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有三條原則。不幸的是,沒人知道是哪三條。——W. 薩默塞特.毛姆
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同我一樣的創作小白非常需要入門的指導,《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就是一本最合適的書籍。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的作者理察.科恩是英國著名的出版發行總監和主流報刊著名撰稿人,創建了理察.科恩出版公司,經他編輯的作品有二十多本獲普利茲等國際大獎,他曾在英國金斯頓大學教授了七年創意寫作課,對於如何寫作,他是一名權威人士。
這本書列舉了眾多的名家——從託爾斯泰到史蒂芬.金,如何解決具體的、棘手的、寫作技巧方面的問題,通過經歷偉大作家的掙扎和成就,以及金牌編輯科恩的寫作建議與忠告,來激發你的文學想像與創作衝動,成為一個更敏銳的寫作家和鑑賞家,從一個像談戀愛一樣美妙的開頭,確立一個敘述的視角,用環形廢墟創造一個豐滿的人物,利用對話、敘事和節奏等技巧充填故事,再配合一個敘述響亮的結尾,給你的故事構建一個完整世界。
像談戀愛一樣有個美妙的開頭
首句難,難就難在你可能會被卡住,其餘的文字都將從這句話流出。等寫下開頭兩句話,你的其他選擇就全部消失了。 —— 瓊.狄迪斯
優秀的開場白,不僅能吸引讀者繼續閱讀還能自己引出人物、基調和背景。每位作家都必須選擇符合寫作目的的風格,以此確定敘事聲音、選詞範圍、句法習慣等,開場也是對故事做出的承諾——它可以構建期望。關於起筆,科恩列舉了眾多名家的開頭方式,總結出開頭的三個方式:抓住,邀請,誘導。
抓注意力式開頭——刻意用首句或首段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如《大衛.阿波菲爾》的著名開場——「無論我曾為自己生活的英雄,還是任由他人擺布,都會在本書中呈現。」這類開場白是在宣告我來了。比透露信息更重要的,是讓敘述者自信的宣布自己即將成為故事的中心。與這種方式接近,但目的和效果大不相 同的,是那些試圖震驚讀者的開頭。如《隱身別墅》的開場:「據報導狸貓從天空中落下,用陰囊做降落傘。」這是一種作者自我炫耀,譁眾取寵的例子,隨之而來的往往就是虎頭蛇尾的效果。
邀請式開頭——能激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更想讀下一句。
這種開頭不想立刻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而是慢慢地、現殷勤一般邀我們進入作者的世界。由於故事以更輕鬆的節奏開始,在「」邀請式開篇」的故事中,作者無需用放煙花般的節奏繼續下去,這與「抓注意力式」有所不同。也可以讓讀者進入一段對白中,或者把讀者扔進場景中,甚至可以讓人物去探險,利用重大宣言邀請讀者進入虛構世界,還有利用框架故事引人走進故事等等開頭方法。
誘導式開頭——開篇旨在誘導讀者,通常靠聲音語氣或獨特的形式來實現。
這種方式的特質是敘述聲音瞬間確定,能夠吸引人繼續閱讀。這裡典型的案例有《名利場》中的開場:
這裡滿是吃吃喝喝、男歡女愛,拋棄情人、大哭大笑、吞雲吐霧、欺騙打鬥、載歌載舞和虛度時光。有推推搡搡、欺負人的傢伙、向女人拋媚眼的花花公子……有盯著盛裝舞者的鄉巴佬和可憐的老雜耍演員,而此時此刻,手腳利索的小偷正在從後面掏他們的口袋。
這不僅鋪出了後續事件的全景圖,還充滿戲劇性——自然不同凡響。還有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選擇以「通告」開場,這不只是在利用為小說的諷刺性辯護繞開創作開場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確定了敘述的聲音。還有其他作家有一些小絕招,但均為孤例。
抓注意力的句子和邀請式開頭,也可能讓讀者著迷;邀請式開頭能加速我們對小說感興趣的過程,但從定義上說,無法快速的抓住注意力。選擇更契合創作者目的的開頭方式,基調很重要,但它好比牆上的油漆,不是牆體本身,無論第一句話說了什麼,均需與下文相關。作者列舉了各種方式的開頭正反兩面,也指出「並不是說言辭激動的開頭無效,古怪難料也許會有不錯的效果。」這就是本書作者的特色,列舉出各位名家的例子,說出其中的利弊,引導你自己去探索,然後由你自己來選擇適合你的開頭。
環形廢墟:創造人物
