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諸帝本紀》評點1: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武帝

2021-01-10 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本文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漢書》本紀部分為十二篇,專門記錄西漢12位皇帝事跡,本文主要對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武帝的本紀進行評點,採用文言文形式。評點如下:

高祖劉邦:高祖起於隴畝之間,少無賴,不事產業,以遊戲為務。然大度恢弘,善權變,有機謀,喜交豪傑,避難於芒碭之間,常得眾心。秦失其政,豪傑爭起之,逐鹿宇內,為父老所推,起事沛、豐,號沛公。初依秦嘉,後從項氏,常從霸王徵戰,有長者名。受懷王命,西入關以亡秦,與關中民約法三章,甚得民心矣。霸王背約,王之惡地,且潛弒義帝,漢王託言義帝,連諸侯以討霸王。

高祖用張良、蕭何、韓信,以恩義連結諸侯,啖封爵而驅使諸將。屢敗,常受困於窮城,每幾死於絕域,然終能化險為夷,變弱為強。五年,誅霸王於烏江,代秦為帝,開漢室四百之基,功莫大焉!及登帝位,懲秦之亡,與民生養,清淨為政,天下粗定,漸有興復之象。然其性倨慢,頗凌辱士族,故叛者屬路,虧帝德矣!且大封諸王,賜之沃土,授以重兵,遂至尾大不掉,幾危國祚矣!

惠帝劉盈:惠帝孝慈友愛,內修其性,外禮宰相,仁厚之主也。然素敦謹,性柔弱,政由母出,謙退默守,不能有所專。然垂拱而治,與民生息,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亦有功於民。

高后呂雉:高帝既崩,國事一決於呂后,孝惠及二少帝皆聽命焉,不能有所專。後臨朝十六年,續高祖之政,尚黃老之說,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刑罰鮮用,天下晏然,民務稼穡,衣食滋殖,黎民脫戰亂之苦,九州有興復之象,是無為而有為也!

然性狹猜疑,睚眥必報,大誅己之所惡,大虧治德。且信用諸呂,擅殺王族,改易天子,廢置諸侯,欲以呂氏之私,害天下之政,其可得乎?故呂后既崩,周、陳舉事,盡誅諸呂,卒不能保其宗族矣!

文帝劉恆:文帝慈孝,寬仁弘厚,躬修節儉,事從約省,政尚清淨,治以無為。除租賦,廢肉刑,罷連坐之法,去誹謗之罪,大開言路,察納諍言,綈衣率俗,露臺罷營,懷好生之德,有聖賢之風,美聲塞於宇宙,仁風暢於四海。

當此之時,漢勢漸盛,然猶懷柔匈、越,寬容吳王,非其勢不足以爭之,愛惜民力耳!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頌聲四起,黎民歡歌,稱為盛世,千載之後,猶為後世所譽,美哉!偉哉!太史公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

景帝劉啟:景帝繼文帝之治道,勉人於農,率下以德,制度斯創,天下懷安。孝文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當此之時,諸侯勢盛,強者跨州連郡,弱者封縣食邑,土地之廣,半於天下。諸侯多不法,如吳、楚、趙諸王,或煮海冶山,或招納叛亡,跋扈無道,覬覦皇位,嘗為之籌謀者久矣。

晁錯行削藩之令,法重事急,七國遂並起為叛,幾危皇室。及從主父偃之言,行推恩之令,大封諸侯之後,以弱其國,天下卒因之以安,斯誠善政也!景帝之政雖善,然性猜疑少恩,誅晁錯,廢亞夫,大寒天下之心,又虧為君之道矣!

