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配製隱含價格欺詐 小小樹脂鏡片暗藏暴利

2021-01-10 中國網財經

  今年6月6日是我國第17個「全國愛眼日」。

  據行業統計數據,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高達50%-60%,配戴眼鏡的人數達3億多人。按每三年更新計算,每年眼鏡銷售總量為1億副,按平均每副單價為160元計算,加上太陽鏡的消費,眼鏡零售市場總額約為200億元,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然而,據國家質檢總局測算數據,每年有近1200萬人配戴了不合格的眼鏡。「全國愛眼日」到來之際,記者走訪眼鏡市場發現,眼鏡的品牌、價格、質量、眼鏡店以及配鏡人員的資質等存在諸多問題。

  配戴眼鏡的過程中,您是否遇到過價格欺詐,是否遭遇過「山寨」眼鏡,是否碰上過「三無驗光師」……對此,您可撥打本報黨報熱線0531-82068110或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讓我們一起推動眼鏡市場的健康發展,讓我們都擁有明亮的心靈之窗。

  一個框架、兩個鏡片,簡單的構造卻擁有千差萬別的身價。

  從國產到合資再到進口,眼鏡的身價一路上漲,沒有人知道它到底值多少錢。此前就有行內人士揭眼鏡暴利黑幕,泉城路的眼鏡公場更是在門上貼出「打破眼鏡行業暴利堅冰」的宣傳。

  近日,記者暗訪多家眼鏡店,調查眼鏡市場鏡片價格亂象。按鏡片為樹脂材質、加膜、防紫外線、折射率為1.6、非球面等同一規格比較,發現同一規格下不同品牌的鏡片價差上千元,而同一規格下的法國進口依視路鏡片在不同眼鏡店價差300多元,網購價更是僅有實體店的三成左右。

  同一規格同一型號依視路價差300元

  22日,記者來到位於山師東路附近的眼鏡公場,表示想要進口鏡片。工作人員稱他們的鏡片以國產品牌為主,想選擇進口或高端品牌鏡片需定做。她告訴記者法國依視路進口鏡片非球面樹脂材質、1.6折射率、加膜防紫外線,價格為990元,不打折。

  23日,記者在位於泉城路的眼鏡公場詢問時,工作人員也給予了同樣的回答,定製15天到貨,沒有任何折扣。

  隨後,記者來到濟南眼科醫院,向工作人員詢問鏡片價格時,工作人員手向外一指,說外面有價格表,自己看去。記者在價格表上看到,同樣規格的依視路,隨著近視度數的提高,價格從980元到1480元不等。

  23日,記者來到位於恒隆廣場5樓的一代眼鏡店,店員告訴記者,依視路鏡片可以打七五折,「我們打七五折也是偷偷進行的,要是被同行知道了,會舉報我們。」這名店員稱,他們店裡依視路鏡片的價格是所有眼鏡店折扣最低的,因為價格是依視路廠家定的,所有眼鏡店裡的價格表都是一樣的,即使有差別也不會太大,而且廠家有規定,最低不能低於八五折。

  記者在價格表上看到,同一規格的依視路鏡片在一代眼鏡店標價最低900元,打七五折後是675元,和眼鏡公場的990元及濟南眼科醫院的980元相差300多元。「這麼低的折扣你們還賺錢嗎?」記者問。「肯定賺啊。」這名店員說。

  同一規格不同品牌價差上千元

  除了鏡片的折射率越高,眼鏡的價格越高外,鏡片的「出身」也決定了它身價的高低。國產品牌的鏡片比如明月、豪雅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中外合資的比如尼凱、登喜世家品牌鏡片身價略漲,是普通國產的1.5到2倍,而純進口的比如依視路、蔡司等品牌鏡片價格則達上千元,能達到普通鏡片的5倍以上。

  記者調查發現,同一規格的鏡片,國產品牌比如明月、都曼、華視頓、艾彼克、貝裡尼等,最低價格大都在100元到300元左右,而此規格下純進口的依視路和蔡司等最低價格都在1000元左右。「肯定進口比國產的好。」泉城路眼鏡公場的一名工作人員說,但具體哪裡好她也說不清楚。「進口的不是外國牌子中國造吧?」記者問。「這個就不知道了。」她回答。

  此外,無論是路邊的眼鏡店還是商場的眼鏡店,大都以國產品牌為主打,而國產品牌的價格更是參差不齊。

  在位於山師東路的精益眼鏡店,以華視頓為主打,同樣規格的鏡片為680元一副,可以給予9折優惠,折後價為612元。而同樣規格的鏡片,在眼鏡公場裡的明月品牌價格為218元一副。這兩者還不是價格最高和最低的國產品牌鏡片,而價格已相差近400元。

  同一規格鏡片網購價便宜60%多

  記者按同樣的規格到淘寶網購買鏡片,淘寶商城一家湖北的眼鏡店所售一副依視路鏡片只需480元,店家承諾絕對正品,並稱每個鏡片都有防偽碼,消費者可以隨時到官方網站去檢驗,也可以到眼鏡店鑑別。該網店還在銷售主頁指導消費者如何使用防偽鑑別,其5月成交量已達123筆。

