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主要有五個胡人民族,分別是匈奴、羯、鮮卑、羌、氐。五胡亂華三百餘年,但五胡人馬最後都消失或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匈奴:在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西遷。有人認為匈牙利人是北匈奴的後裔,在歐洲建立過奧匈帝國。
南匈奴在中國北方衰落後,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匈奴與鮮卑在五胡亂華時期不斷混戰融合,通婚混血,後代被稱為鐵弗人,逐漸融入各民族之中。隋唐以後,不再有記載。
羯:羯族在五胡亂華時期建立的政權叫後趙。後趙被冉魏滅亡後,羯族幾乎被屠殺殆盡,僅剩下萬人左右投靠了鮮卑人。
後來鮮卑內亂時,羯族翻臉打擊鮮卑人,自然被鮮卑人報復,於是投降南梁,但沒過多久就爆發「侯景之亂」,最終被陳霸先率兵剿滅。
鮮卑:五胡亂華中後期,鮮卑強勢勝出。鮮卑人建立北魏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從遊牧轉向定居,開始了農耕生產。
從貴族到平民,鮮卑自上而下進行過大規模的漢化活動。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加快了鮮卑同各民族的融合。
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已完全完成漢化,逐漸消亡,融入到北方新興的漢民族中。也有人認為,其實他們就是今天的北方漢人。
羌:羌人在五胡亂華時期,在各自相互攻伐與殺戮中基本喪失殆盡。
但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被松贊幹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朝。今天的羌族,嚴格意義上說,已並非五胡時代羌人的後裔。
氐:五胡中的氐人建立過強大的前秦王朝,與東晉發生過名震古今的「淝水之戰」。
氐人在五胡亂華中,大部分也在相互攻伐中消亡。而失敗南逃的氐人,又逐步隱藏演化成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
也有人認為,南逃氐人分裂為西南地區的十六詔,後來統一為南詔。
還有人認為他們遷入緬甸,與緬甸當時的各民族共同書寫緬甸歷史。但這些說法都缺乏強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