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潛入名家的腦海,構造完整的故事世界

2020-12-09 鳳姐瑣談

寫小說有三條原則。不幸的是,沒人知道是哪三條。——W. 薩默塞特.毛姆

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同我一樣的創作小白非常需要入門的指導,《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就是一本最合適的書籍。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的作者理察.科恩是英國著名的出版發行總監和主流報刊著名撰稿人,創建了理察.科恩出版公司,經他編輯的作品有二十多本獲普利茲等國際大獎,他曾在英國金斯頓大學教授了七年創意寫作課,對於如何寫作,他是一名權威人士。

這本書列舉了眾多的名家——從託爾斯泰到史蒂芬.金,如何解決具體的、棘手的、寫作技巧方面的問題,通過經歷偉大作家的掙扎和成就,以及金牌編輯科恩的寫作建議與忠告,來激發你的文學想像與創作衝動,成為一個更敏銳的寫作家和鑑賞家,從一個像談戀愛一樣美妙的開頭,確立一個敘述的視角,用環形廢墟創造一個豐滿的人物,利用對話、敘事和節奏等技巧充填故事,再配合一個敘述響亮的結尾,給你的故事構建一個完整世界。

像談戀愛一樣有個美妙的開頭

首句難,難就難在你可能會被卡住,其餘的文字都將從這句話流出。等寫下開頭兩句話,你的其他選擇就全部消失了。 —— 瓊.狄迪斯

優秀的開場白,不僅能吸引讀者繼續閱讀還能自己引出人物、基調和背景。每位作家都必須選擇符合寫作目的的風格,以此確定敘事聲音、選詞範圍、句法習慣等,開場也是對故事做出的承諾——它可以構建期望。關於起筆,科恩列舉了眾多名家的開頭方式,總結出開頭的三個方式:抓住,邀請,誘導。

抓注意力式開頭——刻意用首句或首段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如《大衛.阿波菲爾》的著名開場——「無論我曾為自己生活的英雄,還是任由他人擺布,都會在本書中呈現。」這類開場白是在宣告我來了。比透露信息更重要的,是讓敘述者自信的宣布自己即將成為故事的中心。與這種方式接近,但目的和效果大不相 同的,是那些試圖震驚讀者的開頭。如《隱身別墅》的開場:「據報導狸貓從天空中落下,用陰囊做降落傘。」這是一種作者自我炫耀,譁眾取寵的例子,隨之而來的往往就是虎頭蛇尾的效果。

邀請式開頭——能激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更想讀下一句。

這種開頭不想立刻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而是慢慢地、現殷勤一般邀我們進入作者的世界。由於故事以更輕鬆的節奏開始,在「」邀請式開篇」的故事中,作者無需用放煙花般的節奏繼續下去,這與「抓注意力式」有所不同。也可以讓讀者進入一段對白中,或者把讀者扔進場景中,甚至可以讓人物去探險,利用重大宣言邀請讀者進入虛構世界,還有利用框架故事引人走進故事等等開頭方法。

誘導式開頭——開篇旨在誘導讀者,通常靠聲音語氣或獨特的形式來實現。

這種方式的特質是敘述聲音瞬間確定,能夠吸引人繼續閱讀。這裡典型的案例有《名利場》中的開場:

這裡滿是吃吃喝喝、男歡女愛,拋棄情人、大哭大笑、吞雲吐霧、欺騙打鬥、載歌載舞和虛度時光。有推推搡搡、欺負人的傢伙、向女人拋媚眼的花花公子……有盯著盛裝舞者的鄉巴佬和可憐的老雜耍演員,而此時此刻,手腳利索的小偷正在從後面掏他們的口袋。

這不僅鋪出了後續事件的全景圖,還充滿戲劇性——自然不同凡響。還有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選擇以「通告」開場,這不只是在利用為小說的諷刺性辯護繞開創作開場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確定了敘述的聲音。還有其他作家有一些小絕招,但均為孤例。

抓注意力的句子和邀請式開頭,也可能讓讀者著迷;邀請式開頭能加速我們對小說感興趣的過程,但從定義上說,無法快速的抓住注意力。選擇更契合創作者目的的開頭方式,基調很重要,但它好比牆上的油漆,不是牆體本身,無論第一句話說了什麼,均需與下文相關。作者列舉了各種方式的開頭正反兩面,也指出「並不是說言辭激動的開頭無效,古怪難料也許會有不錯的效果。」這就是本書作者的特色,列舉出各位名家的例子,說出其中的利弊,引導你自己去探索,然後由你自己來選擇適合你的開頭。

