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萬年前,這隻恐龍正在孵卵,卻被突發災難瞬間吞沒

2021-01-16 騰訊網

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我國古生物學家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組恐龍化石,而讓人驚訝的是,這隻恐龍竟然是孵卵的狀態,這意味著,它是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連帶著自己的「孩子」全部被完整掩埋的。

這一次,古生物學家不僅一次性發現了成體的恐龍,而且還發現了胚胎、蛋窩等,為我們還原恐龍是如何孵卵的,提供了「現場版」資料。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研究者表示,這隻正在孵卵的恐龍,是一隻成年的竊蛋龍,它的體長大約為2米左右,讓人覺得有趣的是,這隻竊蛋龍孵蛋的模樣,竟然和現代鳥類孵蛋的模樣一致,都是前肢向後下方張開,然後整個身體都覆蓋在蛋巢之上。

在發現的蛋窩中,一共有24枚恐龍蛋,它們分為三排整齊地排列在蛋窩裡。這個發現意味著,恐龍的繁育方式,要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而且這個發現似乎也可以側面印證,鳥類或許真的是起源於恐龍。

什麼是竊蛋龍?

從三疊紀中後期,地球上最早的恐龍出現後,恐龍種群中就不斷有新物種湧現,從名字上來看,竊蛋龍並不是我們熟悉的恐龍物種,但是,它們卻是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小型獸腳類恐龍。

古生物學家表示,竊蛋龍誕生於白堊紀晚期,和霸王龍一樣,都屬於白堊紀後期出現的新物種恐龍,同樣伴隨著小行星撞地球引發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而成為了歷史。

竊蛋龍的模樣,看起來好像是鴕鳥和袋鼠的結合體,它們的身體很強壯,身體大小也和鴕鳥差不多,擁有著一條和袋鼠類似的,可以支撐身體平衡的大尾巴,它們的行動速度很快,同時「運動神經」非常發達,這讓它們猶如是恐龍界的「博爾特」一般,是奔跑的高手。

根據資料顯示,古生物學家們第一次發現竊蛋龍化石,是在1923年,當時由於這隻竊蛋龍化石處於一堆原角龍附近,而且它也和這次發現的場景一樣,正處於一堆恐龍蛋之上,所以,當時的古生物學家誤認為這隻新物種的恐龍,正在偷其它恐龍的恐龍蛋,於是,便將它取名為「竊蛋龍」。

後來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通過再次研究為它正名了,確認它身下的恐龍蛋化石,事實上就是它產下的,但是因為名字已經被叫了很多年,所以一直也沒有改名,這讓竊蛋龍成為了「偷自己蛋的奇葩恐龍」。

竊蛋龍被懷疑是鳥類近親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竊蛋龍的孵蛋方式和現代鳥類一致,這意味著它們的繁育方式是很複雜的,而早在20多年前為它正名的時候,就有研究者表示,竊蛋龍是目前發現的,最像鳥類的恐龍,懷疑它是鳥類的近親。

竊蛋龍的身上,擁有著很多鳥類的特徵,而且它們的身上也長有羽毛,這一點讓它們和原始祖鳥也非常相似。此外,竊蛋龍的爪子看起來也和現代鳥類基本一致,它們的喙也具有鳥類一樣的功能,作用上和鸚鵡差不多,堅強又有力。

再加上它們非常善於奔跑,是陸棲恐龍中的佼佼者,這也讓很多相信鳥類是起源於恐龍,學會飛行是通過奔跑來不斷「起飛」的古生物學家,認為竊蛋龍和鳥類之間,一定是有血緣關係的,畢竟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實在是太多了。

鳥類真的起源於恐龍嗎?

說起來,鳥類的起源多年來一直都是一個未解之謎,不過從目前的科學研究來看,支持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古生物學家數量還是非常多的。

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鳥類是起源於樹棲恐龍,還是陸棲恐龍?提到地球上已知的最早會飛的脊椎動物,很多人都會想到翼龍,不過翼龍卻是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並不屬於恐龍的陣營,而且在研究翼龍究竟是如何飛上天空的時候,目前很多古生物學家都認為,翼龍是從陸棲爬行動物演化過來的。

所以,在研究鳥類起源的過程中,加上蝙蝠、鼯鼠等現代哺乳動物界「奇葩」作為參考,很多研究者都認為,鳥類是起源於樹棲恐龍,是一種和小盜龍差不多的小型獸腳類恐龍,一開始在大樹之間滑翔,後來才學會了飛行。

接下來,科學家們將對這次新發現的竊蛋龍化石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從它的身上,找到一些有關鳥類起源的答案,一起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中國科學報》文章《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相關焦點

