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亦生:中國最大即時物流眾包平臺的涅槃史

2021-01-14 極客公園

站在企業十年的當口,點我達創始人兼 CEO 趙劍鋒縱有萬千感慨,也很難在一時間吐露殆盡。他是創業者,也是投資人。儘管很多人對他不那麼熟悉,但他背靠 300 萬人的「騎手軍團」,已然成長為物流行業中一支強悍的中堅力量。他們在都市的燈火中穿梭,讓用戶越來越多熟知這一即時配送品牌。

十年中,趙劍鋒的公司經歷了涅槃重生,然後在 2018 年成為阿里系菜鳥聯盟旗下的成員之一。拿到安全牌的趙劍鋒終於能給自己和團隊一個圓滿的交代。

而這裡的故事,得從 2009 年開始講起。

(趙劍鋒 左一 和團隊在一起開會)

身份轉變

作為國內最早的一批外賣訂餐平臺,點我吧創立於 2009 年。追溯對外公開的融資歷史,其在 2012 年獲得了戈壁創投的 200 萬美元 A 輪融資。很多人不知道,創始人趙劍鋒,其實最初是點我吧的項目投資人。

那時候,這家位於杭州的公司內部混亂不堪:商務主管卷錢跑路,騎手夜半三更與人當街互毆,客服公然辱罵用戶等負面案例不勝枚舉。愛惜羽毛的趙劍鋒,不得不在 2009 年國慶假期後重拳出手,強勢介入並對公司進行內部整頓。

他用盡霹靂手段,開除了客服人員,也不忘語重心長,在錢塘江大橋和員工談心。懲罰是種手段,也是種拯救。六年後,他苦苦尋找的那位前商務主管在浙江現身,趙劍鋒連夜趕到賓館請他「喝了茶」,追回了本金,並以銀行基準利息象徵性地讓他彌補了公司的經濟損失。趙劍鋒希望他明白,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叢林法則,即便佔據優勢地位,也不能肆意妄為。

整個 2009 年,趙劍鋒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組織建設之中。經過一連番的組織調整,超過 50% 的員工離開了崗位,其中包括兩位創始合伙人。趙劍鋒不得不再引進兩位新的合伙人。

轉年,趙劍鋒開始把公司的業務正式提上日程。其中,在地理信息領域漸長的他,在諾基亞時代做出了一項重大舉措,排除萬難召集了公司上下,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為所有配送人員的電動車加裝了只有豪華汽車標配的 GPS。

點我吧定位於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在成立初期,管理層就一致認為,外賣是本地生活最好的切入場景,其核心在於物流派送,而物流派送的關鍵則取決於智能調度。儘管當時的判斷在如今看來也相當準確,甚至富有智慧和遠見,且點我吧是國內最早的實現智能調度的平臺,但公司自始至終因財務狀況不佳游離於死亡的邊緣。

「世界上有這樣兩種人,他們都高瞻遠矚、高屋建瓴,在空中俯瞰。其中一類人的腳踩在地面,另一類人的腳懸在空中」,趙劍鋒把前者形容為「巨人」,後者為「鳥人」。在那個時間節點,點我吧「就是那個鳥人」,公司上下一片茫然,不知道業務如何落地,更不清楚戰略方針要如何制定。

無奈之下,團隊只得以兩點一線的理想方式試圖到達彼岸,但實際路途滿是泥濘與曲折。此後數年,點我吧由於欠缺方法論以及決策疲軟,深陷泥沼不能自拔。

(點我達創始人兼CEO趙劍鋒)

取勢之道

2011 年,點我吧宣布在杭州市實現盈利,這一消息足以令全員雀躍,畢竟商業模式得到了小規模驗證。可正要邁出大規模複製擴張的步伐時,巨頭的出現,撬開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大門。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在新時代面前,功虧一簣。

2011 年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開元盛世,資本市場隨之而來的「熱錢」噴湧而出,商業環境和時代背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彼時,企業的發展速度成為致勝的關鍵,體量是壓倒一切的法寶。趙劍鋒自嘲團隊還在搞小規模驗證,根本沒摸清時代的大勢所向,雖然這種做法既符合商業理論和實踐,又合乎千百年來的歷史規律,但直到 4 年後,他赴長江商業院進修,看到「取勢、明道、優術」的六字校訓才幡然醒悟,「原來點我吧的失敗早已註定」。