環形廢墟:創造人物

主人公來到一個原始叢林村莊,「他想去那裡完成的事情,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很迷信。他想夢到一個人,夢到關於此人的所有細節,然後把它強加於現實。」之後,「這個陌生人夢到自己在圓形大劇場的中心,看起來像是一座燒毀的神廟遺址」。故事的結尾——「他鬆了口氣,帶著恥辱和恐懼,明白了他自己也是幻象,因為別人在夢他。」——博爾赫斯《環形廢墟》

令人難忘的人物是故事的內在屬性,是小說作品中最重要的個體元素。如何創造人物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怎樣賦予他們生命力?取什麼名字?說出多少背景故事?科恩利用66個文獻的詮釋對這一切進行了精彩的討論。人物細節刻畫:表現人物特點的有效手段是小說家的必備技能之一,張弛有度的細節功用超越了技巧層面。

屠格涅夫吐槽託爾斯泰:「忍無可忍!他知道我不能像他那樣塑造人物,就跟我用動物展覽顯擺。」「讀者很喜愛,但這太可笑了,都是裝內行的小把戲。」他這麼說是因為即使是農場裡的動物,託爾斯泰也能夠說清楚每一個動物的性格、故事、家庭關係,對於場景的細節描寫,反覆提及人物的一些小特徵,還有很多人物的心理分析,比如故事中的我作何感想?這一切託爾斯泰都遊刃有餘,馬爾科姆將託爾斯泰譽為「文學界最偉大的操縱大師之一。」操縱了我們關注的主人公,也操縱了那些只算做小角色的人物。這是通過兩個大人物對託爾斯泰的評價,說明了細節刻畫對人物的重要性。但是作者也強調「我們將人物刻畫視為小說的中心,但不能絕對化。比如童話就沒有人物刻畫。」

選擇合適的名字:名字也是創作人物的一部分。

有些名字象徵著名字主人的特質;遊戲名字為人物賦予生命;有些名字可以引發讀者的特別關注;有些名字還可以用於清算舊帳;有些名字還展示了創作者的精巧構思。除了符合人物的長處和短處,名字還應符合時代和性別,應該避免使用生活和文學作品中名人的名字。

人物肢體語言、聲音、人物心願和秘密這些都構成了人物組成的部分

正如澳大利亞小說家彼得凱裡所說:「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很重要:哪種人會做哪種事?——不只是認為適合放在故事裡,或是用於什麼象徵,而是誰真的、真的會那樣做。如果我繼續追問自己,不將就使用簡化的答案,複雜的人物就會誕生。」

如何創造人物?我認為作者的朋友貝齊.卡特的「面試人物法」——想像人物站在自己面前訴說他們的生活,這種辦法是很適合我們的辦法。把角色放在生活中,看他們是否合理,就會創造一個豐滿的人物。虛構人物很像小孩子,作者是父母,儘管人物由作者創造,但從一定程度上說,他們有自主的生命,明智的父母不會試圖去操縱他們。小說人物擁有獨立的生命力,獨立存在於作者的小說之上。

其實科恩利用詳實的事例,旨在通過名家的探討來說明:塑造你作品的人物,先設立一個圓形或扁形人物——即角色的設立,給他們起一個適合的名字,配合背景故事,用人物的專屬肢體動作、聲音,對他們進行精準的內心刻畫,準確描寫人物的心願和秘密,並理清現實人物和虛構人物的關係,這樣你就擁有了一個完整的人物。

豐富故事情節充填故事框架

人物的表現,是需要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去完成的。 作者從視角、對話、敘事、節奏方面都進行了探討,甚至還探討了剽竊、諷刺和性愛描寫,這些都是我們塑造完整的故事所必需的重要手段。

視角:確立故事敘述的方式,也就是確立人稱。我、你、他、她、我們、你們、他們這是六種人稱,也就是六個角度的視角,根據你的故事,選擇一個最恰當的視角去講述故事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敘述距離的問題,渉及讀者和故事之間的空間。從基礎的層面上來說拉遠與人物的距離,可製造間離效果,拉近與人物的距離,則會增加同理心和身份認同。

對話:兩人或多人間的會話,是一種文學創作的要素。對話在小說中至關重要,對話能夠傳達人物個性,讓事件戲劇化,可以用來解釋無法實現的方式傳遞直接感,讓小說更富生活氣息,而不是單純地「告訴」讀者。它還能設定場景——幫助我們進行設計視覺化。對話能夠營造風格和氣氛;能夠亮出作者或人物的觀點;能夠終止或推動情節;能夠控制整個故事;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引發讀者思考。優秀的小說家就是努力讓對話精準化。

