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鄧姓人物?

2021-01-08 騰訊網

白首相逢徵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做好防護工作呀。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定豪傑俊彥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各有各的精彩。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鄧姓人物們。

梳理了《三國志》中提及的鄧姓人物們,列個名單:鄧濟、鄧義(義)、鄧展、鄧賢、鄧艾、鄧忠、鄧朗、鄧千秋、鄧句、鄧升、鄧颺yáng、鄧由、鄧生、鄧靜、鄧芝、鄧良、鄧方、鄧龍、鄧當、鄧輔、鄧凱。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無疑是鄧艾,也是相關記載最多者。

「表將鄧濟據湖陽。攻拔之,生擒濟,湖陽降」——《三國志·武帝紀》

鄧濟,劉表部將,被曹操生擒】

「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三國志·武帝紀》

鄧義,和「鄧義」應該是同一人,甚至「鄧子孝」可能也是他,荊州地區名士】

「嘗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三國志·文帝紀》

鄧展,拿甘蔗和曹丕論劍的就是他了】

「宣王誘達將李輔及達甥鄧賢,賢等開門納軍」——《三國志·明帝紀》

鄧賢,孟達外甥,被司馬懿誘降】

「辛未,以長水校尉鄧艾行安西將軍,與徵西將軍陳泰併力拒維」——《三國志·高貴鄉公紀》

鄧艾、鄧良、鄧朗、鄧千秋,鄧艾大器晚成卻也一舉成名,兒子鄧良隨他戰死,其餘諸子被處死,孫輩鄧朗、鄧千秋仍在西晉效力】

「孫休遣使鄧句,敕交阯太守鎖送其民,發以為兵」——《三國志·陳留王紀》

鄧句,東吳的諸多使臣之一】

「幹乃留其將夏昭、鄧升守城,自詣匈奴單于求救,不得」——《三國志·袁紹傳》

鄧升,高幹或者袁紹的部將,面對曹操親徵被高幹留下駐守壺關】

「南陽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東平畢軌鹹有聲名,進趣於時,明帝以其浮華,皆抑黜之」——《三國志·曹爽傳》