  •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2021-01-05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新華社昆明1月3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中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中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成年個體竊蛋龍長約2米,前肢向後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下方,整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
  • 快看它正在孵蛋!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化石,舉世罕見!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說到江西贛州,除了贛南臍橙,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正在孵蛋的恐龍化石!贛州有重大發現
    」,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資料圖 這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的,目前被陳列在贛州市博物館內。
  • 加拿大礦工挖出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保存完好身長約7米
    這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它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出土的,在千萬年前這裡是海洋。這種可怕的食肉動物化石除了鰭沒有之外,整個骨架幾乎完好。這一發現是由Enchanted Designs的礦工們發現的,該公司主要業務是用彩虹色的菊石殘骸製作珠寶,菊石是一種古老的、類似鸚鵡螺的有殼生物。
  • 「中國恐龍之鄉」贛州,真真用實力說話
    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論文第一作者、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教授畢順東說:「該化石除呈現了竊蛋龍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難得的是,蛋巢內還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圖片來源網絡竊蛋龍類屬獸腳類恐龍,生活在距今1.25億年至6600萬年間。
  • 南康等地重大發現一批恐龍化石!
    >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在世界上罕見↑↑↑據專家介紹,竊蛋龍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與現代鳥類並無兩樣,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具有非常大的科學價值。
  • 恐龍成為霸主並非靠實力,2.33億年前的災難,幫恐龍毀掉了對手
    ,直接導致了恐龍在地球上崛起。同時,大約在200萬年左右的時間裡,地球一直都在下著大暴雨,高溫讓雨水變成了「溫泉」,整個地球都好像「桑拿房」一般密不透風。剛剛從2.5億年前的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生物們,還沒有徹底恢復,就立刻陷入到新一輪的「世界末日」之中。
  • 7000萬年的光輝歲月——一條河的前世今生
    但是在2018年,波特·麥金太爾和她的團隊根據他們從伊利諾州南部砂巖中,挖掘出的鋯石碎片的年齡得出結論,這條河流在大約7000萬年前就已經開始流動了——當時恐龍還在這個星球上遊蕩,人們幾乎可以想像出一隻阿拉莫薩龍,彎曲著它巨大的脖子在河中喝水。
  • 雞真的是恐龍後代嗎?6500萬年前的部分恐龍其實存活至今
    鳥類的祖先也是恐龍 常識告訴我們,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導致了恐龍的滅絕,然而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偏差的,小行星撞擊導致了大型恐龍的滅絕,比如霸王龍、梁龍等等,然而也一些小體型的恐龍最終卻活了下來,並演化成其他物種。
  • 來自地獄的巨蛙:7000萬年前連恐龍幼崽都吞得下的蛙,有多可怕?
    魔鬼蛙生活在距離今天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魔鬼蛙身體非常扁平,樣貌和如今的角蛙類似,幼年的魔鬼蛙長著類似碟狀的渾圓嘴部,隨著慢慢成年,它腳部盤狀吸盤趾墊甚至可以吸附登高爬上非常陡峭的石頭坡。科學家們還發現魔鬼蛙和現代蛙相似,它的口中還有一根可以瞬間向外快速發射的舌頭,可以用來捕捉遠距離獵物。能和各種猛獸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可見它的食性和如今的青蛙截然不同,它甚至可以吞食恐龍幼崽,那麼它可以吞食哪種恐龍呢?
  • 緬甸洞穴發現恐龍時代蟑螂化石,9900萬年前蟑螂琥珀保存完好
    據英國《每日星報》3月4日報導,日前有兩隻保存完整的蟑螂化石在緬甸克欽省葫坎谷的一個礦井中被發現,科學家們稱這兩隻穴居動物的琥珀是屬於99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
  • 癌症在7600萬年前已出現,科學家找到第一隻患癌恐龍,它太可憐了
    所以,一開始,古生物學家也認為,這隻恐龍之所以會腿部畸形,是因為它的腿部曾經骨折過,然後又自然癒合了,相當於是骨折後留下來的後遺症。不過,前段時間,古生物學家們重新對這塊畸形的尖角龍腿骨化石進行了研究,在現代設備的檢測下,古生物學家們發現導致這隻尖角龍腿部畸形的原因,竟然和骨折沒有一點關係,反而是因為它曾經患有癌症。
  • 那顆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了哪?
    在地球生物發展的歷史上,總共有過四處次物種大滅絕,第一次是在4.38億年前的奧陶紀,主要滅絕的物種都是海洋生物。而最近的一次是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次生物滅絕中,恐龍就是最重要的對象之一。作為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長達2.4億年,現代鳥類生物也是恐龍進化的後代。不過恐龍有如此長的發展歷史,人們對恐龍化石的發現和認識卻是從19世紀才開始,第一位發現其化石的人是一個叫做曼特爾的醫生。自此人們開始了對於恐龍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研究,也包括它們是如何滅絕的。
  • 與前5次物種大滅絕相比,正在進行時的第六次變快了還是變慢了?
    地球在此前所經歷的五次大滅絕,幾乎每一次都將其上的生命清除得乾乾淨淨,而每一次,持續時間都在數萬年甚至數千萬年,雖然對地球來說只是一眨眼的時光,但對人類來說,這已經遠比智人這個物種存世的時間長得多了。
  • 恐龍滅絕之謎:恐龍為何在6500萬年前絕跡?
    恐龍最早出現在2.4億年前的三疊紀,是地球上的第一代霸主,支配地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6億年之久。物種從誕生到消失,是生物演化的自然規律,不足為奇。根據真實的佐證,科學家們提出了恐龍滅絕的假說小行星撞擊地球說中國古生物學和物理學家黎陽帶領團隊,在6534.83萬年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K-T線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稀有元素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232倍。這種高濃度的銥只可能存在於太空隕石中。
  • 誰躲過了滅絕恐龍的大災難?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當時包括恐龍在內的全球75%(或以上)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這被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或「K-Pg滅絕」。那麼,另外25%的倖存者是誰?它們如何逃過這次天崩地裂的大災難?
  • 電梯塌陷 女子瞬間被「吞沒」;妻子目睹丈夫墜亡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近期,有兩起「電梯傷人」事件,再次敲安全警鐘,「哈爾濱一妻子目睹丈夫從電梯空隙墜亡」、「深圳地鐵電梯塌陷,女子瞬間被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