敘事:成功的故事能夠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依靠的是作者創造人物、情景、讓語言獨特而令人滿足的能力。最基本的故事框架有這樣幾種:戰勝怪物,白手起家、遠徵、航行和回歸、喜劇、悲劇、重生。故事的要素有場景設置、對話、氛圍、象徵、描述、思考和人物刻畫。

最簡單的小說在講故事,但故事應有人物和動機,小說越複雜,所含的想法、材質和語言就越豐富。故事和情節位於同一頻譜的兩端,這裡存在一個較滑的斜坡—過分在意故事,就會得到膚淺的重磅炸彈,過分看重情節,就會失去大量觀眾,觀眾渴望的是有力卻相對簡單的講述。

節奏:散文的節奏是優秀寫作不可或缺一部分,朗讀是找準節奏的最佳方式。對偶——以某種對稱的形式組織想法和音節。詞序——結合節奏和清晰度,把最有利的詞語安排到最重要的位置。擬聲——使用那些聽起來和意思一樣的詞語。頭韻——語言的潤滑劑,念起來更容易。這四方面是節奏的四大中心主題。最好的利用方法是不停的尋找聽起來對勁的句子,直到找到合適的為止。

利用他人的話語和思想,甚至借用別人的生活經歷並將其增值,這也是獲得小說原材料的方法。說出一件事,卻表達另外一個意思,作者要求讀者去挖掘更多的真相,這是諷刺技巧。寫好性愛場景是個不錯的目標,但在實踐中卻很難成功。利用借用對話、諷刺、敘事、節奏來充填故事的框架,讓你的人物飽滿、情節豐富,你的故事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故事的結尾、審閱和修改停筆、重新開始

我們當然不能沒有結尾;書籍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它們不得不結束。——弗蘭克.克蒙德

1.結尾.:科恩仍然以列舉文獻來探討結尾的重要性。維多利亞時代的「上升式結尾」;詹姆斯《大使》的「開放結尾」;華萊士《系統的笤帚》的句子間的戛然而止;艾特《米德爾馬契》的類似於詳細列舉主要人物命運的尾聲等都是優秀的結尾。名人大家對結尾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人都認為構建一個響亮的結尾,很有必要。故事的結尾也是所謂的「淨化釋放」,讀者內心的強烈情感最後會大爆發。有了故事的結尾,才能使故事世界完整。可是科恩先生卻給了另一個結論:「別以為在文章的最後一定要發表重大宣言,或枯燥地重複已經說過的論點,說完想說的東西就——停筆。」

廢紙簍是作家最好的朋友。——艾薩克.貝什斯.辛格

2.審閱和修改

科恩先生列舉了文學中最有效的修改之一:簡.奧斯汀對《勸導》幾次面目全非的修改,有微調,有大幅修改,讓它變成了一部優秀的作品。大部分作者都明白初稿有待潤色,但每個人的方式千差萬別。就像福樓拜認為:「文章就像頭髮,越梳越順。」名家對於結尾的比喻、修改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他們都覺得審閱和修改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修改講究的是懂得該在何時何處刪除。修改和寫作一樣重要,必須有感情地修改。

修改常常是為出版需要服務,但有時也可能成為出版需求的受害者。權衡編輯的意見時,作家理應保持清醒的頭腦。

修改時要考慮的層面有「感情用事、敘事薄弱、散文中夾雜了明顯的韻文、唯我論、自我放縱、厭女症及其他偏狹的態度、博弈平淡、說教突出、道德簡化、不必要的麻煩、信息過剩……」句子不應有冗詞,段落不應有冗句。檢查每個比喻,確保它們聽起來貼切。刪減陳詞濫調,檢查標點符號的一致性,展現出文字間的聯繫,而不僅僅標註停頓時長。檢查段落和章節是否合理。修改的意義就為重讀檢查,再次審視或思索,然後彌補錯誤。重新開始,重新、重新。

結語

科恩先生的這本書,最顯著的特徵是列舉了大量的文獻,讓眾多的名家說話,讓他們處理問題的經驗和方法,給你進行寫作啟示,指導你創造一個完整的故事世界,裡面有主題、人物、觀點、文化語境等,但永遠別忘了魔法和驚奇感

極具洞察力的一本書……科恩先生將讀者護送到愛麗絲.默多克身邊,諮詢如何開始故事之旅;到薩爾曼.拉什迪身邊,接受關於掌握可靠敘述者寫作的指導;到魯迪亞德.吉卜林身邊,獲得如何創造令人難忘的小人物的謹慎提示;到列夫託爾斯泰那裡尋求大師的幫助,將個人經歷轉化為小說藝術。——《書單》

