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看看書
59
因為現實很少盡如人意,所以我們都喜歡故事,尤其是那種帶一點魔幻的,讓我們能夠暫時脫離現實,思緒漂浮起來。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在《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的開頭寫道:
「太古是個地方,它位於宇宙的中心。」
太古的東南西北有公路、河流、森林、溼地以及小鎮,它們的邊界各自由烏列爾、加百列、米迦勒和拉斐爾四大天使守護。
故事的開篇帶有詩意的神秘色彩,作者還寫到太古的中心是一座山,太古東邊的白河和西邊的黑河如何匯合和流淌。可隨著故事的開展,故事卻開始顯露不一樣的展開。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是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成名作,共有84個小篇章,每一篇章都以「XXX的時間」命名,以人、物品、植物、鬼怪等不同的視角去講述太古的故事。隨手翻開一篇,都可以作為獨立的短篇小說來閱讀,但84篇又構成了一篇非常精彩的長篇小說,並且文字詩意優美,富有哲理。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1996年出版,在20多年間被翻譯成27種語言,在全世界範圍內出版108 次,入選波蘭中學課本,被波蘭文學評論界譽為「當今波蘭神秘主義小說的巔峰之作」。
其作者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是當代波蘭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小說家。她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1987 年以詩集《鏡子裡的城市》登上文壇,而後接連出版長篇小說《書中人物旅行記》《E.E》《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等,受到波蘭評論界的普遍讚揚。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她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等元素,觀照波蘭的歷史命運與現實生活。兩次獲得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評審團獎,四次獲得「尼刻獎」讀者選擇獎。
2019年,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她的頒獎詞是「敘事方式熱情,充滿想像力,猶如百科全書般豐富宏大,超越了人生的局限。」
01魔幻的小鎮生活
書中的一個人物魯塔曾告訴別人自己的一個想法:
「太古之外的世界並不存在,自以為走出太古的人,其實站在邊界上做夢,夢見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們甦醒過來,便回家去,把自己的夢當成了回憶。邊界也會生出現成的人,如同他們從外面的世界而來……」
這無疑給全篇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而除了太古的存在,其他一切故事的背景似乎都很簡單,只有小鎮裡形形色色的人們在不斷生活:磨坊主和他的妻子、他們的小女孩,還有流浪的女人、地主、神父……除了人,還有鬼怪、惡人、動物、植物、物品。
作者寫它們的時間,也就是它們人生中的某一時刻,讓讀者自行拼湊他們的人生全貌。
佔據不少篇幅的米霞擁有幸福快樂童年,裙子、洋娃娃、玩具、小咖啡磨、父親的愛……她會溜進父母的臥室,探索世界,哪怕一個抽屜裡也能帶給她無盡的好奇和快樂。
長大後的米霞和瓦匠的兒子帕維烏結婚,父親給她建造了大的房子。米霞和帕維烏養育了很多兒女,也經歷了戰爭的可怕和殘酷,帕維烏靠個人奮鬥成為政府官員,也成為了油膩的中年男人。
命運給大多數人的生活也許都大多如此。幸福美好的開篇,沉默平淡的結局,過程則摻雜著痛苦、平庸、悲傷、快樂的短暫時間。一生就這樣寫就。
而所有角色的登場和離開其實都只是過客,世界自行運轉,過去都會被掩埋,消失不見。
在《太古和其他的時間》裡還有另一條主線,那就是蘊藏了造物之謎的遊戲棋盒,地主沉迷於解開這個遊戲。藉助遊戲的時間,作者表達了她對上帝的看法。
所有這些時間的片段構建了整個奇異的世界,讓我們以為這也許就是普通的神話故事。但時而,一些熟悉的名詞又會出現在讀者的面前:美國、巴西、戰爭、間諜……,將讀者拉回現實,提醒我們不要以為這只是普通的精怪神話、民間傳說。
02波蘭歷史的殘酷縮影
我對于波蘭的歷史並不太了解,只記得小學課本裡講述蕭邦的《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但在讀《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時,卻也能感受到戰爭所帶來的苦難。
本書的腰封上有這樣一句文案:
「八十四塊時間的裂片,拼貼出歷史的斑斕大夢。」
非常之貼切。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用三代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折射了波蘭二十世紀動蕩起伏的歷史命運。
曾被領國蠶食和瓜分的波蘭在歐洲地圖上曾經消失了123年,一戰後,波蘭得以復國。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蘭在蘇聯和納粹德國之間求生存,但很快再次滅國。
二戰後,波蘭的共產黨建立了人民共和國,開始了共產主義建設,1989年團結工會獲得政權,開始實行民主制度。
太古的小鎮也夾在在蘇聯和德國之間,鎮上居民的生活也因此而被改變。
德國人和地主買木材,後來俄國官員奪走了他的森林、池塘、牧場和耕地,他的工廠都屬於國家了。最後他又因與德國人有過生意往來而被關入監獄。
曾經咒罵月亮、後又與它和好的老太婆因俄國人空襲,她的狗驚嚇四散,被德國人開槍射擊,她救狗心切,最終也被射殺。
在德國人和俄國人駐紮地方的邊界上,流浪女人的女兒魯塔被打暈,兩邊的巡邏隊員輪流趴在她的身上。
還有那些被殺害的猶太人躺在新開墾的田地裡,人們躲在森林裡、躲在地堡裡,溺死鬼看到數量龐大的靈魂飛升搖晃至天上……
而當一切不斷發生並成為過去的時候,太古的黑河和白河依舊在不停地流淌和匯合。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曾坦言:「小說書寫是出自一種尋根的企盼,探求自我的根源,好能安於現實之中。」
03詩意深刻的哲思
在《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中,作者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語言也非常優美詩意,並且富含深意。
她寫磨坊主的妻子在丈夫外出打仗後遇到了一個工人,她一直在忍耐,但最後還是偷情了:
「結束了,同時也開始了。從今以後所發生的一切就都變得乏味而令人厭煩。而飢餓,一旦被人喚醒,就將前所未有的強烈,索人性命。」
她寫月亮希望咒罵它的老太婆能原諒它:
「因為人的痛苦會在我的臉上刻出黑色的皺紋。有朝一日,我會由於人的痛苦而熄滅。」
她寫小女孩米霞的小咖啡磨: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是他想出了小咖啡磨,因為他做出了小咖啡磨只是想到了存在於時間之外的那種東西,也就是說,歷來就有的一種東西。人不能從虛無中創造出東西來,因為從無中創造是上帝的權能。」
她寫墓碑上刻的字:
「上帝在關注,時間在流逝。死亡在追逐,永恆在等待。」
這些語句增加了那些時刻的重量,也帶給讀者更多思索。
在某些地方,《太古和其他時間》會讓我想起安吉拉·卡特的《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故事有時會以一種平淡的語氣講述不合常理的發生,並且一筆帶過,不過多著墨。
安吉拉·卡特是英國當代最具獨創性的作家之一,她的寫作風格也混合了魔幻寫實、哥特以及女性主義。同為女作家,她們寫到性,承認性,也揭露性。當然在《太古和其他時間》裡,性事只是零星的點綴,但不經意間,卻有很強的震撼力。
在我看來,這本《太古和其他時間》可以將它當作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來看,有驚奇、日常、唏噓和悲傷。
如果將它和波蘭歷史結合起來,那就不僅僅是一則童話了,有人評論它堪比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書名:《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作者: [波蘭]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譯者: 易麗君 / 袁漢鎔
出版社: 後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定價: 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