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家族有多牛?出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是他們家下人

2020-12-14 西府趙王爺

一般來講,當前歐洲所謂的「四大公國」,分別是摩納哥、列支敦斯登、安道爾、盧森堡。表面上看,摩納哥似乎是四大公國裡面地位最高的。畢竟人家的元首乃是親王,其夫人則是被稱為王妃。如此說來,摩納哥都堪比王國了。

然而,摩納哥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就歷史出身而言,摩納哥是四大公國裡面最差的一個。摩納哥的建國歷史是比較悠久的,早在公元14世紀,來自於熱那亞的銀行家族格裡馬爾迪家族,就已經在這裡開始了統治。

不過那時候的摩納哥,還算不上公國,其僅僅只是熱那亞轄下的一塊領主封地,即熱那亞統治下的諸侯國。之後摩納哥雖然脫離了熱那亞的統治,但其領主身份卻沒有改變,依舊只是臣服其他王國之下的一個比較有實力的領主。

直到1641年,摩納哥領主奧諾雷二世,帶領摩納哥從西班牙轉投法國,得到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冊封,得到了瓦倫諦諾公爵的爵位。此時格裡馬爾迪家族才正式成為了法國的貴族,此時的摩納哥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國,這便是摩納哥公國的來源。

至於所謂的摩納哥親王稱號,其實更多的只是一種稱呼而已,並不能算實際的爵位。因為歐洲的親王稱呼很複雜,王室直系成員可以被稱為親王,比如威爾斯親王;而那些在王國中有著擁有領土的小諸侯們,也可以被稱為親王。摩納哥親王顯然是後者,畢竟格裡馬爾迪家族可沒有什麼王室血統。

所以,我們可以將其認為是對於國家元首的一種稱呼,實際地位可能甚至還不如公爵。要知道歐洲王室之中是非常看重血統的,不是說親王就比公爵厲害,像摩納哥這種不入流的自封王室 ,可能連人家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個伯爵都比不上。

相較而言,四大公國裡面的列支敦斯登和盧森堡,其實出身都要比摩納哥公國高。首先列支敦斯登公國,其最初乃是列支敦斯登大公的領地,其在1719年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封為列支敦斯登大公國,其國家元首乃是列支敦斯登大公。在歐洲大陸的爵位體系中,大公可是要比公爵更高一級的存在。

至於盧森堡那就更厲害了,雖然同樣也是大公國,但其實出身卻要比列支敦斯登大公來的高貴。

盧森堡得名於盧森堡伯爵,其曾是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出過神聖羅馬皇帝亨利七世,開創了盧森堡王朝。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室家族,盧森堡家族堪稱當時歐洲最有權勢也是最為高貴的家族之一,即使是大名鼎鼎的霍亨索倫家族與哈布斯堡家族,那都得甘拜下風,因為他們當時都只是盧森堡家族麾下的馬仔而已。

後來盧森堡王朝因為絕嗣,把神聖羅馬帝國皇位讓給了女婿哈布斯堡,把布蘭登堡給了手下霍亨索倫,這才有了後來歐洲最能生的哈布斯堡王朝,以及最能打的德意志皇室。

當然了,現在的盧森堡大公家族並不是盧森堡王朝的後人,其乃是波旁王室和荷蘭拿騷王室的後代。因為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盧森堡大公國被劃給了尼德蘭王國,當時的尼德蘭國王為大公。後來尼德蘭王國分裂為了比利時與荷蘭兩個王國後,盧森堡大公則由荷蘭國王擔任,直到1890年盧森堡大公國獨立。

即便是沒有盧森堡王朝的血統,盧森堡大公的地位也很高了,畢竟波旁王室和荷蘭拿騷王室的血統也不錯啊,一個是法蘭克王國體系,一個則來自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都是根正苗紅的歐洲權貴血統。

至於安道爾公國,其實是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它同時有兩位國家元首,分別是法國總統,以及西班牙烏格爾地方主教,這兩人共同擔任安道爾大公一職。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乃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安道爾地區是法國弗阿伯爵的領地,也是西班牙烏格爾主教的教區,雙方都認為自己享有對安道爾的主權,由此引發了數百年的戰爭。

最終,雙方達成妥協,將安道爾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公國,由法國元首與烏格爾主教共同治理。當然了,如今的安道爾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度,法國總統與烏格爾主教都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行政權力在安道爾的議會手中。不過無論是法國元首,還是烏格爾主教,其地位都是要超過摩納哥親王的。