主人公來到一個原始叢林村莊,「他想去那裡完成的事情,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很迷信。他想夢到一個人,夢到關於此人的所有細節,然後把它強加於現實。」之後,「這個陌生人夢到自己在圓形大劇場的中心,看起來像是一座燒毀的神廟遺址」。故事的結尾——「他鬆了口氣,帶著恥辱和恐懼,明白了他自己也是幻象,因為別人在夢他。」——博爾赫斯《環形廢墟》
令人難忘的人物是故事的內在屬性,是小說作品中最重要的個體元素。如何創造人物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怎樣賦予他們生命力?取什麼名字?說出多少背景故事?科恩利用66個文獻的詮釋對這一切進行了精彩的討論。人物細節刻畫:表現人物特點的有效手段是小說家的必備技能之一,張弛有度的細節功用超越了技巧層面。
屠格涅夫吐槽託爾斯泰:「忍無可忍!他知道我不能像他那樣塑造人物,就跟我用動物展覽顯擺。」「讀者很喜愛,但這太可笑了,都是裝內行的小把戲。」他這麼說是因為即使是農場裡的動物,託爾斯泰也能夠說清楚每一個動物的性格、故事、家庭關係,對於場景的細節描寫,反覆提及人物的一些小特徵,還有很多人物的心理分析,比如故事中的我作何感想?這一切託爾斯泰都遊刃有餘,馬爾科姆將託爾斯泰譽為「文學界最偉大的操縱大師之一。」操縱了我們關注的主人公,也操縱了那些只算做小角色的人物。這是通過兩個大人物對託爾斯泰的評價,說明了細節刻畫對人物的重要性。但是作者也強調「我們將人物刻畫視為小說的中心,但不能絕對化。比如童話就沒有人物刻畫。」
選擇合適的名字:名字也是創作人物的一部分。
有些名字象徵著名字主人的特質;遊戲名字為人物賦予生命;有些名字可以引發讀者的特別關注;有些名字還可以用於清算舊帳;有些名字還展示了創作者的精巧構思。除了符合人物的長處和短處,名字還應符合時代和性別,應該避免使用生活和文學作品中名人的名字。
人物肢體語言、聲音、人物心願和秘密這些都構成了人物組成的部分
正如澳大利亞小說家彼得凱裡所說:「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很重要:哪種人會做哪種事?——不只是認為適合放在故事裡,或是用於什麼象徵,而是誰真的、真的會那樣做。如果我繼續追問自己,不將就使用簡化的答案,複雜的人物就會誕生。」
如何創造人物?我認為作者的朋友貝齊.卡特的「面試人物法」——想像人物站在自己面前訴說他們的生活,這種辦法是很適合我們的辦法。把角色放在生活中,看他們是否合理,就會創造一個豐滿的人物。虛構人物很像小孩子,作者是父母,儘管人物由作者創造,但從一定程度上說,他們有自主的生命,明智的父母不會試圖去操縱他們。小說人物擁有獨立的生命力,獨立存在於作者的小說之上。
其實科恩利用詳實的事例,旨在通過名家的探討來說明:塑造你作品的人物,先設立一個圓形或扁形人物——即角色的設立,給他們起一個適合的名字,配合背景故事,用人物的專屬肢體動作、聲音,對他們進行精準的內心刻畫,準確描寫人物的心願和秘密,並理清現實人物和虛構人物的關係,這樣你就擁有了一個完整的人物。
豐富故事情節:充填故事框架
人物的表現,是需要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去完成的。 作者從視角、對話、敘事、節奏方面都進行了探討,甚至還探討了剽竊、諷刺和性愛描寫,這些都是我們塑造完整的故事所必需的重要手段。
視角:確立故事敘述的方式,也就是確立人稱。我、你、他、她、我們、你們、他們這是六種人稱,也就是六個角度的視角,根據你的故事,選擇一個最恰當的視角去講述故事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敘述距離的問題,渉及讀者和故事之間的空間。從基礎的層面上來說拉遠與人物的距離,可製造間離效果,拉近與人物的距離,則會增加同理心和身份認同。
對話:兩人或多人間的會話,是一種文學創作的要素。對話在小說中至關重要,對話能夠傳達人物個性,讓事件戲劇化,可以用來解釋無法實現的方式傳遞直接感,讓小說更富生活氣息,而不是單純地「告訴」讀者。它還能設定場景——幫助我們進行設計視覺化。對話能夠營造風格和氣氛;能夠亮出作者或人物的觀點;能夠終止或推動情節;能夠控制整個故事;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引發讀者思考。優秀的小說家就是努力讓對話精準化。
敘事:成功的故事能夠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依靠的是作者創造人物、情景、讓語言獨特而令人滿足的能力。最基本的故事框架有這樣幾種:戰勝怪物,白手起家、遠徵、航行和回歸、喜劇、悲劇、重生。故事的要素有場景設置、對話、氛圍、象徵、描述、思考和人物刻畫。
