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網絡
文 | 信世傑
很多朋友都說不會寫小說,即便硬著頭皮寫,完成的也往往只是一篇清湯寡水的作品,絲毫沒有吸引力。
不用擔心,這是初學者都會遇到的問題。
現在,我們就來講講初學者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故事原點」出發,完成一篇高質量的小說。
在正式講解之前,我們要先明確一個觀念問題:小說作為敘事性虛構作品,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故事層面,另一個是敘述層面。
故事層面涉及的是「寫什麼」的問題,包括情節、人物、環境(背景)的設計等;
敘述層面涉及的是「怎麼寫」的問題,包括視角、敘述者、敘事時間、話語模式、非敘事性話語的安排等。
因此,我們把小說的創作步驟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故事層面的設計,
第二部分是敘述層面的安排。
我們今天先講第一部分,從故事選題、人物設計、情節設計、結構安排四個方面簡單來談談小說創作的故事設計方法,聊一聊:
如何從一個「點」設計出完整而精彩的故事
第一步,故事選題
在生活中哪些觸動到你的點,讓你覺得非要把這個「點」寫成故事不可?
這個點可能是某人的一句話、是你的一個領悟、是一件生活小事,或者,是從別人口中聽來、從新聞中得來的一個故事……
總之,就是引發你創作故事的那個原點。我們把它叫做故事原點。
從這個故事原點出發,你要把它發展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梗概。
但故事選題只有一個故事梗概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意義層面的指向性,也就是作品的主控思想。
你想通過這個作品表達什麼呢?是一個有當下意義現實問題?比如階層分化問題、老齡化社會問題、青年生存問題等等。
也可以是更普遍意義上的「人的問題」,善與惡、愛與恨、離別與重逢……
故事設計層面第一步要完成的是,由故事原點而生發出的故事梗概,以及故事所要傳達的主控思想。
第二步,人物設計
小說中的人物至關重要,很多作家都曾說過,寫小說就是寫人物。
這也是「寫小說」與「講故事」的一大區別:
「講故事」以情節講述為目的,把精彩的故事講完便達到目標,就像民間故事以及《故事會》中的作品一樣,不可謂不精彩,但總覺得少了很多韻味;
而「寫小說」更多是以情節為手段,目標是塑造一個個立體而鮮活的人物形象,以人物的行動、遭遇和抉擇來傳達細微情感、深刻思想。
小說寫作中,關於人物的討論很多。比較經典的有福斯特所說的扁平人物與圓形人物。
作品中,我們的主要人物一定是圓形人物,不光是主人公,主人公的對立面也要是立體的、圓形的。
隨著閱讀水平的提升,讀者已經不再喜歡看那種好人/壞人二元對立式的作品,主人公一定是有缺陷的「英雄」,主人公的對立面也一定是有合理行為動機的「反派」。
當然,扁平人物在作品中也很必要,有些功能型人物就要是扁平的,
比如類型小說裡一些小反派,他們戲份不多,只承擔部分敘事功能,完成他對主人公所造成的小小障礙就可退場,不比過多著墨。
另外,人物要有變化,這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篇幅較長的作品中,一定要寫出人物的內在變化。
有人說,長篇小說要寫出人物的命運感,這裡就是指人物的變化,內在的變化。
在我們之前的課上給出過詳盡的人物檔案模板,讓大家按照檔案列表設計自己的主要人物。
對於次要人物,我們要求大家完成他的人物小傳。希望大家在設計故事時不要怕麻煩,好好塑造每一個人物。
也許有朋友會問: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精力寫檔案和小傳塑造一個人物呢?不能自由一點想到哪寫到哪麼?
大家要注意,要把人物當人寫,他不是你手中的提線木偶,他是一個有自我意志的人。
創造一個人物,就跟生一個孩子一樣。當這個孩子羽翼豐滿了,有自己獨立意志了,他能夠遇事自己判斷,自己行動。
所以,你的人物檔案足夠豐富之後,這個人物就立起來了,就動起來了,就有獨立的人格了。
為什麼那些大作家,像託爾斯泰,像福樓拜,他們寫筆下的人物會把自己寫哭,寫到不忍心寫下去,而還是要寫?