所以,四大公國裡面,也就是盧森堡的地位最高了。事實上,盧森堡不僅出身高貴,其發展的也是最好的。首先盧森堡是四大公國裡面唯一一個主權絕對獨立的國家,其他三國則是需要依附他國,比如摩納哥的背後是法國,列支敦斯登的背後是瑞士,至於安道爾就更不用說了。其更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之一,包括歐洲法院、歐洲審計院在內的多個歐盟機構都在盧森堡。其實國際地位,要遠超其他三大公國。

雖然在富裕程度上,摩納哥還有列支敦斯登,憑藉人口少的優勢,要超過盧森堡一頭。但是在整體的經濟發展情況上,其實還是盧森堡要好一些的。畢竟盧森堡是正兒八經的實業立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和歐洲最大的全貨運航空公司。乃是實打實的發達國家,這可不是土豪能比的。

相關焦點

  • 施誠:1519年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外交風雲
    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為了讓諸侯們承認其子繼承皇位,在紐倫堡頒布「黃金詔書」,承認7大選帝侯選舉皇帝的權力。不過,7大選帝侯選舉出來的人,還只能稱「羅馬人的國王」,只有經羅馬教皇加冕後,才能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卡洛斯二世統治時期的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結束了合作關係
    雖然幾經努力,但是在戰爭結束後的初期,皇帝沒有能夠恢復兩者之間以哈布斯堡家族為紐帶的合作關係。1556年,卡爾五世,或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戴在弟弟費迪南德一世的頭上,並將西班牙王位讓予兒子腓利普二世,同時確定雙方不可互換繼承。由此而始,哈布斯堡王朝分別在東方的神聖羅馬帝國和西方的西班牙王國延續統治。
  • 神聖羅馬帝國唯一女皇帝,創建歐洲第二宮殿
    規模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與城中霍夫堡宮並稱為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室的冬、夏宮。美泉宮得名於一眼泉水,這塊地方原本是一片綠地,神聖羅馬帝國馬蒂亞斯皇帝(1612年-1619年在位)狩獵至此。下馬飲一泉水,頓覺心神清爽,稱此泉為美泉。馬蒂亞斯的繼任者經常以次地作為夏季狩獵之地,並建造夏季寢宮。
  • 歷史上羅馬人民的國王是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沒有加冕卻被歸入...
    成功統轄三國 此人是哈布斯堡王室的,1404年世襲成為奧地利大公,為了繼續飛黃騰達,他試圖抱緊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大腿,出錢出力幫助他阻止宗教改革,站在胡斯的對立面。
  • 用「下半身」徵服世界——談談「哈布斯堡家族」的發家史
    哈布斯堡家族,歐洲歷史上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王室。該家族是法國阿爾薩斯公爵的後裔,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魯道夫一世當選德意志國王,開始了哈布斯堡波瀾壯闊的徵服歐洲之路。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800年,查理曼在羅馬禮拜時被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整個法蘭克王國也被稱為查理曼帝國。西羅馬帝國就此以皇位轉移至法蘭克國王的形式復闢。查理曼帝國至少在理論上奠定了後世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取消為止。教宗利奧三世認為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那時的帝國應該叫做法蘭克帝國。
  • 《權力的遊戲》大結局:從哈布斯堡家族崛起看龍媽失敗必然性
    比如我國古代帝王都會和三皇五帝的其中一個"攀上親戚",哈布斯堡家族則讓自己和基督教聖賢、古羅馬凱撒大帝聯繫起來。這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王者既要有橫刀立馬的硬實力,也要有以理服人的軟實力。說白了就是,因為這個王位是上天賦予的,我們又是古代某位大神的後代,所以這王位本來就是我們的。哈布斯堡家族為了讓自己擁有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合法性,可謂不遺餘力。
  • 真實的茜茜公主愛旅行,他老公弗蘭茨則是歐洲最強哈布斯堡家族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波希米亞國王、匈牙利國王馬蒂亞斯,他是出生於維也納的哈布斯堡家族。馬蒂斯在一次狩獵的時候發現了一片開闊的綠地,飲了那裡的泉水,覺得心曠神怡,他給這眼泉水取名為「美麗泉」。
  • 霍亨索倫家族自1415年起便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
    帕爾馬是當時歐洲最小的國家之一,但他們與教皇的矛盾卻引發了海嘯般的軒然大波,到最後,所有同波旁王朝有關聯的歐洲皇室家族全部站了出來,對教皇的左膀右臂、反宗教改革最有力的幫手耶穌會群起而攻之。1773年,教皇被迫收回成命。
  • 盧森堡:「十字路口」中的「彈丸之地」,是如何從荷蘭獨立的
    盧森堡大公國發源於10世紀中法蘭克王國阿登伯爵的領地。後來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佔領了這個地方,因而位於尼德蘭南部的盧森堡就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阿登伯爵的後代康拉德,憑此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在鼎盛時期,盧森堡家族不僅僅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伯爵,還先後有四人當過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 盧森堡:「十字路口」中的「彈丸之地」,是如何從荷蘭獨立的?
