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呂后暴虐專制,司馬遷卻對其推崇有佳,列入帝王本紀?

2021-01-10 枸妹秋音Fy

現在提起呂后,人們聯想到的無非是「呂后篡權,擾亂宮闈」,批評其殘酷的把戚夫人作成「人彘」,毒死趙王如意,寵信呂家人,違背白馬之盟擅封諸呂為王。可是另一方面,也有如同司馬遷稱讚她說:「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司馬遷這樣稱讚絕對是有道理的,劉邦雖然開創漢朝,可是因為出身草莽,在漢初製造很多政治問題,這些都有賴呂后的強勢解決。

第一「誅殺功臣」

呂后對漢朝第一個貢獻就是協助劉邦誅殺功臣,司馬遷說「佐高祖定天下,所諸大臣多呂后力」。漢初,劉邦在取得天下後,按照約定分封諸王,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被封為異姓王。異姓王中實力最強,功勞也最大的就是韓信。劉邦雖然很快把韓信轉封楚王,後來又用計降韓信為淮陰侯,但劉邦重情義,捨不得殺韓信。韓信的死,正是呂后與蕭何合謀,騙韓信進宮。韓信一入宮,就被呂后命令武士捆住,立刻斬了。

另一個異姓王彭越也是,彭越被人告謀反,劉邦本來已經赦免他,只廢為庶人,遷徙至蜀地。彭越故土難離,走到鄭地,正巧碰到呂后,就向呂后哭訴,請呂后向劉邦說情,只求放他回故裡為民,不要流放蜀地。呂后滿口答應,帶著彭越一同回京,一見劉邦便說:「不能放虎歸山,一定要殺了彭越。」並命人誣告彭越,不僅殺了彭越,還夷滅彭越宗族。

異姓王雖然單個實力不比漢朝,但是劉邦本身並不長於軍事,跟韓信、彭越、英布等根本無法比。特別韓信,劉邦能贏取天下,韓信功勞最大,沒有韓信,楚漢相爭劉邦也無法打贏項羽。劉邦雖然對韓信一直有所猜忌,但到底顧念情義,不忍殺他。而呂后果斷的誅殺韓信、彭越固然殘忍,卻也扼殺了劉邦死後漢朝的潛在隱患。

第二「解除帝位之爭」

劉邦雖然很早就立他與呂后所生的劉盈為太子,不過由於呂后年老色衰,兩人又聚少離多,感情日益疏遠,劉邦轉而寵幸年輕的戚夫人。劉盈為人軟弱不討劉邦喜歡,反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活潑可愛,劉邦覺得更像自己,一度想要改立太子。呂后發現劉邦有廢太子的念頭,採納張良建議,延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並連絡大臣支持劉盈。

商山四皓是秦末隱士,劉邦多次請他們出仕,都遭到商山四皓拒絕。當劉邦看到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後,馬上意識到太子已經掌握了輿論,再加上大臣周昌、叔孫通等冒死進諫,最終劉邦也只能打消廢太子念頭。

自古以來,太子之爭往往動搖國本。劉盈雖然軟弱,但心地善良,沒有過錯,深受大臣愛戴。如果劉邦堅持撤換太子,勢必引爆巨大的政治風暴,新興的漢朝能否承受太子之爭帶來的傷害,這是誰也不敢肯定的。並且也正是呂后的強勢,劉邦死後,其他的劉姓諸侯王,都不敢對皇帝大位有任何覬覦之心,穩定了漢朝的傳續。

第三「呂后的政績」

前面都在替呂后的殘忍洗白,接下來要講呂后的德政。不要以為呂后當政只顧著迫害政敵,就如同司馬遷所說「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呂后當政期間,大體延續劉邦休養生息,恢復民力的政策。呂后廢除秦以來的一些苛法,不輕意以酷行治罪百姓,百姓不再恐懼觸法而安居樂業。以免除徭役鼓勵恢復生產,又「減田租,復十五稅一」,減輕百姓的負擔。在邊防上,呂后也安排戌族輪替,取代秦以來戌族服役無期的狀況。同時惠帝、呂后統治期間,力行簡約,從不奢華鋪張,形成漢初節儉風氣,這對往後「文景之治」奠定良好的基礎。

外交上,惠帝六年,冒頓單于寫了一封詞語不敬「情書」給呂后,想要娶寡居的呂后。漢朝群臣雖然義憤填膺,揚言要對匈奴宣戰,可是呂后清楚漢朝尚未從秦末的戰亂恢復元氣,回信自汙「年老氣衰、發齒墮落」,並送上美女一名,財寶作為回禮。呂后的忍辱負重,維護了漢匈之間的和平,也避免了漢朝再次的「白登之圍」。

呂后在歷史上往往被批評「牝雞司晨」,以女人身份幹涉朝政,禍亂朝鋼。不過如果呂后是一個男子,這些指控是不是就顯得薄弱而無力了呢?歷史上比呂后殘暴、昏庸的帝王多的是。