因為故事到了後期,人物都是自己在走,作者是無能為力改變他走向的。這種無能為力是好事,是絕佳的寫作狀態。
當然,除了詳細的設計每一個人物之外,我們還需要好好設計人物之間的關係。
有了張力十足的人物關係之後,故事中的很多矛盾衝突就自然生長出來了,帶著強勁的動力推動作者向前。
第三步,情節設計
有了選題和人物,下面你要好好來設計情節,抓住主要情節,刪減枝枝叉叉的非必要事件。情節的設計,要學會使用故事公式:
故事=人物+欲望+障礙+行動+結果
你的主人公是什麼樣的人?他必須要做什麼事?又是什麼真正阻擋他?他為此切實做了什麼,最後結果怎樣……這些都要通過故事公式來理順。
除了主人公這條線,故事中其他人物的情節線也用故事公式來理順,並用故事公式檢測每個人物是否有充足的動機、遇到了真正的困難,展開的真正的行動。
關於情節設計,還涉及到敘事弧線。下面我來詳細解讀一下這個敘事弧線圖:
在這一圖表中,最下方是時間軸線,由左向右依次推進。
時間軸線上方就是敘事的弧線,或者說故事所爬的「坡」。敘事弧線總共分為五個部分,依次是闡述、上升動作、危機、高潮以及下降動作。
闡述部分主要交代故事的背景信息:主人公是誰,他的基本狀況如何。
圖表中,闡述部分還有一個情節點A,這個點代表一個「觸發事件」,你可以把它稱為「觸發點」,是指主人公遇到了一個問題,然後不得不去應對這個問題。
A點就像一把手槍的扳機,只有觸發扳機,子彈才會射出。
上升動作部分主要講述主人公自「觸發點」以來面對不斷升級的問題而採取的一系列「動作」,主要指他的行動。
你可以看到,這一部分有一些「情節點」,也就是「事件」,你可以根據故事的篇幅設定而調整事件的多少,長故事可以有多個事件,短故事可以只有一兩個事件。
但需要注意的是,事件之間是有遞進關係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進繼續爬坡,情節越來越緊張,矛盾越來越激烈。
危機部分是整個敘事弧線最頂端的部分,也就是說,故事在這一部分爬坡到頂點,整個故事的矛盾衝突最為激烈,主人公遭遇到了最大的危機,必須想辦法予以應對。
這一部分有一個情節點B,這個點叫做「領悟點」,意味著主人公在這裡得到了領悟,產生了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內在變化。
這裡要特別強調一下敘事弧線上的情節點A和B。A點是整個故事觸發機關,有了這個點,故事才有足夠的動力向上爬坡。
B點是整個故事的「魂」,是畫龍點睛的那個「睛」。有了這個點,故事才能被賦予特殊意義。
總而言之,有了A點和B點,故事才可以在情節層面與意義層面做到兼顧,從而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高潮部分是危機解決的一系列事件。在這一部分,主人公獲得領悟後通過個人行動將危機逐步化解,將故事推向高潮。
最後一部分是下降動作,也即是整個故事的結尾。在這一部分,由情節點A所觸發的故事動力已經消耗殆盡,故事從高潮部分迅速下行,直至平穩落地。
學會運用故事公式和敘事弧線,就可以設計出完整而精彩的故事情節,然後在此基礎上完成故事大綱。
第四步,結構設計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中講到:
結構是對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選擇,這種選擇將事件組合成一個有戰略意義的序列,以激發特定而具體的情感,並表達一種特定而具體的人生觀。
如果你覺得麥基的說法還有些抽象,可以簡單理解為:
小說寫作中的結構設計就是需要你對已有的故事事件進行有序的編排,讓它們以更好地組合方式發揮表達效果。
