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魏琳森作品欣賞
藝術家簡歷:
魏琳(Lin Wei)美籍華人畫家和美術教育家,1958年生於山東省濰坊,成長在曲阜孔子故鄉。擅長油畫和美術教育,現任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學校教授。她曾先後在曲阜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油畫。並曾任教曲阜師範大學,山東藝術學院。之後她應邀在美國奧克蘭米爾斯女子學院、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舊金山市立大學、舊金山州立大學、中美國際學校等院校客座講學。魏琳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她畫面裡的力度,浪漫,神秘的暗示和幽默感,激勵著兩代中美優秀的青少年藝術家。
魏琳與夏令營的學生
魏琳視頻測驗 ,大衛速寫
魏琳簡歷:
1977年-1981年,中國曲阜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本科畢業。
1982年-1984年,中國曲阜師範學院美術系任教。
1984年-1985年,中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進修班。
1985年-1987年,中國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修班。
1987年-1993年, 中國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第二工作室任教。
1993年 11月,美國加州米爾斯女子學院(Mills College) 客座講學。
1994年 1月,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 (UC Davis) 客座講學。
2000年 11月,美國舊金山市立大學 (CCSF) 客座講學。
2000年-2009年,美國柏城集團 (PB) 任電腦美術設計師。
2006年-2010年,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 (SFSU) 客座講學。
2007年-2020年, 舊金山亞洲美術學校教授 (Asian Arts School )。
參展的油畫作品
1987年 3月「作者作品系列」 選入中央美院87級油畫進修班結業大展。中國美術館。
1987年12月「旅程」 選入中國首屆油畫展上海美術館。
1989年11月 參加在深圳舉辦的「六人畫展」 深圳美術館 作品4幅。
1989年11月「夢與現實的對話」 選入中國第二屆中國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89年9月 「夢中的房子與男孩」選入第二屆山東藝術節美術作品展覽 山東美術館。
1992年1月 「油畫女人體」 選入深圳美術館的畫展,作品被深圳美術館收藏。
1992年3月 主辦「369畫展」 參展作品40幅 山東大學圖書館, 山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1992年12月 主辦「女畫家六人作品展」 山東美術館作品6幅。
1992年5月 參加在香港、新加坡舉辦的「山東當代油畫展」 作品4幅。
1994年2月 「魏琳個人畫展」 在美國洛杉磯 華夏畫廊作品10幅。
1996年1月 個人畫展 「山東悄悄話「舊金山風格畫廊作品20幅。
1996年12月 參加「CCAP女畫家畫展」 舊金山交流中心畫廊作品5幅。
2000年3月 「魏琳個人畫展」在美國舊金山市立大學圖書館辦 作品8幅。
2001年7月 「CCSF婦女貢獻的歷程」 油畫壁畫 至今陳列在舊金山市立大學婦女研究中心。
2002年4月 「三人聯展」在美國舊金山市立大學展廳作品2幅。
2016年12月24日 「少數人的自由和規定-移民的權利」 美國洛杉磯沃爾特·馬西爾畫廊作品1幅。
2017年3月25日 「少數人的自由和規定-移民的權利」 美國舊金山藝術委員會馬西爾畫廊 作品1幅。
2017年9月13日 「少數人的自由和規定-移民的權利」 美國伯克利藝術中心畫廊 作品6幅。
2018年7月8日 入選參加「弗裡達的世界畫展」 貝德福德畫廊 作品1幅
2018年9月 入選 「2019年-2022年全美國巡迴展」 貝德福德畫廊 作品1幅。
2018年11月3日 「亞洲美術學校師生畫展」 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學校展廳 魏琳作品31幅。
2019年3月16日 「魏琳兒童系列創作觀摩展」 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學校展廳 魏琳作品12幅。
2020年2月22日-2020年4月26日,參加「弗裡達的世界巡迴展」 佛羅裡達州代託納比奇舉行,貝德福德畫廊 作品1幅。
2020年12月13日-2021年2月28日, 參加「弗裡達的世界巡迴展」 在阿拉巴馬亨茨維爾藝術博物館。 作品1幅。