「我們一直在明道和優術上做得很好,但是在速度方面是零分」,之所以小規模實現盈利,是因為點我吧始終在做小體量的生意。

2012 年的上半年,點我吧拿到了 1200 萬人民幣的融資。這筆錢讓公司再次滿血復活,經過三四年艱苦攫奪,本以為終於要血本無歸之時,突然帳面注資千萬,此刻的心情遠比公司後續拿到幾十億融資的感覺要饜足得多。

當時,媒體披露了該輪千萬人民幣融資的消息,但他們特別希望得到準確的數字。當時創投圈正在發起融資打假的號召,很多聲音認為創業者模糊融資數額,涉嫌虛報融資,「甚至把說謊叫做公關」,這次風波暴露出公司公關能力的羸弱。故此,完成這一輪融資後,點我吧開始組建公關團隊。

2012 年下半年,幾十座城市的同行集中出現,欲成為點我吧的加盟商。趙劍鋒雖然知曉點我吧的模式適宜走加盟路線,可他還是謝絕了全部的加盟申請。這並非是固步自封,堅持自營,也絕沒忽視加盟有助於拓寬市場的意義,而是趙劍鋒明白這些同行是希望快速地在這個項目上賺到錢,「但實際上我知道點我吧很難讓他們賺錢,甚至有很多人撐不到賺錢的那一天」,趙劍鋒不願辜負夥伴的信任,也怕背負罵名。

很多年以後,趙劍鋒才知道當時想法的愚蠢,後來他看到的一句話,叫做「道德的高地往往是智商的窪地」。現在回想,當初的拒絕是極其愚蠢的,點我吧錯失了快速發展的絕佳機會:「因為那個時代,點我吧是唯一由總部實施中央調度的,這一點至少領先對手三年」。

另一點反思來自道德經: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困於道德的人是沒有境界的,困於道德的人成就的都是小我,因為他不敢背負罵名,他不敢讓自己處於不道德的境地。如果你真的有偉大的利他之心,有大我,有大愛,怎麼會愛惜自己的羽毛呢,怎麼會在乎自己會不會背上罵名呢?大我的人,是率千萬人無往也,一定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勇氣」,趙劍鋒感慨道。

融資下的「苟活」

2013 年,點我吧計劃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開城,但迫於各方面的壓力,最後只在上海一地開城。而且是在機緣巧合下,公司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上海本地友商的方式,勉強獲得了一張「入場券」。

2014 年,阿里、百度親自下場,資本重金壓注餓了麼。外賣儼然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最慘烈的戰場之一。這種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每每憶起,趙劍鋒都倍感疾苦也。

也是在2014年,點我吧走向了終結,而且是被趙劍鋒親自送上了斷頭臺。

2013 年全年,點我吧沒有任何融資,財務狀況不甚理想。年關將至,2014 年春節前夕,公司帳上已經沒錢了,發不出下月工資,也發不出年終獎。當初被趙劍鋒引進門的兩位合伙人「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向趙劍鋒遞出辭呈,先走一步。

他本人默默地向朋友借了 300 多萬,勉強都維持了員工的年終獎。他很清楚地記得,人力主管跟他反饋說:「同事們都在議論為什麼今年只有一個月的年終獎。」聽到此番話,趙劍鋒保持了不應有的緘默,拖著疲憊與困頓,他無力再去做任何解釋,那種受人不解的委屈和酸楚,這麼多年他早就習慣了。

2014 年的 5 月 30 日,天氣多雲,趙劍鋒人在山西,心情無所依託,他準備出發前往五臺山。此前一天,他突然收到電話那旁投資人給來的驚喜。得知對方決定投資的消息,趙劍鋒要求資金須在一個月之內到帳。依照當時的情景,「一個月之內不打(錢)的話,真的不用打了,因為我們熬不過一個月,就會徹底關門大吉」。

每逢公司命懸一線時,總有那麼幾份幸運眷顧趙劍鋒,擎住公司於危難而不倒。如他所願,投資人果真在當月就打款過來。但拿到錢的他,轉身就要面對炮火疊加的戰場,而且是鋼鐵機甲全副武裝的網際網路巨頭,點我吧憑什麼贏?