武帝劉徹:武帝既立,用董仲舒、公孫弘之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畤諮海內,延攬俊茂,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焉可述。行做教化,導民向善,褒獎孝悌、力田之人,重本抑末,尊老扶弱,遂使天下大治,萬民向化矣。

帝承文景之治,四海宴然,國事大殷,士卒精壯,足食足兵,乃窮兵黷武,啟釁四鄰。用衛、霍、李、趙之徒,北擊匈奴,驅單于千裡之外,使塞外無警;南滅甌、越,開海疆萬裡之廣,撫閩粵之民;東收朝鮮,拓地至蠻荒之族,威日本肅慎之屬;西通絕域,屯田於輪臺車師,震烏孫大宛之邦。又開西南夷,通使大秦、大夏、大月氏諸國。於是,化外之邦、絕遠之國,皆重譯來朝,不絕於途,聲威震於殊俗,漢室之盛,未有逾於此時也。

帝殊功雖立,然用兵既多,士卒多喪,用度既廣,疲秏中土。遂重斂商人,盤剝細民,兼併日盛,流民蕃息,致生靈哀號,室邑多空。且志尚奢麗,尤敬神明,信用方士,冀通仙人,求不死之術。好怪誕之說,仿黃帝,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欲為長生之方。

於是大事營建,國用空虛;邊事迭興,人不聊生,大壞治道,使漢室有倒懸之危矣,視之始皇,幾欲齊衡。猜忍好殺,御下苛酷,剛愎自用,以是臣下難以久安其位,多以小過見殺,虧帝德矣。然晚年有悟,罪己改轍,擇明嗣良佐以治,勉脫墮亡矣!

