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呂后,人們聯想到的無非是「呂后篡權,擾亂宮闈」,批評其殘酷的把戚夫人作成「人彘」,毒死趙王如意,寵信呂家人,違背白馬之盟擅封諸呂為王。可是另一方面,也有如同司馬遷稱讚她說:「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司馬遷這樣稱讚絕對是有道理的,劉邦雖然開創漢朝,可是因為出身草莽,在漢初製造很多政治問題,這些都有賴呂后的強勢解決。
第一「誅殺功臣」
呂后對漢朝第一個貢獻就是協助劉邦誅殺功臣,司馬遷說「佐高祖定天下,所諸大臣多呂后力」。漢初,劉邦在取得天下後,按照約定分封諸王,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被封為異姓王。異姓王中實力最強,功勞也最大的就是韓信。劉邦雖然很快把韓信轉封楚王,後來又用計降韓信為淮陰侯,但劉邦重情義,捨不得殺韓信。韓信的死,正是呂后與蕭何合謀,騙韓信進宮。韓信一入宮,就被呂后命令武士捆住,立刻斬了。
另一個異姓王彭越也是,彭越被人告謀反,劉邦本來已經赦免他,只廢為庶人,遷徙至蜀地。彭越故土難離,走到鄭地,正巧碰到呂后,就向呂后哭訴,請呂后向劉邦說情,只求放他回故裡為民,不要流放蜀地。呂后滿口答應,帶著彭越一同回京,一見劉邦便說:「不能放虎歸山,一定要殺了彭越。」並命人誣告彭越,不僅殺了彭越,還夷滅彭越宗族。
異姓王雖然單個實力不比漢朝,但是劉邦本身並不長於軍事,跟韓信、彭越、英布等根本無法比。特別韓信,劉邦能贏取天下,韓信功勞最大,沒有韓信,楚漢相爭劉邦也無法打贏項羽。劉邦雖然對韓信一直有所猜忌,但到底顧念情義,不忍殺他。而呂后果斷的誅殺韓信、彭越固然殘忍,卻也扼殺了劉邦死後漢朝的潛在隱患。
第二「解除帝位之爭」
劉邦雖然很早就立他與呂后所生的劉盈為太子,不過由於呂后年老色衰,兩人又聚少離多,感情日益疏遠,劉邦轉而寵幸年輕的戚夫人。劉盈為人軟弱不討劉邦喜歡,反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活潑可愛,劉邦覺得更像自己,一度想要改立太子。呂后發現劉邦有廢太子的念頭,採納張良建議,延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並連絡大臣支持劉盈。
商山四皓是秦末隱士,劉邦多次請他們出仕,都遭到商山四皓拒絕。當劉邦看到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後,馬上意識到太子已經掌握了輿論,再加上大臣周昌、叔孫通等冒死進諫,最終劉邦也只能打消廢太子念頭。
自古以來,太子之爭往往動搖國本。劉盈雖然軟弱,但心地善良,沒有過錯,深受大臣愛戴。如果劉邦堅持撤換太子,勢必引爆巨大的政治風暴,新興的漢朝能否承受太子之爭帶來的傷害,這是誰也不敢肯定的。並且也正是呂后的強勢,劉邦死後,其他的劉姓諸侯王,都不敢對皇帝大位有任何覬覦之心,穩定了漢朝的傳續。
第三「呂后的政績」
前面都在替呂后的殘忍洗白,接下來要講呂后的德政。不要以為呂后當政只顧著迫害政敵,就如同司馬遷所說「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呂后當政期間,大體延續劉邦休養生息,恢復民力的政策。呂后廢除秦以來的一些苛法,不輕意以酷行治罪百姓,百姓不再恐懼觸法而安居樂業。以免除徭役鼓勵恢復生產,又「減田租,復十五稅一」,減輕百姓的負擔。在邊防上,呂后也安排戌族輪替,取代秦以來戌族服役無期的狀況。同時惠帝、呂后統治期間,力行簡約,從不奢華鋪張,形成漢初節儉風氣,這對往後「文景之治」奠定良好的基礎。
外交上,惠帝六年,冒頓單于寫了一封詞語不敬「情書」給呂后,想要娶寡居的呂后。漢朝群臣雖然義憤填膺,揚言要對匈奴宣戰,可是呂后清楚漢朝尚未從秦末的戰亂恢復元氣,回信自汙「年老氣衰、發齒墮落」,並送上美女一名,財寶作為回禮。呂后的忍辱負重,維護了漢匈之間的和平,也避免了漢朝再次的「白登之圍」。
呂后在歷史上往往被批評「牝雞司晨」,以女人身份幹涉朝政,禍亂朝鋼。不過如果呂后是一個男子,這些指控是不是就顯得薄弱而無力了呢?歷史上比呂后殘暴、昏庸的帝王多的是。
司馬遷在為呂后作傳時,將其列在帝王本紀,也是肯定其權勢可以媲美其他帝王。
所以誰說女人就不能有雄心壯志,女人就不能作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我就以為漢朝之所以可以穩定開國,正是因為有呂后除功臣、保太子、壓制諸侯王、延續黃老之治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