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那麼問題來了,他為何姓孔?

2021-01-11 歷來現實

孔子的名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是一位大思想家,是儒學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對中國兩千年封建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至今都在影響著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今後還將繼續影響著中國人的一切。

可以說孔子那一套忠君、仁愛、中庸思想已經在中國人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深入骨髓、揮之不去。

孔子被歷代統治者成為孔聖人,大成至聖先師,抬到了高高的神壇。但孔聖人並不是天上的神,而是人造的神,他是有血有肉的。

作為一個來自凡間的神,孔子當然不是跟孫悟空那樣,是從石頭中縫蹦出來的,他不但有母親,還有父親。

史料說的明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魯國的一個叫顏徵在的貴婦人分娩,隨著一聲巨響,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了,這個孩子就是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孔丘、孔聖人。

孔子出生後,像全世界所有的父親一樣,他的父親叔梁紇也欣喜若狂,把他抱在懷裡愛不釋手。接下來該做的事,就是和天下所有父親一樣給孩子起名。

起個什麼名字好呢?也許是因為太興奮了,父親這個才高八鬥的學子一時間竟然想不出合適的名字。這時候,他忽然看見孩子的頭頂有凹陷,就像起伏的山丘,於是靈機一動,就給兒子取名丘,這樣一來孩子就有姓名了——孔丘。

說到這裡,細心的朋友發現不對勁了,孔子老爸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孩子不隨母姓不跟父姓,姓孔,有沒有搞錯,難道孔子的母親她?

我們知道中國是血統論最盛行的國家,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凡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人物,無不是名人之後,哪怕不是,也要追根溯源找上一個名人去攀附。

而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祖上也一定不是泛泛之輩,可以說是家世顯赫。

孔子自己就曾經說過,自己祖上是商朝貴族,由此可知,孔子如此偉大,祖上跟上古聖王殷一定有血緣關係,後來商朝被周武王推翻,商朝貴族被封於商丘,建國宋國。

而作為殷的皇族,孔子家族自然也就成為宋國新貴,地位非常顯赫。不過世事無常,到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這一代,宋國局勢出現動蕩,搞得人心惶惶,貴族的護身符也不管用,而且還首當其衝成為動亂的受害者。

叔梁紇一看還等什麼,撒丫子吧,於是就拼命向東,一溜煙跑到了魯國。

兒子英雄爹好漢,孔子學問如此了得,父親叔梁紇也不是省油的燈,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文武雙全、滿腹韜略。

史書中說他"人品出眾,博學多才,孔武有力,且能文能武"。

是金子,到哪都要發光。移民到魯國之後,叔梁紇立馬受到重用,被錄用為公務員,不久之後就得到升遷,任職陬邑大夫。

都說亂世出英雄,由於春秋時期天下大亂,叔梁紇的文採沒有得到發揮,武功倒是大顯神威。

在一次徵戰之中,魯國士兵士氣高昂,吶喊著潮水般湧向城門,城門馬上就要攻破,這時候狡猾的敵人故意放水,打開城門,等魯國軍隊衝進去一部分的時候,守城軍隊突然要把城門放下。

這樣一來,進城的士兵就會孤立無援被包餃子。

在此千鈞一髮的時候,叔梁紇大喊一聲,以閃電般的速度衝上前去,用自己血小山一樣的肩膀死死頂住了城門不讓落下,城裡的魯兵趁機出城轉危為安,叔梁紇一扛成名。

叔梁紇回國後受到嘉獎成為戰鬥英雄,魯國君號召全國人民向他學習,可謂是功成名就。

但是人沒有萬事如意的,叔梁紇事業順利,家庭幸福,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接班人,沒有後代,都六十出頭了,依舊顆粒無收。

不過說沒有後代也不符合事實,叔梁紇妻子都沒有生育,小妾倒是生了一個兒子,但有腿疾,不是完人。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叔梁紇對此耿耿於懷,為了完成使命,年過六十的叔梁紇決定再娶一個,就不信了。

既然娶妻是為了傳宗接代,就要門當戶對,要讓將來的孩子有個純正的貴族血統。叔梁紇聽說就魯國貴族顏氏家中有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就託人前去提親。

