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熊本市のくまもと森都心プラザ図書館で、本の搬をロボットが擔う実証実験が始まった。飲食店や醫療機関向けに開発された中國メーカーの配膳ロボットをベースに、移動棚製造の金剛(熊本市)などが司書らの要望を聞きながら、図書館業務を支援するようなロボットの開発を目指す。
近日,熊本市的熊本森都心廣場圖書館,開始了機器人承擔書籍搬運的實證實驗。以中國製造的面向餐飲店和醫療機構開發的送餐機器人為基礎,結合移動書架製造公司Kongo(熊本市)等公司,一邊聽取圖書管理員的要求,一邊以幫助圖書館業務的機器人開發為目標。
——日本經濟新聞
據悉,這款圖書館配送機器人名為「花生」,是中國無人配送機器人頭部企業擎朗智能的明星產品。
此前,「花生」主要為國內外餐飲企業提供服務,落地海底撈、巴奴毛肚火鍋、外婆家、新白鹿餐廳、廣州酒家以及Spacelab失重餐廳等5000+家知名餐廳。在高效模式下,「花生」可以一次為三個餐桌送餐,充電4小時,就可以高效率出色工作14小時以上。
數據顯示,「花生」平均每天傳菜110+趟,運送超300+個託盤,且24小時實時待命,在這樣的優勢下,國內外大量餐飲企業開始僱傭「花生」,實現降本增效與智能化升級,送餐機器人已成為餐廳標配。
擎朗智能創始人李通表示:「餐廳是擎朗率先落地的場景,但其他的室內配送場景公司也時刻關注。擎朗要做全應用場景覆蓋的機器人生態構建服務商。」
與博物館、酒店、KTV等環境相比,餐廳是最複雜的場景。餐廳來往走動的「人」多,椅子、桌子、柱子等靜態「障礙物」多,過道狹窄,光、影、地面等環境複雜程度遠遠高於其他場景。當配送機器人能在餐廳複雜環境長期穩定可靠運行後,其餘的場景對擎朗來說,極易降維拓展。
而此次「花生」落地日本熊本森林城市廣場圖書館,則是擎朗智能拓展落地場景的其中一步。相比餐飲行業關注成本與效率,圖書館則更關注機器人帶來的無接觸配送服務與科技理念。
熊本森都心廣場圖書館石本美夏館長表示,無人配送機器人入駐圖書館是大勢所趨。一方面,「花生」負責從圖書館向用戶「無接觸」分發書籍的工作,可以避免人員接觸,更加安全高效,且減少攜帶圖書的圖書館員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圖書館環境的智能化極大豐厚了讀者的閱讀體驗,並對他們的閱讀行為產生積極影響,這也是圖書館聘用「花生」的初衷。
此外,機器人在服務讀者的過程中顯示出一定的優勢,比如在吸引讀者方面,它成為圖書館、書店引流增人氣的好助手。
無人配送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為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進入「人工智慧+」時期後,圖書館的職能也應當與時俱進,啟用無人配送機器人助手則是完成圖書館「泛在化」的有效途徑,也能凸顯圖書館傳播最前沿科學技術和產品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文化的價值。
未來,擎朗智能還將繼續深挖熊本森林城市廣場圖書館的場景需求,比如,讓機器人負責收集檢查的工作。該圖書館藏有340,000本書,據說每年要花10天的時間檢查丟失的物品。隨著機器人的加入,真正改善圖書館管理的痛點與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