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如何讓他們享有與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權益,重建美好生活,一直是各界所關注的。2020年12月3日,正值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星巴克在杭州濱江城市之星開出了一家手語門店,據悉這是星巴克在全國第三家手語門店,也是杭州第一家手語門店。
咖啡和手語是我們的兩種語言 也是重建美好生活的希望
手語門店的店長唐唯雅,入職星巴克五年時間。此前,她管理著星巴克萬象城二店,在和來店學習工作的幾位聽障夥伴朝夕相處後,她深感幫助這些特殊的夥伴立足社會,是件很有意義的事,「讓我感到自豪」,於是第一時間報名加入這家手語門店。
目前,唐唯雅已經可以使用基本的手語和聽障夥伴交流,她的手機上也安裝了聽障夥伴經常使用的語音轉錄APP,幫助溝通。唐唯雅告訴記者,在手語門店,每一位健聽夥伴都是自願報名,經過選拔而來,他們會學習手語,確保和聽障夥伴的緊密連結。「和聽障夥伴在一起,剛開始,我教他們做咖啡,他們教我學手語。一段時間下來就是互相切磋啦。」咖啡和手語,是這個團隊的黏合劑。
她說,針對聽障夥伴的培訓,確實比普通夥伴慢一些,需要更多的親身示範,也更需要循序漸進。「比如有些聽障夥伴因為長期處於無聲世界,對一些電器設備就會比較緊張,我們需要一點一點去幫他們突破障礙。」唐唯雅說,和聽障夥伴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愛心與耐心,「有了這兩項,其他的都不是問題,突破瓶頸後,夥伴學習咖啡技藝特別快。」
楊迪微笑著用手語比出「謝謝」
唐唯雅介紹的同時,咖啡師楊迪正穿著黑圍裙站在收銀臺前,在手寫板的配合下,順暢地為客人點了單,一小會兒,取餐器提示客人,咖啡做好了,楊迪用手語比出「謝謝」。一旁的點餐提示牌上寫著:「我們聽不見你的聲音,但我們很樂意為你服務。」
記者了解到,這家星巴克手語門店現有14名夥伴,其中包括7名聽障夥伴,他們大多是今年5月進入星巴克的新人。
楊迪是其中最年長的,她從小喜歡咖啡,兩年前和丈夫一起開了自己的咖啡店,但了解到星巴克手語門店招募咖啡師,她立馬就報名了,「每天學到新的東西,也能更多地接觸社會。」在星巴克的日子除了學習到更多咖啡知識,家一樣的溫暖讓她積極快樂。
金日笑起來的「眯眯眼」成了他與顧客拉近距離的「神器」
金日是一名剛剛走出校園的大男孩,熱情開朗。他拍攝了很多有關咖啡的小視頻,在網上獲得了不少的點讚和關注。最熱的一條視頻,有2.5萬的點擊量和好幾百個點讚。和視頻下的粉絲留言互動,已經成了他的一大樂趣。和同齡人一樣,打遊戲和拍視頻,都是他與世界交流的方式。同時,他也喜歡手衝咖啡,因為「手衝能讓我有機會和顧客交流,培養感情」。
此前,金日在星巴克杭州嘉裡中心店學習和工作,不少顧客並沒有意識到他是聽障人士,「他們喊我,我沒反應,就會有點生氣。」金日說,遇到這種情況,「一開始啊,我說聽不見,顧客會尷尬地直接走開,所以我開始研究,發現不能說我聽不見,而是嘗試直接拿出寫字板給顧客寫,這樣他們就比較安心,也願意繼續跟我交流,臉上微笑,每次都這樣。」
金日說自己最開心的事,就是有熟客加他微信,專門來點他的手衝咖啡。他打開微信,在聊天記錄裡,好幾位顧客都會熱絡地和他聊咖啡,完全沒有一開始與特殊人群相處時,小心翼翼的感覺。金日說,他很喜歡這種狀態,這也給了他融入社會的信心:「再遇到困難,我不會再和以前一樣退縮,我會好好珍惜這樣的機會。」
溫暖而獨特的小細節 幫助聽障人士順利工作
如何讓聽障人士安心工作?記者發現,杭州首家手語門店與其他門店不同,店內隨處可見手語符號:門外品牌標識「STARBUCKS」旁有一行手語標識,門口設有寬闊的無障礙設施、從遮陽傘到聽障咖啡師的圍裙等很多細節,都體現著它與特殊人群的連結。門店內顯眼位置設置了手語社區交流板,一部分內容為手語課堂教學,介紹如「謝謝」、「融合」,「咖啡」等簡單的手語知識,讓顧客也可以學習更多;另一部分,則記錄著門店夥伴們的工作日常和微笑時刻。
為實現咖啡師和顧客的無障礙交流,這家手語門店還設計了特殊點單系統,包括用於交流的手持菜單牌、手寫板以及點單雙面顯示屏等。為了清晰傳達顧客需求,門店的飲品及食品都標有特殊編號,讓咖啡師和顧客無需「開口」,也能輕鬆完成點單。
如果你去光顧星巴克杭州濱江城市之星店,別忘記在點單後豎起兩個大拇指,同時彎曲,用手語向聽障咖啡師們表示感謝,這是對它們積極生活的最好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