司馬遷在為呂后作傳時,將其列在帝王本紀,也是肯定其權勢可以媲美其他帝王。

所以誰說女人就不能有雄心壯志,女人就不能作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我就以為漢朝之所以可以穩定開國,正是因為有呂后除功臣、保太子、壓制諸侯王、延續黃老之治的功勞。

相關焦點

  • 司馬遷為什麼將呂雉列入本紀,讓其享受帝王待遇?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一書中,專門記載帝王事跡的傳記被稱為「本紀」。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執掌皇權的女性,所以司馬遷也將呂雉列入「本紀」,為《史記·呂太后本紀》。皇帝還在世,皇后卻能代行皇權的現象非常罕見。
  • 細品呂雉如何一步步走向權力之巔,破例列入司馬遷的帝王本紀之中
    呂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這個素以「狠辣」聞名於世的女人,也是唯一一位被司馬遷列入帝王本紀篇的女性。太后專權,呂雉非史上第一人,中國最早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宣太后。但呂雉卻是大一統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
  • 為何司馬遷把項羽寫進本紀?你以為他是在捧項羽,其實他在幫劉邦
    項羽只是西楚霸王,為什麼司馬遷就給他寫入了只有帝王才能進入的本紀呢?對此,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司馬遷是項羽的死忠粉,所以硬要拔高項羽,把本不應該進入本紀的項羽列入本紀。實際上,司馬遷之所以會把項羽寫入只有帝王才能進的本紀,一方面是因為項羽曾有帝王之實,另一方面是為劉邦的漢找法理性依據。基於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發現,司馬遷並沒有為漢孝惠帝和前後兩位漢少帝寫本紀,而只是為漢高后呂雉寫了本紀。為什麼?漢孝惠帝劉盈明明做了七年皇帝,是名副其實的皇帝啊,而且有親政的時候。
  • 作為女性,呂后為何能與秦始皇並肩而立,被列入皇帝編年史?
    但在《史記》中,司馬遷將她列入"列傳",為什麼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她能與三皇五帝並列於"帝王列傳"?。《史記》的意義對於《史記》的體例,人們多認為是記載帝王的功績,其實可以擺脫這種固化的觀念。可見,《史記》的《本紀》不是以人的身份和地位作為參照標準,而是以每個時代的掌權者來記錄歷史的演進。所以,呂后作為"本紀",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 司馬遷說呂后是劉邦「微時妃」,意思是說呂后身份是妾不是妻嗎?
    在太史公司馬遷為呂后所作的傳記中,用這樣一句話交代了呂后的身份: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史記·呂太后本紀》 但在班固為呂后所著的傳記中,卻被簡略到「高皇后呂氏,生惠帝。」
  •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什麼要將張良蕭何納入世家而將韓信列入列傳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人物傳記分為了三個等級,即本紀世家與列傳,其中本記事記載帝王一類的人物的事跡,而世家是記載諸侯一類人的事跡,列傳則記載的是非常重要的人臣等一些人的功績,韓信張良,蕭何三人被劉邦稱為漢初三傑,可見這三個人在劉邦的心中是不分伯仲的,而在此漢初三傑之中,蕭何與張良的事跡都被司馬遷列為了世家
  • 歷史上真實的呂后,不只是殘忍狠毒,司馬遷給了她很高評價
    歷史上真實的呂后,不只是殘忍狠毒,司馬遷給了她很高評價 大家提起呂后,想到的往往是狠毒和殘忍,尤其是在劉邦去世之後,先是報復了戚夫人,隨後又誅殺了很多的劉氏宗室,成為了一代權後,但就是這樣一個在我們認知當中,比較狠毒的人,太史公司馬遷卻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 司馬遷為何將淮陰侯韓信寫入「列傳」而不是「世家」?
    那麼同為漢朝開國功臣,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何將張良和蕭何都列入世家,獨獨將韓信寫入列傳呢? 第一、一時之功與萬世之功 首先我們要了解《史記》的體例:《史記》全書130篇,包括: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
  • 司馬遷為何要把項羽歸進「本紀」之中,主要是這兩點原因
    所謂本紀者,記載的都是宰制天下的帝王,然而項羽卻沒有稱帝,為何太史公把項羽歸進「本紀」之中?有好事者說,因為報復」劉氏帝王」的腐刑,這未免太小看太史公了。把項羽歸進本紀,主要是這兩點原因。一丶本紀的性質本紀不僅僅是為了記錄帝王的事跡,也是為了讓史記這本書有一個時間軸。
  • 項羽從本紀「降級」到列傳,其影響絕不止班馬之爭那般簡單
    而關於項羽的記載主要來自於漢朝的兩本重要史書《史記》和《漢書》,只不過在這兩部書中他的地位可是天差地別,在《史記》之中司馬遷把他列入專門記錄帝王的「本紀」之中,而在《漢書》裡面班固卻把他「降級」到只是記敘士大夫名流的「傳」行列。
  • 西漢一皇帝,在位時期國泰民安,為何司馬遷不想把他寫入皇帝本紀
    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因病重駕崩;劉邦的長子雖然是齊悼惠王劉肥,但是由於呂后才是劉邦的正宮皇后,所以劉邦的嫡長子是劉盈;按照中國封建時期的繼承法,帝位當然是由劉盈繼承了。劉盈年幼的時候可不比劉禪好多少,有一次劉邦東攻項羽至彭城。項羽舍齊地回擊漢軍,大破漢軍於彭城。
  • 同為帝國丞相,為何司馬遷將蕭何列入世家,而將李斯歸入列傳?