最簡單的小說在講故事,但故事應有人物和動機,小說越複雜,所含的想法、材質和語言就越豐富。故事和情節位於同一頻譜的兩端,這裡存在一個較滑的斜坡—過分在意故事,就會得到膚淺的重磅炸彈,過分看重情節,就會失去大量觀眾,觀眾渴望的是有力卻相對簡單的講述。
節奏:散文的節奏是優秀寫作不可或缺一部分,朗讀是找準節奏的最佳方式。對偶——以某種對稱的形式組織想法和音節。詞序——結合節奏和清晰度,把最有利的詞語安排到最重要的位置。擬聲——使用那些聽起來和意思一樣的詞語。頭韻——語言的潤滑劑,念起來更容易。這四方面是節奏的四大中心主題。最好的利用方法是不停的尋找聽起來對勁的句子,直到找到合適的為止。
利用他人的話語和思想,甚至借用別人的生活經歷並將其增值,這也是獲得小說原材料的方法。說出一件事,卻表達另外一個意思,作者要求讀者去挖掘更多的真相,這是諷刺技巧。寫好性愛場景是個不錯的目標,但在實踐中卻很難成功。利用借用對話、諷刺、敘事、節奏來充填故事的框架,讓你的人物飽滿、情節豐富,你的故事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故事的結尾、審閱和修改:停筆、重新開始
我們當然不能沒有結尾;書籍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它們不得不結束。——弗蘭克.克蒙德
1.結尾.:科恩仍然以列舉文獻來探討結尾的重要性。維多利亞時代的「上升式結尾」;詹姆斯《大使》的「開放結尾」;華萊士《系統的笤帚》的句子間的戛然而止;艾特《米德爾馬契》的類似於詳細列舉主要人物命運的尾聲等都是優秀的結尾。名人大家對結尾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人都認為構建一個響亮的結尾,很有必要。故事的結尾也是所謂的「淨化釋放」,讀者內心的強烈情感最後會大爆發。有了故事的結尾,才能使故事世界完整。可是科恩先生卻給了另一個結論:「別以為在文章的最後一定要發表重大宣言,或枯燥地重複已經說過的論點,說完想說的東西就——停筆。」
廢紙簍是作家最好的朋友。——艾薩克.貝什斯.辛格
2.審閱和修改:
科恩先生列舉了文學中最有效的修改之一:簡.奧斯汀對《勸導》幾次面目全非的修改,有微調,有大幅修改,讓它變成了一部優秀的作品。大部分作者都明白初稿有待潤色,但每個人的方式千差萬別。就像福樓拜認為:「文章就像頭髮,越梳越順。」名家對於結尾的比喻、修改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他們都覺得審閱和修改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修改講究的是懂得該在何時何處刪除。修改和寫作一樣重要,必須有感情地修改。
修改常常是為出版需要服務,但有時也可能成為出版需求的受害者。權衡編輯的意見時,作家理應保持清醒的頭腦。
修改時要考慮的層面有「感情用事、敘事薄弱、散文中夾雜了明顯的韻文、唯我論、自我放縱、厭女症及其他偏狹的態度、博弈平淡、說教突出、道德簡化、不必要的麻煩、信息過剩……」句子不應有冗詞,段落不應有冗句。檢查每個比喻,確保它們聽起來貼切。刪減陳詞濫調,檢查標點符號的一致性,展現出文字間的聯繫,而不僅僅標註停頓時長。檢查段落和章節是否合理。修改的意義就為重讀檢查,再次審視或思索,然後彌補錯誤。重新開始,重新、重新。
結語
科恩先生的這本書,最顯著的特徵是列舉了大量的文獻,讓眾多的名家說話,讓他們處理問題的經驗和方法,給你進行寫作啟示,指導你創造一個完整的故事世界,裡面有主題、人物、觀點、文化語境等,但永遠別忘了魔法和驚奇感。
極具洞察力的一本書……科恩先生將讀者護送到愛麗絲.默多克身邊,諮詢如何開始故事之旅;到薩爾曼.拉什迪身邊,接受關於掌握可靠敘述者寫作的指導;到魯迪亞德.吉卜林身邊,獲得如何創造令人難忘的小人物的謹慎提示;到列夫託爾斯泰那裡尋求大師的幫助,將個人經歷轉化為小說藝術。——《書單》
科恩先生是一個愛挑刺又毒舌的老師,他或諷刺,或陳述,或批評,將一個個令人信服的例子擺到你的面前,讓你自己去選擇;他用英式的幽默將一個個作家的寫作怪癖和文涵八卦講給你聽,讓你自己去領悟;他於陳述中將一個個名人大家也沒有定論的問題,自然地拋給你,讓你自己去思索。這本書不是說教,它可以說是一本偉大作家們的創作歷險記,通過閱讀這本書,你走進了名人大家的心靈,和他們一起探討寫作的奧秘,構造自己的完整故事體系。
科恩有這樣一句話,很適合作為結尾:
本書的主旨是帶讀者經歷偉大作家的掙扎和成就,我不指望大家讀罷就成為當代託爾斯泰——但沒準呢?
我是鳳姐瑣談,熱愛讀書寫作,您的關注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