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有多崇拜孔子?這事得從孔聖人的「神出鬼沒」說起

2020-12-16 歷史真鑑

孔子是中國文化的一大象徵,儒家文化更是中華文明的代名詞。孔子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時間,現在還在影響著,儒家文化更是中國人的思想內核,隱性地「操縱」我們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孔子有著「天下文官首,歷代帝王師」的稱呼,有著「至聖先師」的讚譽,活著的時候被世人認可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直至今日,只要是中國人,沒有不認識孔子的。崇拜孔聖人的華夏子孫,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他們有的是文人學者,有的是草民黎庶,有的是王侯將相,還有的是秉筆史官。被魯迅先生讚美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作者司馬遷老先生,也是孔子的忠實狂熱粉。

史家作史,儘量不帶自己的個人喜好厭惡到其著作,儘量以公正的視角評論記述。可是說著儘量,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自己寫書時的情感表達。而司馬遷對孔子的崇拜,是極具代表性的。《史記·秦本紀》記載:「惠公元年,孔子行魯相事。」本紀是專用於記錄帝王傳記的,《秦本紀》是記錄秦人到秦國,再到秦朝的記錄。說回「孔子行魯相事」,《秦本紀》的這一段前文說楚國、吳國、晉國、和秦國的事,後文說晉國、齊國和秦國的事。這中間出現孔子的行程,怎樣看怎樣突兀。

《秦本紀》除此段之外還有一句關於孔子的記載,十分突兀,「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前面寫著秦國、齊國、吳國、晉國相互之間的大事,後面突然寫孔子卒;孔子卒後,接著寫天下各諸侯之間和國內的大事。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秦本紀》,其他本紀、世家、列傳也是有記錄的,司馬遷筆下的孔子「神出鬼沒」慣了。《史記·十二本紀·周本紀》: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史記·三十世家·吳太伯世家》:十五年,孔子相魯。《史記·三十世家·魯周公世家》:十年,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行相事。齊欲襲魯君,孔子以禮歷階,誅齊淫樂,齊侯懼,乃止,歸魯侵地而謝過。

《史記·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十四年,孔子卒。《史記·三十世家·管蔡世家》:吳二十六年,孔子如蔡。《史記·三十世家·衛康叔世家》:三十八年,孔子來。《史記·七十列傳·伍子胥列傳》:當是時,吳以伍子胥、孫武之謀,西破彊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其後四年,孔子相魯。《史記·七十列傳·李斯列傳》:高曰:「臣聞湯、武殺其主,天下稱義焉,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而衛國載其德,孔子著之,不為不孝。

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可以說《史記》中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孔子應該在其中出現了二分之一左右。大家可以確切地說:孔子是司馬遷的偶像無疑了。不過司馬遷是像現代女孩子追明星那樣子的崇拜嗎?筆者可以打保票說絕對不是。一個國家的世家、一個皇帝的本紀、一個王侯將相的列傳,記錄了一個與他們完全沒有相關的事,就代表寫這段史書的史家認為,他所寫的那個人物足以影響天下的命運。而孔子在太史公心中正是一個足以影響天下、足以改變中國歷史的人物。所以如果大家讀《史記》會發現,孔子這個人物在《史記》中簡直就是神出鬼沒,即便和孔子一點關係沒有,孔子也會出現。不得不說,這是《史記》的一大特點。司馬遷實在太重視孔子這個人物了。

司馬遷沒有感覺錯,孔子的的確確沒有感覺是影響天下命運和改變中國歷史的重要人物。秦始皇和孔子誰更重要?一部分人認為是秦始皇,一部分認為是孔子。其實看誰更重要,得從其人所遺留下的東西。秦始皇死後,留下浩大的秦始皇陵(精神文化遺產暫且不說,畢竟無法具象化,不夠直觀);孔子死後,葬魯城北泗水岸邊,當時的狀況不是太好,可這不是一成不變的。東漢桓帝,孔子之墓重修,孔林地一頃;北齊時,孔林植樹六百餘株;宋代宣和年間,孔子墓前修造石儀;元文宗,修孔林牆,修孔林門;大明洪武年間,孔林擴充至三千頃;清雍正八年,再次大修孔林。

史書記載,官方共重修、增修孔林十三次,現在孔林的垣牆長約七公裡,牆高超三米,總面積達到兩平方公裡,比曲阜城還大,其中墳冢10萬餘座。越到後面孔林面積越大,而秦始皇陵卻年歲坍塌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孔子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大,秦始皇的影響力卻隨著他的離世越來越小。所以比較二人誰更重要,結果顯而易見。

司馬遷寫孔子,一點都沒有過譽,哪怕從孔子身上學到一點,普通人都會受益無窮。司馬遷評價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古今中外道德和品行能到達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

