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與魔幻並存的紅磚美術館

2020-12-16 齊魯壹點

紅磚美術館,一個詩意與魔幻並存的美術館,是許多文藝青年參觀拍照的網紅打卡聖地。

初秋,借去北京探親訪友之際,與朋友相約前往一睹芳容。

美術館的前身原是個工廠,由企業家、收藏家閆士傑和曹梅伉儷創辦,由即精通建築又痴迷園林的磚結構的建築設計大師董豫贛教授設計,於2012年12月初步建造完成這座建築與園林共融,傳統與現代結合,空間與時間交織的美術館。

走進展館,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個具有儀式感的圓形大廳,是舉行各種藝術講座的絕佳場所。

那些紅磚灰瓦的幾何藝術與光影的完美結合,具有生命力的紅磚、綠瓦、綠植組成了超美藝術殿堂。

紅磚作為一種帶有歷史記憶的傳統建築材料,在如今的建築市場中已不多見了。而紅磚美術館作為一個現代建築的出現,多多少少勾起了人們的一絲歷史情結。紅磚儼然成為了一種記憶符號。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紅磚美術館確實是一個還能激活內心文藝情懷的好去處。

柔和的光線穿透紅磚夾雜的空隙,營造出變幻莫測的美麗光影。

紅磚獨特的砌築方式以及展館精心的開窗帶來的光影變化,成為了絕佳的拍攝對象。不同時刻的光影變化,讓內部空間變得活躍起來。

在這裡,我們能看到空間的繁複變化和無數的精美細節。

而在它的園林部分,則完全突出了古典園林的神韻。與展館主體全部採用紅磚不同,園林部分多用青磚,拱券、月洞門、輾轉千回的石徑以及鬱鬱蔥蔥的藤蔓,有種忽見「 桃園 源」的豁然之感。猶如立體的長卷一般。