時針指向 2015 年。這一年,百度外賣獲 2.5 億美金的融資,餓了麼是 6.3 億美金,美團拿得更多,總獲超過 7 億美金。而點我吧只在 2014 年拿到了區區 1000 萬美金,面對巨頭和獨角獸企業幾十倍數量級的碾壓,單靠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實在是孤注一擲。

2015 年 5 月 23 日夜,趙劍鋒久久合不上眼,沒有比此刻再清醒的時候了。他綽起手機往公司團隊管理群裡發了一條消息,只有四個字:明天開會。

次日,他在會上宣布了幾乎所有人都無法預料到決定,那便是「自即日起,團隊點我吧就地解散」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

(去年11月,點我達開設「超能騎手」客服專用通道,為失聰或聽障人士在內的騎手提供溝通工具、客服綠色通道等)

浴火重生

點我即達,是這家杭州本土公司的使命和願景。點我吧項目的消亡,不代表公司的崩塌,反而是業務的轉型和品牌的升級。那天的會議上,趙劍鋒的後半句話讓團隊重新振奮,即「決定啟動新項目——點我達」。

從 5 月 30 日的項目啟動會,到現場註冊域名,再到前期調研、產品上線,一共經歷了 26 個漫長日夜。6 月 4 日,點我達項目正式上線,以雷霆般的速度,換來了公司的一次重生。

提供即時物流配送,是點我達的標籤。作為即時物流概念的創造者,趙劍鋒把眾包共享的模式引入同城配送服務,而眾包模式需要基於數據來管理,商家發單後,點我達的智能調度系統會為騎手自動派單,效率大大超過搶單模式。這套智能調度系統通過收集騎手的行為數據,獲得相關的數據反饋,優化派單機制和全局管控。

平臺上線運營不久,阿里巴巴因為戰略需要,首次對點我達進行了投資。趙劍鋒認為,無論是點我吧,還是點我達,都是在踐行「點我即達」的事情,「只不過換了一個姿勢,重新出發」。

過去十年,公司從未動搖過戰略方向,交易平臺能夠孕育物流平臺,而物流平臺自然也可以發展成為交易平臺,「但我們吃過那麼多的虧,交了那麼多的學費,必須要韜光養晦。」但是友商也看到了機會,於是率先從線下往線上走,然後不料被百度的口碑和美團聯合封殺,「這也驚醒了交易平臺的小巨頭們不能相信這些人」,故此,點我達遂開始強控物流,也過上了更為悲慘的生活。

但無論如何,2015 年,點我達讓公司順利挺了過來。

每年春節是趙劍鋒倍感焦慮的日子。因為他不知道接下來一年,公司的生死存亡。不願發生的事情還是來了。2016 年 2 月 26 日下午 3 時許,他接到一個通知,是投資人打來的,「對方說很抱歉我們投不了」。早在 2015 年,點我達上線之後,憑藉出色的數據表現,就在元旦後就拿到了股權收購協議,「本來在春節前全部談妥,一千萬美元的過橋資金都已經打過來了,就坐等 1.8 億美元到帳」,而且這筆過橋資金沒有打給公司,而是打到他的個人帳戶,這意味著他以自然人的身份承擔了這一千萬美金的債務,趙劍鋒不得不再次面對絕望。

2016 年的 2 月份有 29 天,那一天,點我達裁撤了一千多名員工,開拓的 20 幾個城市當日全部歸零。面對這些離職員工,公司拿不出賠償金,也沒有辦法兌現任何承諾,只能讓他們全部主動離職。現在回想起那個片刻,趙劍鋒仍然愧疚萬分。同時,他感激這一千多名老員工,他們所有人默默的離開,沒有抗議、沒有橫幅。

趙劍鋒沒有時間悲傷,他在辦公室自閉了一整天后,3 月 1 日直赴北京,為了重新獲得投資,經由原投資方口碑的推薦,他見到了阿里巴巴的投資夥伴。在清明節當天,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了投。資意向並籤署了相關協議。