沒有結構安排,一切都是鬆散的,寫到中後期,自己都撐不下去了。
艾略特也說過一句話:若強加一個嚴格的框架,想像力便可以被推向極致——並產生最豐富的思想。若給與完全的自由,作品便可能蔓延無當。
我總結了敘事性作品的兩種結構:
(1)爬坡結構:事件事件是遞進關係
(2)平路結構:事件之間基本是並列關係
爬坡故事有一個明確的主人公以及一條完整的敘事弧線,有明確的起因、經過、結果。
平路故事通常沒有明確的故事線,沒有明確的起因和結果。
如其名字所示,平路故事在敘事方面沒有明顯的起伏,而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事件列舉,敘事一直在「平路」上行進。
爬坡故事各個事件之間是遞進式關係,而平路故事的事件之間是並列式關係。
如果借用透視法來做一個類比,你可以這樣理解:
爬坡故事中有明顯的焦點——主人公與故事線,類似於一種「焦點透視」;
平路故事中沒有明顯的焦點,而是代之以同一主題下的多個散點,類似於「散點透視」。
我們可以通過圖表進一步對比。
爬坡故事:
(爬坡結構的複雜形勢就是以上講過的敘事弧線)
平路故事:
兩種故事結構並無優劣之分,而是根據不同的故事題材及類別進行針對性的選擇。
除結構模式的選定外,課上我們還會給大家一個敘述藍圖的設計表格,幫助各位理順作品結構,完成敘述藍圖。
所謂敘述藍圖,就是一份小說寫作的「施工圖」,它是故事設計和作品敘述的重要過渡部分。
要注意,我們在第三步「情節設計」中完成過一個故事大綱,是按照故事的原始時間順序排列事件,
而這裡所要寫的敘述藍圖是按照小說中敘述時間的順序來安排事件,並把所有事件的「重要程度」予以標明,以便區分詳寫與略寫。
好了,以上就是小說創作故事設計層面的步驟與方法,按照這一流程走下來,你便能「從一個「點」設計出一個完整而精彩的故事了。
如果你想更全面
更熟練掌握小說創作方法
如果你腦海裡
有一個潦草的構思,但不知如何去寫
如果你想在創作過程中
得到精準點評、手把手指導
如果你想加入互動式工坊寫作課
那麼,請直接點擊:
創意寫作:中短篇小說實戰創作工坊 第 6 期
本期課程特色:
當代文學史串講+精選文學作品解析+寫作實用原理
課堂練習與點評+課下寫作實踐+學員線上練習互評
導師文字點評+導師語音詳評+改稿會
本課程適合所有想要進行文學創作的朋友。
70天周期,導師將從故事選題、人物設計、情節構思、結構設計、到正文寫作、修改、定稿,手把手教學,一步一步完成 自己的作品。
報名諮詢請掃碼:
導師簡介:
(圖為 信世傑 老師)
信世傑:創意寫作博士,青年作家、評論家。
已在《中國作家》《中國作家研究》《中國創意寫作研究》《創意寫作》《寫作》《文學報》《中華讀書報》《十萬個為什麼》《作文新天地》《邊疆文學·文藝評論》等報刊雜誌及「澎湃·鏡相」非虛構寫作平臺發表文學作品與研究文章多篇,有文章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已出版兒童文學作品《給孩子講中國故事:民間寓言》(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嶗山傳奇》(廣東教育出版社,2020年6月)。參編高中創意寫作教材《新時代中國高考作文改革檔案:創意致勝》。
曾獲萬松浦文學新人提名獎、「澎湃·鏡相」榜單作者、「新青年非虛構寫作大賽」(2018年度)優秀作品獎、「故鄉紀事·愛故鄉非虛構寫作大賽」(2019年度)優秀作品獎。
多年來踐行創意寫作全民教育,專注創意課程研發,教學實踐活動被《解放日報》等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