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菲律賓《星報》報導,菲律賓的科技部和研究所在進行相關環境監測時有重大發現,他們從珊瑚蟲的身體中分離了碘129,其濃度已經超過正常水平,這意味著西菲律賓海的放射性物質濃度出現異常。
菲律賓欲甩鍋
由於這次發現的放射性物質點129半衰期較短,只有幾天時間,因此,可以推測這些放射性物質是近期造成的。而它的出現只能通過核試驗或核反應等人類活動,因此,絕不可能來自海洋本身。而菲律賓媒體在報導這一事件時,特意加上了一句意有所指的話語,隱晦地提到東方船隻在西菲律賓海的活動比以前更加頻繁,其甩鍋之意昭然若揭。
但這個說法顯然過於主觀武斷,而其真正的原因恐怕是菲律賓媒體不敢提及的。事實上,雖然我國也有核潛艇,但和美國比起來,不管是數量還是活動強度都不及美國。根據美國《西雅圖時報》的以前的猜測,我國至多擁有10艘核動力潛艇,如果美媒猜測屬實,那麼考慮到日常輪換值班和維護維修的情況,就算將全部值班中的核潛艇派遣到附近海域,其核排放量也不可能會有這麼多。
美國航母及核潛艇頻繁出入菲律賓海,超標是必然的
反觀美國,擁有超過70艘核潛艇,且經常在相關海域活動,在海上以"自由航行"之名瘋狂挑釁。據環球網報導,截止到10月中旬的2020年,美國的"裡根"號航母已經4次途徑菲律賓海。進行戰略部署。
就在前幾天,其"馬金島"號軍艦戰鬥群也從菲律賓海路過,這意味著水下必定有至少1到2艘核潛艇護航。除了為軍艦提供護航,美國的核潛艇經常悄無聲息地獨自行動,其行蹤也難以捉摸。除了被發現後的統計數據,未被發現的行蹤可能更多,美軍航母和核潛艇如此頻繁地在菲律賓海域出入,可以預料到的是其核廢水排放導致放射性物質超標是必然的。
大量核潛艇被部署到亞太地區
根據最近的緊張局勢,可以預料到美國海軍部署在亞太地區的軍艦和潛艇數量龐大。早在2008年,就有美國海軍將領聲稱要將近6成核潛艇派至太平洋。而在2012年,美國《洛杉磯時報》就曾報導稱,美軍將實行"全球特種部隊聯盟"計劃,預計會在海外部署超過1.2萬名特戰隊員。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計劃主要針對的就是亞太地區。
相較於核動力航母,核潛艇可以說是神出鬼沒,被發現的難度更大。很多人都對美國航母的動向表示密切關注,但實際上,美國海軍的核潛艇才是更讓人擔心的利刃。它可以憑藉著優異的性能,在深海安靜航行或者長時間潛伏,搭載的火力更是不容小覷。我國在反艦領域的先進技術已經可以震懾美國,但在反潛這一領域,仍需更大的突破。無論如何,菲律賓的研究數據都在提醒我們,這些無聲潛伏的核潛艇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