參考文獻:《史記》

相關焦點

  • 孔子,聖人的吶喊!
    孔父嘉被當時六卿之首的太宰華督殺害,並搶走了他媳婦兒,《史記》和《左傳》都記載過關於華督眼饞孔父嘉「美而豔」的媳婦的事。但孔父嘉被殺,更多還是由於不得人心政治的因素,他的後人就逃到了周公姬旦建立的魯國避難,孔子就出生在了魯國。
  •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這兩人的話讓孔子感覺不好意思啦。什麼嘛,誇人都不會誇,沒有實質內容,太空。這時候,孔門第一高足顏淵站出來了。一扒拉子遊、子夏,靠邊靠邊。老師的課是你們說的那樣嗎?老師的課,那應該是這樣的。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這幾句,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了。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
  • 《中國》五千年:從喪家犬到孔聖人,孔子的堅持到底有多難?
    區別於其他的孩子,孔子從小沒有什麼玩伴也沒有合適的玩具,他只愛模仿祭祀,經常把祭祀時用的禮器擺出來,學著祭祀的禮儀玩。這是他最常的做的事,也可以說是唯一可玩的遊戲了。在孔子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因為當時禮制約束著婦女,也迫於輿論的壓力,孔子的母親就一直沒有告訴孔子他父親埋葬的地方。同時,他們也從偏僻的陬(zōu)邑(yì)搬去了曲阜。
  • 何為聖人?如何才能成為聖人?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傳云:人有通聖者。有不能者。"《》:"六德敎萬民。智仁聖義忠和。"《》曰:"睿作聖。凡一事精通、亦得謂之聖。按:耳順之謂聖。彼教所言耳根圓通亦此意。" 相應的,孔子對於聖人的標準要求也非常之高,"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從側面來講,咱們可以認為,在孔子心目中,他的同時代人沒有一個真正夠得上聖人的標準。
  • 南季北孔——孔子最敬仰的人,有三讓天下之美譽,你知道是誰嗎?
    被稱為「延陵第一人」「常州人文始祖」 周敬王三十六年,季札去世,時年九十三歲,葬於上湖(今江蘇省江陰市申港),孔子曾為之撰寫碑銘。在歡迎宴上,徐君看中了季札佩戴的寶劍,但有礙於面子,沒有開口,季札從徐君臉色看出,徐君想要這把劍。此時季札有出訪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君,但心裏面已經默認贈與徐君了,準備等從晉國返回時送給徐君!
  • 孔子是怎麼一步步從「王者」變成「至聖先師」的
    作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坐穩了中國兩千多年來文化領域的頭把交椅。所謂「流水的皇帝,鐵打的孔子」,歷朝歷代為表「尊孔」,在對孔子的稱號上可謂煞費苦心,不遺餘力。他的尊號有「天縱之聖」、「聖人」、「萬世師表」等,時至今日仍然影響著中國人。
  • 孔子後代裡孔與外孔
    五代時期山東曲阜孔府發生了一場大事,孔林灑戶(灑水戶顧名思義是當時負責孔林灑水的)灑水戶孔末。孔末本不姓孔而是負責孔林灑水的奴僕跟隨孔姓。五代時期天下大亂,孔末勾結強盜衝入孔府把孔家嫡系盡數殺盡。當時孔家,家主孔光嗣亦在其中孔光嗣的獨生子孔仁玉此時剛滿九月,被其母親張氏抱回張陽村娘家,被張氏的雙親張溫和樂氏藏匿起來,孔末殺盡孔府後人按冊點名發現為缺孔仁玉。後追至張陽村逼迫張氏交出孔子後裔。張氏不忍孔子後裔蒙難。將自己剛滿月的孩子交給孔末。孔末此後以孔子後裔自居主持孔府事宜。因此孔子後裔,倖免於難。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為何孔子卻姓孔,他到底跟誰姓
    大概微仲就是傳說中可查的孔子遠祖。宋國和魯國毗鄰。孔子五代祖木金父因其父孔父嘉在宮廷內證中被殺而從宋國避禍奔魯。孔子父親叫叔梁紇,自微仲到叔梁紇共計十四代,其中較著名的只有四人,即弗父何、正考父(甫)、孔父嘉和叔梁紇。一、弗父何是孔子第十代祖先。弗父何的父親宋緡公(名共)有子二人,長子弗父何,次子鮒祀(又名方祀)。緡公死時不傳子而傳弟熙,是為煬公。鮒祀不服,殺了熙。
  • 《孔子》十五志於學 抄摘文
    他認為群王有過錯而臣子不拼死進諫,是不負責任,對不起天下百姓,於是強行向紂王進諫。紂王大怒道:「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果真如此嗎?」就將比幹剖胸挖心殺害了。孔子高度評價商朝後期的這三個賢人,不僅是他對這三人仁德的肯定和頌揚,也是他對偉大的商文化的敬意,還是他對自己祖先的隱秘的感情的流露。
  • 聖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
    在《列子》中,記敘了一篇關於誰是聖人的故事。話說,宋國的太宰見到孔子後,開口問道:「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回答:「我哪敢當聖人,我不過是博學多識的人罷了。」於是太宰又問:「那三王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又問:「五帝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五帝是善於推行仁義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繼續問道:「三皇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皇是順應時勢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宋國太宰驚駭萬分,說道:「那麼誰是聖人呢?」