它不單是展覽藝術作品的場所,其自身也是耐人尋味的藝術作品。大人或孩子們可以在這樣的藝術空間裡自由穿梭,於無形中接受美育的力量。

去紅磚美術館來一場視覺的碰撞吧,看一看復古文藝的建築與前衛先鋒的藝術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壹點號秋鳶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久違的紅磚美術館
    【久違的紅磚美術館】超級超級漂亮的網紅拍照聖地!由收藏家閆士傑和曹梅夫妻創辦。於2014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紅磚美術館在眾多美術館中獨樹一幟。運用中國傳統的民居建材紅磚打造。紅磚和藝術相結合,營造出了不一樣的美好。紅磚美術館分為兩大部分。美術展覽館和紅磚藝術庭院。
  • 紅磚美術館開了,更多美術館正在「醒來」
    因疫情闊別觀眾三個月以後,4月30日,位於北五環的紅磚美術館室內展廳對公眾開放預約參觀。和煦的春日中,迎春、連翹、玉蘭、紫藤都已綻放,室內展廳的藝術作品也終於「重見天日」,迎接久別藝術展覽的參觀者。「您好,請掃一下健康碼。」
  • 紅磚美術館行為藝術首展——「尼格爾·羅爾夫:正當時」
    紅磚美術館行為藝術首展——「尼格爾·羅爾夫:正當時」展覽於1月31日開幕。作為行為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尼格爾·羅爾夫(Nigel Rolfe,1950年生於英國懷特島)自1969年以來近五十年時間裡,始終是行為藝術領域重要的實踐者之一,此次展覽試圖追溯和梳理藝術家的藝術實踐,包括歷史作品、特定場域攝影及在紅磚美術館完成的新作。除20件行為藝術圖片外,展覽還展示了他重要的視頻作品。展覽由紅磚美術館高級策展人喬納斯·斯坦普(Jonas Stampe)策劃。
  • 北京798藝術區,紅磚美術館,藝術展覽到底有多神秘?
    在此要安利三個展區,分別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千畫廊30周年特展,藝·凱旋畫廊的「隨心所至當代藝術展」及木木美術館的「花花果果貓貓人人」展覽。這三個畫展風格迥異,分別是中國風國畫,當代藝術畫作及瑞士藝術家尼古拉斯·帕蒂的作品。藝術並不應該是曲高和寡的,她是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審美品味和情趣。
  • 藝術復工|北京紅磚美術館:久違的現場觀展與嚴格的防範措施
    澎湃新聞走進了剛剛開放的北京紅磚美術館,在感受到久違的藝術氛圍的同時,也發現了美術館相比過去更為嚴格的防範措施。囿於新冠疫情的嚴峻和防疫措施的嚴苛,世人面對復工復產的呼聲,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具體到美術館畫廊,過往數月間無外乎大門緊閉,線上開張,一起過「雲」上的日子。
  • 「高壓—杜尚獎·法國當代藝術現場」展在紅磚美術館開幕
    杜尚獎·法國當代藝術現場2017年5月27日,中國北京策展人:阿爾弗雷德·帕克芒助理策展人:黛芬妮藝術家:卡德爾·阿提亞、拉蒂法·艾霞克茜、西普裡安·加亞爾、多米尼克·岡薩雷斯-弗爾斯特、洛朗·格拉索、馬提厄·梅席耶、朱利安·佩維厄、塔提亞娜·圖薇 主辦:紅磚美術館
  • 近4倍故宮門票價格看紅磚?北京這個美術館為何如此硬氣
    說到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故宮了,然而如果讓你以近4倍故宮門票的價格去看紅磚,你願意嗎?紅磚?對的,這是一個由紅磚砌起來的美術館,那麼這個美術館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淡季故宮的門票是40元,但是這個紅磚美術館的門票是150元,近4倍的價格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美術館,門票賣這麼貴?於是我專程前往來看一看到底值不值這個價格。這個紅磚美術館位於東北部何各莊1號地國際藝術區,由一個企業家和一個收藏家創辦的,2014年開始對外營業,也算是北京的一個新興產物吧。
  • 北京紅磚美術館,濃濃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簡約而不簡單
    慕名而來,北京的美術館裡,這座美術館是比較有特色的,從裡到外透露出不同凡響的藝術氣息,一進大門就被它感染了,用「簡約而不簡單」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美術館內景美術館地處北京市朝陽區東北部一號地國際藝術區,園區佔地面積約二萬平方米,展館面積約一萬平方米。
  • 北京最特別的美術館,整個建築都由紅磚組成,遊客:還以為沒裝修
    北京很多的藝術館本身設計就非常有意思,我前段時間到北京去旅遊時,參觀遊覽了一個顏值爆表,風格獨特的「紅磚美術館」,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紅磚美術館」地處北京市東北部何各莊一號地國際藝術區,顧名思義,它主要的建築元素就是紅磚,整個建築由紅磚建造而成。
  • 紅磚美術館戶外園林區將開放預約參觀
    在閉館三個月後,紅磚美術館23日宣布,其戶外園林區將於4月2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預約參觀,室內展廳將視疫情防控要求逐步開放。觀眾需提前至少1天通過紅磚美術官方微信實名預約參觀,每人每日僅限一次預約,預約碼單次有效且僅作為預約憑證。
  • 【都會之美】藏於上野公園的明珠——東京都美術館
    在上野公園正北方向,高大的銀杏樹掩映之下,有一組外觀獨特的紅磚建築,這裡就是東京都美術館。紅磚,並不是真的磚,而是一種設計獨特的紅磚外形的瓷磚。
  • 參與市民賞花 古月:鮮花與詩意並存
    原標題:參與市民賞花 古月:鮮花與詩意並存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 紅磚多少錢一塊 紅磚價格貴不貴
    紅磚,是目前現在建築行業比較常用的一種材料。目前紅磚已經不僅僅是用於建築類,還用於商品房,家居裝飾,農村蓋房子之類的。而且紅磚又分為多孔磚、空心磚、實心磚等很多品種,都是磚類的一種;那麼紅磚多少錢一塊呢?紅磚價格貴不貴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紅磚怎麼打磨光 紅磚的種類有哪些
    紅磚的種類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來做具體的介紹,讓大家對於紅磚的種類有很好的了解和參考,下面就來做具體的介紹。紅磚怎麼打磨光在紅磚面層上線塗刷一層界面劑,然後在做噴漆處理,會增加油漆與牆體的附著力。紅磚是以粘土,頁巖,煤矸石等為原料,經粉碎,混合捏練後以人工或機械壓製成型,經乾燥後在900攝氏左右的溫度下以氧化焰燒制而成的燒結型建築磚塊,由古巴比倫人發明。
  • 錢塘江畔的浙大神秘校區,百年前的紅磚建築,詭異與浪漫並存!
    整個校園十五、六幢樓都建於19世紀初民國時期,民國風的紅磚建築、古羅馬式的雕花柱子,加上常年被月輪山的植被籠罩,使得它成為杭州最神秘也最有旅遊價值的大學校園,經常能趕上電視劇組在此取景。之江校區最顯眼、最氣派也是最詭異的,就是鐘樓。校區一共有東、西兩個入口,沿著東門的石階拾級而上,就可以看到這座巍巍然屹立在石階盡頭的紅磚建築,還有紅色門框、紅色窗欞。
  • 藏在北京的8座小眾美術館,到了一年最美時候
    1紅磚美術館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何各莊村順白路馬泉營西路路口西100米路北冬季:10月1日~次年4月30日 10:00~17:30(最後入場 17:00 周一閉館)130~150元 可在:紅磚美術館小程序購買朵朵推薦:幾乎每年都會和小夥伴來打一次卡,僅僅是為了這裡的建築和園林
  •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魔幻詩意的故事下,折射殘酷冷冽的歷史
    我們一起看看書 59 因為現實很少盡如人意,所以我們都喜歡故事,尤其是那種帶一點魔幻的,讓我們能夠暫時脫離現實,思緒漂浮起來。
  • 30座國內頂級的美術館建築!
    於是,烏鎮環湖而造的木心美術館落成,由陳丹青任館長。美術館設計遵循木心先生生前喜歡的簡約美學,由建築大師貝聿銘弟子岡本博等人設計。館內亂石與野草呼應,瘋狂又典雅。 樹美術館被譽為「天堂美術館」,現在甚至已經成為北京宋莊地標式的建築,由年輕的建築師戴璞先生設計,通過真實的材料和純淨的空間,將自然光,綠植和水體完美融合在一起。
  • 一方紅磚有多少塊磚 紅磚用途有哪些
    紅磚用途有哪些?一方紅磚有多少塊磚紅磚的標準規格為240mm(長)×115mm(寬)×53mm(厚),如果加上10mm厚灰縫,4塊紅磚長為1米,8塊紅磚寬為1米,16塊紅磚厚為1米,所以1立方米的空間可以放置512塊紅磚(4x8x16)。
  • 「五一」小長假 北京地區的博物館、美術館都在展出些啥?
    一起來看下,北京地區博物館、美術館等「五一」期間都在展出些什麼?齊白石《綬帶牡丹》(局部)國家博物館:主要有3個展覽,分別為「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和「《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