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西遊記中的牛魔王,肯定很多朋友非常感興趣,牛魔王一家子可以說在妖界也算是大能了,如來佛祖估計也早有心思對牛魔王下手,先說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那實力也不容小覷,最後被觀音菩薩收了做殿前的善財童子,牛魔王的老婆羅剎女也是非常厲害,被稱為鐵扇公主,這個角色咱們以後再講,羅剎女最後也是成就不凡的。
單說牛魔王在整個西遊裡面,當時悟空成名的時候,牛魔王都已經聲名赫赫,牛魔王在西天路上可以說是妖界第一人。而且實力非常強悍,大家試想,當初悟空在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單輪牛魔王這五百年的修行,都不是一般妖精可以相提並論的。
其實小編有時候也非常好奇,牛魔王和太上老君的大青牛到底是啥關係,話說都是牛,如果說他們不認識,這個是說不過去的。如果兩隻牛對比的話,大家會發現,牛魔王的實力可以說要比太上老君的大青牛強的多,大青牛完全是有太上老君的金剛琢才能和悟空相鬥個百十回合。
但是牛魔王就不同了,牛魔王可以不憑藉法寶,僅僅拿個武器,都能和悟空打百十回合,而且八戒和悟空聯手都拿不下牛魔王,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對牛魔王的實力有了一定概念?
牛魔王的實力書中可是有詳細介紹的,其中悟空可以說是和牛魔王打鬥了三次:
第一次:一個要求扇子保唐僧,一個不借芭蕉忒鄙吝。語去言來失舊情,舉家無義皆生忿。牛王棍起賽蛟龍,大聖棒迎神鬼遁。初時爭鬥在山前,後來齊駕祥雲進。半空之內顯神通,五彩光中施妙運。兩條棍響振天關,不見輸贏皆傍寸。這大聖與那牛王鬥經百十回合,不分勝負。
第二次:那牛王只得回頭,使寶劍又戰八戒,孫大聖舉棒相幫,這一場在那裡好殺:成精豕,作怪牛,兼上偷天得道猴。禪性自來能戰煉,必當用土合元由。釘鈀九齒尖還利,寶劍雙鋒快更柔。鐵棒卷舒為主仗,土神助力結丹頭。三家刑克相爭競,各展雄才要運籌。捉牛耕地金錢長,喚豕歸爐木氣收。心不在焉何作道,神常守舍要拴猴。胡亂嚷,苦相求,三般兵刃響搜搜。鈀築劍傷無好意,金箍棒起有因由。只殺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霧黑悠悠!那魔王奮勇爭強,且行且鬥,鬥了一夜,不分上下,早又天明。
第三次:「好生躲避鈀頭齒,一傷九孔血淋漓!」牛魔不怕施威猛,鐵棍高擎有見機。翻雲覆雨隨來往,吐霧噴風任發揮。恨苦這場都拚命,各懷惡念喜相持。丟架子,讓高低,前迎後擋總無虧。兄弟二人齊努力,單身一棍獨施為。卯時戰到辰時後,戰罷牛魔束手回。他三個含死忘生,又鬥有百十餘合。
牛魔王一打二的情況下,還能如此霸道,第一次和悟空單獨打了百十個回合,第二次是和悟空八戒打了一夜,第三次又是一對二從卯時戰到辰時。從這交戰的場景來看論實力悟空可能打不過牛魔王的,雖然有八戒幫忙依然拿不下這個妖精,光憑實力來說這牛魔王一定不簡單。
而且從書中描述的情況來看,這還不是牛魔王鼎盛時期的戰鬥力,要說鼎盛時期的戰鬥力,那肯定是變身以後的,其中書中是這樣描述的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現出原身,一隻大白牛,頭如峻岭,眼若閃光,兩隻角似兩座鐵塔,牙排利刃。連頭至尾,有千餘丈長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對行者高叫道:「潑猢猻!你如今將奈我何?
大家也都知道在對付牛魔王的時候,如來佛祖親自安排,四大金剛下界協助悟空,而且天界還派託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一起協助,都拿牛魔王沒辦法。最後五方勢力親自堵住牛魔王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去路,而且上空還有託塔天王和哪吒守著。
話說面對如此強大的實力,牛魔王都能全然不懼,還能繼續戰鬥,這戰鬥力還真不是青獅白象這種妖精能夠比擬的。當然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最後的結局也是很慘澹,哪吒親自斬了牛魔王的十幾次頭,才真正把他給降服。
其實之所以牛魔王這麼厲害,還要從他在凡間的地位說起,能夠在妖界縱橫這麼多年,那家資也不用說的,而且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牛魔王在和悟空打鬥時,還施展了變化。
從這點來講悟空會的七十二般變化,也不算什麼絕技,連八戒都會三十六中,楊戩也是會七十二中,牛魔王也會諸多變化,只是在書中沒有詳細講變化的數量。
實力強橫,資歷老,人脈關係比較大,估計就是因為這些才被西方佛祖給看上,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有個發現?西方路上只要是實力強大的妖精都是被佛家給收走!想到這裡小編就感覺佛家在這件事上很不地道,你這個取經大任務,搞得跟拉人頭入團夥一樣。
現在已經把下界這些地頭蛇都給搞定了,話說後期傳經的時候,隨便把這些實力強橫的妖精安排下來一個,誰還敢不信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