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宮」阿房宮的正確讀法,共有三種究竟該怎麼讀?
阿房宮是大秦帝國的修建的宮殿,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宮」,和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這些建築都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誌。但是千百年過去了,人們對阿房宮的真正讀法卻產生了爭議,結果竟然出現了三種讀法,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
其中主流觀點認為阿房宮應該讀作「ē páng gōng」,《咬文嚼字》的主編也認為應該這麼讀,「阿」字在古代是指山下彎曲的地方,所以讀作ē。「房」則是「旁」的通假字,所以讀páng。還有一些學者專門寫了本書論證「房」的正確讀法,結果也是讀作páng,而且獲得了北大中文系一位教授的認可。
另外一種讀法是「ē fáng gōng」,他們指出在現代漢語詞典的第五版中,「房」只有fáng一種讀音,而且第十版也是如此。就算在普通高中教材書中也是讀fáng的。古代漢語中雖然也有páng的讀音,但是只有房皇一詞這麼讀。不過這種讀音並不被大眾認可。
最後一個就是讀作「ā fáng gōng」,這個讀音換了一個詞糾結,中科院的一個教授認為,在陝西話發音中「阿」字被解釋為「那個」,而「房」則是陝西的一個地名。據正史記載,當年阿房宮在建造的時候並沒有起名字,所以「阿房宮」的意思是「在房那個地方的宮殿」……
並沒有「ā páng gōng」這個讀法,這三個就是阿房宮的三個讀音了,乍一看解釋都挺有道理的。特別是最後一個,有理有據、令人信服。但是小編還是選擇讀「ē páng gōng」,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讀這個「天下第一宮」的,反正小編的語文老師就是這麼教的。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