科恩先生是一個愛挑刺又毒舌的老師,他或諷刺,或陳述,或批評,將一個個令人信服的例子擺到你的面前,讓你自己去選擇;他用英式的幽默將一個個作家的寫作怪癖和文涵八卦講給你聽,讓你自己去領悟;他於陳述中將一個個名人大家也沒有定論的問題,自然地拋給你,讓你自己去思索。這本書不是說教,它可以說是一本偉大作家們的創作歷險記,通過閱讀這本書,你走進了名人大家的心靈,和他們一起探討寫作的奧秘,構造自己的完整故事體系。

科恩有這樣一句話,很適合作為結尾:

本書的主旨是帶讀者經歷偉大作家的掙扎和成就,我不指望大家讀罷就成為當代託爾斯泰——但沒準呢?

我是鳳姐瑣談,熱愛讀書寫作,您的關注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重鑄「飛輪效應」,拆解名家創作秘籍
    這些問題都能在英國著名作家理察·科恩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中找到答案。《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的作者理察·科恩,曾任多家英國民出版社的出版發行總監,並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公司。科恩曾以客座教授身份,在英國金斯頓大學教授了青年創意寫作課,經他編輯的作品曾多次獲得普立茲獎,布克獎,科斯塔獎等。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來自英國金牌編輯的寫作建議與忠告
    全文共計3143字,大約需要4-6分鐘時間閱讀寫作,是這個世界上最自由,成本最低的事情。任何人,只要你想寫,你就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你的思想和你想要告訴大家的故事,不要害怕沒有讀者,要相信,終究有一天,你會遇上喜歡你的讀者。只要你堅持寫,也許下一個託爾斯泰就是你!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寫小說如同變魔術,怎樣讓觀眾驚奇?
    理察·科恩將他在金斯頓大學的授課內容寫成一本書,就是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偉大作家們的創作歷險記》(以下簡稱「《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最初他是想提供一些實用寫作建議,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展開,他更多地講述了偉大的作家是如何解決具體問題的。作者指出,作家具有魔術師一樣的魔力。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幽默+毒舌,聊聊作家寫作那點有趣事
    這本書,就是理察.科恩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理察.科恩曾是英國知名出版社的出版發行總監,經他編輯的作品曾有多本榮獲普立茲獎、布克獎、科斯塔獎……同時他也是《紐約時報》及倫敦主流報刊的撰稿人,還是英國金斯頓大學的客座教授,教授了7年的創意寫作課。
  • 「名家講經典」請來陳曉明主講託爾斯泰名著
    (記者崔巍)由十月文學院聯合各方策劃主辦的大型系列文學講座活動「名家講經典」第六場講座上周末在十月文學院(佑聖寺)舉辦。著名文學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為文學愛好者講解了列夫·託爾斯泰的經典小說《哈吉穆拉特》。「名家講經典」將由此開始進入俄羅斯文學單元。
  • 人物塑造、經典對話、審閱修改,從這三個角度寫故事
    通過託爾斯泰的著作,再現了俄國乃至整個時代的縮影,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貧民農奴,各個階層如縮影般出現在故事的各個角度。寫小說,尤其是新手剛開始入門的時候,需要積累素材,學習名家大師的寫作方法。《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就是作者理察·科恩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而成的合集。
  • 《哈吉穆拉特》讓託爾斯泰戰勝莎士比亞
    從本月開始,十月文學院「名家講經典」系列文學講座活動進入俄羅斯文學單元,上周六文學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在這個單元率先亮相(見圖),他並沒有選擇《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大家最熟知的託爾斯泰的作品
  • 名家名師大講堂|趙菱——《和我一起寫故事》
    名家名師大講堂|趙菱——《和我一起寫故事》 2019-12-19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寫作課|如何從一個「點」設計出完整而精彩的故事?
    這也是「寫小說」與「講故事」的一大區別:「講故事」以情節講述為目的,把精彩的故事講完便達到目標,就像民間故事以及《故事會》中的作品一樣,不可謂不精彩,但總覺得少了很多韻味;而「寫小說」更多是以情節為手段,目標是塑造一個個立體而鮮活的人物形象,以人物的行動、遭遇和抉擇來傳達細微情感、深刻思想。小說寫作中,關於人物的討論很多。
  •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列夫·託爾斯泰誕生
