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普通的「鐵人」王進喜照片,為何日本人能根據它獲利千萬

2020-12-12 文史掠影

「鐵人」王進喜,1923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貧苦家庭,他在玉門解放後成為一名新中國石油工人,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因用自己身體制伏井噴而被稱「鐵人」。

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僅用三年時間就拿下大油田,一舉甩掉了我國貧油落後的帽子。

當時因為開採石油的裝備需要進口,需要在全世界範圍內招標。最後日本製造商贏得了大單,為大慶油田供貨裝備,牟利千萬元。日本人為何能贏得大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日本人只是靠著我國「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他們從這張照片看到了信息。在專業的情報人員眼裡,無論多麼普通的照片,都能讀出很多有用的信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後,非常重視情報的搜集。

日本在侵華前的十幾年,幾乎達到了全民情報搜集的程度,凡是來華的日本人,多多少少都會搜集情報。到了二戰時,日本的情報人才, 從意想不到的信息就可準確分析對方動向。

二戰後,日本同樣重視情報搜集,比如二戰後約有1萬多日本人被派到美國學習新工藝和管理技術,並陸續學成回日本。美國人後來經調查研究得出驚人的結論:這些日本人僅僅花費了25億美元,就幾乎把西方的所有技術都搞到了手,而這筆花費僅佔美國每年研究經費的十分之一。

1964年,《中國畫報》的封面刊出了一張照片,也就是大慶油田的王進喜頭戴「大狗皮帽」的照片。王進喜緊緊握住鑽機手柄,眼神堅毅,身後是高大的井架。就是這張照片,讓日本人嗅到了重大商業投資機會。

一個國家的能源供應不僅是本國的事,也是外國人比較關注的,因為從中可以賺取利益。日本人侵略東北,曾侵佔東三省,所以日本人對那裡非常了解。大慶油田的發現,也引起了日本人的關注。

日本人根據中國報紙上的一張煉油廠、塔的照片就推算出了大慶煉油廠的規模和能力。日本也對這張看似普通的王進喜工作照展開了分析。

根據王進喜的大棉襖,日本情報人員推測出他大約位於北緯46度~48度,因為這個位置的人冬天才穿這種棉襖。日本人根據有關事跡宣傳中的一句話:王進喜到馬家窯時說「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分析出了大慶油田的地理位置。

當然,日本人想賣設備,必須分析中國未來的需求。日本人分析的結果是,中國必須購買更加大容量、先進的設備。日本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提前研究生產開採加工石油的設備,沒過多久我們就在全世界範圍內公開購買新型煉油設備,有備而來的日本一舉拿下了全部訂單,獲利千萬餘元。

據說,日本還專門出版了一本書介紹「如何跟中國人談話」,具體是不要到辦公室去,下班後找個酒館私下慢慢聊,要分很多次聊等。而我們中國人只當是朋友間的正常交流,沒有防範,這樣有時不知不覺就被對方套走了情報。

