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閏土略說中國的古代姓名文化

2020-12-24 古今漫談

還記得魯迅先生《故鄉》裡面的主人公之一閏土麼?

閏土為什麼有個潤,那是因為他是閏月生的,為什麼又取了一個土?那是因為傳說他五行缺土,所以取個土字彌補其缺土之弊。

閏土姓名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姓名文化之八字文化。

還有像什麼缺水的取名水生之類,也是如此。

少年閏土

國人一直都對姓名投入了相當分量的重視。因為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人們總是認為一個好的姓名總是有助于姓名所有者的發展的。

不管是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經營活動,都是如此。

任何東西的存在總有他的一定合理性,對姓名的重視其實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好的名字是不是對一個人發展有幫助不清楚,但是壞的名字肯定是會糾結一部分人的。

比如說不好的諧音,搞笑的名字組合,總能帶來一些煩惱,現在也是如此。

因此自姓名產生以後,伴隨著姓名就產生了一定的文化現象,這就是姓名文化。

如果要細說姓名文化,那是難以一一說盡的,今天,筆者在這裡單說說其表現之一——八字姓名文化。

還有人將姓名商業化

說到八字,可能有些人會聯想到街頭擺攤算命啊之類的,甚至是封建迷信。其實,八字本身(和算八字是兩回事),並不是迷信,而是我國的一種計時方式。

中國古代的文化源遠流長,只要有發展,必然會有歷史,與歷史相關的就是時間。

現在大家知道,是用阿拉伯數字來紀年月日的,也就是阿拉伯數字+太陽曆;而在古代中國,是陰陽曆混用的,也不用阿拉伯數字記錄時間,那用什麼呢?

那就是的傳統的幹支紀年法。

什麼是幹支紀年法?就是用天幹加地支的組合來表示年份,當然幹支也可以表示月、日、時(把年用月日時代入即可)。

天幹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當於阿拉伯數字1-10);

地支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可看成是大寫一到十二) 。

時間記錄的方法就是按順序兩兩組合,誰先用完又重頭再用。

如1一組合(甲子),2二組合(乙丑),3三組合(丙寅),4四組合(丁卯);

5五組合(戊辰),6六組合(己巳),7七組合(庚午),8八組合(辛未);

9九組合(壬申),10十組合(癸酉),1十一組合(甲戌),2十二組合(乙亥);3一(組合丙子),4二組合(丁丑)……(前面天幹永遠是1-10的重複,後面地支永遠是一到十二的重複)。

當組合有了六十個之後,第六十一個組合有將是甲子年。於是人們把每六十年叫做一甲子年。這也是六十花甲的來源。

而傳說的八字就是把出生日期用天幹地支來表示。 因為無論是年還是月、日、時,用天幹地支來表示都是兩個字。

年兩個字+月兩個字+日兩個字+時兩個字=八個字,簡稱八字。

那麼像上面的,閏土缺土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就牽涉到了天幹地支的五行屬性了。古人把天幹與地支分別加了陰陽五行屬性,在地支上加了生肖屬性。

故鄉

對於天幹與地支的陰陽屬性很好理解,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就知道了,與易一致。 其中五行屬性,稍微有一點點複雜。

其中天幹相對於來說又簡單點,因為我們經常在自覺的不自覺的應用。

比如說,為什麼要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為什麼罵人說別個不是東西?那不是東西就是南北了,南北又代表什麼呢? 這就牽涉到了天幹的屬性。 天幹地支五行屬性具體如下:

甲乙為木,代表東方;丙丁為火,代表南方;戊己為土,代表中央;庚辛為金,代表西方;壬癸為水,代表北方。

金木可用拿,水火不能拿,買東西是要拿回家的;不是東西,那就應該是南北,南北屬水火,都聽過水火無情,說他不是東西,就是無情無義等意義了。

地支五行:子(水),醜(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

十二地支還衍生了十二生肖的文化

已經知道天幹地支的五行屬性了,那麼八字缺什麼也就懂了。八字隨便用萬年曆就可以查出來。(智慧型手機的萬年曆至少可以查到年月日)。找到陽曆,看那其中的陰曆,轉換成幹支就好。

至於時,用五子遁元法可以推導出來:甲已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居,戊癸起壬子,時元從子推。(嫌複雜,也可以同樣藉助網際網路工具得出)

比如說:某人生於 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

正五行為:木 水 木水 木水 木水

很明顯五行金木水火土,缺金缺火缺土。 很多人認為缺什麼就要補什麼,於是在姓名中補回來。像上面的八字,如果姓金,就可以取名,正(五行屬火)恩(五行屬土)。

上文中,閏土,可能就是在年月日裡面缺少了土,於是取土字。

又如本人寫日誌時,某出生的人: 2013年1月27日19時16分。陰陽曆轉化後得到八字:

壬辰年,癸巳月,癸丑日,壬辰時

正五行為:水土 水火 水土 水土

八字缺:金木

中國的的姓名文化之八字文化到此已經介紹完畢。

八字有叫四柱,就是年柱月柱日柱時柱,如果把八字結合易理、五行(正五行加納音五行)用來預測人生、命運等,就是傳說中的八字算命了,這是屬於其他的範圍了,在本文中,因篇幅有限,就不細說了。

ps:和八字算命文化很類似的一種文化就是星座文化了。不過,一般而言,這些都是娛樂而已,切莫迷信。

命運真正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與八字文化類似的還有星座文化

相關焦點

  • 古代姓名的起源,你知道是什麼嗎?
    中國有這樣一句古話,叫做: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姓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姓名不僅代表著我們的身份,同時也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中國有著5000年的歷史,所以姓名的起源也非常的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母系社會。
  • 石曉軍:略說隋唐史籍中的日本人姓名表記
    下面簡稱「也說朝臣」)中,主要從日本史的角度,在王瑞來教授《「朝臣」解》(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20.1.2)的基礎上,對「朝臣」做了若干補正,重點闡述了在古代日本的氏姓制度之下,日本人姓名中的「氏」、「姓」、「名」三要素及其關係,指出日本「氏」、「姓」一體,「姓」須置於「氏」之後,可以省略「姓」,但不會省略「氏」的情況。
  • 英美文化:西方國家英文姓名小常識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美文化:西方國家英文姓名小常識 2011-11-30 15:19 來源:方向標英語網 作者:
  • 姓名趣談|古代姓氏和名字的起源及發展
    姓名趣談|古代姓氏和名字的起源及發展文:枯木姓名是每個人的代表符號,是區別每個人的第一抽象特徵。尤其是近些年,兩字的姓名增多,因而經常出現重複,甚至經常出現在一個班裡就有重名重姓學生的現象,以至於帶來諸多不便。然而上世紀以前,每個人的姓名是非常講究的。姓名不但是一個人的符號,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種希冀和願望,是華夏燦爛傳統文化的優秀體現之一。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一本好書
    非常感謝能收到這本好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四版),該書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餘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
  • 少年閏土的主要特徵 少年閏土性格特點
    《少年閏土》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一個聰明、樸實的少年閏土形象,使讀者印象深刻。今天就讓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一下這位少年吧。  少年閏土的主要特徵  魯迅先生塑造了一個樸實、健康、活潑、機靈、勇敢的農村少年的形象,作者通過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
  • 都說,成年後變成魯迅筆下的閏土!很遺憾,我們不過是偷西瓜的猹
    中學時我嘲笑阿Q,大學時我理解了阿Q,現在我活成了阿Q…魯迅的文章適合反覆讀,每一個年齡段理解都會不同,也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從少年意氣到卑躬屈膝,多少人活成了可悲的那個閏土。從好壞分明到難得糊塗,多少人活成了可嘆的那個阿Q。
  • 少年閏土叫章運水,我也不是魯迅,說說《少年閏土》之外的事兒
    課文《少年閏土》是從《故鄉》中選取的一部分內容,課文的注釋也明確寫著題目《少年閏土》是編者所加。而課文的內容就是寫的小說中閏土年少時的事情。這一段刻畫出一個機智勇敢的少年閏土形象,接著作者寫了聽少年閏土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瓜地刺猹幾件事,其間也表現出了「我」對閏土的羨慕。課堂上,很多老師喜歡把文章中的「我」當成了魯迅,然而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小說大部分是虛構的,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
  • 閏土和我們行走在希望的路上——讀魯迅先生《故鄉》有感
    初次結識閏土,我也就是十一二歲的樣子。那是80年代初期,在我家鄉的山村學校裡,語文老師叫我知道了閏土。是的,只能說是知道了閏土,根本談不上認識,更不用說了解了。八十年代的中國,改革的春風雖然吹拂了神州大地,但對我的家鄉——一個身處大西北最貧瘠最乾旱以苦甲天下而聞名於世的山溝溝來說,其實依然是苦寒的三九嚴冬。現在的青年人怕是無法想像當時的狀況的……我的語文老師是我們一個莊子裡的人,是初小的文化程度, 國文的造詣談不上多麼深厚,也是邊學邊教。識字不識字,先認半邊字的情況常有發生。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涼,其子女卻完成了華麗轉變