經歷了 1 個多月的漫長等待,2016 年 5 月 15 日,趙劍鋒進到辦公室,還特意買了一包煙,對著電腦屏幕邊抽菸邊想對策。他的耐性瀕臨崩潰,擔心投資人再次「放鴿子」,更何況他還背負了一千萬美金的債務。正在他進行盤點的過程中,一旁的電話響起,打電話的是阿里巴巴集團投資負責人,對方告訴他,投資部已排除內部爭議,確定投資。

(2018年天貓雙十一,點我達用時5分鐘完成了第一單配送任務)

嫁入豪門

此後一年多,點我達的業績首次實現了十倍的高增長,現金流在 24 小時滾動運轉。多年的沙場洗禮,趙劍鋒養成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也具備了抗風險、抗擊打的心理素質。「很多時候因為大客戶還沒有匯款,幾百萬騎手經常會收到伺服器故障,他今天不給我,我就發不出工資來」。經過前面七年的生死跌宕,團隊「必須狂奔,寧可死在擴張的路上,也決不停留在原地」。

騎手是點我達的核心財富,也是所有團隊成員最真實的用戶之一。為了讓騎手獲得更多的歸屬感,點我達從 2017 年開始就聯合愛心商家推出了騎手驛站,覆蓋餐飲折扣、車輛維修、充電換電等方面,累計的騎手驛站已超過 1000 家。

關於騎手職業成長方面,成長體系一直是運營團隊的核心詞彙,趙劍鋒認為騎手這樣的藍領群體,屬於被動式成長,因此點我達與 300 萬騎手組成命運共同體,建立了一套激勵和培訓機制,引導騎手在服務技能和服務效率上得到提升,為騎手創造可持續成長的職業發展平臺。

基於業績表現和平臺運營能力,點我達在 2017 年 6 月份就拿到了多家機構的投資意向書,10 月份籤署了股權認購協議,年底獲得了圓通的戰略投資。一直到 2018 年 3 月,點我達才對外披露了這一消息。

即便是在 2018 年,點我達在資本市場也沒有受冷,既收到了 VC 向其拋出的橄欖枝,也有戰略資本在掃榻以迎。而趙劍鋒早已認清趨勢的重要性,最終選擇擁抱阿里系,與菜鳥聯盟牽手,並於 2018 年 7 月宣布獲得其業務資源和 2.9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到目前為止,點我達通過智能調度,共有 300 多萬眾包騎手為 150 多萬的商家和 1 億多用戶提供服務。今年,趙劍鋒希望依託菜鳥聯盟的技術和資源,用好自己的技術,對物流進行升級和改造,覆蓋末端物流更多的場景,打造彈性、標準、低價的配送服務,並躍遷至國內最大的即時配送平臺。

最近一兩年,經常有人問他對物流項目的看法。坦率而言,趙劍鋒不再看好任何項目,覺得物流領域留給創業機會的基本為零。他甚至奉勸過一些投資人換個賽道,並告訴他們物流行業屬於產業資本,而不屬於 VC。

縱觀整個資本市場的整體形勢,只要亞馬遜存在,就意味著市場願意給戰略配送買單。「即便創業公司的成本和體驗比上遊客戶更具優勢,別人可以多投錢來解決這個問題,並且市場會給它更高的估值,所以,你(創業公司)還有什麼價值?」

如果看未來,人工智慧的時代呼之欲出,物流一定是其中最快速、最早被應用的行業之一,和巨頭相比,創業公司在數據方面拼不過巨頭,在技術人才方面也不佔優勢,即使創業公司在技術上領先一步,也是在某個環節佔優。但物流行業的創業公司若要自立門戶,「最好的結局嫁入豪門。否則可能連「小妾」都做不成。所以我們 2018 年加入了菜鳥陣營,融入到阿里的生態體系。」

從 2014 到 2018 年,無論是點我吧還是點我達,每一年都能取得融資,累計金額幾十億人民幣,看似順風得意,實際仍在僥倖存活。「物流位於整個消費產業鏈的最末端,產業鏈上遊越分散越有價值,越集中越沒有價值。物流行業的上遊不是集中與否的問題,而是巨頭壟斷的問題,所以創業公司一定沒有發言權。」