鄧颺,鄧禹之後,與曹爽交好的浮華友之一,在曹爽手握大權時備受重用,也隨其一起落幕】

「吳賊鄧由、李光等,同謀十八屯,欲來歸化,遣將張吳、鄧生,並送質任」——《三國志·王基傳》註解

鄧由、鄧生,鄧由是吳國賊寇,鄧生是負責押送他們家屬的魏將】

「時散郎鄧靜、尹齊善詠雅樂」——《三國志·杜夔傳》

鄧靜,擅長雅樂,配合杜夔重製雅樂】

「遣尚書郎鄧芝固好於吳,吳王孫權與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三國志·後主傳》

鄧芝,也是鄧禹之後,籍貫在新野的鄧姓人物可能都與鄧禹有點淵源,鄧芝在季漢官至車騎將軍】

「便與袁沛、鄧子孝等浮涉滄海,南至交州」——《三國志·許靖傳》

鄧子孝,漢末時期遠遁交州,不遠千裡】

「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鄧方卒」——《三國志·李恢傳》

鄧方,沒留下什麼記載,季漢第一任庲降都督,頗見親信】

「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龍送吳」——《三國志·周瑜傳》

鄧龍,也是劉表部將,周瑜諸多戰功中的一筆】

「少南渡,依姊夫鄧當」——《三國志·呂蒙傳》

鄧當,呂蒙的姐夫,一起為孫策效力,逝世後其部眾由呂蒙接手】

「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三國志·陸遜傳》

鄧輔、鄧凱,房陵太守鄧輔,秭歸大姓鄧凱,都是在夷陵一役中陸遜的手下敗將】

如有疏漏,還望補充。

相關焦點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鄭姓人物?
    漢末三國時期人才俊彥如過江之卿,他們有些來自同一宗族,也有些獨自前行者。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鄭姓人物們。梳理了一下《三國志》中的鄭姓人物,列一份名單:鄭泰、鄭渾、鄭袤mào、鄭崇、鄭玄、鄭益恩、鄭小同、鄭遂、鄭甘、鄭衝、鄭徽、鄭像、鄭熙、鄭岐、鄭寶、鄭文信、鄭翼、鄭度、鄭綽、鄭泉、鄭胄、鄭禮、鄭嫗。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任姓人物?
    漢末時期有不少同一姓氏的人物,他們未必來自同一家族,也未必籍貫相同。本篇就來聊聊漢末時期的任性人物們。梳理了一下《三國志》中提及的任姓人物們,列份名單:任藩、任夔kuí、任福、任氏、任峻、任燠yù、任安、任旐zhào、任嘏gǔ、任岐、任光、任奕、任度。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樊姓人物?
    漢末時期人才輩出,曾有眾多豪傑賢士活躍在舞臺上,只是史料中未必有他們的名字。本篇就來看看漢末三國有哪些樊姓人物。梳理了《三國志》中提及的樊姓人物,列個名單:樊陵、樊稠、樊能、樊普、樊子昭、樊震、樊阿、樊建、樊氏、樊岐、樊正、樊友、樊伷。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管姓人物?
    經常能在史料中看到某些歷史人物出場時拖家帶口,有時候會提及其宗族,但留名史冊者寥寥。本篇來看看三國時期的管姓人物。之前在寫管承的時候,就已經順帶提過了三國時期的管姓人物們,稍事增補列個名單:管寧、管邈miǎo、管貢、管輅lù、管孝國、管季儒、管辰、管統、管亥hài、管承、管篤。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諸葛姓人物?
    漢末時期各種人物輪番登場,也有同一家族的子弟在多個勢力效力的情況。本篇就來看看漢末三國時期的那些諸葛氏。——《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葛玄、諸葛珪、諸葛均都出現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珪是諸葛亮之父,諸葛玄是諸葛亮叔父,諸葛均是諸葛亮之弟,至於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則有自己的傳記】 「初,亮未有子,求喬為嗣,瑾啟孫權遣喬來西,亮以喬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三國志·諸葛亮傳》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呂姓人物?
    提及漢末時期的呂姓人物你會想起誰呢?顯然呂布、呂蒙都會出現在備選答案中。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有哪些呂姓人物。「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三國志·武帝紀》註解【呂伯奢,各方史料中對於此事的是非有些爭議,莫衷一是】「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三國志·武帝紀》註解【呂布,這一句描述就夠了。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梁姓人物?
    漢末三國時期重名的人物不多,姓氏相同的倒也有一些,他們未必相識卻同樣留名史冊。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梁姓人物們。梳理了《三國志》中的諸位梁姓人物們,列份名單:梁綱、梁紹、梁岐、梁鵠、梁興、梁習、梁施、梁幾、梁寬、梁雙、梁緒、梁虔、梁寓、梁廣、梁宏。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龐姓人物?
    漢末三國時期人才俊彥頗多,也不乏父子均有著出彩表現的記載,均被載入史冊。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龐姓人物們。 梳理了一下《三國志》中提及的龐姓人物們,列個名單:龐熙、龐德、龐會、龐季、龐迪、龐延、龐子夏、龐恭、龐義、龐氏、龐樂、龐統、龐德公、龐山民、龐林、龐宏、龐煥。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崔姓人物?
