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相逢徵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做好防護工作呀。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定豪傑俊彥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各有各的精彩。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鄧姓人物們。
梳理了《三國志》中提及的鄧姓人物們,列個名單:鄧濟、鄧義(義)、鄧展、鄧賢、鄧艾、鄧忠、鄧朗、鄧千秋、鄧句、鄧升、鄧颺yáng、鄧由、鄧生、鄧靜、鄧芝、鄧良、鄧方、鄧龍、鄧當、鄧輔、鄧凱。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無疑是鄧艾,也是相關記載最多者。
「表將鄧濟據湖陽。攻拔之,生擒濟,湖陽降」——《三國志·武帝紀》
【鄧濟,劉表部將,被曹操生擒】
「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三國志·武帝紀》
【鄧義,和「鄧義」應該是同一人,甚至「鄧子孝」可能也是他,荊州地區名士】
「嘗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三國志·文帝紀》
【鄧展,拿甘蔗和曹丕論劍的就是他了】
「宣王誘達將李輔及達甥鄧賢,賢等開門納軍」——《三國志·明帝紀》
【鄧賢,孟達外甥,被司馬懿誘降】
「辛未,以長水校尉鄧艾行安西將軍,與徵西將軍陳泰併力拒維」——《三國志·高貴鄉公紀》
【鄧艾、鄧良、鄧朗、鄧千秋,鄧艾大器晚成卻也一舉成名,兒子鄧良隨他戰死,其餘諸子被處死,孫輩鄧朗、鄧千秋仍在西晉效力】
「孫休遣使鄧句,敕交阯太守鎖送其民,發以為兵」——《三國志·陳留王紀》
【鄧句,東吳的諸多使臣之一】
「幹乃留其將夏昭、鄧升守城,自詣匈奴單于求救,不得」——《三國志·袁紹傳》
【鄧升,高幹或者袁紹的部將,面對曹操親徵被高幹留下駐守壺關】
「南陽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東平畢軌鹹有聲名,進趣於時,明帝以其浮華,皆抑黜之」——《三國志·曹爽傳》
【鄧颺,鄧禹之後,與曹爽交好的浮華友之一,在曹爽手握大權時備受重用,也隨其一起落幕】
「吳賊鄧由、李光等,同謀十八屯,欲來歸化,遣將張吳、鄧生,並送質任」——《三國志·王基傳》註解
【鄧由、鄧生,鄧由是吳國賊寇,鄧生是負責押送他們家屬的魏將】
「時散郎鄧靜、尹齊善詠雅樂」——《三國志·杜夔傳》
【鄧靜,擅長雅樂,配合杜夔重製雅樂】
「遣尚書郎鄧芝固好於吳,吳王孫權與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三國志·後主傳》
【鄧芝,也是鄧禹之後,籍貫在新野的鄧姓人物可能都與鄧禹有點淵源,鄧芝在季漢官至車騎將軍】
「便與袁沛、鄧子孝等浮涉滄海,南至交州」——《三國志·許靖傳》
【鄧子孝,漢末時期遠遁交州,不遠千裡】
「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鄧方卒」——《三國志·李恢傳》
【鄧方,沒留下什麼記載,季漢第一任庲降都督,頗見親信】
「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龍送吳」——《三國志·周瑜傳》
【鄧龍,也是劉表部將,周瑜諸多戰功中的一筆】
「少南渡,依姊夫鄧當」——《三國志·呂蒙傳》
【鄧當,呂蒙的姐夫,一起為孫策效力,逝世後其部眾由呂蒙接手】
「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三國志·陸遜傳》
【鄧輔、鄧凱,房陵太守鄧輔,秭歸大姓鄧凱,都是在夷陵一役中陸遜的手下敗將】
如有疏漏,還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