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文學的本質不是「喪」是「真誠」,浙江文藝社新出太宰治文學二種

2020-12-05 錢江晚報

文|邵劼

一直以來,提到太宰治,人們便立刻聯想到陰沉、頹廢等詞彙,以及自卑感、欠缺感、罪惡感等恐懼與不安的情緒,太宰治和「喪」這個字似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這自然與其晚期代表作《斜陽》《維庸之妻》《人間失格》有關,這些作品共同描繪了一幕幕瀕臨毀滅的人生。

日本芥川獎作家小川洋子對太宰治曾有這樣的的評價:因為懦弱,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

太宰治小說中的大部分主人公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著多愁善感的「邊緣人」角色,給人一種「千篇一律」的頹喪之感。但是如果翻閱太宰治的中前期作品,則會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喜,這些作品一改「太宰式頹喪」,反而能「有一種從容、一種健康和一種微笑而引人注目」。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女生徒》和《正義與微笑》。因此,這兩部作品也被認為是太宰治反「失格」的青春小說。

《女生徒》是太宰治創作的女性獨白體短篇代表作。它以女性讀者有明淑的日記為素材,用細膩的筆法展示了少女的心情變化,以及青春期的多愁善感和叛逆之心。

1938年9月,這篇小說發表後便受到了川端康成等文學巨擘的讚賞,1940年獲得了第四屆北村透谷文學獎。雖然小說素材來自一名女讀者的日記,但是太宰治卻進行了大量的原創和改編,他將原日記的內容重新編排,以新的脈絡講述了少女一天的所見和感想。

「我好愛這世界!」我熱淚盈眶地想。注視著天空,天空慢慢改變,漸漸變成青色。我不停地嘆息,好想褪去自己的衣裳。就在這時候,樹葉、草變得透明,已看不見它們的美麗,我輕輕觸摸草地。好想美麗地活下去。

小說中的初中女生對於社會處事規則有著一種既喜歡又矛盾的心態,她偷偷喜歡自己的個性,想像著自己能一直喜歡下去,但又害怕把個性和想法完全顯露出來。青春期少女的內心充滿了迷茫,行為卻又衝動叛逆,這些細膩的少女言行被太宰治準確地捕捉到了。

至於小說中的主人公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心態,太宰治的解釋是:「有一種叫世俗的東西一直強烈地衝擊著我們。它控制著一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以及自己的個性如何得以施展。」日本評論家夏本隆司在《〈女生徒〉論》中曾指出:所謂個性,其實是一種雖不得不在人群和世俗中謀求生存,但仍然希望活出個性和叛逆,希望正被世俗溶解,被現實生活淹沒的自己能夠恢復真我狀態的表現。

然而,如果結合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我們能夠看出,太宰治其實是在巧妙借用一個初中女學生的可愛、天真、單純的內心世界反襯當時充滿戰爭陰霾的社會、被整體扭曲的道德體系,以及人們消極而絕望的情緒。因此,這些「女生徒」般的女生們那敏感的小心思本質上都被這個巨大的社會現實碾壓到角落,掙扎著保持內心「自我美好」的意識,以一種柔弱卻堅強的方式和「世俗」無休無止地抗爭著。

如果說《女生徒》呈現了少女複雜敏感的內心世界,掙扎著保持自我,那麼太宰治的另一部作品《正義與微笑》則是一首激烈憤慨、鬥志昂揚的少年抗爭之歌。小說以日記體的形式描繪了一個有著演員夢想的少年,他帶著「以微笑行正義」的人生理念,在剛剛步入社會後搖擺不定的微妙心理,以及踏上人生夢想之旅的心路歷程。太宰治塑造了一個雖然在生活群體邊緣地帶,但是有著渴望早日走出學校現實夢想的少年,並通過日記客觀地展現了少年不滿現狀的叛逆精神,在遭遇挫折後不斷地自我反省、自我修正,最終一步步成長,踏實地朝著理想邁進。

