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結構域邊界插入來調節基因組的空間摺疊

2021-01-11 生物谷

 

北京時間2020年8月31日晚23時,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Gerd Blobel教授,其實驗室的張帝(Di Zhang),和他們的合作者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Alteration of genome folding via contact domain boundary insertion的論文,報導了通過運用一系列基因組編輯技術來改變基因組三維摺疊,構建新的亞微米結構,並剖析邊界DNA元件和不同基因組環境間相互作用的發現。

哺乳動物基因組DNA的線性距離可長達~2米,而包含其的細胞核僅有幾微米寬。之所以DNA可被壓縮106(兆)倍進而儲藏於細胞核中,是因為基因組在三維空間中經過錯綜複雜的摺疊和組織。

三維基因組學(3D genomics/genome architecture)研究的焦點之一是在亞微米(sub-micrometer)及其對應的兆鹼基(megabase)/亞兆鹼基(sub-megabase)量級上結構和功能間的聯繫。

這些結構是由高通量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ahigh-throughput, genome-wide version of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Hi-C)描述的,可大致分為(如圖):

1. 染色質區室化 (compartmentalization):傳統上被認為是兆鹼基量級上開放的(轉錄活躍)染色質(open chromatin: A compartment)和封閉的(轉錄不活躍)染色質(closed chromatin: B compartment)。屬於同種區室的染色質區域相互接觸,而異種區室間相互隔開。因而在Hi-C熱圖(heatmap)上顯現格子狀(plaid)的圖案。

2. 拓撲結構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ed domain, TAD)或接觸結構域(contact domain): 兆鹼基-亞兆鹼基級別,結構域內的染色質傾向於相互接觸,而屬於兩個不同結構域染色質之間的跨邊界(domain boundary)接觸相對稀少。Hi-C熱圖上對應沿對角線上的三角/正方形。

異常的結構域組織可涉及發育障礙,肢體畸形和癌症等疾病。精確的結構域組織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架構因子(architectural factors),其中被詳盡研究的是一個多功能轉錄因子:CCCTC結合因子(CCCTC binding factor, CTCF)和黏連蛋白或粘合素(cohesin)。

事實上,一個主要解釋染色質結構域形成的理論:環擠壓模型(loop extrusion model)認為粘合素沿著染色質進行擠壓,形成逐漸增大的環狀結構,待其遇到一對呈會聚去向(convergently oriented)的CTCF而停滯。這一對CTCF和cohesin也因而一起劃定結構域的邊界(domain boundary)。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CTCF都處於結構域的邊界,而且同樣處於結構域邊界的還有不少其他基因組特徵(genomic features),比如轉錄起始位點(transcription start site: TSS)。目前不少描述性研究把一些基因組特徵與其處於相同位置的結構域邊界大致關聯(correlation)起來。

然而,一些重要的因果機制(causation)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徹底的解答。到底哪些DNA元件是形成結構域邊界的必要和充分(對於後者的研究更少)條件?如果一個DNA元件在其原本的基因組位點上可以劃定結構域邊界,當它被放置於另一個基因組環境(genomic context)時,是否還能形成結構域邊界?形成結構域邊界的功能是怎麼編碼入DNA元件的,而有多大程度又被該元件周圍的基因組環境所調節?

在一個近乎單倍體的人類細胞系中,張帝和他們的合作者先運用人工轉座子(artificial transposon)把一段2千鹼基位於結構域邊界的DNA--其包含一個CTCF結合位點(CTCF binding site: CBS)和一個轉錄起始位點(TSS)--隨機插入11個染色體共16個基因組位點。接著通過Hi-C來同時測量這同一個DNA元件怎樣在不同基因組環境下影響染色質的空間架構。隨後,作者更深入地用CRISPR解析了CTCF結合位點和轉錄起始位點各自以及共同地對於基因組摺疊的功效。

文章主要結論

1. 通過篩選具有多個基因組位點被同時編輯的單細胞克隆,可實現一輪基因組編輯結合Hi-C對多個編輯位點的多重架構測定。

2. 該CBS-TSS元件在至少4個不同位點形成了新的接觸結構域,造成了染色質區室轉換,劃分了新的邊界,或者形成了新的反映環擠壓的Hi-C表型(結構條紋:architectural stripes)。這個發現證明一個2千鹼基(kb)的DNA元件可以用來改變其周圍千兆鹼基(10 Mbp)量級染色質的空間架構。