責任編輯 臥蟲

相關焦點

  • 三強爭霸:即時物流進入價格戰「前夜」
    在人人快送倒下背後,其帶動的即時物流「眾包模式」已經在業內擴散開來。以閃送為例,全平臺採用「眾包」模式,閃送聯合創始人於紅建告訴新京報記者,「眾包」直接意味著輕資產,平臺不需要負擔任何人力成本,「例如一個訂單,配送員賺80%,平臺賺20%,那麼當配送員接單的時候,我們就有20%的收入」。
  • 阿里旗下兩大即時物流平臺:蜂鳥配送與點我達的愛恨糾葛
    [億歐導讀] 即時物流是無中間倉儲,直接門到門的即時送達服務。核心在於即時性、滿足用戶所提出的極速、準時的配送要求。說到即時物流,就不得不說外賣,而說到外賣,最繞不開的便是餓了麼和點我吧。路線之爭,餓了麼和點我吧的愛恨情仇即時物流是無中間倉儲,直接門到門的即時送達服務。核心在於即時性、滿足用戶所提出的極速、準時的配送要求。說到即時物流,就不得不說外賣,而說到外賣,最繞不開的便是餓了麼和點我吧。2009年,張旭豪創立餓了麼,從高校市場逐步做起。在成立之初,餓了麼有自己的配送團隊,但後來「覺得是個坑」,砍掉了。
  • 「365跑腿網」主打同城配送+私域電商,滿足即時物流需求、賦能線下...
    來源:創業邦據Fastdata極數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約185億單,市場規模達1313億元,行業仍在快速增長期中。在即時物流配送需求中,餐飲外賣佔據了六成,除此以外的同城物流、生鮮與近場零售仍舊佔據了餘下的大部分市場需求。
  • 曾獲DST、紅杉資本等投資 達達「負重」衝擊即時配送第一股
    達達成功上市,將成為國內「即時零售第一股」。通過招股書,達達首度向外界展示自己「物流+零售」的業務數據。物流開放平臺,直到2016年4月,達達與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和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兩條主線。
  • 挽救明星婚姻、滿足大V遊戲癮,即時物流怎麼被巨頭們惦記上了?
    張歆藝在微博裡提到的閃送,是中國市場上諸多即時物流品牌之一。所謂即時物流,很像我們說的「跑腿」,通常顧客下單後1個小時左右就能完成配送。這樣一種比傳統快遞更高效的配送方式,正在以眾包之名迅速擴張,並獲得資本的青睞和巨頭的垂涎。今年2月,閃送拿到5000萬美元融資,UU跑腿則拿到9600萬元人民幣融資。
  • 達達今晚赴美上市 CEO:即時零售將是最大歷史機遇
    、董事會主席兼CEO蒯佳祺發布內部信稱,再過十天,達達集團就要六歲了,京東到家和達達快送,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本地即時零售和開放配送平臺。蒯佳祺表示,目前中國電商發展到第三個階段,微距電商,也就是即時零售,庫存距離消費者只有幾公裡,履約在 1 小時內就能完成。中國電商快速發展了 20 年,湧現了非常多優秀的企業,但加起來也只佔到零售總額的20%,而80%依然發生在線下。即時零售,以及零售的本地電商化將是我們最大的歷史機遇。
  • 即時零售成618新引擎 達達「零售+物流」助力實體零售數位化
    在這一背景下,達達集團旗下的本地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即日起聯動平臺近10萬家線下門店和眾多品牌,正式開啟618「美好生活節」,並通過與京東「物競天擇」項目合作、創新「直播購物1小時達」等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品類和形式更加豐富的「1小時購物」升級體驗,同時幫助零售商家提升線上銷售,推動即時零售這一新興消費模式升溫
  • 【獨家】外賣O2O「點我吧」獲 C 輪戰略投資,反撲To B物流,加入...
    點我吧CEO趙劍鋒曾表示, 短距即時物流的模式一旦在外賣領域獲得大範圍驗證,下一步順理成章可以將服務對象擴展到更多品類的本地生活服務。 其二我把它稱為「侵蝕」。即在線下商家端,從單一的外賣配送發展至即時物流,推出To B的配送業務「點我達」,採用「全職+眾包」的方式,滿足各類短距即時物流需求。
  • 即時物流加速擁抱零售端
    即時物流已成為未來零售發展所必需的基礎設施,不論是「京騰系」的達達-京東到家(以下簡稱「新達達」),亦或是「阿里系」的餓了麼、點我達,相較於早期接受的財務融資,如今更多考慮的是具有業務協作的戰略融資。8月9日,新達達宣布,公司已完成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分別為沃爾瑪和京東。
  • 任務多多引領新一代客服眾包平臺
    任務多多引領新一代客服眾包平臺 2020年03月09日 12:13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讓幾乎所有行業的發展都陷入了停滯
