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美術館,一個詩意與魔幻並存的美術館,是許多文藝青年參觀拍照的網紅打卡聖地。
初秋,借去北京探親訪友之際,與朋友相約前往一睹芳容。
美術館的前身原是個工廠,由企業家、收藏家閆士傑和曹梅伉儷創辦,由即精通建築又痴迷園林的磚結構的建築設計大師董豫贛教授設計,於2012年12月初步建造完成這座建築與園林共融,傳統與現代結合,空間與時間交織的美術館。
走進展館,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個具有儀式感的圓形大廳,是舉行各種藝術講座的絕佳場所。
那些紅磚灰瓦的幾何藝術與光影的完美結合,具有生命力的紅磚、綠瓦、綠植組成了超美藝術殿堂。
紅磚作為一種帶有歷史記憶的傳統建築材料,在如今的建築市場中已不多見了。而紅磚美術館作為一個現代建築的出現,多多少少勾起了人們的一絲歷史情結。紅磚儼然成為了一種記憶符號。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紅磚美術館確實是一個還能激活內心文藝情懷的好去處。
柔和的光線穿透紅磚夾雜的空隙,營造出變幻莫測的美麗光影。
紅磚獨特的砌築方式以及展館精心的開窗帶來的光影變化,成為了絕佳的拍攝對象。不同時刻的光影變化,讓內部空間變得活躍起來。
在這裡,我們能看到空間的繁複變化和無數的精美細節。
而在它的園林部分,則完全突出了古典園林的神韻。與展館主體全部採用紅磚不同,園林部分多用青磚,拱券、月洞門、輾轉千回的石徑以及鬱鬱蔥蔥的藤蔓,有種忽見「 桃園 源」的豁然之感。猶如立體的長卷一般。
它不單是展覽藝術作品的場所,其自身也是耐人尋味的藝術作品。大人或孩子們可以在這樣的藝術空間裡自由穿梭,於無形中接受美育的力量。
去紅磚美術館來一場視覺的碰撞吧,看一看復古文藝的建築與前衛先鋒的藝術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壹點號秋鳶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