每一天便是奇蹟,不,生活的全部便是奇蹟。

在小說《正義與微笑》中,太宰治借用主人公少年的言行寄託了當時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展現了戰爭廢墟中萌發的一線希望。可惜這希望之光猶如曇花一現,我們可以感受到小說主人公對身邊的一切,包括朋友、家人、考試、學校、劇團等開始抱有幻滅感,儘管他勇於行動,在實踐意義上邁入自己所期盼的人生軌道,但那種幻滅感究竟是單純出於青春的叛逆,還是更為深層的東西?如果幻滅感隨著長大成熟依然揮之不去,甚至愈演愈烈,那麼結局就很有可能會走向自我毀滅。因此小說最終在結尾只留下一片空幻的光明,不禁令人唏噓。

《女生徒》《正義與微笑》被稱為太宰治作品中的「青春文學」,不僅僅是因為主人公是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還因為這兩部作品中散發著的只有少年時代的人才有的「清澄的感受性」和決不妥協的純粹性。即便小說中的主人公從封閉的自我開始學著走向廣闊的社會,走向了成熟,但這顆純真的「少年之心」也總是會在字裡行間喚起我們內心深處一種鄉愁般的情愫,而這一情愫無疑來自於太宰治的創作精神內核——真誠。

對此,日本知名評論家奧野健男曾說:「太宰的作品總擁有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他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的靈魂,讓人無法逃脫。道理似乎也並不複雜,因為,誰也不會懷疑,真誠是打動人最有力的。」

奧野健男的這段話點出了太宰文學的本質,並非是「喪」,而是「真誠」。可以說,太宰治正是以真實的個人體驗,讓小說中的主人公總是以個體和隱秘的方式闖入讀者心中某一片被刻意掩飾的角隅,攪動了讀者內心深處最柔弱的情愁。而《女生徒》的獨白體和《正義與微笑》的日記體,無疑是真誠表現自我內心世界最佳的形式了。