    當學生們都還迷惑不解的時候,納博科夫老師跑到窗邊,一把扯開窗簾,指著照進教室的陽光,說:「這是列夫·託爾斯泰。」列夫·託爾斯泰(1828.09.09-1910.11.20)列夫·託爾斯泰(1828.09.09-1910.11.20)像我們國家的曹雪芹、英國的莎士比亞一樣,他一個人的創作就可以構成一門學問。
  • 紀念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復活》:掛起為世界照路的燈
    今年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託爾斯泰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19世紀世界文學的三座高峰。其中,1889年至1899年創作的《復活》是託爾斯泰最後的傑作,尤其在中國,它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 託爾斯泰:上帝的兄長
    但是,創作的衝動時有時無,而這正是託爾斯泰的悲劇所在。有時,他寫作時精神振奮,並自豪地意識到自己的才能。例如,1858年10月,他寫道:「我將講一個既無頭又無尾的故事。」1860年初他寫道:「我正在寫一些東西,它們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我以應受譴責的驕傲感向你坦白,我的寫作使我鄙視你們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 託爾斯泰、《復活》:一部俄國貴族青年人性復活的懺悔錄
    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是世界著名文學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這些小說皆可列入世界文學寶典。但是,你知道嗎?他的著名小說《復活》,卻是一部懺悔錄,深刻揭示了一個俄國貴族青年的良心發現和人性的復活。
  • 託爾斯泰竟然厭惡莎士比亞?!這位大文豪的讀書筆記裡都是秘密
    就在託爾斯泰75歲寫這篇文章之前,他還進行了一次自我檢驗,又重讀了一遍莎士比亞,從《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到《暴風雨》以及《辛白林》,結果更加強烈地體驗到同樣的感受。他堅信:「莎士比亞所享受的偉大天才作家的這種無可爭辯的榮耀,以及這種榮耀竟使得許多當代作家對他爭相仿效——這一切,如同所有的謊言一樣,乃是一種大惡。」
  • ...文學單元——陳曉明主講託爾斯泰《哈吉穆拉特》:虛無,恐懼與頭顱
    北京十月文學院 「名家講經典」進入俄羅斯文學單元——陳曉明主講託爾斯泰《哈吉穆拉特》:虛無,恐懼與頭顱 發布時間:2017-07-09 15:57:30.0中國日報網       7月8日,由十月文學院聯合各方、策劃主辦的大型系列文學講座活動「名家講經典」第六場講座在十月文學院(佑聖寺)舉辦。
  • 動漫《來自深淵》,構造了一個完整的、不同的世界,你看過嗎
    電視動畫《來自深淵》改編自土筆章人原作的同名漫畫,故事講述的是在每一個角落都被探索完畢的世界中,唯一殘留的秘境——大洞穴"阿比斯"。不知道延續到何方,深不見底的巨大縱向洞穴,棲息著奇妙奇怪的生物們,沉眠著現在的人類無法製造的貴重遺物。
  • 有課│託爾斯泰的三部長篇,這一講梳理得清清楚楚!
    也就是說,從普希金的誕生到託爾斯泰的去世,差不多正好是整個完整的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這是第二個語境,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中,託爾斯泰是高峰上的高峰。第三個語境,在託爾斯泰本人的創作中,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最著名的作品實際上還是我今天要說的這三部作品,也就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娜》《復活》。
  • 名家談寫作|林斤瀾:世界上的小說,都從短篇開始
    世界上的小說,都從短篇開始。短篇一統的局面有多長久?各處不一樣。中國最初是異人、異事、異言、異情的記錄文字,叫做筆記體。無異不記,又稱誌異,這是起源了。記錄不免增刪,根據各人或眾人的趣味,或添枝去葉,或加油減醋,把片斷組織成情節,發展成故事。這時也還離不開奇異,又叫做傳奇,無奇不傳也。後來小說變路子去寫人寫平凡寫實生活,擺脫史傳影響。逐步成熟,產生了「純」小說。
  • 列夫·託爾斯泰與音樂
    2)把全部和音、琶音分成兩個八度音。3)全部轉換。4)半音階的音階。至少每天練習四頁樂章,在沒有練會手指技法的時候,絕不練習新的樂章。他還購買了大量的音樂書籍和樂譜,並且嘗試作曲。 他還寫過一篇關於音樂的長篇論文《音樂的基本原理及其學習法則》,對音樂下了一個定義:「音樂是由許多在空間、時間、強弱三個方面刺激我們聽覺能力的聲音所組成的整體。」看起來還真像那麼回事。不過
  • 列夫·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
    從1964年出版譯著《高加索故事》至1977年出版十二卷集列夫·託爾斯泰小說,草嬰將自己翻譯生涯三分之一的時間獻給了託爾斯泰。在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和草嬰先生逝世5周年之際,光明悅讀將一場作家與翻譯研究者的對談,呈現給讀者,藉由他們的回憶,走進草嬰先生譯介的託爾斯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