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是我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一個精彩組成部分,也歷來被史學界稱為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代。那麼這段令人痛心的歷史究竟是怎麼造成的?仔細梳理歷史,我們不僅可以讀懂歷史的真相,更能很好地理解人生!
01關鍵字一:引狼入室
人們都知道五胡亂華,五個北方少數民族擾亂了華夏文明,但是,造成五胡內遷,亂世根由的竟是東漢時期的一項政策。史書上經常記載:自東漢中葉之後,朝廷常以招引或強制的方式,將邊疆的北方各族內遷,以便監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勞動力。
那麼,其實讓少數民族內遷的始作俑者,就是引狼入室的人竟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大帝劉秀!當然,光武大帝最初的想法很理想,甚至可以說是高瞻遠矚,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經常與漢朝打仗,究其根源是他們始終有自己來意生存的根據地,保留著自己的信仰和民風民俗。
好的!那麼讓他們遷到內地,讓我們大漢文化來抵消你,吸引你,同化你。在這項政策的感召下: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逐步內遷。慢慢地開始與漢族融合。可以說,光武大帝的這一項政策按現在眼光看來,絕對是戰略決策,高瞻遠矚,一勞永逸。可是,他老人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後世子孫一個不如一個,留給民族融合的時間太短了。這個融合沒有完成!
02關鍵字二:內憂外患
東漢末年,外戚宦官當道,自然災害不斷,瘟疫流行,造成民不聊生,黃巾起義。隨後,為了剿滅起義軍,東漢靈帝感於中央兵力不足,於是號召各地的封疆大吏各自招兵買馬,剿滅叛軍。
於是乎,靈帝的政策造就了一大批軍閥,於是就有了漢末軍閥割據,曹操、董卓、袁紹等大軍閥的崛起,造成後來的魏蜀吳三國鼎立。這個事情與後來的大唐末年,節度使之亂很相似。唐朝末年不也是因為為了平定安史之亂,造成軍閥割據,最後導致大唐滅亡,然後就是五代十國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即使在三國鼎立期間,經略北方的曹操這個人按理說真的不錯。幸虧是曹操在北方。如果換成劉備和孫權,五胡亂華的步伐沒準會更早。曹操一面與南方其他軍閥打仗,一邊也沒有管著北方的少數民族。
面對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曹操使出了他多面手的一面來,對烏桓,直接發兵鎮壓平叛,對羌人則蘿蔔加大棒,恐嚇利誘,對匈奴則是分化瓦解,繼續吸引匈奴人內遷,與漢族通婚融合。可以說,偉大的政治家總是英雄所簡略同!這一點,曹操所見與劉秀相同。
後來,曹操死了,曹丕繼位,建立魏國,稱帝了。一直傳到曹奐,經歷五帝。最終被諸葛亮的老對頭的司馬懿的後代一步步取代,大家都知道:司馬懿兵變高平陵權傾朝野、司馬師穩紮穩打持續深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炎廢曹奐建立西晉。
03八王之亂
西晉建立之初,也算大一統的王朝,晉武帝司馬炎也算雄才偉略。初步將晉朝治理得井井有條,還曾出現過「太康之治」的繁榮景象。當時從東漢時內遷的少數民族中的佼佼者們基本與西晉融為一體。很多還做了東漢或者西晉的官員。
光武大帝的民族政策至此還是向著成功的方向發展的。如果再這樣發展一二百年,沒準就徹底融合成功了。可是,好景不長。西晉的晉武帝去世前做出了一個極其錯誤的決定。將皇位傳給了我次子司馬衷,就是後來的晉惠帝。
司馬炎本是一世英名,但這個決定真實荒唐之極,因為司馬衷本是一個從小智商就有問題的孩子。作為一個皇帝,晉武帝怎能如此草率地將皇位傳給這等貨色呢?可是,歷史不能假設,它必定已經是過去完成時了!
司馬衷上臺後,痴呆不能任事,由太傅楊駿輔政。不僅司馬衷智商有問題,審美也存在嚴重缺陷。他極其信任自己奇醜無比,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最醜的皇后之一賈南風。此人不僅相貌醜陋,而且極端自私且嫉賢妒能。賈后專權後,甚至假造司馬衷的聖旨,將皇太后廢掉,最後殺死。導致西晉官場極其黑暗。
與此同時,晉惠帝又做出了一個更大的錯誤決定,讓司馬家的宗室去各地鎮守,並給了這些人諸侯的權力。惠帝即位就任命梁王肜、趙王倫、河間王顒先後鎮關中,成都王穎鎮鄴。後趙王倫擅政,用齊王冏鎮許昌。
內部賈后專權,外部諸侯做大!後來趙王司馬倫矯旨殺賈后,篡權奪相位。至此,司馬倫一帶頭,八王大亂戰開始。自此為五胡亂華提供了機會!
讀懂歷史,讀懂人生!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中華民族只要不內亂,外敵是從來沒有機會得!就像一個家庭,內部和諧,則一定會家和萬事興!
先是漢族政權為了更好地控制少數民族政權,制定了高瞻遠矚的控住與融合政策,出發點是好的!可是誰能保證在封建世襲的制度下,後世帝王都是那麼雄才偉略呢?而且漢族政權歷來熱衷於內鬥,內鬥而且很投入,結果這些少數民族的傑出人才們得到了機會,五胡亂華至此粉墨登場!
所以,由一場最初的「華亂五胡」,導致了最終的五胡亂華,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