3. 該元件當插入本已存在的結構域邊界時,可進一步加強邊界。

4. 該元件在若干個位點沒有導致明顯的結構域水平上的變化,但深入探究後發現該元件還是造成了結構域內部的細微調整。巧合的是這些位點本已經有著相當複雜的架構格局。

5. 在一個該元件的插入位點,是轉錄起始位點--而不是CTCF結合位點--負責形成了新的接觸結構域。而在另一位點,轉錄起始位點和CTCF結合位點分工施加了染色質近距離和遠距離摺疊的偏好。這個發現對於理解基因組上眾多共定位(co-localized)的CTCF和TSS對於基因組架構的功效會有一定啟發。

6. 一系列CRISPR基因剖析表明,在這個2 kb的元件中,指示染色質摺疊的信息大部分編碼於其中 ~100 bp匯集了CTCF結合位點和轉錄起始位點的區間內。兩者其一或同時存在都會對附近基因組的cohesin結合水平有影響,暗示染色質區室化(compartmentalization)和環擠壓(loop extrusion)兩種模式也許並不是兩種相互獨立的過程。

有意思的是,這個2 kb邊界元件在其原生位點(endogenous locus)被刪除後,兩個臨界結構域並沒有出現明顯融合,而是邊界被微調到了旁邊另一個具有CTCF結合位點和轉錄起始位點的位置。這也進而意味著架構上的效應是由編碼了指示基因組摺疊信息的邊界元件和其周圍基因組環境(genomic context)共同決定的。

到底高等動物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如何在進化中形成新的結構域或是增添結構上的冗餘(redundancy)或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本文通過大量基因組編輯和多重架構測定展示了用短DNA片段來塑造三維基因組的可行性,並解開了結構域邊界元件中CTCF和轉錄在不同基因組環境下對於染色質摺疊的功效。