(作者系《正義與微笑》《女生徒》二書責任編輯。)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書訊| 從青春小說認識年少太宰治:是你嗎,「人間不失格」的陽光...
    ——太宰治提到太宰治,他似乎和「喪」這個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這自然與其晚期代表作《斜陽》《維庸之妻》《人間失格》有關。日本芥川獎作家小川洋子對太宰治曾有這樣的的評價:因為懦弱,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但「喪」並非天生。太宰治也是有靚麗的青春的人。
  • 戰後的無賴派與太宰治文學,漲知識,建議大家看一下!
    但是嚴格來講,這一派的作家並沒有像其它派別的作家那樣組成文藝團體或出同人雜誌,只是因為在社會秩序混亂和價值體系崩潰的戰後那個特殊年代,他們的作品風格正好呈現出相同的特徵和傾向,才被日本評論界和文學界統一冠上了無賴派的頭銜。  因此要想明確劃定屬於無賴派的作家到底有哪幾位並不是一件易事。
  • 從夏目漱石到太宰治,日本經典文學之作來了!
    太宰治(1909-1948)太宰治的一生,都在書寫真實與自由,毀滅與重生。代表作《斜陽》《人間失格》《維榮的妻子》等,在半世紀之後仍廣受年輕人喜愛,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在雙子座太宰治身上,玩世不恭與真誠銳利、懦弱無賴與溫柔善良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像極了每個想要努力活得閃光又力不從心的我們。
  • 「生而為人,你抱屁歉」,人間失格太宰治「喪系文學」被瞎編99%
    如:但事實上,以上三句話都是不知名的網友編撰的,並非太宰治所說。但太宰治被封「抑鬱教父」也不是空穴來風的。畢竟,他是日本所有作家中自殺次數最多的。他還創作出廣為傳頌的「喪派聖經」——《人間失格》。太宰治短暫的一生中,跟藝妓談過戀愛,參與過學生革命,並被族人趕出過戶籍,他一直在追求芥川獎,在創作期內形成了毒癮,因此負債纍纍,結婚後他還酗酒找情人,自殺次數高達五次。他的人生經歷,每一段拉出來都讓頹廢青年顫慄。由這些經歷孵化出的作品集,被讀者摳出各式各樣的「喪言喪語」。
  • 太宰治與海明威:主動走向死神的文學綿羊與寫作雄獅
    文學,作為藝術領域的一枚瑰寶,吸引著無數年輕人邁入它的領域。它應該是擁有最多業餘愛好者的藝術領域,因為在所有的藝術領域裡,文學的門檻最低,只要你稍微識字,就算寫不出一段完整的文字,仍然可以做做成為文學家的白日夢,不像音樂,繪畫,電影這些領域需要專業的訓練。
  • 《讀書》新刊 | 長安:說太宰,話《惜別》
    本來喜歡他的竹內好氣憤他為了迎合日本當時內閣情報局的需要,敗壞了魯迅形象;劇作家井上廈卻認為這是他最愛的太宰作品,太宰把魯迅寫成這樣,是因為「非常喜歡魯迅」。不管爭議如何,作者認為這部作品顯然超出了御用文學的範疇,帶進了太宰治對東亞文化、文學、宗教的思考,尤其是對魯迅棄醫從文、魯迅與基督教的關係做出了自己的解釋。
  • 太宰是芥川的粉絲,泉鏡花不是萌妹是大叔?現實中的文豪竟長這樣
    01 芥川龍之介是太宰的徒弟?不不不,太宰治才是芥川的小粉絲! 《文豪野犬》中的一對十分大熱的cp:太宰治和芥川龍之介,因為師徒兩個相愛相殺的萌點吸引了眾多粉絲入坑。太宰原先是黑手黨組織的一員,而且還是芥川龍之介的頂頭上司,負責指導芥川龍之介的行動。
  • 屢次自殺失敗的太宰治,怎麼成為喪逼領袖的
    時間推移,惣助家族開枝散葉,到了たね(種,太宰治之母)這一輩,更是與北津輕郡的世家子弟津島源右衛門通婚。母親去世、家鄉被盟軍轟炸、津島文治被政敵陷害導致家族經濟來源金木銀行出售,讓本因家庭和諧而快樂的太宰治再次陷入抑鬱之中。1941年,日本正在進行最後的反抗,太宰治接到了徵兵令,但檢查出了肺結核,所以又不用去當侵略者了。在這個既幸運又不幸的時刻,太宰治創造出了一部最特殊的作品——《惜別》。
  • 《人間失格》:太宰治式的喪,不該成為任何人抑鬱的理由
    因為我喪啊、因為我是討好型人格啊、因為我是抑鬱症啊!沒錯,這就是太宰治式的藉口,這就好比我殺人不用償命,因為我是未成年啊、因為我是精神病患者啊……喜歡為自己的罪行尋求開脫的理由,這是每個人的本能,然而太宰治式的開脫,未免過於滑稽也過於不負責任,因為一切讓太宰治喪的源泉本不該成為喪的理由。
  • 《文豪與鍊金術師》又一部文豪做主角的動漫,太宰治再次領銜主演
    《文豪與鍊金術師 ~審判的齒輪~》說實話,這一串名字新觀眾看著還真是摸不著頭腦,完全搞不懂這番是個什麼類型,咋又是文豪又是鍊金術師的,這兩不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嗎?小新因為這名字差點就錯過了,直到閒得無聊被封面上的帥哥吸引了進去。
  • 《文豪與鍊金術師》又一部文豪做主角的動漫,太宰治再次領銜主演