相關焦點

  • 平定諸呂之亂,為何等到呂雉去世以後,劉姓諸王才動手
    次年,惠帝即位,在位七年,呂后稱制,八年後死去。惠帝呂后之十五年間,漢朝政治由呂后主持,故司馬遷立呂后本紀而不立惠帝本紀。《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政不出房戶」一語,《漢書》卷二高后紀作「不出房闥。」師古注曰:「闥,宮中小門。」
  • 如果高祖劉邦臨死之前殺了呂后,劉邦死後,漢朝會有什麼變化
    一首悲傷的輓歌,道出了高祖劉邦死後,戚夫人被囚、無望的悲慘的境遇。也因為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殺害劉如意,留下了殘暴不仁的千古罵名。呂后未死、掌控朝局,穩固天下呂后對於戚夫人確實是很殘暴,根據《漢書》的記載,戚夫人被呂后折磨的令人心驚。《漢書》是這樣描述的「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燻耳,飲瘖藥,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
  • 高祖劉邦為何拒絕醫治,不是因為劉邦信天命,而是因為呂后
    為什麼高祖劉邦會有這些奇怪的表現呢,高祖劉邦這些舉動意味著什麼,難道真的是高祖劉邦糊塗了?呂后的影響力、晚年的高祖劉邦的悲傷呂后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在劉邦是一個小混混的時候,嫁給了劉邦,只因為其父親說了一句:劉邦是富貴之人。
  • 細品呂雉如何一步步走向權力之巔,破例列入司馬遷的帝王本紀之中
    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史記·呂太后本紀》看到丈夫對自己越發冷淡,卻把所有寵愛都給了戚夫人,呂雉徹底絕望了,此時的呂雉,已不再是呂雉,她即將成為狠辣兇殘的呂后!呂后為人剛強堅毅,輔佐高祖平定天下,誅殺大臣多得力於她。——《史記·呂太后本紀》呂后,施展了她的政治才華,殺伐決斷,也讓世人見識到了一介女流的驚人能量!
  • 為何司馬遷把項羽寫進本紀?你以為他是在捧項羽,其實他在幫劉邦
    項羽只是西楚霸王,為什麼司馬遷就給他寫入了只有帝王才能進入的本紀呢?對此,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司馬遷是項羽的死忠粉,所以硬要拔高項羽,把本不應該進入本紀的項羽列入本紀。實際上,司馬遷之所以會把項羽寫入只有帝王才能進的本紀,一方面是因為項羽曾有帝王之實,另一方面是為劉邦的漢找法理性依據。基於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發現,司馬遷並沒有為漢孝惠帝和前後兩位漢少帝寫本紀,而只是為漢高后呂雉寫了本紀。為什麼?漢孝惠帝劉盈明明做了七年皇帝,是名副其實的皇帝啊,而且有親政的時候。
  • 漢高祖劉邦為何又叫「劉季」呢?
    《史記·高祖本紀》開篇就說了。高祖,姓劉氏,字季。是字季,不是曾用名季,白字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為什麼要過度想像說什麼曾用名季呢?還有什麼說「伯仲叔季是沒有文化的表現」,說這句話的人才沒文化,過於想當然,我就想問根據呢?項纏字伯,項籍叔父,西楚左令尹。管夷吾字仲,齊國相國。範雎字叔,秦國相國。士會字季,晉國正卿,劉邦的先祖。來來來,大家評價一下,以上那些人是沒有文化?
  • 作為女性,呂后為何能與秦始皇並肩而立,被列入皇帝編年史?
    因為本紀所記載的人物並非都是帝王將相,如項羽、呂雉等,其他的人是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之紀,項羽之紀,高祖之紀,呂太后紀,孝文紀,孝成紀和孝武紀。撇開這門學科的主角身份不談,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一部從五帝開始到司馬遷生活的漢武帝時期的通史,但每一門學科的主角恰好都是先後掌握了中國政權的人,以他們的名義,更多的是對一個時代的總結。
  • 為什麼呂后暴虐專制,司馬遷卻對其推崇有佳,列入帝王本紀?
    第一「誅殺功臣」呂后對漢朝第一個貢獻就是協助劉邦誅殺功臣,司馬遷說「佐高祖定天下,所諸大臣多呂后力」。漢初,劉邦在取得天下後,按照約定分封諸王,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被封為異姓王。異姓王中實力最強,功勞也最大的就是韓信。劉邦雖然很快把韓信轉封楚王,後來又用計降韓信為淮陰侯,但劉邦重情義,捨不得殺韓信。韓信的死,正是呂后與蕭何合謀,騙韓信進宮。
  • 西漢一皇帝,在位時期國泰民安,為何司馬遷不想把他寫入皇帝本紀
    漢高祖劉邦,崛起於阡陌之間,以一介小混混起家,最終在秦末亂世之中,得到無數能人猛將相助,打下偌大地盤,與聲震天下的楚霸王項羽爭雄,並最終迫使項羽烏江自刎,完成一統天下大業。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因病重駕崩;劉邦的長子雖然是齊悼惠王劉肥,但是由於呂后才是劉邦的正宮皇后,所以劉邦的嫡長子是劉盈;按照中國封建時期的繼承法,帝位當然是由劉盈繼承了。劉盈年幼的時候可不比劉禪好多少,有一次劉邦東攻項羽至彭城。項羽舍齊地回擊漢軍,大破漢軍於彭城。
  • 「漢朝已經歷五代皇帝,現在是武帝執政時期!」你看懂了嗎?
    漢高祖:漢高祖出身平民,招賢納士,深的民眾的支持,打敗了實力遠強於自己的項羽,建國之後就開始大殺功臣。漢惠帝 漢惠帝沒啥特殊的,一切按照高祖的政策辦「蕭規曹隨」,沒當多長時間皇帝基本上也沒啥權力被呂后操縱,因而後來一般也不被承認是漢朝先帝。
  • 呂后殺死韓信後,韓信被葬於何處?山西地方志記載揭開秘密
    儘管《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正史中,均未記載韓信墓所在,但《山西省通志》、《大中華山西地理志》等書籍中,都記載韓信墓在如今山西晉中靈石縣。即便呂后不殺韓信,劉邦死前也會殺掉韓信。呂后要殺韓信,原因在於謀求政治地位,抬高自己的話語權。漢初太子之爭,呂后差一點就一無所有,從此之後,呂后越來越多的參與政事,且越來越毒辣,忽悠劉邦殘忍的將彭越剁成肉泥,又與蕭何聯合設計的殺死韓信,都是呂后參政的體現。簡而言之,呂后清洗開國異姓功臣,符合劉邦內心想法,通過計殺功勳赫赫的彭越、韓信,呂后的政治地位直線上升。
  • 呂后真有情夫,劉邦怎能忍受戴綠帽子?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的力量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漢高祖劉邦的正妻呂雉,竟然有情人,而且這個情人還是劉邦的老鄉兼朋友。 您相信嗎?這可是有史料記載的。 《漢書》說:「闢陽侯行不正,得幸呂太后。」這個闢陽侯便是呂雉的情人審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