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金鎖記》
《金鎖記》是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那樣一種壓迫的環境下,她的性格變得扭曲、乖戾,她破壞了兒子的婚姻,摧殘兒媳致死,她折磨得長白的二房吞生鴉片自殺,後又硬生生拆散女兒婚事。
初讀《金鎖記》的時候,我很心疼長安,看著她人生唯一的希望已被母親輕易掐斷後,看著深愛的人遠去的場景,讓我厭惡極了曹七巧。
可當很多年之後,當我才次拿起這部小說,心境已完全不同。這一次,我很同情曹七巧。
文章裡寫道:三十年前的曹七巧珠圓玉潤、青春潑辣。不論是屠夫、小販看到她的美,都會被她驚豔。正值青春年華的曹七巧也是尋常女子,心裡自然會對愛情、婚姻充滿美好的憧憬。可是她卻被哥哥嫂嫂賣給了殘疾人做老婆。姜家上下輕視她,丫鬟都看不起她。年少時的美夢破碎,曹七巧的苦悶與悲哀無處化解,人性漸漸變得扭曲。
"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那件掛在曹七巧身上的枷鎖,最終變成了一件兇器。她用這件兇器用力地劈向她的親人和敵人,在他們的痛苦的呻吟中尋找自己曾經失落的快樂。一個被害者淪為加害者,惡果循環,無人能從這座痛苦的圍城中逃脫。
金鎖記裡的曹七巧讓我聯想到一個影視劇裡的人物,就是《都挺好》的蘇母。在片中,蘇母佔據的篇幅很小,卻對劇情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蘇母,年輕時候漂亮、能幹,卻為了弟弟被迫嫁給窩囊的蘇大強,在終於找到愛的人時又發現懷了明玉。面對不公的待遇和悲涼的人生,她把痛苦都投射到明玉身上。
知乎上有人說,當代女性經常面臨的三大困境:在婚姻中的情緒內耗,事業方向迷茫,丟掉了自己。不幸的婚姻,會使一個原本美麗上進的女性變成傀儡,成為魔鬼討伐他人的刀。
當我們選擇伴隨一生的人的時候,要衡量的有什麼,物質,權利,其實這些都對,因為這是一個人生活的必需品,但非婚姻的關鍵。婚姻的關鍵是和你走下去的這個人,他是讓你滋養還是讓你消耗。
好在時代不同,沒有了舊社會隨波逐流又無可奈何的悲哀,於是明玉和長安的命運歸屬也不同。後者想要以一段婚姻拯救自己最終失敗,重蹈著母親苦難的覆轍。而前者選擇脫離原生家庭,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最終成為光鮮亮麗的都市獨立女性。
前半生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你無法掌控,但是要活出什麼樣的人生,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很多人在愛中苦苦求索, 以為開鎖的鑰匙在他人身上,卻不知,那把鑰匙一直在我們手裡。這是蘇明玉教會我們的。
惟願你我不向命運妥協,生命的齒輪快活的向前轉動,飛起千朵萬朵雪團般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