    盧森堡大公國發源於10世紀中法蘭克王國阿登伯爵的領地。後來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佔領了這個地方,因而位於尼德蘭南部的盧森堡就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阿登伯爵的後代康拉德,憑此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在鼎盛時期,盧森堡家族不僅僅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伯爵,還先後有四人當過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 神聖羅馬帝國,是鬆散的邦聯,由大約1000個德意志邦國構成
    自1356年神聖羅馬帝國制定憲法以來,每位新皇帝均由7位選帝侯選出。帝國鬆散的邦聯中有一個大法官法院負責外交事務以及與德意志諸侯協商。不過只有當面臨來自東南部的土耳其人的威脅時,這些德意志諸侯才能達成一致,建立起相對團結的外交政策。神聖羅馬帝國其他機構也反映出中歐政治的複雜性。
  • 哈布斯堡家族:掌控歐洲800多年的王室,是如何崛起和衰弱的?
    提起家族,我們第一想到的是什麼?是那個一手控制歐洲經濟兩百餘年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還是洛克菲勒家族。他們有錢有勢,富可敵國。但是也曾有這樣一個家族,曾掌控歐洲霸權長達八百多年年,這就是本文要提到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很少有人知道,因為它已經失去所有的王位,不統治任何領地了。
  • 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放棄封號,神聖羅馬帝國終結
    9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版圖神聖羅馬帝國初期為統一的國家;但是它在歷史上的的大部分時間,是一個「徒有國家之名」、實際上由「數百個更小的親王國、公國、郡縣、帝國自由城市、主教國、教會領地」組成的多國集團,帝國內的小國都各自獨立為政,相當於一個成員鬆散的政治聯盟。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因此直到1155年腓特烈一世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正式建立神聖羅馬帝國之時,德意志帝國與羅馬教會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一方面,德意志的皇帝們迫切需要羅馬教會的加冕儀式來宣揚自己帝位的神聖地位,而另一方面,德意志皇帝對羅馬教皇的土地和財富賞賜也使得羅馬教皇的權力一度擴大,甚至在義大利中部形成了「教皇國」。
  • 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後時光:後宮之主索菲,操控兩代皇朝
    婆媳鬥法自古有之,是美貌的王后勝出,還是控制欲極強的婆婆贏了這一局?美麗的王后受盡丈夫寵愛,而王太后卻一手把持了整個後宮,在末代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宮中,茜茜公主慘敗,她很快就生出心理疾病,一輩子都在歐洲各地漫遊,而勝利者婆婆索菲的日子是不是那麼好過呢?
  • 神聖羅馬帝國女皇;嫁給帥而無能的情郎,與傾慕者打了一輩子的仗
    700多年間,哈布斯堡家族在霍夫堡宮內統治著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老城中心位置這些皇家居室和大廳讓人驚嘆於這個多瑙河畔帝國裡,最顯赫的家族曾經擁有的奢華。現今眾多的博物館和收藏也展現了皇室對藝術品的鑑賞力。
  • 「世外桃源」盧森堡的前世今生
    盧森堡地區於963年成為伯爵的領土。公元1060年(沒錯,就是我們熟悉的宋仁宗嘉佑五年),康拉德及其後裔受封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1308年,盧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稱亨利七世,由此開創了帝國的盧森堡王朝時代。1411年一紙《埃丹條約》使盧森堡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
  • 西方史:淺析查理五世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會議
    這十七聯省由荷蘭、澤蘭、布拉班特、烏特勒支、弗利斯蘭、埃諾、上埃瑟爾、佛蘭德斯、瓦隆·法蘭德 斯、阿圖瓦、盧森堡、梅赫倫、那慕爾、格羅寧根、海爾德蘭、林堡以及聚特芬組成。詔書強調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為尼德蘭地區的宗主,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尼德蘭既是分立的,也是單一的整體,它奉行自治的原則。
  • 中世紀的波西米亞王國,默默無聞的捷克,這兩者究竟有何關聯?
    而他們最終找到了普舍美斯,並且成婚。奈扎米斯爾延續了他們的血脈一直傳承到博日沃伊一世建立普舍美斯王朝。瓦茨拉夫一世95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託一世擊敗波希米亞王國。108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後捷克公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