  同規格下,遼寧一家淘寶店一副依視路鏡片價格是436元,上海一家淘寶店更是掛出了300元的價格。同樣,廣州一家豪雅的專賣店同規格一副356元,承諾保證正品,而銀座商城二樓的時尚眼鏡店價格為1080元,又貴至近3倍。

  除了進口鏡片,國產鏡片在網上也比眼鏡店的便宜很多,江西一家淘寶店同等規格的明月鏡片一副只要102元,眼鏡公場的是218元,貴一倍多。而同等規格的明月鏡片在淘寶網上的價格都集中在100元至150元之間。

  記者眼鏡店體驗驗光—

  「眼鏡公場」和「寶島」驗出倆度數

  22日,本報記者分別在山師東路的眼鏡公場和濟南眼科醫院做了驗光,結果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眼鏡公場的驗光是免費的,而濟南眼科醫院則收了5元錢。

  在山師東路的眼鏡公場驗光後,記者表示改天再配眼鏡,工作人員便把驗光單留下了,稱下次直接配就行。

  隨後記者到濟南市眼科醫院做驗光,醫務人員先讓記者去交了5元驗光費,同樣當記者稱改天再配鏡時,驗光師只給記者做了機器驗光,沒有進行眼鏡試戴和調節等程序。

  23日,另一名記者分別在泉城路的眼鏡公場和恒隆廣場的寶島眼鏡店驗光,和山師東路的眼鏡公場一樣,當記者提出改天配鏡時,工作人員留下了驗光單。他們給記者驗的左右眼近視度數為200度,沒有散光。在寶島眼鏡店,工作人員也留下了驗光單,但記者驗出來的結果卻是不加50度散光,左眼近視225度,右眼近視250度,加上50度散光,左眼近視200度,右眼近視225度。「原理上,50度散光可以轉化為25度近視。」工作人員說。

