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政區劃的擴大:曾經從臨省划走十個縣,形成今天的規模

2020-12-16 騰訊網

西諺有云: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理,今天中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號稱「魔都」的大上海的形成也非一日之功。

今天繁榮的上海

我們大家都知道,上海在中國的城市年齡當中算是幼童級的。今天的上海主城區在一百六十年前還是荒地,隸屬於當時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請大家記住,上海市並非由上海縣發展而來,上海縣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是高於今天上海核心城區的一級行政區劃。(上海縣歷史很早,元朝就已經設立,直到1958年才從江蘇省分離劃歸上海,九十年代撤縣成為今天閔行區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1842年,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籤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其中第二款規定:「自今以後,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於是第二年,也就是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

當時把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在上海縣城外面)劃為洋人居留地,首先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虹口一帶劃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上海縣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帶為法租界。同治二年(1863年),美租界與英租界合併成立公共租界。與此同時,蘇州河以北老閘和新閘一帶因大量貧苦農民的流入,逐漸興起,形成北市。如此,今天上海的核心城區開始形成。

宣統元年(1909)時的上海地圖

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以後,認識到上海在中國的特殊地位,於次年(1928年)把上海升格為院轄市(行政院直轄)。由此,上海正式從江蘇省獨立出來,這是上海成為直轄市的開始。(此時上海縣仍屬江蘇省)

1928年的上海市區

1933年出版的上海市地圖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此後上海管轄內有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基本保持了原來解放前的行政管轄規模。

解放初期上海市還是被江蘇省包裹著

但到了1958年,由於種種原因(此處省略一萬字),上海市區的糧食供應嚴重不足,那個時候因為實行計劃經濟,各家只計劃自己吃的。上海由於郊區很小,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市區。為此,當時的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向中央打報告,請求中央把臨近江蘇的部分地區劃給上海。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把江蘇省的松江專區下面的九個縣:上海、嘉定、寶山、川沙、青浦、南匯、松江、奉賢、金山和南通的崇明縣總共十個縣劃歸上海。上海的行政區劃一下子擴大了十倍,基本奠定了今天上海的規模。

上海的行政管轄一下子擴大了十倍

1959年6月18~23日,在上海市召開了全國大中城市副食品和手工業品生產會議。在會議上,上海市提出「有必要建立一個海洋漁業捕撈生產的基地」,以確保本市水產品供應基本自給。為此,上海市提出來「嵊泗列島與本市臨近,該島居民所需工業品和日用品絕大部分歷來由本市供應,他們生產的魚貨主要也供銷本市」,因此「擬將嵊泗列島劃歸本市領導」。

在上報國務院得到批示後,1960年12月26日上海市委正式發布《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領導後的領導關係的通知》,宣布「嵊泗人民公社自一九六一年一月一日起,從浙江省劃歸上海市領導」。

嵊泗西端主島泗礁島距離浙江省舟山市的定海區、寧波市的鎮海區70多海裡,而距離上海市的蘆潮港僅31海裡

但後來過了一年,嵊泗列島又回到浙江懷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1962年臺海局勢驟然緊張,蔣介石在1962年發表的元旦文告中,號召「動員和集中反共力量,以『戰鬥』爭取反共的勝利」,意欲採取軍事行動「反攻大陸」。針對蔣介石集團的圖謀,為加強東南沿海地區的戰備工作,鄧小平指示「把舟嵊地區地方工作統一起來歸浙江省」,「舟嵊地區要『三統』,即把這個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都統一起來」。

為此,1962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向中央打了報告,提出「建議將1961年從我省劃歸上海市領導的嵊泗人民公社劃歸我省領導」。經中央領導批示,自1962年5月起,嵊泗列島又重新劃歸浙江省領導。

其實上海還是很不服氣,1980年,上海市水產局再次提出將嵊泗地區劃歸上海市領導的建議,其在報告中指出:「在嵊泗地區劃歸本市領導的時間裡,嵊泗與本市這種緊密的經濟聯繫,有了更充分的發揮。」但此申請一直沒有得到市領導的批覆,從此乘泗列島一直歸屬浙江省直到今天。

經過1958年的擴大以後,上海的規模基本奠定,此後就有一些內部的調整。

1981年的上海行政區劃

1992年的上海行政區劃

2011年以後的上海行政區劃

當然,我們必須認識到,不管一個地區是劃為上海,還是劃為江蘇,只要還是咱們中國,只要能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有利於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行政區劃的變革也是有必要的,我們自當應該大力支持,而無須太多怨言。