大特務毛人鳳後代如何?長子是富士康董事長,三子是著名愛國華僑

相關焦點

  • 當年鐵人王進喜因一張照片, 讓日本獲利千萬, 成國內最大洩密事件
    曾經網上盛傳,當年鐵人王進喜,因為一張照片不慎被日本人獲得,在日本人的仔細研究下竟然獲利了千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的事跡曾讓無數的國人感動。當年他作為玉門解放後成為一名新中國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體制伏井噴而家喻戶曉。
  • 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卻讓日本人獲利千萬,造成我國最大的洩密事件
    ——雨果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有時候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就有可能暴露出極其重要的線索,比如曾經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就讓日本人知道了一個重要的消息,還靠著這個消息獲利上千萬,造成了中國史上最大的洩密事件,這是怎麼回事兒?
  • 「鐵人」王進喜照片洩漏了啥?為何日本人從中能夠牟利千萬
    2010年科羅拉多的丹佛拍賣會上,一張普通的照片以23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這張照片拍攝於1878年美國西部,算起來也算是一張老照片,不過在老的照片也不值這個價格。然而它能夠值這個價格,只是因為不小心拍到了一個傳奇罪犯——比利小子,無獨有偶,當年日本也是靠著「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牟利千萬,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1964年,隨著大慶油田的開發,我國石油已經能夠自給自足,為了慶祝這一事件,王進喜接受了採訪和報導,《大慶精神大慶人》一文就表彰了王進喜的是石油工人不懈奮鬥的精神。
  • 近代以來最大的洩密,鐵人王進喜照片事件,讓日本人獲利上千萬!
    鐵人王進喜當年這句豪言壯語,讓我們後輩真的體會到了老一輩偉大的獻身主義精神。今天我們就事論事,王進喜當年在油田的照片卻成了我國近代以來發生的最大洩密事件,讓日本人從中牟利上千萬。
  • 「鐵人」王進喜照片洩密,讓日本一舉中標?謠言!
    現在網絡上依然充斥著「王進喜照片洩密案」、一張照片引發的「洩密」案、全球著名洩密事件等傳言,這是一則屢被提起的「舊聞」,卻也讓廣大石油人哭笑不得。在此不妨細查究竟,還「鐵人」和攝影者一個清白。微博截圖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 鐵人王進喜洩密讓日本人得逞?還原謠言背後這段歷史
    現在網絡上依然充斥著「王進喜照片洩密案」、一張照片引發的「洩密」案、全球著名洩密事件……等傳言,這是一則屢被提起的「舊聞」,卻也讓廣大石油人哭笑不得。在此不妨細查究竟,還鐵人和攝影者一個「清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所有文章無外乎都是這樣一個劇情:1964年,《中國畫報》封面刊出了一張照片。
  • 60年代我國著名「照片洩密案」,日本間諜破解後,讓日商獲利千萬
    在1964年的時候《中國畫報》上拍攝了一張「鐵人」王進喜在鑽機之上工作的場面。照片之中的王進喜頭上戴著大狗皮帽子,身上穿著厚棉襖,握著石油鑽機的手柄眺望遠方。就是一張很普通的照片,我們要是看到了,也不會感覺有什麼特別的。但這要是被有心之人看到了,卻可以分辨出許多的信息。當時的中國工業體系還未能完全建立,大型的機械設備那時候依舊依靠進口來解決。
  • 遊覽 黑龍江省 大慶市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鐵人王進喜是大慶油田的一位普通鑽井工人,但是他卻用自己樸實奉獻的精神感動了整個中國,他曾經用自己的身軀攪拌泥漿堵住了井噴,從而被贊為「鐵人」。王進喜的一生是短暫的,他因為胃癌,在47歲就離開了我們,但大慶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優秀楷模,就修建了一座王進喜紀念館。
  • 中國60年代的「照片洩密案」,日本間諜破解後,日商靠此大發橫財
    照片、身份、通話記錄,這都是每個人最為隱秘的私人消息,倘若這些東西被能夠見微知著的人得到並分析,那麼我們的隱私將會被大肆侵犯。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有這一樁著名的「照片洩密案」,日本間諜破解照片後,讓日商大發橫財。 在如今的世界裡,石油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能源。這種能夠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以前的古埃及的物質,引發了全球的重視,每一處油井都潛藏了無限商機。
  • 【鐵人精神】王進喜是怎樣煉成「鐵人」的
    王進喜和1205隊工人們的英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附近的鄉親們。房東趙大娘看到王隊長累不垮、壓不倒,沒白天沒黑夜地幹,就對住在他家的工人說:「大娘活了大半輩子,沒見過這麼拼命的人,你們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從此,「王鐵人」的名號就叫開了。
  • 鐵人王進喜:用生命踐行誓言