顏氏共有3個女兒,大女兒和二女兒都一聽叔梁紇年齡都連連搖頭;因為那時候人的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六十歲的人隨時都會向閻王爺報到,說不定嫁過去蜜月沒過就要守寡。

只有三女兒顏徵在不在意對方年齡,說只要對方人品可以,身強力壯比什麼都好,於是顏徵就成為叔梁紇。

新婚之後,叔梁紇為了要兒子也是拼了,不僅到處祈禱,求神拜佛,還非常注意養生。功夫不負有心人,尼丘山祈禱後,顏徵在終於懷孕。

孔子出生後,因腦袋上有一個凹陷,又在尼丘山得子,因此取名丘,家中排行老二取字仲尼,所以那個年代人們叫他孔老二。

由此可見,孔子母親人品沒有問題,那麼孔子為什麼沒有隨父姓呢?這跟春秋時期的姓氏習慣有關。

眾所周知,現在的人是有名,有姓,而古代人則有姓有氏還有名字,非常複雜。

所謂姓,是大單位,也就是一個龐大的族群的代號,族群裡衍生出小的單位,就是氏。

孔子身上有商朝貴族血統,是殷的後代,根據史料查知,商朝的王族姓子,因此,孔子也是姓子的。

根據《孔子家語·本姓解》記載,孔子家族傳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的時候,已經"五世親盡",也就是到了分支的時候了。按照規矩,分支的時候,應該用族長名號,於是族長孔父嘉的名號就成了氏,孔氏家族由此誕生。

問題來了,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開始就已經有了孔氏家族了,孔子的老爸為什麼沒有姓孔,而是叫叔梁紇?

原因很簡單,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天下大亂,禮崩樂壞,沒有權威,什麼規矩都沒有,人的稱呼也是非常隨便,有喊姓加名的,有喊氏加名的,有的則直呼其名。

這就像現代人如果單位裡有個高力士,有人喊老高,有人喊小高,有人喊大力,有人喊小士,而他的父母則會親暱地喊他"士"。有所不同的是,現代人不管咋喊,身份證、戶口本上不會亂,古代則是亂到家了。

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叫嬴政,贏是他的姓,而他的氏為趙,母親就被稱為趙姬,因此叫他趙政也沒叫錯。