    ,咋又是文豪又是鍊金術師的,這兩不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嗎? 太宰治也不愧是文豪,被大罵一頓還能思考到:「不知道是等人難過,還是被等的人難過?」 這個問題還真是很難判斷,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吧。 講真,知道太宰治還有這麼一出後,再看他筆下為了友人奔跑的梅勒斯,真是分分鐘出戲,瞬間搞笑了起來。
  • 文豪野犬:淺談太宰的內心世界,這個始終如一追尋生命意義的男人
    兩個人的出發點一是喜愛作者,二是善意提醒。個人認為,如果認知水平還達不到可以去了解一部文學作品的水平的話,暫時不看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盲目跟風不可取。當然每個人看完作品後,感受都不盡相同。熱點事件中的老師,所擔心的無非是在學生三觀還在構建中,受外界影響下會發生重大偏移。特別是心思敏感的同學,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葉藏,想得太多反而束縛自己。
  • 文豪野犬:淺談太宰的內心世界,這個始終如一追尋生命意義的男人
    個人認為兩個人的出發點都沒有錯,學生因為喜歡太宰治這個人物,去讀他的作品;老師因為《人間失格》傳遞的價值觀與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有差異,所以不建議看。兩個人的出發點一是喜愛作者,二是善意提醒。個人認為,如果認知水平還達不到可以去了解一部文學作品的水平的話,暫時不看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盲目跟風不可取。
  • 劉檸專欄:太宰治與芥川獎
    因對書的內容過於熟稔,乃至自己的人生軌跡竟與太宰發生了微妙的重疊,像極了命運的安排:高三時,又吉頭一次與女生接吻,是在1998年6月13日,剛好是太宰溺亡五十周年忌日;女生的名字叫Michiko,與太宰治的妻子津島美知子同名;又吉從大阪進京,最初的棲身之所,居然是在太宰治曾賃屋而居的同一塊地皮上翻建的廉價公寓……某種意義上,正因了又吉直樹的小說,太宰治的名字與芥川獎被重新連結了起來。
  • 以《逆行》為例:從四個角度深度解讀鼻祖太宰治的「喪文化」
    太宰治的人生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未免太過"不堪"了,荒廢學業、多次自殺、沉迷藥物、欠下債款、與多名女性糾纏不清等等,那為什麼我會說太宰治一點都不「喪」呢?短短三十九年留下一百四十部作品的人會喪嗎?他早期的作品傷感、悲觀,中期作品慢慢趨向明快、單純,後期的作品樸素、正直。
  • 梅勒斯》丨從創作背景、寫作風格新解「喪青年」太宰治
    梅勒斯》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創作的短篇小說,1940年發表於《新潮》雜誌,並於1956年被選入日本中學二年級國語教科書。如果說看《人間失格》和《斜陽》,看到的都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話,那《奔跑吧!梅勒斯》可能不太符合太宰治的人設。之所以說《奔跑吧!梅勒斯》可能不太符合太宰治的人設,是因為當時他的生活環境。
  • 沒有人間失格的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電影畫面精美,製作精良,講述了太宰治與三個女人的故事,和人間失格無太大的關係。影片中看的出太宰治對生活抱有失望,但全片沒有看出太宰治去死的意願,最後選擇去死,更像是對情人的順從,一時的衝動。歷史上太宰治選擇死亡的原因是令人費解的。影片最後一幕,太宰治在水下猛睜開眼,是影片給出的解讀吧。
  • 上海文藝社的新解碼:小開本、電子化、移步線上
    成立於1952年的上海文藝出版社被譽為「當代文學原創出版中心」。成立於1952年的上海文藝出版社被譽為「當代文學原創出版中心」,這裡推出了莫言、王安憶、蘇童、格非、金宇澄、李洱、韓少功、葉兆言、嚴歌苓、孫甘露等多位文學名家的作品。
  •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懦弱的人連幸福都會害怕
    同年秋天,太宰結識了青森藝妓小山初代。後來他和這個女子相約自殺,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自殺,後來還有很多次。1929年受到當時流行的無產階級文學影響,在同人誌《細胞文藝》創辦時以「辻島眾二」之名發表作品,這時候他也有用「小菅銀吉」或是真實姓名來寫文章。12月10日,因煩惱本身的階級問題而企圖以安眠藥自殺。
  • 三島由紀夫:「太宰先生,我不喜歡你的作品」
    今日,諸如這種全體社會對文學的狂熱現象,幾乎令人難以想像。與當時的情況相比,現在的讀者太過冷靜自持了。我也立即弄來這本書看了一下,可看了第一章就讀不下去了。出現在作品中的貴族,當然全是出自作者的寓意,儘管他描寫的不是現實生活中的貴族,但既然是小說,或多或少得有「像真實的」呈現。但在我看來,不論從人物的措辭還是生活習慣,都與我「二戰」前見聞的舊貴族階級天差地別。光是這點就令我厭煩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