  •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01智慧點金石 面對生命,聖賢之輩沒有認為活得活得很痛快,也沒有認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於心中。慧能把死當作換了一段新的旅程,這種想法不但豁達、開朗,而且把生命在時間、空間的價值繼續延伸,遠遠勝過有些人雖然活著,卻只有華美裝飾的軀殼,而無真我的風採!
  • 即時物流平臺「新達達」更名「達達集團」,宣布品牌LOGO升級!
    高瑞品牌近日獲悉,12月2日,成立5年多的本地即時零售和物流平臺新達達宣布正式更名為達達集團,旗下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也同步更名。同時,達達集團宣布品牌升級,全新的品牌LOGO將在本月內陸續完成線上線下各個場景的更新。
  • 文化創意產業新思路,任務多多對眾包模式的解讀
    任務多多作為全國最大的眾包平臺,是這樣解讀眾包模式的。眾包模式其實就是把傳統上由企業內部員工承擔的工作,通過網際網路以自由自願的形式轉交給企業外部的大眾群體來完成的一種組織模式。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只需要為貢獻者支付少量報酬,而有時這種貢獻甚至完全免費。
  • 暴雪下的即時配送:順豐同城急送暴雪預案為商家保駕護航
    多元運力智能調度 助力沉穩應對暴雪挑戰即時物流緊緊圍繞商圈與居民區展開,與本地生活即時體驗息息相關。暴雪天氣影響下,居民出行受阻,餐飲食材、生活用品等大多轉而尋求線上渠道採買,此時對於商家和消費者而言,順豐同城急送等集優質、高效、全場景等優勢為一體的即時配送平臺成為不可替代的選擇。
  •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看淡生死,活在當下!看古人如何看待生死
    賈平凹說,人活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義卻在生到死的過程。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當我們漸漸地長大,親人隨著歲月的流逝也在慢慢變老、生病。在我們本可以照顧他們的年紀漸漸失去了他們。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痛恨死呢,「人固有一死」,我們要做的便是看淡生死,活在當下!好像知道古代人是怎麼面對生死的,下面的內容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乎「死」的詩句,感受一下他們的生死情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 外賣員猝死僅獲賠2000元 家屬被告知:「眾包騎手」與平臺沒有勞動...
    央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2020年12月21日下午,43歲蜂鳥眾包騎手韓先生在外賣配送的過程中倒地身亡,最後經警方調查為猝死。家屬隨後在追求工傷保險責任時,被平臺告知韓先生屬於眾包騎手,與平臺沒有勞動關係,並願給家屬提供人道主義賠償2000元,其他則由保險公司理賠。那麼,騎手與平臺方存在的是哪種勞動關係?
  • 共享單車獨角獸進軍物流市場,送貨真的比送人掙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鋅刻度,作者丨黎文婕,編輯丨陳鄧新自2018年馬雲預言的「日均10億物流訂單時代」如期到來,到眼下13萬億的物流市場於焉成形,這條賽道上的攻守戰從不缺乏硝煙。如今,物流市場再起波瀾。
  • 達達快送日配送單量超1000萬,破平台歷史峰值
    聯商快訊:11月13日,達達集團旗下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發布11.11物流戰報。11月12日,平臺日配送單量突破1000萬,創下平臺峰值新紀錄。11日10-11時,平臺配送單量超110萬,破平臺同期1小時單量峰值紀錄。
  • 達達集團在美上市,成為「即時零售第一股」
    當日下午,蒯佳祺在致公司員工的內部信中稱,京東到家和達達快送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本地即時零售和開放配送平臺,京東到家平臺上有近10萬家門店。他表示,中國電商快速發展了20年,湧現了非常多優秀的企業,但加起來也只佔到零售總額的20%,而80%依然發生在線下,「即時零售以及零售的本地電商化將是我們最大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