而孔子的父親叔梁紇,裡面沒有姓,叔梁是他的字,紇是他的名,如果規範叫他,孔子父親應該叫孔紇。

相關焦點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為何孔子卻姓孔,他到底跟誰姓
    這裡我來說說孔子家世:孔子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曆八月二十七日),死於公元前479年3月4日(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六年,夏曆二月十一日),享年七十三歲。孔子的祖先,是宋國(國都在今河南商丘縣)貴族。宋的始祖是微子啟。微子啟卒,由弟微仲即位。
  • 孔子的父親為何叫叔梁紇,卻不姓孔?或許你對先秦的姓氏有些誤解
    孔子及其父都不姓孔,而是「子」姓,到了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的時候才有了「孔氏」。孔父字叔梁,暗含其排行,名因此稱叔梁/紇;其實孔子也有一個類似的字叫仲尼,仲指的孔子的排行老二。而孔丘之所以被稱作孔子,這個「子」在先秦時常常被用作有學問有道德之人的尊稱,沒有官方諡號的稱呼一般就以子為尊了。如果孔子沒有那麼高的思想和教育成就,或許後世也就把孔丘稱作仲尼了。可能有人看到這更加迷糊了,那麼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先秦時期的稱謂,讓你看懂這個叔梁紇是怎麼來的。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卻不姓孔——其實你也不知道自己姓什麼
    孔子的父親為什麼叫叔梁紇,卻不姓孔?因為孔子也不姓「孔」啊。所以才會覺得日本人的姓隨意、粗鄙。其實是一回事。叔梁紇姓「子」,實際上應該叫「子梁紇」,但是因為當時已經不稱「姓」了,因為大家都一樣,沒有意義。不過在一個家族裡,還是分大小的。即「伯仲叔季」,分別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小。叔梁紇其實就是老三梁紇的意思,用名字和排序在家族中作出稱呼區別。
  • 孔子的母親,為何不願告訴孔子他的親生父親是誰?她有何苦衷?
    值得一提的是,出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的孔子就做到了。可是孔子雖然教導了很多優秀的弟子,幫助他們解決人生道路上的困惑與遺憾,可是他自己卻始終沒有解開自己的心結。那麼孔子究竟有著怎樣的身世呢?他的母親又為什麼始終不肯把真相告訴他呢?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說起。雖然每一個人都曾經前程的學習過孔子的儒學理論,雖然每一個人都被孔子駕著牛車周遊列國的故事所感動。
  • 孔子,聖人的吶喊!
    上面提到孔子的父母和他在家排行老二,就接著認識一下他的家人。《史記》記載,孔子是父親叔梁紇(he,二聲)和母親顏徵(zheng,一聲)在「野合」而生,關於「野合」這兩個字,引人遐想連篇,歷來眾說紛紜,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孔子有顯赫家族,還有出生神話,為何幼年貧困?
    孔子就是宋國第二任國君微仲衍的十五世孫,已經很遠了。孔子六世祖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慄邑,今商丘夏邑,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嘉的玄孫,孔子父親叔梁孫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
  • 叔梁紇、夫差、勾踐,怎麼春秋戰國的人名這麼奇怪?
    這些名字這又分兩種情況,一是華夏各國的人,比如孔子他老爹叫「叔梁紇」,這名字怪不?還有姓叔的人?再比如老夫子去見過的那位著名的風流女南子,這名字也夠奇怪的,難道是姓南名子?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春秋(及其以前)人的名字形式和現在不同。
  • 《孔子》十五志於學 抄摘文
    魯哀公十六年(公無前479年)的陰曆二月四日,七十三歲的孔子病勢沉重。黃昏時分,他強撐病體,拄著拐杖在門前徘徊。夕陽殷紅,暮寒砭骨。他已經病了好多天了,弟子端木賜子貢從國外回來了,一聽說老師病了,趕緊來看望老師。孔子一見子貢,悲歡交集。說:「賜啊,你怎麼才來啊。」說完,不禁老淚縱橫。
  • 老子對孔子說了兩句話,孔子30年後才領悟,懂了可免走彎路
    公元前551年,在魯國陬邑,陬邑大夫叔梁紇的小妾,不滿20歲的顏徵在生下一個男嬰,這時的叔梁紇已經67歲了。這個男嬰就是後世歷代稱之為「 「大成至聖先師」的孔子。這個男嬰一出生,頭頂上就有一個凹坑,他的母親因曾祈禱於丘尼山,於是為他命名為丘。
  • 讀二十四史——《史記》一〇〇:萬世師表——《孔子世家》
    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畏華氏之逼而奔魯,故孔氏為魯人也。」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國內亂中為華督所殺,故其後人防叔「畏華氏之逼」,遷居魯國。孔防叔生子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年老時娶顏姓少女生孔子,因禱於尼丘而得孔子,故孔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 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時代的「姓」和「氏」有何意義?