相關焦點

  • 通過行政區劃調整,河北「後進生」邢臺城區面積將擴大十餘倍
    6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官宣了「國務院批覆同意河北省調整邢臺市部分行政區劃」消息。根據批覆文件,邢臺市這次行政區劃調整的具體情況是:橋東區更名為襄都區,橋西區更名為信都區;撤銷邢臺縣,原邢臺縣的鄉鎮街道分別劃歸襄都區、信都區管轄;撤銷任縣,設立邢臺市任澤區;撤銷南和縣,設立邢臺市南和區。
  • 越南行政區劃:省份多達63個,「縣」「鄉」範圍小,數量更多
    通過本文,我們來了解一下越南的行政區劃。越南省份多達63個,每個省平均150萬人越南的的一級行政區多達63個,幾乎是我國一級行政區數量的2倍,也與面積稍大的日本的47個一級行政區數量要多。越南土地面積約為33萬平方公裡,比日本略小(37.8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我國江蘇、浙江、福建三省的面積之和。
  • 河南省的行政區劃調整,1978年,為何專門設立了臺前縣?
    在1978年,河南省才建立了臺前縣。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在行政區劃已經基本確立的情況下,河南省的行政區劃為何出現了調整,需要建立臺前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臺前縣的歷史故事。 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的州、縣兩級行政區劃,已經不再滿足元朝的管理需要。 因此,元朝建立了行中書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甘肅行省、四川行省、湖廣行省等等。由於行省制度還屬於初創時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管轄區太大、地方權力太大等等。因此,明朝驅逐了元朝勢力以後,重新劃分了各地區的行政區劃。我國很多省份的行政區劃,都是在明朝形成的。
  • 全國4個地級市陸續撤縣設區,市區戶籍人口暴漲,今年行政區劃...
    會議認為,三明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時機成熟、條件具備,符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需要,對擴大中心城市規模,提高城市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快三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具有重大意義。會議同意撤銷梅列區、三元區,設立新三元區;撤銷沙縣,設立沙縣區,要求三明市人民政府儘快按程序報批。
  • 智庫丨中國城市行政區劃調整開闢」新模式」
    中國城市化從「單打獨鬥」進入區域一體化新階段,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就是必然。2020年1月15日,上海市長應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上海將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 重磅建議:上海、深圳擴容,增設4個直轄市,北京廣州成都……
    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需要,高度重視全球中心城市在全球資源要素流動的通道和樞紐角色的作用,優化整合北京、廣州行政區劃設置,適度擴大上海、深圳等全球中心城市的行政管轄範圍。 點評:注意,這裡把北上廣深定位為「全球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傳說了很久,未來看能否落實。
  • 2020年行政區劃調整拉開大幕:5個城市擴容,3地撤縣設市
    自今年6月起,2020年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大幕拉開,據澎湃新聞記者統計,截至發稿,共有成都、長春、煙臺、邢臺、蕪湖等5個城市完成擴容,青海同仁縣、江西龍南縣、安徽蕪湖縣等3個縣完成撤縣設市。所謂城市「擴容」,一般通過「撤縣設區」來完成,即將縣或縣級市轉變為市轄區,這樣一來,此前相對獨立的縣域便可納入市管轄,統籌發展。
  • 繼吳中區之後,蘇州又一縣市有望「撤縣劃區」,穩居百強縣第1
    每次都是想到這個,提著包就走了。江蘇這個城市有很多的江南古色古香的文化,今天我們就去感受一下蘇州的特別,蘇州在江蘇省的經濟發展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然後我們可以去認真的分析一下蘇州所管轄的縣城,它自己縣城的經濟實力同樣很雄厚,可以與某些地區的地級市城市匹敵,所以說這樣的發達城市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地區都去學習的
  • 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河北省邢臺市:要從歷史縱深中重振信心
    6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官宣了「國務院批覆同意河北省調整邢臺市部分行政區劃」消息。當天,邢臺市召開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動員大會。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邢臺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邢臺市這次行政區劃調整的具體情況是:橋東區更名為襄都區,橋西區更名為信都區;撤銷邢臺縣,原邢臺縣的鄉鎮街道分別劃歸襄都區、信都區管轄;撤銷任縣,設立邢臺市任澤區;撤銷南和縣,設立邢臺市南和區。
  • 剖析越南的三級行政區劃:省多看似是缺點,縣鄉在各方面都是優點
    作為有一億人口的大國,越南有著「教科書式的行政區劃」。在一級行政區劃方面,越南有多達63個省,省多看似是缺點,但越南在省以下的縣、鄉區劃的各方面都是優點。在世界大國中的行政區劃都有顧此失彼的問題,越南的區劃結構則是有了世界大國中教科書式的行政區劃。越南行政區劃現狀剖析對於越南的行政區劃,很多人看到的首先是63個省級區劃,也就是一級的情況。下面也就是越南各個省、直轄市的地圖。