    故事以1919年,魯迅回到故鄉紹興期間的所見所聞作為題材,向讀者展示了當時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故事的結尾包含了對於兒時好友「閏土」人生的思考。那句「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為後世的人們廣為傳頌。毫無疑問,魯迅的《故鄉》是中國鄉土文學創作的濫觴。
  • 少年閏土的真實結局,窮困潦倒病重而終
    在中小學時代,相信很多人都被魯迅先生的文章「折磨」的體無完膚過,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魯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國的教科書裡存在了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收錄最多之時達到31篇,相信他老人家泉下有知的話也會感到詫異的吧。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24課《少年閏土》課文內容分析
    《少年閏土》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刻畫了一個童年夥伴的形象。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雜文。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助記(上):稱謂和姓名
    舊俗有「嚴父慈母」之說,故有此稱。③舍弟 對自己弟弟的謙稱。(稱比自己輩分小或年齡小的家裡人,稱呼前常加「舍」。)④拙荊 舊時一般人家丈夫對妻子的一種稱謂。「荊」本為一種灌木,荊釵布裙為古代貧寒人家婦女的穿著,故以此代稱。又作「山荊」「荊室」。⑤賤息 古人對自己子女的謙稱。
  • 淺談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時空意識
    秦漢以來中國建築尚「大」之風綿延不絕,建造巨大城市及宮殿的熱情,以一種文脈的形式被固化。一方面,這是封建統治者好大喜功的政治訴求在土木營造中的生動表現。另一方面,即在文化觀念上,這又與中國人對「宇宙」、「建築」的體悟息息相關。在二者互為映射的關係中,形成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獨特的時空意識。
  • 從《紅樓夢》讀中國古代詩詞文化
    從小喜愛《紅樓夢》的張一南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本次出版的《跟<紅樓夢>學詩詞》一書是其多年的教研成果。結合小說的特定情境,本書以《紅樓夢》中的詩詞為例,從詩詞體裁與創作角度切入,將其中蘊含的詩詞文化用明白曉暢、輕鬆詼諧的語言風格娓娓講述。書中引用了大量原文詩詞賞析,並配有許多精美的插圖,圖文並茂地呈現了對詩詞的解讀,以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
  • 從《說文解字》看中國古代服飾
    擷取《說文解字》中表服飾的字,加以分析整理,不僅可以了解這些字的用法,還可以從中洞悉古人的服飾風貌,準確把握中國古代服飾的內容,同時也可以體會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說文解字》看古代服飾材質中國古代服飾的材質主要有以下三種。1. 動物毛皮動物毛皮是最早的服飾材質。《說文解字》中也提到"以毛為表。"
  • 魯迅《故鄉》閏土:耍得了鋼叉,種得了地,卻逃不過命運劫難
    那時,在魯迅看來,閏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至少比自己這個天天被關在屋裡,看天井的「少爺」要厲害許多。如:閏土可以在雪地裡捕到鳥兒,可以在月色下刺猹,而對比自己,則顯得白痴許多。少年的閏土,是活潑的,可愛的,有趣的,聰明機智的。
  • 閏土和孔乙己,《彷徨》與《吶喊》,你還記得多少魯迅的文字?
    於魯迅先生的身世,想必無需多說了,但作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其文學上的成就是繞不開的前言。《狂人日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記念劉和珍君》《孔乙己》以及《故鄉》中在皎潔月光下高舉叉子的閏土都是讀書時難以遺忘的記憶。「『竊書不能算偷……竊書!
  • 閏土的大兒子水生,比自己活得更加悲慘,孫子的人生卻成功逆襲
    熟悉魯迅的人,肯定都知道閏土。閏土本名章運水,父親章福慶是魯迅家的長工,母親長媽媽是魯迅家的保姆。在舊社會,雖然他們是窮人,但是生活還算能過得去。因為老實能幹,章運水的父母,在周家是很受優待的。魯迅呆住了,這種階級差距帶來的生分讓他無所適從,他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所以他將大部分帶不走的東西都送給了閏土,算是最後的幫助,從此離開了故鄉。周家搬走後,章家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在那個時代下,百姓的生活舉足為艱。1934年,紹興發生了一場大旱災,章家的糧食幾乎顆粒無收。但是,地是租來的,租金要照收,他們只能四處借錢。
  • 少年閏土:魯迅用一個悲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真理
    相識後,兩個小孩子立即玩到了一起,互相稱兄道弟---閏土的父親是「我」家的下人,照道理是要叫迅哥兒少爺的---閏土對迅哥兒說了許多話:如何捕鳥,撿貝殼,捉猹……迅哥兒對閏土的生活嚮往極了,「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而閏土其實對迅哥兒的生活也非常感興趣,「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