    司馬遷做《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屬個人修史,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司馬遷記史,有五種體裁:本紀、表、書、世家、列傳。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主要記錄人物史。本紀是全書提綱,是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世家是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跡;列傳是記述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少數民族的傳記。
  • 《史記》中為何張良與蕭何被列入世家,韓信卻僅僅列入列傳呢?
    歷史往往總是很有趣,在多年之後研讀從前的歷史人物,也總會有不同的感慨。有的人明明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後來走著走著,結局就截然相反了,雖然不排除一些時代影響,但更多的,還是事在人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與韓信,明明都是一樣的功臣,可是為何後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要區別對待呢?
  • 日本版外戚專權:藤原家「攝關政治」可與西漢呂后同一而論嗎?
    這個女人不簡單,呂雉是有記載以來的第一位皇后,但是她的名氣可不僅是因為來自丈夫劉邦,而是呂雉開啟了外戚專權的先河,是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然而外戚專權並不僅存在於我國歷史上,與我國相鄰的日本也出現過外戚專權的現象。與我國對於外戚專權的稱呼不同,日本將外戚專權稱為「攝關政治」,這是一個專有名詞,可以將它與我國的呂后稱制可以放在一起討論嗎?
  • 呂后與審食其是否真有私情
    傳言在劉邦四處徵戰無暇顧及呂雉時,由於安耐不住寂寞而私通了審食其。審食其是劉邦的同鄉,長得眉清目秀,口齒伶俐,被劉邦收為門人。受劉邦囑託審食其與劉邦哥哥一起照看家人,而劉邦則可以四處徵戰了。呂雉先後被秦官吏逮捕,之後又被西楚霸王項羽作為人質,歷經坎坷,而審食其一直陪伴左右。
  • 呂后:不被愛的原配,活著受苦死了被罵,也曾善良溫順到沒有自我
    男人不壞,女人不狠在司馬遷《史記》中,呂雉是唯一被記錄在帝王本紀的女性,她對漢王朝創建、繁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過去幾千年,人們抨擊她時永遠是先說她蛇蠍心腸再到牝雞司晨。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史記.高祖本紀》2、夫唱婦隨,翻山越嶺支持丈夫事業
  • 《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在司馬遷故裡陝西韓城發布
    圖為《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 張遠 攝中新網陝西韓城10月26日電 (記者 張遠)《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發布暨研討會26日在司馬遷故裡陝西韓城舉行。《史記研究集成》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規模浩大,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各部分構成,旨在對司馬遷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總結,匯集、整理、編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記》研究成果的「集成」。
  • 《史記》中,為何司馬遷將韓信放於列傳,而將蕭何張良放入世家?
    而現在各種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劇比比皆是,雖然多少有藝術的加工,但總歸多了一種讓我們了解歷史的途徑。這本書主要分為五部分,每部分都是介紹不同身份地位的歷史人物,分別為本紀、世家、列傳、表以及書,我們平時聽的比較多主要是本紀以及世家,比如說之前學過的項羽本紀、陳涉世家等。本紀主要介紹的是帝王,世家介紹諸侯,列傳是除此之外的其他人,表是用表格羅列一些人物事件等,書則是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地理等方面的內容。
  • 司馬遷有多崇拜孔子?這事得從孔聖人的「神出鬼沒」說起
    被魯迅先生讚美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作者司馬遷老先生,也是孔子的忠實狂熱粉。史家作史,儘量不帶自己的個人喜好厭惡到其著作,儘量以公正的視角評論記述。可是說著儘量,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自己寫書時的情感表達。而司馬遷對孔子的崇拜,是極具代表性的。《史記·秦本紀》記載:「惠公元年,孔子行魯相事。」
  • 《美人心計》——女不聞呂后邪?
    不過《美人心計》裡面,戴春榮老師飾演的呂后,分寸拿捏的相當好,把呂后的強勢、霸道、孤獨和可悲,演繹的入木三分。歷史上的呂后,不論功過,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她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她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以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