  • 魔都上海——簡述申城滬上的歷史行政區劃及冷知識
    地名史:2000多年前當地人把吳淞江上遊稱為上海浦,上海一詞首次出現;南宋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上海鎮,上海由河名變成地名;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設立上海縣,上海開始建城(上海700多年建城史由此開始)。
  • 9城邁入無縣時代 撤縣設市成多地「十四五」規劃重點
    但因為行政區劃承載著極其複雜的內容,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要保持較高的穩定性。不要為了設市而設市1月初,鄭州和合肥,兩場不同的會議均提出要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鄭州市轄6區1縣,代管5個縣級市。但撤縣設市(區)絕非意味著縣城要為了設市而設市。「未來撤縣設市(區)是小部分,絕大多數縣還是要保持穩定。」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強調,中西部培育中心城市確實需要規模擴張,但更重要的是質量與能級提升,同時要推動形成中心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高效率的治理體系。不能為了培育中心城市,短時間內把縣消滅掉。
  • 過去一個月,國內各區縣級行政區劃密集調整情況匯總
    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國內有多個地市下轄的縣區級行政單位(含市轄區、縣、縣級市),密集進行了行政區劃的相關調整。經過粗略統計,涉及的地市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吉林省長春市、山東省煙臺市、河北省邢臺市、青海省黃南州、江西省贛州市、安徽省蕪湖市、湖北省荊州市、江蘇省南通市、貴州省六盤水市等十個省份。
  • 涵蓋當今上海全域及江蘇太倉海門啟東3縣市!
    民國時代,曾存在過一個設立僅14年的行政區劃:「滬海道」,但它卻包括了今日上海全境以及南通下轄的海門市和啟東市大部、蘇州下轄的太倉市。1914年5月23日,按北洋政府省、道、縣的設置,江蘇60縣劃分為金陵道、滬海道、蘇常道、淮揚道、徐海道共5個道。其中,滬海道管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太倉、嘉定、寶山、崇明、海門(含今啟東大部)等12縣,道尹公署駐上海縣(今上海市區,平江路48號)。
  • 濟源市行政區劃史,軹縣為地區母縣,長期屬焦作前身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濟源市行政區劃。先秦時期,今濟源市地區存在過原、樊、向、蘇、單等小諸侯國,後先後歸屬鄭、晉、韓、魏等國。及至秦朝統一天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此時今濟源市境內存在上圖兩縣,屬河內郡管轄。這個河內郡和漢晉時期的河內郡並不是同一個行政建制的延續。漢朝時境內的三縣此時也都被廢。濟源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軹縣北部置,即今濟源市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王屋縣,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長平縣置,位於今濟源市王屋鎮。
  • 阜陽市行政區劃史,汝陰潁州阜陽,三者一脈相承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阜陽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阜陽市境內存在過沈、胡等國,後逐漸被楚、鄭等國所滅。及至秦朝一統六國,設郡置縣,其境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此時今阜陽市境內存在上圖三縣,屬潁州管轄。潁州即汝陰郡改名,此時還管轄著下蔡縣。沈丘縣,隋末置,縣城位於今臨泉縣城區,和今天的河南省沈丘縣並沒有什麼關係。這個沈丘縣幾經波折,明朝時被廢,未延續下來。
  • 泰州市行政區劃史,靖江由常州而來,如皋離泰州而去
    元朝和明朝在部分地區實行的四級行政區劃,泰州仍然存在,只是為第三級行政區劃。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泰州改為泰州路,屬河南江北行省;二十一年復改為州,屬揚州路。至於下屬的海陵、泰興、如皋等縣,則是第四級行政區劃。而興化縣在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便改屬高郵軍,高郵軍後又改為高郵府。
  • 宜昌市行政區劃史,當陽枝江游離在外,秭歸興山自成一體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宜昌市行政區劃範圍。先秦時期,今宜昌市地區屬楚國,戰國後期歸秦,開始設郡置縣。西晉上圖為公元281年西晉時期。此時今宜昌市境內存在上圖十縣,分屬四郡。鹽水縣,北周置,縣城位於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西。隋大業初為清江郡治,唐武德四年(621年)廢,未延續下來。遠安縣,東晉置,初名高安縣,北周改為遠安縣,即今遠安縣行政建制的起源。
  • 撤縣設區密集發布,江蘇縣域發展受關注,新一波區劃大調整來臨?
    這次調整使得蘇州城直接與上海接壤,更加主動地接受上海輻射帶動。2000年以來,淮安也曾進行多次區劃調整。2000年12月,淮陰撤縣設區,淮安市撤市設區;2016年,洪澤撤縣設區,設立洪澤區,撤銷清河區、青浦區,設立清江浦區。經過區劃調整之後,可以使中心城市主城區的資源分布更加優化,同時能擴大主城區面積,合理布局功能設施。
  • 版圖專題丨中國版圖——中國的行政區劃
    可快速關注我們行政區劃指國家為便於行政管理,對國家領土進行的區域分級劃分。我國疆域廣大,幅員遼闊,因此古往今來都非常重視對國家進行有效的分級管理,把國家疆域劃分為不同層次的行政區域。目前,我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劃為省、縣、鄉三級。省級行政區域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