    那麼在對時代背景有些概念之後,就回到我們今天所要談論的姓氏問題。02孔子不姓"孔"首先想問問大家,你知道孔子不姓孔嗎?孔子雖然是魯國人,但與宋國有極深的淵源。隔年,華父就找藉口殺了孔父,強佔了孔父之妻,孔父的兒子木金父逃到魯國,取了孔父的字為氏,其後代即為孔氏。因此,孔子的"孔"其實是孔子家族的氏名。
  • 孔子一生中,哪個女人對他的影響最大?其中一個甚至影響了他一生
    但是,對於孔子身邊的女人,我們卻知之甚少。如果說,孔子是偉人、是聖人,那麼,他背後的女人,則是託起偉人的肩膀。可以說,正是由於她們的無私和付出,才讓孔子名垂千古,才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聖人! 首先,就是他的母親。據記載,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了施曜英為妻,生下了九個女兒,而無一子。叔梁紇晚年不顧禮法,娶了年輕的女子顏徵在為妾,最終,生下孔子。可以說,孔子是孔家的唯一男丁,據《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寥寥數語,卻不難看出孔子的母親顏徵在(今作顏徵在)是一個非常有獨立思想,個性堅強的女子。
  • 春秋小國「偪陽」之滅,孔子父親叔梁紇一戰成名,晉悼公一箭雙鵰
    上古顓頊帝的後裔,作為祝融氏的一支以「妘」為姓。祝融有八姓,「妘」是其中之一,楚國的「羋」姓也是其中之一。「妘」是中國最古老的姓之一,源出於上古。春秋時期的偪陽國就是顓頊之後的「妘」姓者建立。這時候內城的閘門又降下來,想隔斷諸侯軍隊,魯國郰邑大夫叔梁紇有力如虎,雙手託閘不讓它落下來,這才能讓諸侯的聯軍撤出來。這位力大無窮的郰邑大夫叔梁紇就是春秋時期大名鼎鼎的孔夫子的父親。還有一位虎將狄虒彌,把大車的輪子缷下來,蒙上皮甲作為大盾牌,然後他一手持盾一手持戟衝鋒陷陣。
  • 孔子不姓孔?任賢齊、劉若英、林青霞,誰的名字更有深意?
    例如本文提到的——孔子的姓氏是什麼?金庸武俠小說裡,人物命名有何深意?任賢齊、劉若英、林青霞,幾位明星名字的來歷?經典影片《魂斷藍橋》的「藍橋」是指?J.K.羅琳的書為什麼叫《哈利·波特》?「闢謠」:孔子其實不姓孔「孔子姓什麼?」
  • 孔子的一生簡介,看世人把他傳為佳話的緣由
    孔子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但是因為宮廷內亂,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不曾想在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叔梁紇病逝。只能和母親顏徵在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
  • 魯國三虎將:為魯國南徵北戰,其中一位是孔子的父親!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三人之中,有一位還是孔子的父親。狄虒彌魯國大將,作戰勇猛。魯襄公十年(前563年)四月初,晉、魯、宋、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齊、吳等諸侯國的聯軍進攻偪陽國。據《嶧縣誌》載:「偪陽國,縣南五十裡,古紜姓之國。祝融之孫,陸終第四子求言封於偪陽,後為晉國所滅。」
  • 孔子後代裡孔與外孔
    五代時期山東曲阜孔府發生了一場大事,孔林灑戶(灑水戶顧名思義是當時負責孔林灑水的)灑水戶孔末。孔末本不姓孔而是負責孔林灑水的奴僕跟隨孔姓。五代時期天下大亂,孔末勾結強盜衝入孔府把孔家嫡系盡數殺盡。當時孔家,家主孔光嗣亦在其中孔光嗣的獨生子孔仁玉此時剛滿九月,被其母親張氏抱回張陽村娘家,被張氏的雙親張溫和樂氏藏匿起來,孔末殺盡孔府後人按冊點名發現為缺孔仁玉。後追至張陽村逼迫張氏交出孔子後裔。張氏不忍孔子後裔蒙難。將自己剛滿月的孩子交給孔末。孔末此後以孔子後裔自居主持孔府事宜。因此孔子後裔,倖免於難。
  • 孔子孔武有力但不肯以武力聞名,公山不狃叛亂時他還曾進行平叛
    孔子並不是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而是出於將門之家。所以他不是所謂的文弱書生,而是也孔武有力的。在說他之前先來說下他的父親叔梁紇。 叔梁紇是春秋魯國名將與超級勇士。 周靈王六年(前566年),晉國攻打偪陽城。
  • 孔子是父母「野合」而生,他爹是不是老牛吃嫩草?
    而最吸引眼球的,是衣鏡傳記上的記載:「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居而生孔子」。如何理解「野居而生」呢?我們得看看傳世文獻對孔子出生的說法。一、古人的說法,「野合」=老夫少妻?關於孔子出生的情況,最原始的說法是《史記·孔子列傳》:「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原來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擔任魯國昌平鄉陬邑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