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是毛澤東唯一的嫡孫、毛岸青與邵華之子。199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全國政協委員。
1970年出生後,毛澤東為其取名為「新宇」,字面意思是一片新天地。意指毛澤東要如崑崙山崩絕壁,又恰似颱風掃環宇的理想實現後建立新的世界!
個人履歷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副軍職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1970年1月17日出生於北京,是毛澤東的次子毛岸青和邵華的獨子,也是毛澤東的唯一嫡孫。
1988年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
1992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專注毛澤東思想和明史研究。
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黨校理論部攻讀碩士學位;
2000年進入軍事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同時參軍入伍,開始研究軍事戰略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
2003年7月份獲得博士學位; 曾任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正師職研究員,大校軍銜。
2008年7月,被任命為軍事科學院戰略部副部長,走上高級領導崗位,為副軍級。
晉升少將
2010年8月1日,毛新宇晉升少將,不僅成為目前中國最年輕的少將,也是第一位「70後」少將。
據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門戶網站前日披露,7月29日,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全國政協委員、少將毛新宇一行到昭化古城考察。
少將為正軍職和副軍職軍官的主要軍銜。該網站披露的照片顯示,毛新宇身著07式陸軍少將軍服;松枝綠色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一顆金色星徽的肩章顯示著他已晉升少將軍銜。
個人作品
從1990年起發表文章和作品,其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他爺爺的。主要有《便是尋常百姓家》、《不學歷史我們永遠幼稚》、《我為爺爺唱新歌》、《沿著爺爺的足跡》、《會當擊水三千裡》、《我隨媽媽拍長城》、《赴朝祭掃伯父墓》等文章,出版了《朱元璋研究》、《毛澤東眼中的五大帝王》、《永遠的懷念——毛澤東誕辰百年輯錄》、《我的伯父毛岸英》等圖書,主持過電視專題片《女紅軍女將軍風採錄》、《江山如此多嬌》;創作了12集電視文學劇本《一代賢后》。 發明「新宇體」,並創作了著名書法作品《一師是個好學校》。
成長曆程
校園裡穿得最破的那一個
毛澤東唯一的嫡孫毛新宇,由於身世不凡,一直是人們追蹤注意的目標。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他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學生,在這所坐落於北京西郊的著名學府裡度過了四年大學生活,那幾年裡,他以壯碩之軀及「不修邊幅」,使人們很容易認出他來。每當金秋時節,新生滿懷好奇與神秘感,問老生打聽「誰是毛新宇」,往往會聽到這樣的回答:「喏,校園裡穿得最破的那一個。」
毛新宇的「不修邊幅」,時常也引起些麻煩。由於其床鋪衛生水平長期不能達標,他居住的學生宿舍常常受到有關方面的批評。毛新宇還常常忘了輪值打掃衛生、打水等瑣碎事項,初時,同室諸友尚可原諒,久之便生出些意見,以致於毛新宇在大學最後一年,只好要求「搞特殊」,由學校專門安排了一間宿舍居住。
毛澤東的後代不好當
談起作為名人、偉人的後代的感受,「毛澤東的後代不好當。」他嘆道。
「這主要是壓力太大,責任太重。黨和善良的人民群眾給我們一家很多照顧,不少認識我的人也時常寄錢寄物給我,讓我買書和補貼生活(毛新宇說,他每個月各種補貼連同家裡給的一共有 100元錢左右。這在北京大學生的生活開銷上算中等水平),但我一般都還給人退回去。中央領導和老一輩革命家對我們也是關懷備至,江澤民總書記1991年暑假中接見我們全家,說他剛參觀了韶山毛主席故居,感到『老人家』當時家境算是不錯的,還拋家舍業幹革命,為人民求解放獻出6位親人,勝利後也不置私產,不謀私利,這種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的精神十分偉大。他還勉勵我,要我大學畢業後繼續學習,鄧穎超奶奶臥病在床時,我們去看她,她也對我們非常關心。王震爺爺更是經常關心幫助我們一家。這一切都讓我覺得責任很重。
「在這之外,就是有些人把對『老人家』的恩恩怨怨發洩到我身上。四川就曾有個人寫信給我,說爺爺造成了她的悲劇,被打成右派,一生坎坷。言詞很激烈。我理解她的心情,也同情她可能遭受過的不幸。但我覺得她這麼做不客觀,也不必要,可不管怎麼說,這種事總讓我心裡有陰影,不痛快,每遇見一次這種事,總有幾天吃不好飯。
「還有一大麻煩就是總有一些自稱毛主席親屬的人糾纏。這些人一來,不管自述的身世能不能牛頭對上馬嘴,『譜』還挺大,來了就朝同學們的床上一躺,開始誰也不知究竟,都不敢說什麼,趕忙找我回來,然後就有各式各樣表演,有痛說家史、有慷慨陳詞,有痛哭流涕,弄得我莫名其妙。總之是要我認他做叔叔,引他們見爸爸媽媽,叫人又可笑又可惱,臨了還得管他們—頓飯,有時還得請系裡教師來攆人。這些人什麼地方的都有,四川、湖南、江西,幾乎半個中國,這也叫 ,我家的叔叔數不清』吧。其他也有些自稱是我姑姑什麼的。還有極個別堅持極左思想的,還曾叫我幫助見江青,我懷疑這些人有精神病。
「再有就是這十幾年來,我們一家經歷的那些世態炎涼,特別是前幾年自由化泛濫時期,雖然大多數普通、善良的人民群眾和老一輩革命家一如既往地關心、幫助我們,但也有一些人對我們冷眼相看,譏諷嘲笑,不理不睬,甚至有些人還寫信來威脅謾罵。這對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我這個正在成長中的學生。
「還有的,就是出去玩時常聽到人們對爺爺的各種議論。有些話叫人聽了心裡很難受;有些則讓人聽了很生氣,我儘量設法控制自己,但也有忍不住的時候。」
他說,有一年上五臺山,在山上聽到有人全無根據且很放肆地議論毛主席和江青的私生活,雖然很多話是說江青的,但對「老人家」非常無禮,他一時忍不住,衝那人大吼了一陣,幸好很快被省裡陪同的同志拉開,否則真不知如何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