    坐落在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裡參觀者絡繹不絕,鐵人巨幅花崗巖雕像的基座上,擺放著人們敬獻的一束束鮮花。館內的錄音機前,十幾位來自黑龍江省大慶市方曉社區黨員服務站的老同志們排著隊,輪流拿起聽筒傾聽鐵人當年在人民大會堂作報告的實況錄音。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 王進喜迷霧:「鐵人的事跡都是真的」?
    王進喜流傳最廣的照片,在1960年一次井噴中,王進喜不顧腿傷扔掉雙拐,跳到泥漿池,搏鬥近3小時制服井噴。南都記者 韓福東 翻拍  第一重鏡像:新聞報導中的鐵人   「王進喜這匹『黑馬』冒得太突然」   1964年1月底,新華社記者田流等人悄悄來到大慶———中國東北當時尚少人知的油田。他們此行帶著北京特別的囑託。   「那時大慶出於保密的需要,對外一直用秘密稱號『農墾場』,仿佛是關押勞改犯的地方。
  • 鐵人王進喜一生:密集表彰後遭批鬥
    因為時間倉促,修改來不及,田流的王進喜特稿最終沒能刊發,「但因其他稿子中有重點提他,他照樣出名了。」1964年,是宣傳大慶精神及「鐵人」王進喜的第一波高潮。但事實上,在此之前,王進喜的名字就已多次出現在各類報導中,是全國著名的勞動標兵。王進喜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新華社,是在1958年10月17日:「去年,全國沒有一個鑽機能月進千公尺的,而今年9月份月進千公尺的井隊就有九十二個。
  • 不朽的鐵人精神——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有感 作者:張正雄
    玉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王進喜而建。在鐵人誕辰95周年之際紀念館舊貌換新顏,以全新的面貌對外開放。在「鐵人」故鄉參觀鐵人紀念館,實地緬懷英雄,學習「鐵人」精神,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和教育意義。 在新中國60、70年代成長的一代人,對王進喜的先進事跡可以說無不知曉。
  • 邂逅「鐵人」王進喜的長子王月平
    一遇孫玉國——名列珍寶島自衛還擊戰十大英雄之首;再遇王月平——「鐵人」王進喜的長子。作為一個媒體人,我有點喜不自禁。要知道,孫玉國和「鐵人」王進喜都在黨的九大主席臺上和毛主席握過手,今番邂逅雖然事隔多年,但一位英雄本尊、一個模範的長子,確是可遇不可求啊!
  • 【民族脊梁】鐵人王進喜:用生命踐行誓言
    他帶著30多名工人奮戰3天3夜,靠人拉肩扛把鑽機運到井場。僅僅5天之後,王進喜率隊打出了到大慶後的第一口井,完鑽進尺1200米。「北風當電扇,大雪是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在生活條件極其困難的情形下,王進喜和隊友們寫下了如此豪邁的詩句。第二口井鑽到700米淺氣層時,突然發生井噴。
  •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上演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上演12月11日,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縣上演。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由市委宣傳部、玉門油田黨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鐵人精神研究會指導,肅州區委宣傳部、玉門市委宣傳部組織,鐵人精神研究會理事、劇作家何奇編寫劇本,秦腔藝術家馬友仙、李東橋擔任藝術指導,70多名演職人員歷經數月傾力打造,以傳承「鐵人」精神為主線,歌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忘我拼搏的崇高精神和為國家分憂
  •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精彩上演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  新甘肅客戶端瓜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馬晶晶 王婷)「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日前,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縣精彩上演,一句激人奮進的怒吼,將演出推向高潮。
  • 「鐵人」王進喜47歲病逝,死後被葬入八寶山,5個子女現狀如何
    在新中國的建設過程中,有許多人不顧自己生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當中。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中,有人拍到了這樣一張照片,照片裡的工人沒有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將全部身體浸在油田之中。
  • 三種精神融於一身,他是王進喜,「鐵人」稱號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
    「鐵人」,是1960年大慶石油會戰中人民給予鑽井隊長王進喜的稱號,在人們心中,王隊長是在豁出命來為人民謀利益,是建設時期的革命戰士,也是黨和人民的老黃牛。「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的困難也不怕。」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對於那些曾與王進喜並肩作戰的工人來說,王進喜不僅是傳奇的「鐵人」,更是親切的老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