    漢末亂世中有眾多人物揚名,有人帶著家族一起走向興盛,有人則走向覆滅。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崔姓人物們。梳理了一下《三國志》中提及的崔姓人物們,列個名單:崔烈、崔琰、崔林、崔瑗yuàn、崔寔shí、崔贊、崔巨業、崔洪、崔鈞、崔均。
  • 漢末三國時期的歌謠中提及了哪些名士?
    漢末時期天下動蕩,也隨之產生了不少知名人物,世人們對於他們的事跡各有評定。本篇就來聊聊漢末時期那些歌謠中的人物。翻看《三國志》、《後漢書》可以看到一些「童謠」、「謠」、「諺」、「為之語」、「歌」、「謗」等詞,其後就會提及世人們對於某些人、某些事的評論。
  • 在史料中能看到哪些漢末三國時期的名馬?
    古時候行軍打仗需要準備的內容頗多,如士卒、兵器、軍糧、馬匹等,本篇就來看看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名馬。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三國志·呂布傳》注引《曹瞞傳》【呂布的坐騎赤兔,不僅「赤兔」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也是時常被提起的一句話,兩者相得益彰】所乘馬名的盧,騎的盧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三國志·先主傳》
  • 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哪個郡,出過哪些名人
    三國時期的魏黃初初年,魏文帝曹丕對境內的州、郡、縣進行了一次調整、改革,將漢陽郡改回了天水郡,隸屬於雍州刺史部。 漢末三國時期,天水地區扼守著甘肅、四川、陝西三省的交通咽喉,是西北地區的軍事重鎮,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價值和戰略地位。因此,此地也成了一塊必爭之地。
  • 張郃 (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郃 (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張郃(?-231年),字俊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歸屬袁紹後,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參加官渡之戰,被曹洪擊退,隨後投降曹操,授偏將軍。
  • 漢末歌謠諺語中提及的那些人物
    漢末時期權臣、宦官、外戚悉數登場,在與他們對抗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名士。本篇依然是漢末時期那些歌謠中的人物。上一篇文章中已經提及了一部分在各種謠、謗、諺中留名的漢末三國人物們,其中大部分是參與過黨錮之禍的士人,兩次黨錮之亂埋沒了無數俊彥,也讓一部分士子揚名。
  • 漢末三國時期,真正意義上十萬大軍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由此可見能夠出兵十萬的魏、蜀、吳三國中只有魏才有可能出兵十萬。而且是在最鼎盛的時期。接著跟著本人來一起分析漢末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中的出兵數量,以此來推斷歷史上的十萬軍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 為什麼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而劉備、孫權、諸葛亮卻都是
    他們怎麼可能不是三國人物?那麼,究竟正確答案是誰呢?正確答案是曹操!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曹操不是三國時期人物!為什麼呢?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所以這時候還不能算是三國時期。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曹魏是三國的第一個政權。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
  • 「嚴鋒勁枝,摛鍔耀芒」,聊一聊漢末三國時期常見的兵器——手戟
    在漢末三國時期很是常見,曹操、劉備、孫策、太史慈、董卓、典韋等重要人物都使用過這種兵器。手戟的形狀首先從戟來說起。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戟可能是這個形狀:主體是一根長矛,旁邊掛著一個月牙形狀的刀刃,或者左邊右邊各一個。其實原先的戟並不長這樣。這種單邊的月牙刃的戟其實也不能算戟,而算作刀。
  • 太原市為何被譽為「天下肩背」,在三國時期出過哪些著名人物
    至東漢時期,太原郡內在新莽時期改革的縣名,重新恢復了西漢時的舊稱。同時,太原郡的轄境有所縮減,原平、廣武、葰人三縣劃歸雁門郡,上艾縣劃歸常山國,取消了汾陽縣的縣域。此時的太原郡境內下轄十六縣。至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繼位之後,在對州、郡、縣進行調整重設時,太原郡的轄縣再度發生變化,廢除了慮虒縣,茲氏、界休二縣劃歸西河郡,改晉陽縣為晉陽國。
  • 漢末三國為什麼喜歡給文官派武將的官職
    曹操做過的官職很多,從郎官開始到丞相,有十幾個之多,其中有的是文職,比如郎官、司空、丞相,有的是武職,比如典軍校尉、鎮東將軍,還有的是代理,比如奮武將軍、車騎將軍。就連諸葛亮一開始的職位是軍師中郎將,典型的武職。
  • 三國時期東吳著名人物
    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孫權,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黃龍二年(230年),所派將軍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今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