魏琳繪畫藝術的解讀和賞析
一、藝術家魏琳
我與魏琳是大學同學。如果沒有曾經四年同吃同住同學習的密切相處,今天我不敢輕言「喜歡魏琳的畫」,更不敢妄言「解讀和賞析」魏琳的畫。
《畫風雲》2015年 40.64x50.08cm
雖然時隔40多年,但依然記憶猶新。那時候,對繪畫執著、對藝術有獨立見解的魏琳常常是我們激活思想的序言。在繪畫藝術的百花眾中,魏琳同時陶醉於不同的流派;倫布朗、戈雅、高更、盧梭……
《穿越雲霧的少年》2015年 40.64x50.08cm
通過大量的實踐,魏琳嘗試了各種流派、研究了眾多大師的風格,博採眾長,融合成她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這泛畫時代的當下,我們一眼就能認出:那是魏琳的繪畫,魏琳的藝術。「畫如其人」,魏琳的畫和她的人一樣:大氣、穩重,不媚俗、不浮躁,有內涵,有個性。
《在新的土地上》2016年 40.64x50.08cm
每每遇見,那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總會截住我游離的視線,一股熟悉而豪放的激情撞擊著我的心靈。湧動、鮮活的畫面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那發乎於心止乎於情的繪畫語言,攜帶著她生命體徵的繪畫作品,能把我們拽入她的藝術境地,欣然注目,細細品讀。她的繪畫把西方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和19世紀末的象徵主義揉捏為一體,加入自己的個性、情感、和藝術特徵,創造出一種屬於她的、獨特的繪畫語言。
《畫玫瑰的女孩》2016年 40.64x50.08cm
著名的藝術史專家E.H.貢布理希說過「沒有藝術這回事,只有藝術家而已。」是的,我讀著魏琳的作品,思量的是她這個人。她的為人真誠、包容、熱情,性格獨立、自信、堅韌。她把自己的思想真實的留在畫面上。因此,她的作品可以說是她另一種生命存在形式。
《寫生路上的誘惑》2015年 40.64x50.08cm
魏琳是一個勇於把握自己命運、敢於做自己的女畫家。在她大量的藝術創作實踐中,一幅幅充滿活力、別具風格的繪畫作品,早已為她贏得了當之無愧的「藝術家」稱號。
二、美術教育家魏琳
從美術教育家的角度上研究魏琳的繪畫藝術,能幫助我們更完整地理解她的作品。
《訪問地球》2016年 30.48x43.18cm
2007年,魏琳在美國舊金山創辦了一所以青少年為主要教學對象的「亞洲美術學校」,歷經七、八年的摸索和實踐,2014年初見成效。學子成績突出,鋒芒初露,舊金山灣區、加州的美術比賽中連連獲獎,該校開始步入舊金山的藝術名校的行列。
《莫納 琳》2017年 45.72x60.9cm
這給魏琳帶來極大的喜悅。她為孩子們驕傲、孩子們也為取得的成績自豪。欣喜之下,她一口氣創作了《畫風雲》、《穿越雲霧的少年》、《在新的土地上》等系列作品,展開與孩子們的心靈對話。她說:「我把這些美麗的天才少年畫上天空翱翔,試圖表現她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和駕馭人生的勇氣。」沒有對學生的厚愛,是無從啟動如此感人的創意。這些作品一直陳列在亞洲美術學校。學生的獲獎率也像神話般的在舊金山和加州的畫展畫賽中領先。她情不自禁道:「是不是神看懂了我的畫,還是孩子們看懂了我的期盼?」這發自內心的感慨,道出她付出艱辛後的極大幸福感。
《寫生風車的孩子》2016年 60.98x45.72cm
正是在這樣教與學的互動中,在與孩子們一張張心靈對話的創作中,她喚起了孩子們對藝術的嚮往與熱愛,同時不斷激發了自己的創作靈感。如果說「真誠」是藝術家必備的心靈品質,那麼「熱愛」就是教育家必備的職業硬核。
《追雲》2020年 40.64x50.08cm
魏琳之所以鍾情於辦學或許源自於她父母的影響。她父母是大學教師和管理者,她也畢業於師範大學,曾任教於國內高校繪畫專業。因此,她對於從事美術教育有著先天的優勢和嫻熟的專業技能。另外,在魏琳看來,青少年擁有敏感真誠等品格,是藝術成長最佳的階段。就這樣,亞洲美術學校成了實現魏琳理想的園地,與孩子們一起放飛藝術的夢想!
三、魏琳作品賞析
藝術教育最終目的,是開發人的心靈智慧,培養人的情感世界,豐富人的感知能力,喚醒人的創作能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再以此來賞析一下魏琳以孩子為主題的系列作品。
作者秉承象徵主義手法,運用想像和象徵手法,把美術教育理想和作者內在精神世界,以及對學生投入藝術的期待,有機地融和在一起表達出來。
《反對武力》2016年 30.48x43.18cm
在這一系列作品的繪畫語言中,天空、海洋和大地,是作者反覆描繪的背景元素,她創造性地把藝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引導孩子們超越現實,飛上藝術的天空,自由翱翔。
《夜空》2016年 30.48x43.18cm
在《畫風雲》中,小女孩全神貫注的神情和S造型的動態,一隻手緊緊握住畫筆,另一隻手牢牢抓住調色盤,聚精會神地描繪眼前翻卷而來的烏雲……。畫面的飛躍、升騰、飄移,還有翻卷的雲和海,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和活力。挎在孩子臂後的畫夾就像展開的翅膀,象徵著藝術的自由和飛翔的快樂。
