向哈利使用殺戮咒後,出於畏懼,他並沒有親自去檢查哈利是否死亡,反而是指派納西莎去完成這項任務。 殺死哈利,一直是伏地魔的執念,按理說,這個時候,他一定會派自己的心腹去檢查,例如他最相信的貝拉特裡克斯。然而,偏偏在這個最重要的時候,他選擇了一直游離在食死徒核心之外的納西莎·馬爾福。 難道就因為納西莎當時站的位置離伏地魔最近,他隨手就挑中她嗎?聰明了一世的伏地魔,又怎麼會在這個關鍵時刻犯糊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