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機器人公司,你的腦海中第一會浮現出什麼?英姿颯爽又萌萌噠的「變形金剛」,還是科幻小說中詭異的機器人?
在山東濟南,也有一家機器人公司——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張賽,是個地地道道的濟南人。今天山東影視《一張照片》就和張賽聊一聊「他與他的機器人」。
翼菲
機器人
我們很多人使用的手機屏幕,上面的玻璃是湖南一家叫藍思科技的企業生產的,而藍思科技的部分生產線,就是使用翼菲的機器人。還有,東阿阿膠的桃花姬、三隻松鼠的零食,他們的自動包裝線也是翼菲做的。
除此之外,大眾所熟知的企業中,富士康、聯想、京東、蘋果、聯合利華、順豐、郵政速遞、美的等企業都直接或間接使用了翼菲的機器人;而山東本土的企業使用的更多,如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企業華熙生物、聖泉、金鑼等。
翼菲的迅翼機器人工作節拍最快可達0.3秒以內;可搬運10公斤以上的物體;重複定位精度可以達到0.08毫米,適合於高精度的工作環節;最常用的工作是直徑為1100毫米、高度為250毫米的圓柱體。這在全國範圍內都處於領先地位。
無論是張賽,還是翼菲,似乎都有著明顯的「濟南性格」,低調而樸實。
愛玩變形金剛的
「濟南學神」
主持人李樂翻看著張賽「鈦合金」般的履歷,發現他就像是一個熱愛挑戰的通關者:
張賽在山師附小小學畢業後,選擇考取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中畢業,他獲得了保送浙江大學的資格,專業任選,然而他卻跑去找學校,要求放棄保送,自己考清華,最終以濟南高考第4名的成績考進了這座中國頂級學府。
大學裡,張賽4年修了179個學分,以總學分全年級第一畢業,並再一次獲得直博保送資格,但他這次和4年前一樣放棄保送,選擇了常春藤名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並申請到全額獎學金。
拿到碩士學位後,張賽以管培生身份進入世界最大的注塑機生產企業震雄集團,先任高級工程師和生產主管,後負責公司內部的精益生產改造,成為人們眼中的名企精英。而這次,他依然在5年後選擇了辭職,於2012年與幾位合伙人在濟南創立了翼菲自動化。
張賽是一個變形金剛迷。在翼菲的會客室裡,有一個佔據一整面牆的架子,上面擺放著各種各樣的變形金剛,它們都是張賽從小到大收集的「寶貝」。
小的時候,他會用錄像機把機器人變身的過程錄下來,不斷回放、慢放,研究變形的原理,還會用橡皮泥、木頭自己動手做變形金剛。這或許,也在冥冥之中影響了他未來要走的「機器人之路」。
用「濟南工匠」精神
堅守創業之路
很多人說,把興趣作為職業是一種幸運,但真槍實彈的拿興趣創業,遠不像「玩票」那樣輕鬆。
剛回濟南時,張賽曾經面臨著艱難的處境:3個員工和一堆機器人擠在一個8平方米的小房間,像一個皮包公司。招聘新員工的時候,自己比面試的人還忐忑,只能給人家畫餅、講情懷,說要做一家世界級的機器人公司。公司1周年慶的時候,上上下下加起來也只有7個人。
2016年初,公司現金流幾乎斷裂,張賽把房產全都抵押、賣掉,還向親戚朋友借了不少錢,才度過了難關。
最難的是公司開創初期的產品營銷,公司規模小、沒有名氣、沒有成功案例,這讓張賽在市場推廣上舉步維艱。他一家一家的去跑,介紹翼菲的機器人,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成功說服了一家企業試用。他興奮地用自己的小奇瑞拉著公司全部5個人,把設備送到對方的企業。安裝和調試設備,不能影響工廠的正常生產,他們只能在工人們下班後,三更半夜幹活,足足花了3個月才安裝、調試完。工廠試用後,感覺效果確實不錯,這條生產線直到現在還依然在使用。
很長一段時間裡,張賽經常被很多人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到濟南創立公司?
在2012年,濟南的機器人、人工智慧等行業氛圍並不算好,而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卻在這個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創業優勢。而張賽覺得,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心裡一直有植根家鄉、報效家鄉的想法和情結,「回來只因為自己是濟南人」。而張賽的舉動,也實實在在的體現了他想要為家鄉做點事的情懷。
在今年春節期間,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一時讓口罩嚴重短缺,張賽看到了這一現象,打算做點什麼。在大年初十,張賽發了一條朋友圈,稱他們生產的口罩自動包裝設備可免費供口罩生產企業使用。這套設備能代替人工4到6人,生產效率提高一倍以上,而且可以24小時不間斷作業,能大大緩解當時工人緊缺的問題。很快,他的電話就被打爆!
2月10日,翼菲復工,僅用3天就研發出「全自動一拖二平面口罩自動生產系統」,利用工業機器人以及自動化機器實現口罩的分揀、包裝、裝箱、碼垛,單機24小時可生產口罩16萬隻。
2月26日至3月18日,他們生產並交付了近150臺平面口罩機,這些機器發往了全國各地。正是因為這樣的舉動,他們被國家工信部評為「科技支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突出的人工智慧企業」,山東省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醫療物資保障組也給他們發來了感謝信。
翼 菲
一飛沖天
近年來,濟南的智能製造、高端裝備等相關產業有明顯崛起的態勢,根據濟南市工信局的數據,2019年,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等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400億元左右。在不久前濟南召開的「工業強市」動員大會上,翼菲被作為「新製造業領軍企業」獲得表彰。
其實,像翼菲這樣的企業,不僅直接帶來經濟效益,他們的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線,還幫助不少企業實現了智能製造:濟南老牌民營企業聖泉今年能迅速轉產口罩,就是因為背後有翼菲的幫助;濟南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華熙生物新上的生產線,也使用了翼菲的自動化生產線。
當年,張賽給企業起名的時候之所以叫「翼菲」,是取「一飛沖天」之意;而如今,這個濟南「後浪」,表面言辭謙遜,其實內心豪情萬丈——不僅要做國內最大的並聯機器人公司,還要做到世界最大!
周日晚18:30
山東影視《一張照片》
濟南「後浪」,「翼菲」沖天!
關注我們
微信號 :shandongyingshi
新浪微博:@山東電視影視頻道
覺得不錯,就給我一個贊吧