  • 至聖先師的孔子到底有多「聖人」之三——被批判的夫子
    孔子給我們的形象是完美無缺,但即使再完美的人都免不了被人說三道四,何況世界哪有完美的人。一個人的完美只是相對於普通大眾,各方面表現的優秀只是超出普通大眾,絕對的完美不存在,不光邏輯是,現實亦是。有人對孔子進入周公廟,對每一項禮器與擺設都要發問,就批評說:「誰說這一位鄹邑的年輕人懂得禮呢?他在周公廟裡什麼都要發問。」但孔子聽到這種批評,就辯解說:「問清楚行禮的細節,這就是禮啊!」《論語》裡還有孔子的一個調皮的學生宰予與孔子的爭執,他用「井中有仁」和「三年之喪」與孔子詭辯,把孔夫子氣得不輕。
  • 孔子一生中,哪個女人對他的影響最大?其中一個甚至影響了他一生
    也就是說,孔子生下來頭頂就是凹陷的,因此,孔子也稱「孔丘」,雖生來就有外表缺陷,但是,他的母親顏徵在卻從未嫌棄過他。所以說,正是有這樣一終自立自強,樂觀向上,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的母親,我們中國歷史上,才會有孔子這樣一位驚世駭俗的聖人!
  • 唐玄宗祭祀孔子,隨口寫下一詩,開頭10字道出不為人知的孔聖人!
    但是也有寫得好的,甚至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唐朝作為詩的朝代,就連皇帝也都被詩的魅力所俘獲,說明詩在當時,是真真正正的流行文學,上至王爺皇帝,下到普通百姓,中間還有一群文人墨客把它發揚光大。一直很羨慕唐代,就是如此,詩作為一種文學形式,經歷了隋朝、魏晉南北朝的發展和嘗試,在唐代已經是完全的成熟了。
  • 他是教育界的祖師,開創儒教學說,被後世尊為一代聖人,可敬可佩
    說孔子的父親和母親祈禱於尼丘山,感受黑龍的精靈而生下孔丘。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這是一種神奇之說。其二,「夢生說」。《春秋演孔圖》中記載:「孔子母徵夢感黑帝而生,故曰玄聖。」又說:「孔子母顏氏徵遊太冢之坡,睡夢感黑帝使請己,己往夢口語曰:『汝乳必於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於空桑之中。」這是一種荒誕之說。
  • 只因見了春秋時期最美麗的女子,千古聖人孔子被弟子逼得賭咒發誓
    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的姜姓女子,有文姜、莊姜、宣姜等,留下了名字的子姓女子,最著名的就是南子。除了莊姜,這幾個女子大都沒留下什麼好名聲,尤其是南子。 南子是宋國的公主,後來嫁給了衛靈公。因為宋國是子姓,所以她被稱為南子。她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很不堪。據說,她在嫁給衛靈公之後,還與宋國的公子朝私通。衛靈公不僅不加阻止,還採取了縱容的態度,讓衛國丟盡了顏面。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那麼問題來了,他為何姓孔?
    但孔聖人並不是天上的神,而是人造的神,他是有血有肉的。作為一個來自凡間的神,孔子當然不是跟孫悟空那樣,是從石頭中縫蹦出來的,他不但有母親,還有父親。史料說的明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魯國的一個叫顏徵在的貴婦人分娩,隨著一聲巨響,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了,這個孩子就是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孔丘、孔聖人。
  • 子貢出資為孔子周遊列國,養老送終,為何還被孔子稱為「飯桶」
    其實,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最有成就、最有能力的還是要算子貢,偏偏這位徒弟,發揚了儒家學說,資助孔子周遊列國,為孔子送終,卻得到了「飯桶」的評價。子貢名叫端木賜,出自富裕之家,他投奔孔子時並不太服氣。也許是見多了風雲人物,他總覺得自己的老師只會紙上談兵。
  • 金雞一鳴天下曉,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聖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相傳他是商代微子之後,先世是宋國公族。自其先族孔父嘉,方以孔為姓。曾祖父孔防叔因政治鬥爭失敗,舉家逃亡魯國,始為魯人。他的父親叔梁紇,身材高大,勇武有力,做過鄹邑大夫。《左傳》中記載著他徒手舉懸門,幫助魯軍攻城的故事。
  • 孔子不姓孔?任賢齊、劉若英、林青霞,誰的名字更有深意?
    中國人講究「名」,因「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兩千多年以來,人們始終相信這個信條,所以在任何事情開始之前,總要仔細斟酌它的名義。從古至今,由文化人物到經典文藝作品,名字都有各自的內涵、淵源。例如本文提到的——孔子的姓氏是什麼?金庸武俠小說裡,人物命名有何深意?任賢齊、劉若英、林青霞,幾位明星名字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