本文通訊作者為費城兒童醫院與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Gerd A. Blobel MD, PhD, Frank E. Weise III Professor of Pediatrics, 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為費城兒童醫院及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博士學生張帝。合作者包括賓州州立大學Ross C. Hardison, PhD的團隊,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Jennifer Philips-Cremins, PhD的團隊成員。(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從低解析度Hi-C數據中提取高解析度3D基因組結構的新方法
    因此,3D基因組研究成為近年來的前沿熱點領域。Hi-C是目前最常見的全基因組檢測染色質三維結構的組學技術。然而,由於Hi-C具有解析度相對較低、測序量要求極高的特點,在類似精準醫學人群隊列這樣的大規模項目中,開展高精度的3D基因組研究在經濟上幾乎無法實現。如何低成本快速地獲得高解析度的染色質空間結構,成為大規模開展3D基因組研究的一大瓶頸。
  • cuteSV——基因組結構變異檢測工具
    基因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SV)包括缺失、插入、倒位、重複和易位等類型的基因組變異,與人類的疾病、進化、基因調控和相關表型等密切相關[1]。cuteSV是一款快速的SV檢測工具,在準確度和靈敏度等指標上均有優異的表現,同時在低測序深度數據上仍保持著良好的結構變異檢測率(見圖2)。這些結果表明,基因組SV研究領域正在進入一個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時代。
  • 摺疊革命,深度學習通過胺基酸序列預測蛋白質結構
    通過它們構造並保持每個細胞和組織的外觀結構;構建那些維持生命化學反應的催化酶;成為分子的加工廠、轉換器和驅動機;擔當信號器並接收蜂窩信號等等。由胺基酸和蛋白質組成的長鏈,將它們自己摺疊成精準3D結構,可以管理分子間活動的複雜問題。因為,蛋白質外形決定了它的功能和疾病中產生的功能紊亂,並影響蛋白質在分子生物學的中心地位,特別是用於治療科學和治病保健等藥物的發展。
  • 莊小威團隊利用新技術實現全基因組三維結構與轉錄組同時觀測
    基因組的三維結構(three-dimensionalgenome structure)影響到了DNA相關的各種細胞活動。每個人體細胞核裡有約2米長的基因組DNA,這些DNA是如何有序地摺疊成各種結構,以及這些結構對應的生物學功能一直以來是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
  • Nature|人基因組複製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的構象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兮3D基因組結構支持基因表達調控、重組、DNA修復以及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分離。為了對順式和反式姐妹染色單體內DNA相互作用進行解析,首先需要引入一個姐妹染色單體特異性標記物,通過在DNA核苷酸類似物存在的情況下培養細胞進行一輪DNA複製來實現在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中分別標記沃森鏈(Watson strand)和克裡克鏈(Crick strand)。
  • Hi-C圖譜和ChIA-PET圖譜技術有助解析基因組三維結構
    因此,人們常常提出這樣的疑問:「基因的線性順序與空間排布如何關聯?」「基因如何被遙遠的元件所調控?」。闡明染色質複雜結構的技術有染色質構象捕獲(chromatin conformation capture,3C)及更高通量的衍生技術4C、5C,這些提供了長距離的染色質相互作用,但不能擴展到整個染色質相互反應組。在2009年末,兩種新方法的迸發,有望繪出全基因組範圍的相互作用圖譜。
  • 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組報導人源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的冷凍電鏡結構
    真核生物DNA複製包含有一個複雜的複製起始調控機制,以保證在一個細胞周期內基因組僅複製一次。複製起始的第一步是由ORC(由ORC1-6六個亞基組成)識別並標記DNA複製起始位點,然後招募複製解旋酶,組裝成複製體。ORC的功能紊亂與一些人類疾病直接相關,ORC亞基的突變與罕見遺傳發育疾病MGS(Meier-Gorlin syndrome)直接相關。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由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建立的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http://gctype.wdcm.org/,是為分類學家進行基因組研究、新種鑑定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平臺。
  • ...的本田享域你值得擁有!還有胎壓報警、自動駐車!思域都坐不住了...
    功能配置方面,享域 2019款 180Turbo CVT暢享版標配滷素遠近光燈、滷素前霧燈、大燈高度可調。 接下來看看後視鏡,該車配備電動調節。 享域 2019款 180Turbo CVT暢享版採用了織物座椅,雖然沒有皮質座椅顯得「高級」,但冬天不冷夏天不熱也是其一大優勢。 車主點評:最後再來總結下享域這款車,最滿意的應該是外觀吧,畢竟第一眼就是外觀,當初還是外觀比較吸引我。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近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Nature:揭秘RNA結構多樣性在HIV-1 RNA剪接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圖片來源:scitecheuropa.eu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是一種逆轉錄病毒,其含有10千鹼基的單鏈RNA基因組,HIV必須通過單一的初級轉錄物來表達其所有的基因產物儘管選擇性剪接發揮著關鍵作用,但驅動剪接位點的選擇機制,研究者並不清楚,導致剪接和病毒複製出現嚴重缺陷的同義RNA突變或許就提示未知的順式調節元件的存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Phillip J.
  • ELF3朊病毒樣結構域是擬南芥的溫度傳感器
    ELF3朊病毒樣結構域是擬南芥的溫度傳感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7 15:19:26 英國劍橋大學Philip A. Wigge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位點的...
    近期的高通量測序研究揭示在基因組中,複製域與染色質中普遍存在的結構性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共享了相同的界限,顯示拓撲關聯域TAD是複製域RD的穩定調控單元【3】,並且暗示染色質的結構對於DNA複製起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月薪8千下決心就享域了! 快...
    享域 2019款 180Turbo CVT暢享版搭配黑色格柵,配備了鍍鉻飾條,看上去精緻又不失活力。 後視鏡方面,該車配備電動調節。 車主點評:最後再來總結下享域這款車,最滿意的當然是它的性價比了,性價比非常的高,配置相當的可觀,還有一個就是它的顏值方面也是打動我最主要的原因。
  • 蘭州大學學者利用比較基因組學解析盲鼴鼠物種形成模式和適應機制
    蘭州大學學者利用比較基因組學解析盲鼴鼠物種形成模式和適應機制 2020-12-14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哺乳動物基因組三維結構首次確定
    哺乳動物基因組三維結構首次確定 顯示染色體中DNA複雜的摺疊 2017-03-17 科技日報 鄭煥斌 【字體:大 中 小】
  • 專家點評Cell|利用基因組圖揭示癌症複雜結構變異特徵
    ,基於一個關於DNA的簡單事實設計了連結平衡算法(Junction Balance Analysis,JaBbA),來把癌症基因組中的連結和拷貝數統一起來,重建出量化的基因組圖(genome graph),用於識別任何複雜度的結構變異。
  • 「沒有省域邊界地區的『鉚合』,跨省合作就無從談起」
    來源:經濟日報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記者手記來過河南三門峽的人,常常喜歡到黃河對岸的山西運城轉轉:吃碗正宗的油潑麵,洗個鹽湖黑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