  兩個眼鏡店給記者測出來的視力相差25到50度,而記者現在配戴的眼鏡兩個鏡片都是近視225度,沒有散光。

相關焦點

  • 眼鏡鏡片都有哪幾種材質呢?眼鏡店真的是暴利行業嗎?
    現代人特別是學生中由於用眼過度或遺傳因素等原因,近視的比例越來越高,眼鏡對於很多人來說已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了。另外,眼鏡還起到美觀、防護等作用,所以眼鏡所用的材料和款式也多種多樣。鏡片材料採用透明的介質,主要分為有機、無機和天然材料三大類。1、有機材料———樹脂、PC。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 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一副眼鏡成本幾塊售價上千,賺得最多的卻不是鏡片廠,這是為何?
    如此巨大的規模,也與「暴利」掛上鉤,而來自「眼鏡之都」江蘇的明月鏡片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也是被外界討伐「暴利」的對象之一。但與此同時,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明月鏡片被標出的最低價格為228元一副。很顯然,眼鏡雖然暴利,但錢並不是都被眼鏡生產商賺了,大部分還是被房地產商「揩油」了。
  • ...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網友熱議:手錶眼鏡...
    虎撲9月8日訊 近日,有網友曝出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中國眼鏡生產雖多,但是普遍為低端產品。鏡片性能提一點,價格翻十倍,這才是真正的暴利。 之前做關於產業集群的內容時,提到了丹陽這個以製造眼鏡聞名的城市。 但是這些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的產品來到來到經銷商手中,便立刻邪魅一笑,價格暴漲5倍以上,之前A股唯一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公開招股書的時候,就搞出了「千元鏡片採購價28元」的大新聞。
  • 成本40元,賣1000元,眼鏡為何如此「暴利」?
    不光是孩子,看看接觸電子產品比較多的成年人,可以說,完全不近視的成年人還是很少的,眼鏡行業是很多人都會接觸到的一個行業。 根據最近央視披露的信息我們了解到,眼鏡框的成本最低只需要30元,鏡片則是10元。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去眼鏡店配眼鏡,往往是幾百上千才能買到一副眼鏡,為什麼同樣的東西到了商家這裡,價格升了這麼多?
  • 我省倡議眼鏡配製採取網上預約|健全鏡片等產品進貨的防疫措施
    我省倡議眼鏡配製採取網上預約|健全鏡片等產品進貨的防疫措施 2020-04-27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誰說丹陽眼鏡行業暴利?!央視調查結果出來了!
    ,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這也一度讓「眼鏡 暴利行業」這組關鍵詞重回各大熱搜榜。成本確實不高:平均一副鏡片10元 鏡架30元新聞視頻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yXi10g4icwIjo2a9iWKaJA△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目前,市面常見的眼鏡鏡片按照材質主要分為PC鏡片和樹脂鏡片。
  • 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 「暴利」。
  • 眼鏡市場有多暴利?動輒上千的鏡片,成本價只有十元不到!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隨著眼鏡市場的不斷開拓下沉,一大批諸如博士、大光明、衛康的玩家紛紛入場分食蛋糕。根據博士眼鏡2019年財報顯示,在其6.5億的銷售額中,鏡框和鏡片合計銷售額為4.3億。其中鏡框銷售1.8億,毛利率達74%,而鏡片銷售2.5億,毛利率更是高達84%。妥妥的「暴利」啊!
  • 家族企業明月鏡片IPO仍未果 銷售費用翻倍支撐暴利生意
    作者:有局兒截至12月11日,明月鏡片的IPO狀態仍然顯示為「未上會」,這意味著明月鏡片的「眼鏡第二股」目標尚未實現。明月鏡片成立於2002年,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眼鏡鏡片、鏡片原料(樹脂原料)、成鏡、鏡架等眼視光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
  • 眼鏡那麼貴,不是因為「暴利」,而是因為你買的就不是眼鏡
    近日,由於一家眼鏡鏡片生產企業明月鏡片謀求上市,眼鏡這一人們心目中的傳統暴利行業,再次引起熱議。其實這樣的新聞並不新鮮,戴眼鏡的同學想必都對眼鏡的高價有切身體會,動輒幾百甚至上千的價格,讓我們配眼鏡的時候著實會心疼一把。
  • 眼鏡行業很暴利?其實我們都誤會了!
    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眼鏡行業屬於暴利行業,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 眼鏡暴利!6元成本,毛利近95%!
    8月21號,有媒體報導了眼鏡行業暴利的相關新聞,在知名鏡片公司的招股書內,披露的鏡片成本才6元,而能賣到2000元,預計2023年,眼鏡這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 新開眼鏡店的廣告詞: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眼鏡暴利前段時間,幾輛掛著眼鏡廣告牌的車子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裡穿梭,來來回回反覆地播放著廣告。其廣告內容中的核心詞對顧客來說很有吸引力: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在選中了我要的鏡架款式後,我又選擇了鏡片。鏡片的配置是看折射率的,我選擇了不貴的1.60這種。通過討價還價,我把價格還到了220元。真心地講,220元配一副眼鏡,確實不貴了。據了解,廠家生產一副眼鏡的成本,鏡片是10元左右,鏡架是30元左右。當然,這是最低價格的那種,還有好一點的,總價格大概就是50元左右。
  • 一塊鏡片身價9倍暴漲 蔡司等洋品牌被指控制價格
    從工廠出廠到眼鏡店銷售 定價遵循「乘三乘三」法則———  暴利成為了眼鏡業留給公眾的印象,一塊鏡片從出廠到最終到消費者手中,其價格翻十倍為普遍現象。  連鎖店:洋鏡片擅自打折將被罰  在位於東三環富力城的寶島眼鏡店,記者發現依視路等洋品牌鏡片均價格不菲,鏡片價格的定價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該店使用了廠商官方給出的零售指導價價目表進行報價,同時對有過消費記錄的會員有8.5折的優惠。而如果是配一套產品的話,則是滿200減40的優惠活動。另一家名為亮視點的眼鏡店裡,店方同樣使用廠商的零售指導價進行報價。
  • 近視眼鏡鏡片怎麼選 明月鏡片告訴你
    來源:時刻頭條關於近視眼鏡鏡片的專業名詞實在是太多,如果不事先做好功課,對眼鏡不了解的小白們,想要配備一副適合自己的,質量功能俱佳,性價比也不錯的眼鏡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市場上鏡片品牌眾多,質量也參差不齊,到底應該選哪個呢?
  • 配眼鏡,如何挑選眼鏡框和鏡片
    不要小看眼鏡也就兩個框加倆片,但是挑選起來還是有套路的 ,這個四個套路分別是:驗好光,挑鏡片,選鏡架,看款式第一步:驗好光驗光師配眼鏡的基本,不能隨便兩片鏡片就行。玻璃鏡片容易破碎,pc鏡片不耐高溫,而且容易劃傷。綜合考慮還是蔡司的樹脂鏡片比較合適。外形,眼鏡片根據不同的曲率分球面和非球面,對於輕微近視的人兩者的區別不大。但是對於高度近視的人說,建議首選非球的鏡片,這樣的成像效果最好,看的更佳清晰。色散係數。
  • 眼鏡價格監測:成本幾十售價上千,線上價格戰搶份額
    近日,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遞交了招股說明,即將上市。眼鏡行業的「暴利」內幕再次曝光,成了熱門話題。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價格相比,鏡片的生產成本基本只需幾塊錢,是名副其實的暴利行業。就拿明月鏡片來說,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
  • 小小一對眼鏡片,單只鏡片成本不足7元,如何一年賣出6億元?
    眼鏡作為一種兼具視力矯正、視力保護與面部裝飾的消費品,對追求美與健康的消費者而言日益重要。大街小巷中似乎永遠在做促銷活動的門店,不禁讓人好奇眼鏡的「真實價格」。在傳聞「暴利」的眼鏡行業有這樣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交情,400元賣給你是一種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