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都」三明:畫好山水畫 走好振興路(29)

2020-12-22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照片,福州,2020年12月17日

「綠都」三明:畫好山水畫 走好振興路

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大金湖畔的一家旅遊民宿前臺,剛抵達的遊客在辦理入住手續(11月20日攝)。

革命老區福建省三明市是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8.73%,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所轄縣(市)均為省級森林城市,每年完成植樹造林20多萬畝、森林撫育180多萬畝、封山育林30多萬畝,被稱為「中國綠都」。

多年來,三明市立足於生態優勢,因地制宜保護和利用山水資源,在守好「綠水青山無價寶」的同時,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文旅康養、特色農業和林產加工等生態型產業,積極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探索出一條生態環保和社會經濟民生協調發展之路。

據統計,2019年,三明市遊客接待量增長18.3%,旅遊總收入增長26.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速4.3%以上。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相關焦點

  • 「中國綠都獻給地球的山水畫」刷屏了
    「中國綠都獻給地球的山水畫」刷屏了 2020-12-16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綠都,獻給地球的山水畫
    中國綠都,獻給地球的山水畫 2020-12-16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為三明發展繪就藍圖、指明方向。但三明其他一些村子卻沒能經受住誘惑,農民望著青山難收益,於是打起了賣木頭的主意,甚至一度出現了私自亂砍濫伐,導致林地拋荒。想要守護好綠水青山就要讓農民參與進來,讓老百姓得到利益。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多次深入林區開展調研,親自主導、親自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出了「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的重要指示。
  •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中國綠都的生態密碼
    無山不綠、無林不翠,超過78%的森林覆蓋率,賦予了它「中國綠都」的美譽。這裡是三明,一個神奇的綠色寶庫。廣袤的森林、蒼翠的群山,是三明渾然天成的畫卷;宜人的水景、清澈的水質,是三明生態發展的福祉。23年來,無數變和不變都在這裡上演:不變的是綠水青山的底色,是敢闖敢試的創新基因,變的是日益富裕的百姓生活,日新月異的城鄉面貌。
  • 守好無價寶 畫好山水畫
    和鄉親們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後來,村民們自發把囑託寫進村規民約,刻在石碑上。多年來,三明牢記囑託,將生態理念貫徹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常抓不懈,做到綠色發展一以貫之,在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上扛起責任勇於擔當,堅決守好生態底色、打造發展亮色、改善民生成色。
  • 為什麼是三明?|思客數理話
    三明市區連續多年空氣品質達標天數佔99.5%以上,森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到每立方釐米1500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標準。「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已經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三明風光 圖片來源:新華社林深,水也美。
  • 繪好生態山水畫——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一
    行走在地處閩江源頭的福建省三明市,仿佛置身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對三明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還有芝麻、茶葉、橘皮……」1997年4月1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常口村調研,叮囑村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我們牢記囑託,守護著這片青山綠水。」張林順說。
  • 生態致富,三明走出小康新路
    如今,作為一種生態產業,茶既為三明百姓奔小康打開了新路徑,更成為三明建設生態功能區的重要抓手。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調研時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20多年來,落實習近平同志提出的要求,在三明大地上,一條生態富農之路越走越寬廣。
  • 守好無價寶畫好山水畫
    和鄉親們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後來,村民們自發把囑託寫進村規民約,刻在石碑上。 多年來,三明牢記囑託,將生態理念貫徹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常抓不懈,做到綠色發展一以貫之,在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上扛起責任勇於擔當,堅決守好生態底色、打造發展亮色、改善民生成色。
  • 張吉福在天鎮縣住村調研時強調 打贏脫貧攻堅戰 走好鄉村振興路
    張吉福在天鎮縣住村調研時強調 打贏脫貧攻堅戰 走好鄉村振興路 2020-06-27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中國綠都|泰寧「丹霞山水微縮明珠」,風景不亞於大金湖
    而下轄的三明市便有著189.47萬公頃的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76.8%,位居全省第一,因此三明市被譽為「中國綠都」。自古以來,中國人們都有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文習慣,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綠都」也依靠著山山水水養育著世世代代的三明人。
  • 三明實踐論|青山綠水,寫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註腳
    和鄉親們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從那時起,常口村的村民就牢記囑託,也堅定地選準了發展的路子。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許多年過去了,這一論斷已成為共識,成為中國發展道路上的指引。
  • 張林順:畫好「山水畫」 共享生態福
    核心提示:1997年,習近平同志來到常口村調研,殷切囑託大家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在此指引下,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黨支部書記張林順帶領鄉親們充分利用生態優勢,發展生態產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步步實現「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願景,真正讓村民吃上生態飯,享上生態福。
  • 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經濟觀察)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中新社福建三明12月19日電 題: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作者 閆旭 林春茵「我是拿著規劃設計圖,來自臺灣的福建新村民
  • 這些三明故事久久流傳……
    在村部門口,習近平同志舉目遠眺,但見河水碧波凝翠,青山鬱鬱蔥蔥,他語重心長地說:「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20多年來,不只是常口村,三明全力打造「綠色三明」,這座「綠都」是國家森林城市,市區空氣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8%以上,今年森林覆蓋率有望超過80%。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三明的亮麗名片。  (故事二)一條鯉魚:好生態帶來好日子  【鏡頭】1997年4月10日,習近平同志深入泰寧縣上清溪考察旅遊開發和生態保護工作。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風展紅旗如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產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總書記牽掛最多的是老區蘇區發展,關切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三明這麼火,憑什麼?
    16日起,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央媒將在頭版、頭條等重要位置、欄目、時段連續刊播「三明實踐」重要報導——人民日報16日推出專題內容,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文章《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同時還配發特寫和攝影專版。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產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總書記牽掛最多的是老區蘇區發展,關切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衛星告訴你,三明憑什麼被稱為「寶藏城市」?
    2風展紅旗如畫「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1930年,毛主席率領紅四軍途經三明時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林深水美,是大自然給予三明的饋贈。▲三明市地物信息衛星遙感圖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提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二十多年來,三明「咬定青山不放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綠色答卷。
  • 特別報導|為什麼是三明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從1996年到2002年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畫好山水畫」「闖出一條路子」……每一次囑咐,都為今天的三明埋下充滿深意的註腳。發現三明,就是發現中國實踐的樣本。觸摸三明,就像觸摸時代跳動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