當然,在藝術的天空上,還有不畏艱難困阻《穿越雲霧的少年》。那個戴眼鏡的小男生,穿越層層疊加的濃雲密霧,神情凝重間還透著一股對未知的挑戰和不棄。就像《在新的土地上》,一個亞洲女孩,懷揣藝術夢想,穿越太平洋,在新的天空中,定位新的家園。
《夏天的樹》2020年 45.72x60.9cm
象徵主義的魅力就在於暗示和聯想。作者用繪畫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世界觀;用繪畫的語言,喚起孩子們的心靈成長。美術教育不是語言說教,而是直觀的實踐、示範,用畫面引導、影響、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是運用繪畫語言與學生展開心靈對話。從這一系列作品中,我們看到作為美術教育家的魏琳,在把握學生的領悟力和感受力方面,發揮了極大的創造力。
《畫玫瑰的女孩》、《寫生路上的誘惑》、《訪問地球》等作品不僅有象徵的寓意,還有浪漫主義的情愫。19世紀的西方繪畫從浪漫主義到象徵主義的轉變,都強調主觀個性的表現。不同的是浪漫主義傾向情感和直覺的感性抒發,而象徵主義則主張不再忠實地表現外部世界,而是要通過象徵的、隱喻和裝飾性的畫面來表現個人夢想和主觀世界。在魏琳的作品中,浪漫主義的情感和象徵主義的理性,在希望、反思、包容的大愛中,有機結合,創出了屬於她自己的風格。
《畫畫的佳絲明》2020年 45.72x60.98cm
正如她曾在作品《莫納 琳》中所說的,「有些東西是老的,有些東西是新的;有些東西是借的,有些東西是造的」。她以這種幽默的表述闡明,傳統與創新相融合的創造方法。而使她的創作風格別樹一幟的主要元素,還是在畫面裡充滿的那股愛的張力,她巧妙的用移情、換位的創作思路和手法,激活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和創造天性。
在魏琳的《畫玫瑰的女孩》中,我們看到「女孩與玫瑰」是人間最美好的象徵。其畫面構圖單純、飽滿。女孩盤腿席地,幾乎匍匐的姿態,生動抓住孩子「作畫」的專注神情。最奇妙的是,女孩直接在從地裡生長出來的玫瑰上作畫。這是典型的象徵主義表現手法,作者刻意刪掉畫板,讓女孩與玫瑰通過畫筆緊密聯結在一起,寓意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還有「寫生」系列,如《寫生路上的誘惑》、《寫生風車的孩子》、《追雲》等作品,每一幅的構圖、造型、色彩,都敘述著不同的故事;而在所有的故事裡,魏琳抒發著對美麗少男少女宗教般的崇拜和讚揚。如果沒有對孩子們靈魂深處的關懷和期待,難以孕育這些作品。
《寫生課裡的少年》2020年 45.72x60.98cm
在美術教育中,審美意識、趣味取向是其不可忽視的。宇宙天體的自然美,超越現實的藝術美,都需要運用繪畫的對比、統一等藝術手法,和諧完美地表現出來。如《寫生路上的誘惑》,畫面中心的建築是舊金山藝術宮,是作者帶學生到那裡寫生時獲得的創作靈感。畫面打破空間局限,把羅馬建築風格的藝術宮拉近,以精雕細琢的筆觸,嚴謹寫實的造型表現,對比天上飛舞的女孩造型,用寫意簡潔的處理方法,形成繁簡對比、輕重對比、動靜對比、還有色彩的冷暖對比、乃至筆觸豪放的雲彩、細緻描繪的漣漪、水柱,還有岸邊的裝飾性植物......處處對比,相互襯託,畫面充滿生機。這是一幅典雅華麗、賦予浪漫、和諧美妙的作品。在這一系列作品中,除了濃鬱、深厚的情感抒懷,還有她作為教師的人文素養表現。如《反對武力》、《夜空》、《訪問地球》等。21世紀的核能危機與恐怖主義,是人類共同面臨的生存危機。《反對武力》就是她用繪畫強有力的表達「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反恐怖主義立場。作者採用了招貼畫的藝術形式,言簡意賅的構圖,鏗鏘有力的造型,素描淡彩的方式,塑造了一個高高舉起畫板上的大手的小女孩,勇敢地阻擋殘暴殺戮。強烈的視覺刺激,瞬間讓人肅穆,深刻牢記。還有《夜空》、《訪問地球》和《夏天的樹》呈現的神秘和快樂,無不體現作者無際的想像,對孩子們遨遊藝術天空的期望。
《學中文的女孩》2020年 60.9x91.4cm
在社交隔離的疫情期間,魏琳創作了《學中文的女孩》和《寫生的男孩》等,作品表達了她對往日夏令營孩子們的思念。這次,魏琳的表達手法近乎於樸素的寫實主義。她好像在說:在不幸的2020年,平靜的往日已經足夠理想了。
我在品讀魏琳的多個系列作品的過程中,反覆琢磨畫面的「視覺衝擊力」究竟如何產生。她所帶來的「衝擊力」不是靠色彩對比、誇張變形等膚淺的視覺刺激,而是將心靈深處的力量通過視覺引發的內在撞擊,我深深被這一股股強而有力的「衝擊力」震撼了!
《寫生的男孩》2020年 60.9x91.4cm
我們不得不說,作為藝術家,魏琳是純粹的;作為美術教育家,她是有大愛的!正如她所說 :「有些人生來與皇家梯隊及幫派藝術無關。對我來說,與青年一代分享自己的作品十分重要,他們是我的期望,也是我創作靈感的源泉!正是他們,給了我人生的富有和溫暖。
(文/梁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